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酯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919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酯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酯膜,其由3层构成,所述3层为表层(A层)、中间层(B层)、表层(C层),所述A层含有相对于A层的重量而言为0.05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的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且厚度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所述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A)为0.1μm以上1.0μm以下、且莫氏硬度为7以下;所述B层含有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且厚度为10.0μm以上35.0μm以下,所述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B)为0.3μm以上1.5μm以下、且莫氏硬度为7以下,莫氏硬度为7以下的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B层的重量而言为0.6质量%以上6重量%以下,有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B层的重量而言为0.05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所述C层含有相对于C层的重量而言为0.03重量%以上且小于1.0重量%的有机粒子、且厚度为0.5μm以上2.0μm以下,所述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C)为0.2μm以上1.0μm以下、且在粒度分布曲线中存在1个或2个峰,所述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酯膜满足式(1),并且层整体的厚度为20μm以上40μm以下。dA<dC≦dB···式(1)。
【专利说明】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酯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将双轴拉伸聚酯膜作为基底的脱模用基底膜。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近来的智能手机的普及,层合陶瓷电容器的小型高容量化正逐步发展。因此, 就用于制造层合陶瓷电容器的脱模膜而言,对平滑性高的、膜表面及内部不存在缺陷的聚 酯膜的需求迅速地增长。
[0003] 关于高平滑的脱模用途的聚酯膜,公开了一种基底膜,其在构成形成陶瓷浆料的 表面的层中实质上不含粒子,且该表面的三维中心面粗糙度(SRa)为2?7nm,由此能够减 少生片上针孔的产生(专利文献1)。此外,还公开了通过减少膜表面的凹陷缺陷来抑制 涂布陶瓷浆料后所形成的、生片表面的缺陷从而提高陶瓷浆料的涂布性的技术(专利文献 2)。此外,膜的高平滑化会引起下述问题:膜带电,卷入由于静电导致附着于膜上的杂质,从 而产生凸起状缺陷。针对该问题,公开了通过将膜的卷绕工序设定为特定的条件来解决的 方法(专利文献3)。此外,为了能够获得高平滑性、削减杂质、降低生产成本,还公开了在不 同种类的3层结构的中间层中不配合微粒的方法(专利文献4)。
[0004] 近年来,对层合陶瓷电容器要求高精度,因此对于用于制造层合陶瓷电容器的脱 模膜而言,也要求其在将陶瓷生片层合在薄膜上、且层合为多层时具有高的层合精度。因 此,对用于制造层合陶瓷电容器的脱模膜而言,要求作为膜的支承体的刚性和缓冲性。如果 对于脱模膜而言,作为膜的支承体的刚性和缓冲性不足,则在将生片切断的工序中,有时切 断无法准确地进行,或者切断面不稳定、生片的截面破裂。此外,在生片切断后的层合工序 中,有时也不能彻底均匀地加热,从而不能均匀地进行层合。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62179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10226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96873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968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酯膜,其在制造除面向于智能手机 以外也可以搭载于多功能移动终端的、层合陶瓷电容器时,使薄膜生片成型时的、陶瓷浆料 的涂布性、以及生片冲切性和生片层合特性之间的均衡性适宜。
[0012] 本发明人等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研宄,结果发现,通过使膜的层合构成 适宜、并且对添加的粒子的种类和含量进行限定,能够得到适于薄膜生片成型的脱模聚酯 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13]即,本发明涉及下文所述第一发明、第二发明。以下,只要没有特别区分,则本发明 是指第一发明、第二发明。
[0014] 第一发明为一种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酯膜,是由3层构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膜,其特征在于,
[0015] 所述3层为表层(A层)、中间层(B层)、表层(C层),
[0016] A层含有相对于A层的重量而言为0. 05重量%以上1. 0重量%以下的无机粒子和 /或有机粒子、且厚度为3. 0ym以上8. 0ym以下,所述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的体积平 均粒径(dA)为0.lym以上l.Oym以下、且莫氏硬度为7以下,
[0017] B层是厚度为10. 0ym以上35. 0ym以下的层、且含有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 所述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〇. 3ym以上1. 5ym以下、且莫氏硬度为7 以下,莫氏硬度为7以下的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B层的重量而言为0. 6重量%以上6重 量%以下,莫氏硬度为7以下的有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B层的重量而言为0. 05?5重量%,
