开关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281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开关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系统。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耦接到开关致动器板上的致动器引导件。所述引导件的周界壁在背部主体部件中设置成嵌套布置,使得所述致动器引导件配置成在所述背部主体部件内以大体成直线运动的方式在非开关致动位置与开关致动位置之间滑动。所述周界壁形成污染物防护罩,从而基本上防止装置外部的灰尘污染多个引导部分。传输机构耦接到所述致动器引导件上,并且经配置以在所述开关致动器板被压下时,将所述致动器引导件的所述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机械开关机构配置成响应于所述传输机构的所述旋转运动而在第一开关状态与第二开关状态之间移动。
【专利说明】开关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电开关,确切地说,涉及包括机械致动器的电开关以及一种模块化按压开关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当然,电开关用于控制照明元件、风扇以及其他此类设备等电负载的状态。当前市售的按钮开关几乎都包括电开关致动器,这是因为按压开关的输入输出动作适用于电按钮开关致动器而不适用于机械开关致动器。然而,与机械开关致动器相比,电开关致动器具有一些缺点。电开关致动器更加昂贵、产生更多的热能(热)、体积更大并且不够稳固。因此,需要一种包括机械致动器的按钮开关来缓和上述缺点。在已考虑的一种方法中,通过压力传输齿轮将按钮致动器耦接到可旋转块上。不幸地是,压力传输齿轮是侧向不稳定的,并且当使用者对按钮致动器施加向下的压力时,压力传输齿轮与可旋转块之间的界面易于堵塞。此外,污染物还容易进入到机械开关空间中并且弄脏开关触点。
[0003]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缺点的具有机械开关致动器的按压开关。还需要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形状因数的此种类型的开关,包括适用于模块化框架系统的一个形状因数,使得所述开关无需紧固件就可以牢固地安装在装置箱中。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具有机械开关致动器的按压开关而解决了上述缺点,从而满足上述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开关可以用在多个不同形状因数中,包括适用于模块化框架系统的形状因数。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开关致动器板以及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背部主体部件以及致动器引导件,所述致动器引导件耦接到开关致动器板上并且具有形成封罩的周界壁。所述周界壁包括形成于其中的多个引导部分。所述背部主体部件包括多个配准元件,所述多个配准元件中的每个都以可插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多个引导部分中对应的一个内,使得所述周界壁在所述背部主体部件中设置成嵌套布置,从而使所述致动器引导件配置成在所述背部主体部件内以大体成直线运动的方式在非开关致动位置与开关致动位置之间滑动。所述周界壁形成污染物防护罩,从而基本上防止装置外部的灰尘污染所述多个引导部分。传输机构耦接到致动器引导件上,并且经配置以在所述开关致动器板被压下并且所述致动器引导件受到驱动而朝向所述开关致动位置时,将所述致动器引导件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机械开关机构耦接到所述传输机构上,并且所述机械开关机构配置成响应于所述传输机构的旋转运动而在第一开关状态与第二开关状态之间移动。
[0006]下文的实施方式部分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并且其中的一部分将由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在参考说明按本文所述那样实践本实用新型时变得显而易见或容易认识,这些说明包括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0007]应了解,不管是前文概述还是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都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并且只是为帮助理解所主张的本实用新型的性质和特点而提供的概览或框架。所包含的附图能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所述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项实施例,并且辅以描述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运作加以解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A到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架部件的透视图;
