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类磁体和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987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稀土类磁体和转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稀土类磁体和使用稀土类磁体的转子,能有效地抑制生锈产生。永磁体(11)在成形体(11a)的外表面(外周面(115)及端面(116、117))上形成有防锈用的涂膜(14),因此能抑制在成形体(11a)的外表面(外周面(115)及端面(116、117))上生锈。另外,能利用涂膜(14)防止磁性粉从成形体(11a)的外表面脱落。另外,在成形体(11a)内部的空孔中,在磁性粉的表面形成有防锈处理层。此处,在成形体(11a)上形成有许多空孔,在所述空孔的内部有时未形成有涂膜(14),但即便是这种情况,由于在空孔中在磁性粉的表面形成有防锈处理层,因此也能抑制在空孔的内部生锈。
【专利说明】稀土类磁体和转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类磁体、使用该稀土类磁体的转子及稀土类磁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稀土类磁体使用在各种【技术领域】中。例如,步进电动机具有:在转轴的外周面包括由稀土类磁体构成的永磁体的转子;与永磁体的外周面相对的多个极齿被配置在周向上的筒状的定子,利用供给至定子的线圈的励磁电流来对转子的旋转角度位置进行控制。
[0003]上述由稀土类磁体构成的永磁体是例如通过在形成了包含磁性粉的成形体之后、对成形体进行磁化而获得的,其中,磁性粉含有稀土类金属。另外,稀土类磁体中的粘结磁体具有磁性粉被粘合性树脂固结的结构,烧结磁体具有通过烧结将磁性粉固结的结构。
[0004]此处,使用稀土类金属中的钕(Nd-Fe-B)的磁体具有作为磁体极其优异的性质,但存在容易生锈这样的缺点。当在稀土类金属中磁性粉生锈而脱落时,会产生稀土类磁体分解等问题。
[0005]因此,曾提出了在成形体上形成涂膜来防止生锈产生的技术和使防锈液浸溃成形体来防止生锈产生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2)。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287964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238611号公报
[0008]稀土类磁体具有许多空孔,稀土类金属在稀土类磁体的外表面和稀土类磁体内部的空孔中露出。因此,即便在成形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涂膜,涂膜有时也不形成在空孔的内部,在该情况下,在空孔内部稀土类金属会发生生锈。
[0009]另外,在稀土类磁体中,即便浸溃防锈材,当稀土类金属的粉末(磁性粉)从成形体的表面脱落时,新露出的稀土类金属的粉末也会生锈。
实用新型内容
[0010]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抑制生锈产生的稀土类磁体、使用该稀土类磁体的转子及稀土类磁体的制造方法。
[00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稀土类磁体将包含磁性粉的成形体磁化,其中,磁性粉含有稀土类金属,其特征是,在所述成形体的外表面形成有涂膜,在所述成形体内部的空孔中,在所述磁性粉的表面形成有防锈处理层。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成形体的外表面形成了防锈用的涂膜,因此,能抑制外表面生锈。另外,能利用涂膜防止磁性粉从成形体的外表面脱落。此处,在成形体上形成有许多空孔,在上述空孔的内部有时未形成有涂膜。另外,当涂膜上存在小孔时,水分和空气会从小孔侵入空孔的内部。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空孔中在磁性粉的表面形成有防锈处理层,因此也能抑制在空孔的内部生锈。
[0013]在本实用新型中,能采用以下结构:在所述成形体中,所述磁性粉被粘合性树脂固结。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涂膜由含有氟的树脂膜构成。根据上述结构,涂膜具有斥水性,因此,能有效地抑制生锈的产生。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涂膜的厚度为3μπι至8μπι。若是上述较薄的膜厚,则当将本实用新型的稀土类磁体用作电动机的转子用磁体时,为了确保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隔(气隙),无需减小稀土类磁体的成形体的外径尺寸。因此,即便将涂膜设于稀土类磁体,涂膜也不易对转子用磁体的磁特性产生影响。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粘合性树脂在所述成形体中的混合比例为
1.5?3.5重量%。
