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272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设置于显示屏基板上,触控结构包括互感的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发射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包封薄膜、第一图形化电极和第二包封薄膜,第一包封薄膜形成于位于显示屏基板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第一图形化电极形成于第一包封薄膜上,第一图形化电极上形成有第二包封薄膜;接收结构进一步包括柔性聚合物箔片,柔性聚合物箔片上成型有第二图形化电极,第二包封薄膜与柔性聚合物箔片相粘结,第一图形化电极与第二图形化电极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互感的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能够大幅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并且能兼容柔性触控。
【专利说明】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和触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AMOLED)触控结构,为一种混合式(hybrid)的触控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触控已经成为中小尺寸面板的必要配置,市场巨大。面板厂商为了增加产品附加值,将触控技术掌握于自己手中,纷纷开发内嵌式触控技术,主要包括in-cell和on-cell技术。对于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AMOLED)来说,薄膜封装的存在使得on-cell技术变得十分困难,在薄膜封装上形成传统触控结构需要多次光刻,对其下的OLED器件的影响十分显著。OLED器件与液晶的巨大不同使得in-cell技术实现困难。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兼容柔性显示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AMOLED)的触控方式,尽量减少对薄膜封装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减少多次光刻对薄膜封装的影响,降低工艺难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设置于显示屏基板上,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互感的发射结构和接收结构,所述发射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包封薄膜、第一图形化电极和第二包封薄膜,所述第一包封薄膜形成于位于显示屏基板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所述第一图形化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一包封薄膜上,所述第一图形化电极上形成有第二包封薄膜;所述接收结构进一步包括柔性聚合物箔片,所述柔性聚合物箔片上成型有第二图形化电极,所述第二包封薄膜与所述柔性聚合物箔片相粘结,所述第一图形化电极与所述第二图形化电极相对设置。
[0005]所述发射结构中的第一图形化电极与所述接收结构中的所述第二图形化电极均为条形图案,所述的第一图形化电极与第二图形化电极形成位置重叠的互补图案。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图形化电极中的条形图案与所述的第二图形化电极中的条形图案彼此垂直设置。
[0007]所述的第一包封薄膜由多层薄膜组成,其中至少包括一层无机薄膜。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包封薄膜还包括一层或多层有机薄膜。
[0009]所述的第一图形化电极和第二图形化电极的膜厚为5-1000nm。
[0010]所述的第一包封薄膜和第二包封薄膜的厚度为50_5000nm(单位)。
[0011]所述的显示屏基板为玻璃基板或柔性聚合物基板。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3](I)本实用新型是在第一包封薄膜和柔性聚合物箔上分别形成第一图形化电极和第二图形化电极,其可以用低成本的纳米银或石墨烯等制备,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能兼容柔性触控。[0014](2)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接收结构形成于柔性聚合物箔片,其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酰亚胺、聚对二甲苯等,在聚合物箔片上形成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第二图形化电极,其材料和形成方式的选择范围均与第一图形化电极相同,由于直接生成于聚合物箔片上,而非器件之上,制作工艺难度大大降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描述的AMOLED触控结构的截面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描述的AMOLED触控结构的截面图。
[0018]图中:
[0019]101-显示屏基板;102-薄膜晶体管阵列;103_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4-第一包封薄膜;105-第一图形化电极;106-第二包封薄膜;107_胶水;108_第二图形化电极;109-聚合物箔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触控结构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AMOLED)的截面图。其中101为显示屏基板,可以为传统的玻璃基板,也可以为柔性聚合物基板。在显示屏基板101上形成薄膜晶体管(TFT)阵列102,此技术为该行业技术人员所公知,技术路线可以为低温多晶硅(LTPS),铟镓锌氧化物(IGZ0)或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等,用以控制像素的发光。在薄膜晶体管(TFT)阵列102上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103。薄膜晶体管(TFT)阵列102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103的形成方式可以为本【技术领域】惯常采用的方法,在此不作限定。