[0009]图2A到图2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对齐连接器的透视图;
[0010]图3A到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的按压开关的等距视图;
[0011]图4A到图4B是插入到图1A到图1B中描绘的框架中之前的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的等距视图;
[0012]图5是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的分解图;
[0013]图6A到图6B示出了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的截面图;
[0014]图7A到图7C示出了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的替代性截面图;
[0015]图8A到图8B示出了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的又一截面图;
[0016]图9A到图9E示出了说明图示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的操作的多个截面图;以及
[0017]图1OA到图1O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项实施例的按压开关的多个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会在附图中予以说明。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编号始终指代相同或相似部分。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按压开关在全文中一般用参考编号100表
/Jn o
[0019]如本文中所体现并且如图1A到图1B中所描绘,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架部件10的透视图。图1A涉及框架部件10的后侧10-2,而图1B涉及框架部件10的前侧10-1。当装置100等一个或多个模块化电气装置,和/或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适当地安装在框架开口 10-13内时,框架部件10经配置以“完成电气封罩”,使得基本上无法进入装置壁箱内部。参考第13/608,675号美国专利申请案,该申请案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如全文再现一般,以更加详细地说明可以与装置100结合使用的其他电气布线装置,从而使得基本上无法进入壁箱内部。换言之,代替使用常规壁板来完成所述封罩,框架部件10与布线装置和/或模块化对齐连接器的组合一起防止人遭受电击或者触电身亡,方法是将所有电线隐藏在装置壁箱内部的框架部件10下方。
[0020]因此,框架封罩唇10-5设置成环绕在框架部件10的周围。所述框架封罩唇10-5经配置以基本上毗邻壁表面I (此图中未图示),使得适当安装的壁箱的前缘基本上不会接触框架部件10的后侧10-2。即使在使用老式工具箱时也是如此。当然,老式工具箱具有安装在壁表面I的外表面上的凸缘。所述框架封罩唇10-5将后表面10-2抬高,使之高出工具箱,以避免对凸缘产生任何干扰并且防止框架部件10接触壁表面I。
[0021]如图所示,框架部件10包括框架开口 10-13,所述框架开口 10-13具有内部锯齿状缘或唇10-6,所述内部锯齿状缘或唇10-6经配置以采用下文所揭示的方式与模块化对齐导体20和/或电气布线装置100配合。电气布线装置和/或模块化对齐连接器安装在框架开口 10-13中之后,封罩就完成了。内部锯齿状唇10-6沿着框架开口 10-13的侧向部分延伸,以邻接设置在框架开口 10-13的任一端的连接器着陆元件10-7。内部锯齿状唇10-6和连接器着陆元件10-7围绕整个框架开口 10-13垂直延伸,以形成外缘或侧缘(skirt),所述外缘或侧缘在安装过程中会向内插入到装置箱内部。相应地,位于框架封罩唇10-5与内缘(即,锯齿状唇10-6与着陆元件10-7)之间的后框架表面10-2下方的区域设置在壁表面I之上。壁箱紧固件10-10插入到紧固件槽10-12中且固定之后,可以经由框架开口 10-13进入装置箱的内部。然而,装置安装之后,框架开口 10-13完全由模块化布线装置(30、40、42或50)和/或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的某一组合占据,从而完成封罩。所有的布线都在框架组件下方,无法接触到。