[0017]在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成形体呈圆筒形状,且形成有贯穿所述成形体的通孔,所述通孔包括:以相同内径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个端部,直径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扩大的第二部分,所述涂膜形成于所述成形体的外周面及位于所述通孔的贯穿方向上的端部的端面,但不形成于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内表面。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部分的内径未受到涂膜的影响,因此,能将转轴恰当地嵌入通孔内。
[0018]在该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涂膜未形成于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部位的内表面。根据上述结构,当用设于第二部分的粘接剂固定嵌入通孔内的转轴和稀土类磁体时,与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在第二部分中的未形成有涂膜的部分较大。因此,能牢固地固定转轴和稀土类磁体。
[0019]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稀土类磁体的转子包括嵌入所述通孔的转轴,所述转轴粘接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部。
[0020]本实用新型的稀土类磁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包括:成形工序,在该成形工序中,形成包含磁性粉的成形体,其中,磁性粉含有稀土类金属;涂膜形成工序,在该涂膜形成工序中,在所述成形体的外表面形成涂膜;以及防锈处理工序,在该防锈处理工序中,用液态的防锈材浸溃所述成形体。
[0021]在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成形工序中,进行压缩成形,以使所述成形体内部的空孔率达到12?14体积%。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成形工序中,进行压缩成形,以使所述成形体内部的密度处于5.7g/cm3以上的状态。
[0022]在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涂膜形成工序中,通过筒涂装法形成所述涂膜。在筒涂装法中,一边在容器内放入许多成形体的状态下使容器旋转,一边进行涂装。因此,能高效地对许多成形体进行涂装。另外,成形体在容器内移动,因此,成形体彼此不会附着。另外,在成形体为圆筒状的情况下,通孔的内表面不易被涂装,因此,能抑制在通孔的内表面上形成多余的涂膜。此外,涂膜的成长速度较慢,因此,容易控制涂膜的膜厚。
[0023]在本实用新型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防锈处理工序中,在真空环境下用液态的防锈液浸溃所述成形体。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成形体的外表面形成有防锈用的涂膜,因此,能抑制外表面生锈。另外,能利用涂膜防止磁性粉从成形体的外表面脱落。另外,在成形体上形成有许多空孔,在所述空孔的内部有时未形成有涂膜,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空孔中在磁性粉的表面形成有防锈处理层,因此也能抑制在空孔的内部生锈。【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包括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稀土类磁体及转子的步进电动机的剖视图。
[0026]图2是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永磁体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I步进电动机
[0029]2固定体
[0030]10转子
[0031]11永磁体
[0032]12转轴
[0033]20定子
[0034]Ila成形体
[0035]14涂膜
[0036]110成形体的通孔
[0037]111环状凹部
[0038]112大 径部分
[0039]113小径部分
[0040]114第一部分
[0041]115成形体的外周面
[0042]116、117 端面
[0043]118环状凹部
[0044]119第二部分
[0045]L电动机轴线方向
[0046]LI输出侧
[0047]L2反输出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稀土类磁体、转子及电动机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电动机轴线方向L上,将转轴突出的一侧设为“输出侧LI ”,并将与转轴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为“反输出侧L2”来进行说明。
[0049][电动机的说明]
[0050]图1是包括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稀土类磁体及转子的步进电动机的剖视图。
[0051]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步进电动机I具有:转子10,该转子10在转轴12的外周面包括永磁体11 ;以及固定体2,该固定体2包括与永磁体11的外周面相对的筒状的定子20。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于永磁体11的外周面115。在永磁体11上形成有沿电动机轴线方向L贯穿的通孔110,在转轴12嵌入上述通孔110的状态下对永磁体11和转轴12进行固定。
