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438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主要包括至少一段可伸缩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并凭借于其间及一端组设可转动接头,使同轴测试电线除可依所需调整所需长度外,也可随待测物及测试仪移动而自动转换方向的目的,并具有相位极稳定的特性,以达测量数值准确。
【专利说明】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包括至少一段可伸缩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及于其两端的可转动接头,可随待测物及测试仪移动而自动转换方向的目的,并具有相位极稳定的特性,以达测量数值准确。
【背景技术】
[0002]同轴缆线以及高频接头在电子电路中扮演重要角色,连接许多不同功能的模块、次系统、系统、或连接测试设备,简单的说,他们提供了传输路径来传递高频类比信号或是高速数位信号,传输路径的好坏,取决于许多因素,包含:材料、设计以及组装的手法。
[0003]高频同轴缆线在一个系统中,其重要性通常会被忽略,除非造成信号传输失败,使用良好的高频同轴线,其损耗或信号失真现象较小,但是当使用到品质差的高频同轴线时,线损所造成的信号衰减必须使用宽频放大器来弥补,但是信号失真有时却是不可弥补的,高频同轴缆线以及转接头在测试系统中,是属于系统的一部份,因此必须具有优异特性,这包含:低损耗、良好的驻波比、高度相位稳定及高隔离度,如果是用在高速数位应用的测试上,则必须再有高精密相位匹配的特性。
[0004]在信息传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在高速、射频微波的信号传输上需要具有较高的传输品质,一般来说,高速数位信号多半采用差动信号进行传输,因此传输信号的两电缆需要有极高精度的相位匹配,换言之,两电缆所传输的信号的相位误差需在一定的范围的内,因此每一组的电缆内需要依照所需订制的规格下而具有一定电气长度(ELECTRICALLENGTH),在要求相位匹配的电缆组件应用上,理想的情况是,每根电缆必须与其他电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电气长度,电气长度通常以「相位延迟」来说明,也就是两个信号通过缆线所产生的时间差,这时间差也就造成了相位差,因此,要达到上述标准实需相当严谨的制程,也造成成本的增加。
[0005]而目前一般同业于进行同轴电缆线测试时,其大都采用软性同轴测试电线,但因其内导体材料柔软,于变曲时其将产生相位变化,故现有软性同轴测试电线不易维持相位稳定度,而使测试数值不正确。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主要凭借至少一段可伸缩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并凭借于其间及一端组设可转动接头,使同轴测试电线除可依所需调整所需长度外,也可随待测物及测试仪移动而自动转换方向的目的,并具有相位极稳定的特性,以达测量数值准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至少一段具有伸缩功能可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及在每一钢性电缆线之间或在其中一钢性电缆线的其中一端组接有可转动接头,使所构成的同轴测试电线可随待测物及测试仪移动而自动转换方向。
[0009]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还可增加如下技术特征:[0010]该可伸缩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主要包括一外缆线管、内缆线管、连接芯杆及连接芯柱,该内缆线管一端穿组于外缆线管内,在内缆线管中段及末端口分别套组有一支承环及一支承件,该支承件形成有一延伸进入该内缆线管内孔的延伸管部,并在支承件上套组一扣环,而使支承件随外缆线管呈同步的移动,并保持接触不中断,外缆线管末端与一第二可旋转接头的第三壳体相组接,该第二可旋转接头包括第三壳体、连接件及