[0022]如本文中所体现并且如图2A到图2D中所描绘,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的透视图。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被认为是模块化的,这是因为它对框架开口的尺寸进行调节和调整,使得以多种空间取向设置的布线装置(例如,30、40和42)的多种组合在安装于框架开口 10-13中时能用来填满所述框架开口。
[0023]图2A示出了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 (当插入到框架开口 10-13中时)的前主表面20-1。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的前主表面20-1具有约11.2mm的宽度以及约45mm的长度。一对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的尺寸与单模块电气布线装置的尺寸相同。前主表面20-1包括前连接器凸缘20-6,所述凸缘经配置以在连接器插入到框架部件10中时装配在框架连接器支座10-14中。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还包括设置在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的任一侧上的弯曲咬合臂(bending snap arm) 20-3以及垫片柄舌(spacer tang) 20-4。垫片通道20-5设置在咬合臂20-3与垫片柄舌20-4之间。顾名思义,咬合臂20-3用于将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 “咬合”到框架开口 10-13中。因此,垫片柄舌20-4被压入垫片通道20-5中,从而将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锁入框架开口 10-13中。此后,锁定的咬合臂20-3将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保持在框架开口 10-13中。换言之,当垫片柄舌20-4插入垫片通道20-5中时,咬合臂20-3无法再向内偏转,因此无法从该位置上移除。咬合连接组件(20-3、20-4和20_5)经配置以承受至少50英尺磅的拉力。
[0024]参考第13/608,675号美国专利申请案,该申请案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如全文再现一般,以更加详细地说明框架部件10。
[0025]图2B示出了相对于图2A提供的视图旋转了 180°的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前稳定板20-6和后连接器凸缘20-7形成了连接器通道20-8,所述连接器通道经配置以紧扣框架连接器着陆元件10-7 (参见图1A到图1B)。当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插入到框架开口10-13中时,前稳定板20-6固定在框架连接器支座10-14上。前稳定板20_6的作用在于,通过防止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被向内推动并穿过框架开口 10-13来帮助所述连接器固定其在框架开口 10-13中的位置。
[0026]图2C是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的后视图。该视图示出了由装置止挡元件20-9在下方支撑的后主表面20-2。与锯齿状唇10-6的锯齿状止挡元件10-60类似,装置止挡元件20-9经配置以与形成于模块化布线装置外壳中的装置咬合元件(参见图5中描绘的元件30-2,40-2等)啮合及配合,以完成电气封罩。这种咬合配适布置将模块化布线装置(30-2、40-2)固定在框架开口 10-13中,使得当咬合就位时,所述模块化布线装置无法在框架开口10-13中横向或者纵向移动。换言之,内部锯齿状的唇10-6和装置止挡元件20-9用于将电气布线装置(30、40、50等)紧固在框架开口 10-13中并且在所述开口中将所述装置对齐。
[0027]图2D示出了相对于图2C提供的视图旋转了 180°的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当插入框架开口 10-13中时,后稳定板20-7靠着连接器着陆元件10-7 (参见图1A到图1B)的边缘。同样,前稳定板20-6和后稳定板20-7形成了连接器通道20-8,在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固定在框架连接器支座10-14上之后,所述通道限制了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的移动。随着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移动到该固定位置,内部锯齿状唇10-6使弯曲咬合臂20-3向内偏转直到它们通过并向外咬合回到锯齿中为止。同样,弯曲咬合臂20-3防止了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从其固定位置滑动或移动。
[0028]参考第13/608,675号美国专利申请案,该申请案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如全文再现一般,以更加详细地说明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