[0052]定子20具有重叠配置在电动机轴线方向L上的一对定子组21、22,定子组21、22分别包括:卷绕于绝缘体216、226的线圈213、223 ;以及配置于绝缘体216、226的电动机轴线方向L的两侧的定子铁心211、212、221、222。定子铁心211是盖在绝缘体216的靠输出侧LI的面上的外定子铁心,定子铁心212是盖在绝缘体216的靠反输出侧L2的面上的内定子铁心,定子铁心221是盖在绝缘体226的靠反输出侧L2的面上的外定子铁心,定子铁心222是盖在绝缘体216的靠输出侧LI的面上的内定子铁心。定子铁心211、221的截面呈U字形,由外周侧的筒状部构成电动机壳体。
[0053]在定子20中,定子铁心211、212、221、222分别包括沿着绝缘体216、226的内周面立起的多个极齿217、227。在构成定子组21的状态下,形成于定子铁心211的极齿217进入形成于定子铁心212的极齿217之间,形成于定子铁心211的极齿217和形成于定子铁心212的极齿217处于在周向上交替配置的状态。另外,在构成定子组22的状态下,形成于定子铁心221的极齿227进入形成于定子铁心222的极齿227之间,形成于定子铁心221的极齿227和形成于定子铁心222的极齿227处于在周向上交替配置的状态。
[0054]在绝缘体216、226上一体形成有端子台218、228,在上述端子台218、228上固定有端子219、229。在固定体2上,在定子20的两端面中的靠输出侧LI的端面23上固定有输出侧端板25,在靠反输出侧L2的端面24上固定有反输出侧端板26。
[0055](轴承结构)
[0056]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输出侧端板25保持着用于在输出侧LI将转轴12支承成能旋转的输出侧径向轴承7,输出侧径向轴承7将转轴12的比永磁体11更靠输出侧LI的部分支承成能旋转。更具体而言,在输出侧端板25上形成有孔251,输出侧径向轴承7在嵌入孔251的状态下保持于输出侧端板25。输出侧径向轴承7具有:嵌入孔251的筒部71 ;以及相对于筒部71在输出侧LI直径扩大而比筒部71的直径大的凸缘部72。上述输出侧径向轴承7是通过在凸缘部72的靠反输出侧L2的面与输出侧端板25的靠输出侧LI的面重叠的状态下将筒部71的比输出侧端板25的靠反输出侧L2的面进一步朝反输出侧L2突出的筒部71的外缘铆接至输出侧端板25的靠反输出侧L2的面而被固定的。输出侧径向轴承7由烧结含油轴承构成。
[0057]另外,利用反输出侧端板26保持着用于在反输出侧L2将转轴12支承成能旋转的反输出侧径向轴承8,反输出侧径向轴承8将转轴12的比永磁体11更靠反输出侧L2的部分支承成能旋转。更具体而言,在反输出侧端板26上形成有孔261,反输出侧径向轴承8在嵌入孔261的状态下保持于反输出侧端板26。反输出侧径向轴承8具有:嵌入孔261的筒部81 ;以及相对于筒部81在反输出侧L2直径扩大而比筒部81的直径大的凸缘部82。上述反输出侧径向轴承8是通过在凸缘部82的靠输出侧LI的面与反输出侧端板26的靠反输出侧L2的面重叠的状态下将筒部81的比反输出侧端板26的靠输出侧LI的面进一步朝输出侧LI突出的筒部81的外缘铆接至反输出侧端板26的靠输出侧LI的面而被固定的。反输出侧径向轴承8由烧结含油轴承构成。
[0058](施力构件9等的结构)
[0059]在步进电动机I中,在输出侧径向轴承7与转子10之间配置有对转轴12朝反输出侧L2施力的施力构件9。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构件9由螺旋弹簧构成,并被配置成绕着转轴12。为了配置施力构件9 (螺旋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构件9的靠反输出侧L2的端部收容于永磁体11的环状凹部111的内部。此处,在施力构件9的靠输出侧LI的端部与输出侧径向轴承7的靠反输出侧L2的端面75之间配置有安装于转轴12的环状的垫圈41,在施力构件9的靠反输出侧L2的端部与环状凹部111的台阶部之间配置有安装于转轴12的环状的垫圈42。
[006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步进电动机I中,在转轴12的位于永磁体11与反输出侧径向轴承8之间的部分安装有垫圈15,垫圈15的靠输出侧LI的面151与永磁体11的靠反输出侧L2的端面117接触。另外,在永磁体11的靠反输出侧L2的端面117以围住转轴12的方式形成有凹部118,垫圈15的靠输出侧LI的面151在永磁体11的凹部118的径向外侧与反输出侧L2的端面117接触。垫圈15的外径尺寸比永磁体11的外径尺寸小。作为垫圈15,除了可使用金属制的构件之外,也可使用树脂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垫圈15是树脂制的。
[0061]垫圈15的靠反输出侧L2的面152与反输出侧径向轴承8的靠输出侧LI的面821接触,垫圈15的靠反输出侧L2的面152因施力构件9的作用力而以具有弹性的方式被按压至反输出侧径向轴承8的靠输出侧LI的面821。
[0062](永磁体11的结构)