第四壳体,在第三壳体与支承件的同轴孔内组设有一绝缘体,并在该绝缘体内孔穿设有一连接芯柱,该连接芯柱一端与第三壳体垂直部所锁组的连接件内设于绝缘体的第二中段芯件上端呈垂直套接,第二中段芯件的下端具有一受弹簧恢复力的连接芯头,该连接件与一组接孔具有轴承及轴承套的第四壳体相锁接,并使前述连接芯头与第四壳体内的第二转动芯件的连接孔槽相套接,前述内缆线管的外端则锁组有一第一接头件,并在第一接头件凭借一绝缘体穿组一连接芯杆,该连接芯杆的内端,形成有一向内延伸具长孔的延伸管部,前述连接芯柱的另一端套组进入该连接芯杆的长孔内,并在内、外缆线管于伸缩时,使连接芯柱另一端于连接芯杆的长孔内滑移,并使连接芯柱与连接芯杆保持接触不中断。
[0011]在外缆线管前端锁组有一锁紧环件,并在该锁紧环件内组设有一内端具有斜环面的顶束环件,当将锁紧环件向外转动使顶束环件的斜环面离开外缆线管端的斜端面,而使顶束环件松开,此时拉伸内、外缆线管伸长或缩短,并在调整至所需长度时,再将锁紧环件向内转动,使顶束环件的斜环面顶紧于外缆线管端的斜端面,而使顶束环件产生紧束,而使内、外缆线管达定位。
[0012]内缆线管的外端部的第一接头件与一第一可转动接头的第一壳体相组接,进而使连接芯杆外端部受弹簧恢复力的连接芯头能够与第一可转动接头的第一壳体具有轴承组接孔内的第一转动芯件的连接孔槽套接,且该第一转动芯件凭借一转动绝缘件固设于第一壳体内,并与设于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间的连接件内的第一中段芯件相连接,进而与第二壳体内的端芯件构成相连接状态,并凭借第一可转动接头产生X轴及Y轴的转动。
[0013]在第二可旋转接头的第四壳体侧边锁接孔锁组一第二接头件,以连接另一可伸缩调整长度的第二钢性电缆线,该第二钢性电缆线主要包括一第二外缆线管、第二内缆线管、第二连接芯杆及第二连接芯柱,该第二内缆线管一端穿组于第二外缆线管内,在第二内缆线管中段及末端口分别套组有一第二支承环及第二支承件,该第二支承件形成有一延伸进入该第二内缆线管内孔的延伸管部,而使第二支承件随第二外缆线管呈同步移动,并保持接触不中断,第二钢性电缆线的第二外缆线管末端以锁接帽锁组一第三接头件,而其中的第二连接芯柱一端穿组固定于第三接头件与设于第二内缆线管末端第二支承件同轴孔内的绝缘体,而该第二连接芯杆一端则穿组于第二接头件内的绝缘体,同样的,该第二连接芯柱的另一端穿组进入该第二连接芯杆的长孔内,进而于第二内、外缆线管伸缩时,使第二连接芯柱另一端于第二连接芯杆的长孔内滑移,并使第二连接芯柱与第二连接芯杆保持接触不中断,凭借第二可转动接头,使该两钢性电缆线可呈相对的转动。
[0014]在第二外缆线管前端锁组有一第二锁紧环件,并在该第二锁紧环件内组设有一内端具有斜环面的第二顶束环件,当将第二锁紧环件向外转动使第二顶束环件的斜环面离开第二外缆线管端的斜端面,而使第二顶束环件松开,此时拉伸第二内、外缆线管伸长或缩短,并在调整至所需长度时,再将第二锁紧环件向内转动,使第二顶束环件的斜环面顶紧于第二外缆线管端的斜端面,而使第二顶束环件产生紧束,而使第二内、外缆线管达定位。[0015]仅使用一根钢性电缆线,并在其中一端或两端锁组该可旋转接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0017]本实用新型凭借使用至少一段可伸缩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使同轴测试电线除可依所需调整所需长度,并具有相位极稳定的特性。
[0018]本实用新型凭借于每一钢性电缆线间及一端组设可转动接头,使同轴测试电线可随待测物及测试仪移动而自动转换方向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试举其中一种组接有一根以上钢性电缆线的实施例剖示分解图;