[0029]如本文中所体现并且如图3A到图3B中所描绘,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的按压开关100的等距视图。图3A示出了按压开关100的前等距视图。按压开关100包括致动器板102,所述致动器板102包括透镜结构104,所述透镜结构经配置以使设置在按压开关100内部部分中的光源产生的光能够发散到周围环境中。致动器板102基本上呈正方形,并且覆盖了按压开关100的前表面的主要部分。图3B示出了按压开关100的后等距视图,并且重点突出了背部主体部分108。
[0030]参考图4A到图4B,示出了按压开关100的等距视图,该等距视图是在揭示将按压开关插入到图1A到图1B中描绘的框架部件10之前示出的。因为在本文中按压开关100是以双模块形状因数实施的,所以一对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设置在框架开口 10-13的任一端以“完成封罩”。在图4A中,双模块按压开关100垂直地设置在两个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之间以完成封罩。在图4B中,双模块按压开关100侧向地设置在两个模块化对齐连接器20之间以完成封罩。按压开关100可以在任何方向上定向,包括,倒置方向。
[0031]参看图5,揭示了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100的分解图。按压开关100包括开关致动器板102,所述开关致动器板耦接到可滑动的致动器引导件110。可滑动的致动器引导件110包括形成封罩的周界壁110-4。可滑动的致动器引导件110经配置以在其中容纳光引导件104-1。所述光引导件包括两个45°的镜面部分,所述镜面部分经配置以对由可插入的照明装置(此视图中未图示)发射的光进行引导。所述可滑动的致动器引导件110还包括两个咬合铰链,所述铰链容纳了形成于力传输元件114的任一端处的凸耳114-1。然而,应注意稳定器元件112阻止了力传输元件114自由旋转。稳定器元件112的中央部分112-1咬合到力传输元件114的顶部中间部分中,并且轴承元件112-2限制了凸耳114-1的下侧。因此,稳定器元件112使力传输元件114具有稳定性,使得所述传输元件的旋转移动基本上被限制在围绕中线约+/-8°的范围内。这种特征使力传输元件114能有效地将用户通过致动板102提供的直线推力传输到可旋转的致动器116,而不会使齿轮齿114-2堵塞或者致动器116偏移。
[0032]所述致动器116安装在形成于分离器部件106中的中央开口上。如下文所示,致动器116包括V形部分或凹口,所述V形部分或凹口将开关摆120紧固到可旋转的致动器116上。中央弹簧元件118设置在可旋转的致动器116与摆120之间,随着弹簧元件118在开关位置之间移动,弹簧元件118向开关机构提供了 “咬合行为”。
[0033]分离器106还包括四个突出部106-1,所述突出部位于分离器106的四个角落。在一项实施例中,每个突出部106-1容纳一个压缩弹簧106-2。突出部106-1和弹簧106-2与引导件开口 110-1配合,所述开口形成于可滑动的致动器引导件110的角落处。因此,当使用者对致动器板102施加推力时,随着突出部106-1在形成于可滑动的引导件110中的引导件开口 110-1内移动,可滑动的致动器引导件110压缩弹簧106-2。一旦推力被移除,弹簧106-2将释放其所储藏的能量,并且在相反方向上推动可滑动的引导件110以恢复平衡。在一项替代性实施例中(如图7C所示),仅需要两个弹簧106-2。显然,在具有两个弹簧的实施例中,每个弹簧106-2的弹力相对于具有四个弹簧的实施例而言必须增加。
[0034]还应注意,分离器106包括形成于其上侧中的加强杆106-4,用来稳固所述分离器的形状。如下文中的详细描述,引导件柱(guide post) 110-3和通道110-4还与形成于背部主体108中的配准元件(108-1、108-2)相匹配。因此,可滑动的致动器引导件110在上方和下方受到限制,以防止施加到致动器板102上的偏离中央的推力将开关卡住。换言之,弹簧106-2 (在任何一项实施例中)与多级配准部件(B卩,106-4、106-5、108-1、108-2)的组合确保了可滑动的引导部件正确地直线前进。换句话说,由于添加到分离器以及背部主体中的部件,所述可滑动的引导部件不会被卡住。此外,由于所述可滑动的引导部件在每一侧都受到分离器以及背部主体的限制,所以基本上可以防止灰尘以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摆开关120所在的背部主体108的内部。