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0LED)103之上,形成一层或多层第一包封薄膜104,起到隔绝水氧的作用,第一包封薄膜104至少包括一层无机薄膜,其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氧化铝、氧化硅、氮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锆、非晶碳、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形成方式可以为但不限于原子层沉积、溅射、化学气相沉积等。其中104还可能包括一层或多层有机薄膜,其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聚丙烯酸酯、聚脲、聚酰亚胺、聚对二甲苯等,形成方法可以为但不限于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喷墨打印、闪蒸发、有机气相沉积、旋涂等。第一包封薄膜104之上形成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第一图形化电极105,其材料为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铟锡氧化物、掺铝氧化锌、掺氟氧化锌、银纳米线、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图形化的方式可以为但不限于光刻、喷墨打印、金属掩膜、丝网印刷等,其膜厚根据材料不同,在5-1000nm之间。在第一图形化电极105之上形成第二包封薄膜106,其材料和方法的选择同第一包封薄膜104,第一包封薄膜和第二包封薄膜的厚度为50-5000nm。以上形成该显示屏的发射结构10。另一方面,109为柔性聚合物箔片,其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砜、聚酰亚胺、聚对二甲苯等,在柔性聚合物箔片109上形成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第二图形化电极108,其材料和形成方式的选择范围均与第一图形化电极105相同,但由于直接生成于柔性聚合物箔片109而非器件之上,工艺难度大大降低。以上形成该显示屏的接收结构20。最后,用胶水107将发射结构10中的第二包封薄膜106 —面与接收结构20中的第二图形化电极108一面相粘合,使第二图形化电极108与第二图形化电极105的位置重叠成为可作为触控传感器的互补图案。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2,其中的显示屏基板101为柔性聚合物基板,其材质为聚酰亚胺。在柔性聚合物基板上形成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阵列,然后在这些阵列对应的顶部电极上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3。第一包封薄膜104是由交替形成的两对氮化硅和聚丙烯酸酯薄膜对组成,其中氮化硅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得,聚丙烯酸酯用喷墨打印-紫外固化方法形成。在第一包封薄膜104之上形成触控传感器的第一图形化电极105,呈条状,其材料为铟锡氧化物,用磁控溅射进行制备,膜厚为25nm,采用金属掩膜形成图形。在第一图形化电极105之上形成第二包封薄膜106,由交替形成两对聚丙烯酸酯和氮化硅薄膜对组成,其中氮化硅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得,聚丙烯酸酯用喷墨打印-紫外固化方法形成。以上形成显示屏第一部分,即发射结构10。显示屏的第二部分,即接收结构20由柔性聚合物箔片109和第二图形化电极108组成,其中柔性聚合物箔片109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柔性聚合物箔片109上用磁控溅射方法形成第二图形化电极108,其材质为铟锡氧化物,膜厚为30nm,图形化的方式为光刻。最后,用胶水将发射结构10中的第二包封薄膜106 —面和接收结构20中的第二图形化电极108 —面相对,通过胶水将发射结构10和接收结构20相贴合。
[0024]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设置于显示屏基板(10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包括互感的发射结构(10)和接收结构(20),所述发射结构(10)进一步包括第一包封薄膜(104)、第一图形化电极(105)和第二包封薄膜(106),所述第一包封薄膜(104)形成于位于显示屏基板(101)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3)上,所述第一图形化电极(105)形成于所述第一包封薄膜(104)上,所述第一图形化电极(105)上形成有第二包封薄膜(106);所述接收结构(20)进一步包括柔性聚合物箔片(109),所述柔性聚合物箔片(109)上成型有第二图形化电极(108),所述第二包封薄膜(106)与所述柔性聚合物箔片(109)相粘结,所述第一图形化电极(105)与所述第二图形化电极(108)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结构(10)中的第一图形化电极(105)与所述接收结构(20)中的所述第二图形化电极(108)均为条形图案,所述的第一图形化电极(105)与第二图形化电极(108)形成位置重叠的互补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形化电极(105)中的条形图案与所述的第二图形化电极(108)中的条形图案彼此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包封薄膜(104)由多层薄膜组成,其中至少包括一层无机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包封薄膜(104)还包括一层或多层有机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图形化电极(105)和第二图形化电极(108)的膜厚为5-1000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包封薄膜和第二包封薄膜的厚度为50-50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屏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屏基板(101)为玻璃基板或柔性聚合物基板。
【文档编号】H01L27/32GK203689474SQ20132080175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发明者】朱少鹏, 平山秀雄, 黄秀颀 申请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