[0020]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组合剖示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性电缆线未伸长时的剖示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钢性电缆线伸长时的剖示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旋转功能的实施例立体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端连接测试仪另一端则可连接待测物的立体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仅使用单一钢性电缆线时的实施例剖示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1-钢性电缆线;11_外缆线管;111-斜端面;112_锁紧环件;113-顶束环件;1131_斜环面;114_支承件;1141_延伸管部;1142、1234、233、271、32_绝缘体;1143_扣环;115_连接芯柱;12_内缆线管;121_支承环;122_第一接头件;123_连接芯杆;1231_长孔;1232、231_弹簧;1233、232_连接芯头;2_第二可旋转接头;21_第三壳体;22、43_连接件;23_第二中段芯件;24_第四壳体;25_第二转动芯件;251、422_连接孔槽;26、424_轴承;261_轴承套;27_第二接头件;3_第三接头件;31_锁接帽;4_第一可转动接头;41_第二壳体;411_端芯件;42_第一壳体;421_第一转动芯件;423_转动绝缘件;5_测试仪;431-第一中段芯件;IA-第二钢性电缆线;11A-第二外缆线管;IllA-斜端面;112A-第二锁紧环件;113A-第二顶束环件;1131A-斜环面;114A_第二支承件;1141A_延伸管部;115A-第二连接芯柱;12A-第二内缆线管;121A-第二支承环;123A_第二连接芯杆;1231A-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包括至少一段可伸缩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I及于其两端的第二可旋转接头2及第一可转动接头4,可随待测物及测试仪移动而自动转换方向的目的,并具有相位极稳定的特性,以达测量数值准确。
[0028]其中该可伸缩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I主要包括一外缆线管11、内缆线管12、连接芯杆123及连接芯柱115,该内缆线管12 —端穿组于外缆线管11内,于内缆线管12中段及末端口,分别套组有一支承环121及一支承件114,该支承件114形成有一延伸进入该内缆线管12内孔的延伸管部1141,并在支承件114上套组一扣环1143,而使支承件114随外缆线管11呈同步的移动,并保持接触不中断,于外缆线管11末端,则与一第二可旋转接头2的第三壳体21相组接,该第二可旋转接头2包括第三壳体21、连接件22及第四壳体24,于第三壳体21与支承件114的同轴孔内,组设有一绝缘体1142,并在该绝缘体1142内孔穿设有一连接芯柱115,该连接芯柱115—端则与第三壳体21垂直部所锁组的连接件22内设于绝缘体233的第二中段芯件23上端呈垂直套接,第二中段芯件23的下端则具有一受弹簧231恢复力的连接芯头232,该连接件22则与一组接孔具有轴承26及轴承套261的第四壳体24相锁接,并使前述连接芯头232与第四壳体24内的第二转动芯件25的连接孔槽251相套接,前述内缆线管12的外端则锁组有一第一接头件122,并在第一接头件122凭借一绝缘体1234穿组一连接芯杆123,该连接芯杆123的内端,形成有一向内延伸具长孔1231的延伸管部1141,前述连接芯柱115的另一端则套组进入该连接芯杆123的长孔1231内,并在内、外缆线管12、11于伸缩时,使连接芯柱115另一端于连接芯杆123的长孔1231内滑移,并使连接芯柱115与连接芯杆123保持接触不中断如图4所示,于外缆线管11前端,锁组有一锁紧环件112,并在其内组设有一内端具有斜环面1131的顶束环件113,当将锁紧环件112向外转动使顶束环件113的斜环面1131离开外缆线管11端的斜端面111,而使顶束环件113松开,此时可拉伸内、外缆线管12、11伸长或缩短,并在调整至所需长度时,再将锁紧环件112向内转动,使顶束环件113的斜环面1131顶紧于外缆线管11端的斜端面111,而使顶束环件113产生紧束,而使内、外缆线管12、11达定位者如图3所示,其中内缆线管12的外端部的第一接头件122则与一第一可转动接头4的第一壳体42相组接,进而使连接芯杆123外端部受弹簧1232恢复力的连接芯头1233可与第一可转动接头4的第一壳体42具有轴承424组接孔内的第一转动芯件421的连接孔槽422套接,且该第一转动芯件421凭借一转动绝缘件423固设于第一壳体42内,并与设于第二壳体41与第一壳体42间的连接件43内的第一中段芯件431相连接,进而与第二壳体41内的端芯件411构成相连接状态。