[0063]永磁体11是将包含磁性粉的成形体Ila磁化后的稀土类磁体,其中,磁性粉含有钕(Nd-Fe-B)等稀土类金属。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永磁体11是含有稀土类金属的磁性粉被环氧树脂等粘合性树脂固结后的粘结磁体。在上述成性体Ila的表面有磁性粉露出。另外,在成性体Ila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空孔,在上述空孔的内部也有磁性粉露出。
[0064]在本实施方式中,用防锈液浸溃之前的成形体Ila内部的空孔的空孔率是12~14体积%。另外,成形体Ila中的粘合性树脂的混合比例以磁性粉重量比表示的话为1.5~3.5重量%。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磁性粉,利用了粒径为大致75~150 μ m的磁性粉混合存在的磁性粉,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仅利用相同粒径的磁性粉。
[0065]粘合性树脂的混 合比例因所要求的磁通量而变化。因此,在只要比较弱的磁通量即可的情况下,将粘合性树脂的混合比例设定得较高(较多),在要求比较强的磁通量的情况下,只要将粘合性树脂的混合比例设定得较低(较少)即可。
[0066]此处,永磁体11 (成形体Ila)呈圆筒形状,且形成有沿电动机轴线方向L延伸的通孔110。通孔110由以同一内径延伸的第一部分112和在第一部分114的两侧直径比第一部分114的直径扩大的两个第二部分119构成。由上述两个第二部分119中的位于反输出侧L2的第二部分119形成围住转轴12的环状凹部118,由位于输出侧LI的第二部分119形成环状凹部111。环状凹部111为直径朝输出侧LI逐级变大的带台阶的孔,在环状凹部111中的靠反输出侧L2的小径部分113内填充有将转轴12和永磁体11固定的粘接剂13。另外,环状凹部111中的形成于靠反输出侧L2的小径部分113与靠输出侧LI的大径部分112之间的台阶部对垫圈42进行支承。
[0067](防锈对策)
[0068]在这样构成的永磁体11中,在成形体Ila上形成有防锈用的涂膜14。另外,在成形体Ila内部的空孔中,通过用防锈液浸溃成形体Ila而在磁性粉的表面形成有防锈处理层(未图示)。另外,在图1中,用粗线表示涂膜14。
[0069]在本实施方式中,涂膜14的厚度为例如3μπι至8μ--,较薄。涂膜14含有氟,具有斥水性。更具体而言,涂膜14包含从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树脂和2~70重量%的氟树脂,具有斥水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涂膜14包含酚醛-环氧树脂和氟树脂。上述氟树脂是四氟乙烯树脂(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树脂(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树脂(EP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树脂(ETFE)、三氟氯乙烯共聚树脂(PCTFE)、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树脂(ECTFE)、聚偏氟乙烯树脂(PVDF)或聚氟乙烯树脂(PVE)。
[0070]防锈液是用二甲苯、矿物油精、矿物油等有机溶剂将含有酞酸酯、己二酸酯等的防锈材料稀释后的溶液,在浸溃成性体Ila之后,干燥,来形成防锈处理层。此处,防锈液从成形体Ila上未形成涂膜14的位置或在涂膜14中产生的小孔侵入形成于成形体Ila内部的空孔。因此,当使有机溶剂从防锈液蒸发时,在成形体Ila的内部,可在空孔中露出的磁性粉的表面形成防锈处理层。因此,磁性粉处于与水分、空气的接触被阻断的状态,因此,可抑制产生锈(氧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锈液是用有机溶剂稀释了含有己二酸等的防锈材料的溶液,有时也掺入有螯合剂等抑制剂。
[0071]涂膜14形成于成形体Ila的外周面115及位于通孔110贯穿方向上的端部的端面116、117。然而,涂膜14未形成于通孔110的第一部分114的内表面114a。另外,涂膜14未形成于通孔110的第二部分119的内表面119a中的至少与第一部分114相邻的部位的内表面。S卩,在通孔110的环状凹部111的内表面Illa中的至少小径部分113的内表面113a上未形成有涂膜14,在通孔110的环状凹部118的内周面118a中的至少与第一部分114相邻的部分未形成有涂膜14。
[0072]另外,也可在通孔110的内周面IlOa中的大径部分112的内表面112a、环状凹部118的内周面118a形成有涂膜14,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涂膜14仅形成于成形体Ila的外表面(外周面115及端面116、117),而未形成于通孔110的内表面(第一部分114的内表面114a及第二部分119的内表面119a)。
[0073](永磁体11的制造方法)
[0074]图2是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永磁体11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0075]如图2所示,为了制造出本实施方式的永磁体11,首先,在成形工序STl中,在将磁性粉和粘合性树脂混合之后,压缩成形为图1所示的形状,以获得圆筒状的成形体11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符合所要求的规格,将成形体Ila中的粘合性树脂的混合比例设成以磁性粉重量比表示为1.5?3.5重量%。另外,当进行压缩成形时,通过以成形体Ila的内部密度处于5.7g/cm3以上的状态的方式进行压缩成形,使成形体Ila内部的空孔率达到12?14体积%。