[0035]参考图6A到图6B,揭示了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的截面图。在图6A中,截面线B-B穿过线路端子122以及运动端子(traveler terminal)124 (图6A中未图示)。在图6B中,开关致动器板102被示为耦接到可滑动引导件110上。光引导件104-1设置在可滑动引导件110的上部分中,并且所述光引导件的一端耦接到形成于开关致动器板102中的透镜104上。所述可滑动引导件110基本上包围了开关机构的内部。如上文所述,可滑动引导件110的侧壁的一部分设置在背部主体部件108与配准支柱108-2之间以及背部主体与分离器之间,使得灰尘和污染物无法进入装置100的内部。力传输部件114灵活地固持在基本上垂直的位置上,使得齿轮齿114-2基本上设置在形成于可旋转的致动器116内部中的孔隙内。如此处所示,可旋转致动器略微旋转,使得所述可旋转致动器的中线基本上在I点的位置上。在这种状态下,所述摆通过开关弹簧118咬合到其开关位置。具体而言,摆触点120-1和运动触点126-2是关闭的。当然,摆触点120-1电连接到线路端子122,这是因为摆触点120-1在线路端子122的支架122-1部分内旋转。摆开关120进一步受到壁108-6的保护而免于灰尘污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项实施例中,壁108-6形成了一个袋,摆开关120位于其中。
[0036]参考图7A到图7C,示出了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的替代性截面图。提供这些视图以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防污染特征。图7A提供了上截面线E-E (图7B)以及下截面线C-C (图7C)。参考图7B,背部主体108包括与y轴平行设置的相对较宽的配准支柱108-2以及与X轴平行设置的相对较小的配准柱108-1。配准柱108-1容纳在引导件通道110-3中。较宽的配准支柱108-2容纳在引导件通道110-2中,该引导件通道形成于可滑动的引导件110中。此外,形成于分离器106中的突出部106-1被不为设置在引导件开口 110-1内,该引导件开口形成于可滑动的引导件HO中。因此,可滑动的引导件110以可滑动的方式在由背部主体108以及分离器紧密形成的通道内移动,以防止污染物阻塞开关机构。即使灰尘或者其他此类污染物能够进入这些极其狭窄的通道中,它们也仅仅会集中在形成于可滑动引导件110的底部与分离器106之间的空间中。分离器106 (参见图5)包括可以容纳开关机构的圆顶形或拱形,并且因此可以用作污染物防护罩的防尘盖。另外,由于配准柱108-1和配准支柱108-2设置在引导件壁110-4的后面(即,通道110-2,110-3的内部),所以引导件封罩110遮盖引导件通道(110-2、110-3 ),使其免受灰尘或者其他此类污染物的影响,这些灰尘或者其他此类污染物可能通过引导件110与背部主体108之间的小间隙进入装置100中。因此,引导件封罩110-4基本上防止了由污染物聚集引起的开关堵塞或者粘附。因为所述引导件封罩基本上抑制了灰尘以及其他污染物,所以配准元件(108-1、108-2)与引导件通道(110-2、110-3)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小。当使用者以斜角(即,偏离轴)推动致动器板102时,这些紧密度公差基本上限制了可滑动引导件110的偏移(并且因此防止开关被卡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按压开关100不会因为处于尘土环境或者因为以斜角(偏离轴)推动致动器板102而被卡住。
[0037]参考图7C,压缩弹簧106-2被示为设置在引导件开口 110_1中。所述配准支柱108-2和配准柱108-1的功能与上文相同:所述可滑动引导件110在上方和下方以及侧面受到上述多个元件的限制,使得所述引导部件可以直线地滑动而不可能因为偏移而被卡住。
[0038]参考图8A到图8B,揭示了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的又一截面图。在此视图中,示出了可插入照明机构相对于开关机构的布置。图8A示出了穿过背部主体部件108的后部部分的截面线D-D。具体而言,所述截面线穿过光隧道开口 108-3。在图SB中从左到右,所述截面线如上所述穿过开关机构。力传输元件114设置在可旋转的致动器116上。当然,所述可旋转的致动器116配置成响应于对开关致动板102施加推力而在运动触点(124-1、126-1)之间移动摆触点120-1。
[0039]关于截面线D-D,应注意所述截面线从装置的左侧起以直线前进,直到其到达装置100的中心点为止;之后,截面线D-D在角方向上前进以暴露光隧道108-3。简而言之,可插入的光30是可选特征。如果使用者想要使用这种光,那么这种光从背部主体108的后方插入光隧道108-3,直到光发射部分30-3毗邻形成于分离器部件106中的止挡部分106-3为止。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光发射头30-3位于可滑动引导件110内,所述可滑动引导件110靠近且邻近光管104-1的一端。可滑动引导件110的这部分包括抛光的内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引导发射光进入光管104-1中。如上所述,光管104-1包括将光引向透镜104的两个45°弯头,在透镜104处光向外发射到周围环境中。由于光管中的这些弯头,因此透镜104、力传输元件114以及摆120都基本上与按压开关100的中心轴对齐。在照明装置30的另一端,带电和不带电的引线(2、4)从光隧道向后延伸,以分别连接到线路端子122和运动端子(124或126)、连接到运动端子(124、126)、连接到辅助电源,或者连接到线路带电和不带电的导体。