[0029]前述第二可旋转接头2的第四壳体24侧边,另锁组一第二接头件27,以连接另一第二钢性电缆线1A,该第二钢性电缆线IA的构件与前述钢性电缆线I相同,该可伸缩调整长度的第二钢性电缆线IA主要包括一第二外缆线管11A、第二内缆线管12A、第二连接芯杆123A及第二连接芯柱115A,该第二内缆线管12A —端穿组于第二外缆线管IlA内,于第二内缆线管12A中段及末端口,分别套组有一第二支承环121A及第二支承件114A,该第二支承件114A形成有一延伸进入该第二内缆线管12A内孔的延伸管部1141A,而使第二支承件114A随第二外缆线管IlA呈同步移动,并保持接触不中断,而第二接头件27与第二钢性电缆线IA的第二内缆线管12A外端相组接,于第二钢性电缆线IA的第二外缆线管IlA末端,则以锁接帽31锁组一第三接头件3,而其中的第二连接芯柱115A —端则穿组固定于第三接头件3与第二支承件114A同轴孔内的绝缘体32,而该第二连接芯杆123A —端则穿组于第二接头件27内的绝缘体271,同样的,该第二连接芯柱115A的另一端穿组进入该第二连接芯杆123A的长孔1231A内,进而于第二内、外缆线管12A、IlA伸缩时,使第二连接芯柱115A另一端于第二连接芯杆123A的长孔1231A内滑移,并使第二连接芯柱115A与第二连接芯杆123A保持接触不中断,凭借第一可转动接头4产生X轴及Y轴的转动,并配合第一可转动接头4,使该两钢性电缆线1、第二钢性电缆线IA可呈相对的转动,进而构成一具双段可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1、如图5所示,除可依所需调整两钢性电缆线1、第二钢性电缆线IA的长度外,也可随待测物及测试仪5移动而转动,更不会因移动或转动而产生相位改变者,纵使因此而产生相位的改变也仅在I度的范围内如图6所示。[0030]于第二外缆线管IlA前端,锁组有一第二锁紧环件112A,并在其内组设有一内端具有斜环面1131A的第二顶束环件113A,当将第二锁紧环件112A向外转动使第二顶束环件113A的斜环面1131A离开第二外缆线管IlA端的斜端面111A,而使第二顶束环件113A松开,此时可拉伸第二内、外缆线管12A、11A伸长或缩短,并在调整至所需长度时,再将第二锁紧环件112A向内转动,使第二顶束环件113A的斜环面1131A顶紧于第二外缆线管IlA端的斜端面111A,而使第二顶束环件113A产生紧束,而使第二内、外缆线管12A、11A达定位者如图3所示。
[0031]其中第一可转动接头4的结构特征,具有可产生X轴及Y轴的转动功效,已由本案 申请人:于前案提出实用新型第201120365176.9号申请,并已获颁ZL201120365176.9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在此即不再赘述。
[0032]本实用新型除于第二根钢性电缆线I末端锁接第三接头件3,以衔接待测物,而另一端第一可转动接头4则连接测试仪5,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仅使用一根钢性电缆线1,仅需将第三接头件3锁接于第一根钢性电缆线I的末端即可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仅使用一根钢性电缆线1,并在其中一端或两端锁组可旋转接头。
[00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提供可依所需调整两钢性电缆线的长度外,也可随待测物及测试仪移动而转动,更不会因移动或转动而产生相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至少一段具有伸缩功能可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及在每一钢性电缆线之间或在其中一钢性电缆线的其中一端组接有可转动接头,使所构成的同轴测试电线可随待测物及测试仪移动而自动转换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特征在于:该可伸缩调整长度的钢性电缆线主要包括一外缆线管、内缆线管、连接芯杆及连接芯柱,该内缆线管一端穿组于外缆线管内,在内缆线管中段及末端口分别套组有一支承环及一支承件,该支承件形成有一延伸进入该内缆线管内孔的延伸管部,并在支承件上套组一扣环,而使支承件随外缆线管呈同步的移动,并保持接触不中断,外缆线管末端与一第二可旋转接头的第三壳体相组接,该第二可旋转接头包括第三壳体、连接件及第四壳体,在第三壳体与支承件的同轴孔内组设有一绝缘体,并在该绝缘体内孔穿设有一连接芯柱,该连接芯柱一端与第三壳体垂直部所锁组的连接件内设于绝缘体的第二中段芯件上端呈垂直套接,第二中段芯件的下端具有一受弹簧恢复力的连 