[0076]接着,在烧成工序ST2中,将成形体Ila烧结,将成形体Ila形成为磁性粉的烧结体。接着,在利用筒对成形体Ila进行完倒角工序ST3之后,使用异丙醇等非水类溶剂来进行清洗工序ST4。另外,在倒角工序ST3中,在将许多成形体Ila与Φ3?(MOmm的陶瓷球等介质一起放入容器内的状态下,使容器旋转,通过成形体IIa与介质的接触来进行倒角。其结果是,也可去除成形体Ila的飞边。然后,在温度为100°C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另外,倒角工序ST3既可以以湿式进行,也可以以干式进行。
[0077]接着,在涂膜形成工序STlO中,在成形体Ila上形成涂膜14。在上述涂膜形成工序STlO中,首先,在涂装工序ST5中形成涂膜14之后,在固化工序ST6中,对涂膜14进行加热以使其固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涂膜形成工序STlO (涂装工序ST5)中,通过筒涂装法(日文>塗装法)来形成涂膜14。在上述筒涂装法中,一边在容器内放入许多成形体Ila的状态下使容器旋转,一边将涂液从喷嘴朝成形体Ila排出来形成涂膜14。[0078]另外,在涂装工序ST5中,也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一边在容器内放入许多成形体I Ia的状态下使容器旋转,一边将涂液从喷嘴朝成形体Ila排出来形成大致6 μ m左右的涂膜14。此时,不将介质投入容器。接着,在将介质投入容器之后,使容器旋转,并使容器旋转直至之前形成的涂膜14几乎消失为止。其结果是,从成形体Ila的表面上几乎去除涂膜14,但在成形体Ila的外表面露出的空孔被涂膜14埋没。接着,一边在容器内放入许多成形体Ila的状态下使容器旋转,一边将涂液从喷嘴朝成形体IIa排出来形成大致3 μ m至8μπι的涂膜14。此时,不将介质投入容器。
[0079]接着,在防锈处理工序ST20中,在成形体Ila上形成防锈处理层。在上述防锈处理工序ST20中,首先,在防锈液浸溃工序ST7中,用防锈液浸溃成形体11a,之后,在干燥工序ST8中,使防锈液的溶剂蒸发,并在成形体Ila上形成防锈处理层。在上述防锈液浸溃工序ST7中,进行在真空环境下用液态的防锈液浸溃成形体Ila的真空浸溃。
[0080]接着,进行磁化工序ST9,以制成永磁体11。
[0081](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0082]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永磁体11 (稀土类磁体)在成形体Ila的外表面(外周面115及端面116、117)上形成有防锈用的涂膜14,因此,能抑制在成形体Ila的外表面(外周面115及端面116、117)上生锈。另外,能利用涂膜14防止磁性粉从成形体Ila的外表面脱落。另外,在成形体Ila内部的空孔中,在磁性粉的表面形成有防锈处理层。此处,在成形体Ila上形成有许多空孔,在上述空孔的内部未形成有涂膜14。另外,当涂膜14上存在小孔时,水分和空气会从小孔侵入空孔。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空孔中在磁性粉的表面形成有防锈处理层,因此也能抑制在空孔的内部生锈。另外,涂膜14由含有氟的树脂膜构成,因此,具有斥水性。因此,能有效地抑制生锈。
[0083]例如,在温度为60°C、湿度为90°C的环境下对永磁体11进行了 3000小时的放置试验,但本实施方式的永磁体11的外表面未生锈。此外,在使0.5重量%的盐水附着在永磁体11上之后,在温度为60°C、温度为90%的环境下进行了 72小时的放置试验。其结果是,在仅形成涂膜14但不进行防锈处理的试样、仅进行防锈处理但不形成涂膜14的试样中,确认了生锈,但在进行完涂膜14的形成及防锈处理这两个工序的本实施方式的永磁体11中,未见生锈。
[008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涂膜14的厚度为例如3 μ m至8 μ m,较薄。因此,为了确保与定子20(形成于定子铁心211、212、221、222的极齿217、227)的气隙,无需与涂装的厚度相应地减小永磁体11的径向尺寸,不易因气隙而对磁特性产生影响。
[0085]另外,在成形体Ila的通孔110中的第一部分114的内表面114a上不易形成涂膜
14。因此,第一部分114的内径尺寸未受到涂膜的影响,因此,能将转轴12恰当地嵌入通孔110内。S卩,当在第一部分114的内表面114a上形成较厚的涂膜14时,会产生不能使转轴12穿过通孔110内这样的情况,但根据本实施方式,不易产生上述情况。
[0086]另外,在通孔110的第二部分119的内表面119a中的至少与第一部分114相邻的部位的内表面不易形成涂膜14。因此,当利用设于输出侧LI的第二部分119的小径部分113的粘接剂13将嵌入通孔110内的转轴12与永磁体11 (稀土类磁体)固定时,粘接剂13容易进入小径部分113的里侧。因此,小径部分113与粘接剂13的粘接强度较大,因此,能牢固地固定转轴12与永磁体11 (稀土类磁体)。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斥水性的涂膜14,因此,粘接剂13与涂膜14的粘接强度较低,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没有涂膜14的部位用粘接剂13将转轴12和永磁体11固定,因此,能牢固地固定转轴12和永磁体11 (稀土类磁体)。