[0040]参考图9A到图9E,揭示了图示图3A中描绘的按压开关100的操作的多个截面图。在图9A中,力传输元件114被示为处于静止位置(S卩,使用者没有对板102施加任何力)。摆触点120-1以及运动触点126-1是闭合的。所述力传输元件114包括两个齿轮齿114-2,每个齿轮齿经配置以将使用者所施加的直线致动力传输到设置在旋转轴116-1的任一侧上的对应致动表面116-2上。在图9B中,使用者对开关致动板102施加推力Pl (参见箭头),使得齿轮齿114-2中的一个与其对应的致动表面116-2接触,两个表面中哪个表面较高取决于摆120的旋转位置(一个表面或另一个表面较高取决于弹簧开关118所建立的开关状态)。
[0041]在图9C中,随着板102的位移量增大,力传输元件114通过在方向Rl上开始旋转且同时沿着致动表面116-2滑动来作出响应。如图9D所示,当齿轮齿114-2与可旋转致动器116的内唇116-4啮合时,齿轮齿114-2使得可旋转致动器在相反方向R2上旋转。同时,未啮合的齿轮齿114-2滑入可旋转的致动器116的中央孔隙116-3中。在该顺序的某一时刻,弹簧开关118发生咬合以使得摆120在方向R3上旋转(与R2相反),从而改变开关状态,并且使得摆触点120-1与运动触点124-1啮合。在图9E中,使用者不再对致动板102施加压力,并且与弹簧106-2相关联的弹力使得可滑动引导件110离开分离器以及背部主体移动,从而返回到静止状态,在该状态下触点120-1和124-1是闭合的。
[0042]如果随后板102被再次推动,那么该过程将重复,不同的是这次左侧的致动表面116-2较高,因此该表面也受到其对应的齿轮齿114-2按压。摆120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直到其在开关弹簧118的咬合作用下返回到图9A所示的开关状态为止。
[0043]参考图1OA到图10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项实施例的按压开关的多个视图。在图1OA中,按压开关200按标准布线装置形状因数进行配置。所述开关致动器202是在矩形设计中实施的,该矩形设计与背部主体208的矩形一致。此项实施例与先前实施例的一个差别在于安装吊耳203耦接到背部主体208上。所述安装吊耳203通常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经配置以将接地导体紧固到其上。当然,所述安装吊耳用于将装置200直接安装到装置箱300上。装置200安装到装置箱300上之后,将盖板201设置在上方以完成封罩。图1OB是与盖板201结合的开关装置200的前视图。盖板201进行附接之后,通过盖板201开口仅可以看到前盖202和透镜204 (如果提供的话)。
[0044]图1OA和图1OB中所用的部件与先前实施例中所用的那些部件基本相同。相同的参考标号用于指代相同或类似的零件,除了在此项实施例中采用200系列的标号而不是100系列的标号。
[0045]本文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包括公开案、专利申请案以及专利都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正如将每份参考文献个别地且具体地指明是通过引用的方式完整地并入且如
全文再现一般。
[0046]在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使用了术语“一”和“所述”以及类似的词语(尤其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应该将这些术语解释为既涵盖单数又涵盖复数,除非本文中另有指明或上下文有明确的相反提示。应该将术语“包含”、“具有”、“包括”以及“含有”解释为开放性术语(即,表示“包括,但不限于”),除非另有说明。应该将术语“连接”解释为部分或完全包含于其中、附接到或接合在一起,即使是存在中介元件时也是如此。
[0047]本文中所叙述的数值范围仅仅是一种速记方法,意图用于按个别方式提及属于相关范围的每个独立的值,除非本文中另有说明;并且每个独立的值都并入本说明书中,正如这些值按个别方式陈述于本文中一样。
[0048]本文中所描述的所有方法都可以按任何适当次序加以执行,除非本文中另有指明或上下文有明确的相反提示。对本文中所提供的任何以及所有实例或示范性语言(例如,“例如”)的使用都仅仅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加以限制,除非另外主张。
[0049]本说明书中任何措辞都不应被解释为将任一非主张的元件指示为实践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0050]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和变化。本文绝非意图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一或多种特定形式,相反,而是意图涵盖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替代结构以及等效物。