接芯头,该连接件与一组接孔具有轴承及轴承套的第四壳体相锁接,并使前述连接芯头与第四壳体内的第二转动芯件的连接孔槽相套接,前述内缆线管的外端则锁组有一第一接头件,并在第一接头件凭借一绝缘体穿组一连接芯杆,该连接芯杆的内端,形成有一向内延伸具长孔的延伸管部,前述连接芯柱的另一端套组进入该连接芯杆的长孔内,并在内、外缆线管于伸缩时,使连接芯柱另一端于连接芯杆的长孔内滑移,并使连接芯柱与连接芯杆保持接触不中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特征在于:在外缆线管前端锁组有一锁紧环件,并在该锁紧环件内组设有一内端具有斜环面的顶束环件,当将锁紧环件向外转动使顶束环件的斜环面离开外缆线管端的斜端面,而使顶束环件松开,此时拉伸内、外缆线管伸长或缩短,并在调整至所需长度时,再将锁紧环件向内转动,使顶束环件的斜环面顶紧于外缆线管端的斜端面,而使顶束环件产生紧束,而使内、外缆线管达定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特征在于:内缆线管的外端部的第一接头件与一第一可转动接头的第一壳体相组接,进而使连接芯杆外端部受弹簧恢复力的连接芯头能够与第一可转动接头的第一壳体具有轴承组接孔内的第一转动芯件的连接孔槽套接,且该第一转动芯件凭借一转动绝缘件固设于第一壳体内,并与设于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间的连接件内的第一中段芯件相连接,进而与第二壳体内的端芯件构成相连接状态,并凭借第一可转动接头产生X轴及Y轴的转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可旋转接头的第四壳体侧边锁接孔锁组一第二接头件,以连接另一可伸缩调整长度的第二钢性电缆线,该第二钢性电缆线主要包括一第二外缆线管、第二内缆线管、第二连接芯杆及第二连接芯柱,该第二内缆线管一端穿组于第二外缆线管内,在第二内缆线管中段及末端口分别套组有一第二支承环及第二支承件,该第二支承件形成有一延伸进入该第二内缆线管内孔的延伸管部,而使第二支承件随第二外缆线管呈同步移动,并保持接触不中断,第二钢性电缆线的第二外缆线管末端以锁接帽锁组一第三接头件,而其中的第二连接芯柱一端穿组固定于第三接头件与设于第二内缆线管末端第二支承件同轴孔内的绝缘体,而该第二连接芯杆一端则穿组于第二接头件内的绝缘体,同样的,该第二连接芯柱的另一端穿组进入该第二连接芯杆的长孔内,进而于第二内、外缆线管伸缩时,使第二连接芯柱另一端于第二连接芯杆的长孔内滑移,并使第二连接芯柱与第二连接芯杆保持接触不中断,凭借第二可转动接头,使该两钢性电缆线可呈相对的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外缆线管前端锁组有一第二锁紧环件,并在该第二锁紧环件内组设有一内端具有斜环面的第二顶束环件,当将第二锁紧环件向外转动使第二顶束环件的斜环面离开第二外缆线管端的斜端面,而使第二顶束环件松开,此时拉伸第二内、外缆线管伸长或缩短,并在调整至所需长度时,再将第二锁紧环件向内转动,使第二顶束环件的斜环面顶紧于第二外缆线管端的斜端面,而使第二顶束环件产生紧束,而使第二内、外缆线管达定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相位极稳定同轴测试电线,其特征在于:仅使用一根钢性电缆线,并在其中一端或两端锁组 该可旋转接头。
【文档编号】H01R11/11GK203503812SQ20132057722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黎进来 申请人:黎进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