[0018]C层含有相对于C层的重量而言为0. 03重量%以上且小于1. 0重量%的有机粒 子、且厚度为0. 5ym以上2. 0ym以下,所述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C)为0. 2ym以上 1. 0ym以下、且在粒度分布曲线中存在1个或2个峰,
[0019] A层、B层及C层含有的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式(1)的关系,并且层整体的厚度 为20ym以上40ym以下,

【权利要求】
1. 一种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是由3层构成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膜,其特征在 于, 所述3层为表层(A层)、中间层炬层)、表层(C层), A层含有相对于A层的重量而言为0. 05重量% ^上1. 0重量% ^下的无机粒子和/或 有机粒子、且厚度为3. 0 y m W上8. 0 y m W下,所述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 径(dA)为0. lym W上l.Oym W下、且莫氏硬度为7 W下, B层含有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且厚度为10. 0 ym W上35. 0 ym W下,所述无机粒 子和/或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地)为0. 3 y m W上1. 5 y m W下、且莫氏硬度为7 W下, 莫氏硬度为7 W下的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B层的重量而言为0. 6重量% ^上6重量% W 下,莫氏硬度为7 W下的有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B层的重量而言为0. 05重量% ^上5重 量%^下, C层含有相对于C层的重量而言为0. 03重量% ^上且小于1. 0重量%的有机粒子、且 厚度为0. 5 y m W上2. 0 y m W下,所述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dC)为0. 2 y m W上1. 0 y m W下、且在粒度分布曲线中存在1个或2个峰, A层、B层及C层含有的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式(1)的关系,并且层整体的厚度为 20]im !^上40^111 W下, dA<dC兰地--?式(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B层、C层中含 有的有机粒子为选自交联聚苯己締树脂粒子、交联有机娃树脂粒子、交联丙締酸树脂粒子、 交联苯己締-丙締酸树脂粒子、交联聚醋粒子中的1种,所述A层、B层中含有的莫氏硬度 为7 W下的无机粒子为选自球状二氧化娃、娃酸侣中的1种。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A层表面的中屯、线粗 趟度SRa(A)为3皿W上10皿W下,C层表面的中屯、线粗趟度SRa似为10皿W上30皿W 下。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层含 有在聚醋膜制造工序中双轴拉伸后产生的碎屑作为回收原料。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在制造层合 陶瓷电容器的工序中用于生片成型的支承。
6. -种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是由3层构成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醋膜,其特征在 于, 所述3层为表层(A'层)、中间层炬'层)、表层(C'层), A'层表面的中屯、线粗趟度SRa(A')为3nm W上lOnm W下,C'层表面的中屯、线粗趟度 SRa(C')为 lOnm W上 30nm W下, A'层和B'层为含有粒子的层,所述A'层和B'层中含有的粒子为莫氏硬度为7 W下的 无机粒子和/或有机粒子、和/或交联度为50?85%的有机粒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层为含有粒子的 层。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A'层的厚度为3. 0 y m W上8. 0 y m W下,对于A'层中含有的粒子而言,体积平均 粒径(dA')为0.lymW上l.OymW下,含量相对于A'层的重量而言为0. 05重量%^上 1.0重量下, 所述B'层的厚度为10. 0ymW上35. 0ymW下,对于B'层中含有的粒子而言,体积 平均粒径(地')为0. 2ymW上1. 5ymW下,无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B'层的重量而言为 0. 6?6重量%,有机粒子的含量相对于B'层的重量而言为0. 05重量% 1^上5重量%W 下, 所述C'层的厚度为0. 5ymW上2. 0ymW下,对于C'层中含有的粒子而言,体积平均 粒径(dC')为0. 2ymW上1. 0ymW下,含量相对于C'层的重量而言为0. 03重量% 1^上 且小于1. 0重量%, A'层、B'层及C'层含有的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式(r)的关系,并且层整体的厚度 为 20ymW上 40ymW下, dA<dC兰地 ? --式(1,)。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C'层中含有的 粒子在粒度分布曲线中存在1个或2个峰。
10. 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 层、B'层中含有的有机粒子为选自交联聚苯己締树脂粒子、交联有机娃树脂粒子、交联丙締 酸树脂粒子、交联苯己締-丙締酸树脂粒子、交联聚醋粒子中的1种有机粒子,所述A'层、 B'层中含有的无机粒子为选自球状二氧化娃、娃酸侣中的1种无机粒子。
11. 如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B' 层含有在聚醋膜制造工序中双轴拉伸后产生的碎屑作为回收原料。
12. 如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脱模用双轴取向聚醋膜,其特征在于,在制造层 合陶瓷电容器的工序中用于生片成型的支承。
【文档编号】H01G4/12GK104470719SQ201380037321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9日
【发明者】高木顺之, 金子裕介, 川上崇史 申请人:东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