因此,本实用新型应涵盖所有属于所附权利要求书和其等效物的范围内的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装置包含: 开关致动器板; 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背部主体部件以及致动器引导件,所述致动器引导件耦接到按压所述开关致动器板并且具有形成封罩的周界壁,所述周界壁包括形成于其中的多个引导部分,所述背部主体部件包括多个配准元件,所述多个配准元件中的每一个都以可插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多个引导部分中对应的一个内,使得所述周界壁设置在所述背部主体部件中以成嵌套布置,从而使得所述致动器引导件配置成在所述背部主体内以大体成直线运动的方式在非开关致动位置与开关致动位置之间滑动,所述周界壁形成污染物防护罩,从而防止装置外部的灰尘污染所述多个引导部分; 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耦接到所述致动器引导件上,并且经配置以在所述开关致动器板被压下并且所述致动器引导件被朝向所述开关致动位置驱动时,将所述致动器引导件的所述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以及 机械开关机构,所述机械开关机构耦接到所述传输机构上,所述机械开关机构配置成响应于所述传输机构的所述旋转运动而在第一开关状态与第二开关状态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导部分朝着所述封罩的内部而定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配准部分经配置以防止所述致动器引导件在所述背部主体部件内围绕所述开关装置的轴进行旋转运动,所述开关装置的轴垂直于直线运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进一步包含分离器部件,所述分离器部件耦接在所述背部主体部件与所述致动器引导件之间,所述分离器部件在开关装置外部与所述背部主体部件的内部区域之间提供了第二物理污染物屏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压缩弹簧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压缩弹簧耦接到所述分离器部件上,并且经配置以在所述开关致动器板未被压下时,将所述致动器引导件从所述开关致动位置驱动到所述非开关致动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辅助配准元件,所述多个引导部分中对应的一个以可插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辅助配准元件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多个齿轮齿,所述多个齿轮齿配置成响应于所述致动器引导件的所述直线运动而使所述机械开关机构发生旋转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引导件包括耦接到所述传输机构的稳定器元件,所述稳定器元件经配置以驱动所述传输机构在预定的运动范围内进行所述旋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开关机构包括摆,所述摆响应于所述传输机构的旋转而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摆机构位于所述背部主体部件的袋部分的内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致动器板包括形成于其中的透镜兀件。
12.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 框架,其经配置以安装到装置壁箱,所述框架包括围绕所述框架的外围部分形成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经配置以毗邻围绕所述装置壁箱而设置的结构表面,框架组件进一步包括对应于至少一组开口的框架开口,所述框架开口界定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经配置以向内朝着装置壁箱内部延伸,使得所述框架开口向所述装置壁箱内部提供唯一入口 ;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所述装置经配置以耦接在所述框架开口内,从而完成系统封罩,使得灰尘和污染物无法进入所述装置壁箱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含美学覆盖物,所述美学覆盖物配置成以可拆卸的方式耦接到所述框架组件,所述美学覆盖物包括覆盖物开口,所述覆盖物开口经配置以向所述开关致动器板提供入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含接地母线,所述接地母线包括设置在其任一端的外部安装元件,所述接地母线经配置以将所述开关装置耦接到装置箱。`
【文档编号】H01H13/06GK203445033SQ201320538539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L·卓雷斯, R·M·侯麦 申请人:帕西·西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