[008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制造永磁体11时,在涂膜形成工序STlO中,通过筒涂装法形成涂膜14。在上述筒涂装法中,一边在容器内放入许多成形体Ila的状态下使容器旋转,一边涂装涂膜14。因此,能高效地对许多成形体Ila进行涂装。另外,成形体Ila在容器内移动,因此,成形体Ila彼此不会附着。另外,当在成形体Ila为圆筒状的情况下应用筒涂装法时,通孔110的内表面不易被涂装,因此,能抑制在通孔110的内表面IlOa上形成多余的涂膜14。此外,若是筒涂装法,则涂膜14的成长速度较慢,因此,容易控制涂膜14的膜厚。
[0088][其它实施方式]
[008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由粘结磁体构成的永磁体11 (稀土类磁体)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但也可在由烧结磁体构成的永磁体11 (稀土类磁体)中应用本实用新型。
[009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通孔110的内表面IlOa上未形成涂膜14的结构,但也可采用在通孔Iio的内表面IlOa的一部分上附着涂膜14的结构。对于防止永磁体11生锈这点,较为理想的是除了成形体Ila的外周面115之外也在端面116、117上形成涂膜14,当欲可靠地实现上述状态时,涂膜14有时会附着在通孔110的开口缘附近等、通孔110的内表面IlOa的一部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是不妨碍转轴12朝通孔110的插入、利用粘接剂13进行的固定等的程度,也可使涂膜14附着在通孔110的内表面110a。
【权利要求】
1.一种稀土类磁体,将包含磁性粉的成形体磁化,所述磁性粉含有稀土类金属,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形体的外表面形成有涂膜, 在所述成形体内部的空孔中,在所述磁性粉的表面形成有防锈处理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类磁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形体中,所述磁性粉被粘合性树脂固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类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膜的厚度为3 μ m至8 μ 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类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形体呈圆筒形状,且形成有贯穿所述成形体的通孔, 所述通孔包括:以相同内径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个端部,直径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扩大的第二部分, 所述涂膜形成于所述成形体的外周面及位于所述通孔的贯穿方向上的端部的端面,但不形成于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内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土类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膜未形成于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部位的内表面。
6.一种转子,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类磁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形体呈圆筒形状,且形成有贯穿所述成形体的通孔, 所述通孔包括:以相同内径延伸的第一部分;以及在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个端部,直径比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扩大的第二部分, 所述涂膜形成于所述成形体的外周面及位于所述通孔的贯穿方向上的端部的端面,但不形成于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内表面, 所述转子包括嵌入所述通孔的转轴, 所述转轴粘接固定于所述通孔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膜未形成于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的部位的内表面。
【文档编号】H01F41/02GK203552841SQ201320719058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8日
【发明者】古屋克芳, 李国芽, 古田佳史, 水嵜康史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日本电产三协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