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8155发布日期:2018-06-30 00:1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对电子元件散热的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其功能越来越强大,相应的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传统的散热器已经很难解决对应的散热问题。为此,有的厂商采用体积更大的散热器来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然而,由于机箱尺寸的限制,散热器的体积不能无限增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更好的散热模组。一种散热模组,用以对一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一紧贴在所述电子元件上的散热器及若干热管,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热管中均装设有冷却液,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一收容所述热管的鳍片组,所述鳍片组包括若干鳍片及转动安装在所述鳍片上的导风板,所述鳍片在所述导风板处开设有若干通风孔,当冷却液吸收所述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经过所述热管进入所述鳍片组中时,所述导风板能够转动而让气流穿过所述通风孔使得气流与所述鳍片中的热管更充分接触而加快对所述热管中的冷却液散热。优选地,所述鳍片两端设有两处于所述鳍片同一侧的折片,所述折片能够固定到相邻鳍片上从而将所述鳍片固定在一起。优选地,每一导风板包括两翻板,所述翻板转动安装在所述鳍片上并能够覆盖住所述通风孔。优选地,所述通风孔两端设有两枢转孔,所述翻板设有两枢转轴,所述枢转轴能够插入所述枢转孔中而将所述导风板转动安装到所述鳍片上。优选地,所述导风板包括一立柱,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一与所述立柱相连的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立柱移动从而转动所述导风板。优选地,所述连杆组件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立柱能够插入所述固定孔中从而将所述导风板与所述连杆组件相连。优选地,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一与所述连杆组件相连的分离器及一电机,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分离器转动从而推动所述连杆组件移动。优选地,所述分离器包括一与所述电机相连的第一旋转件及一第二旋转件,所述电机能够驱使所述第一旋转件转动而使所述第一旋转件及所述第二旋转件相互远离。优选地,所述散热模组还包括一固定在其中一鳍片上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以固定所述电机及所述分离器。优选地,所述鳍片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以让所述热管穿过。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散热模组在原有的散热器上额外增加所述鳍片组,在所述鳍片组中增加导风板,并根据所述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多少而转动所述导风板使使气流与所述鳍片及所述热管中的冷却液换热更充分,从而提升整体换热性能。另外,所述散热模组结构简单,能够方便的安装到电子装置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散热模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中的散热模组的一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中的一鳍片的一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中的一辅助机构的一立体组装图。图5是沿图4中切线V-V的一剖视图,其中一导风板处于一关闭位置。图6是沿图4中切线V-V的另一剖视图,其中导风板处于一打开位置。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散热器10基板11紧固件111散热部15散热片151辅助机构20鳍片组30鳍片31折边311收容槽312通风孔313枢转孔314通孔315第一导风板32第二导风板33立柱35翻板36枢转轴361调节机构40支撑座41底板411支撑板412支架413连接孔414电机42分离器43第一旋转件431第二旋转件432转动轴435弹性件44连杆组件45第一连杆451第二连杆452连接杆453连接孔454固定孔455热管50散热模组1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散热模组100用以对一电子元件(图中未示)进行散热,所述散热模组100包括一散热器10、一辅助机构20及若干连接所述散热器10及所述辅助机构20的热管50。所述散热器10包括一基板11及一散热部15,所述散热部15固定在所述基板11一侧。所述基板11四周设有若干紧固件111,所述紧固件111能够将所述散热器10与所述电子元件固定在一起。所述基板11紧贴在所述电子元件上而吸收所述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所述热管50内装有若干冷却液,所述热管50插入所述基板11内,所述冷却液吸收传导到所述基板11上的热量。所述散热部15包括若干散热片151,所述散热片151相互平行且垂直设置在所述基板11上。所述基板11上的热量也部分传导给所述散热片151,并由所述散热片151散发出去。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辅助机构20包括一鳍片组30及一调节机构40。所述鳍片组30包括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鳍片31及转动固定在所述鳍片31上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两第一导风板32及一第二导风板33。所述鳍片31上下两端均设有一折边311,所述两折边311处于所述鳍片31同一侧,且能够固定到相邻的鳍片31上,所述折边311上设有若干收容槽312。所述鳍片31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313,所述通风孔313两端均设有一枢转孔314。所述鳍片31上还设有两通孔315,所述通孔315用以让所述热管50穿过。所述第一导风板32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3处于所述鳍片31两侧,所述第一导风板32处于所述鳍片31边缘位置,且所述第二导风板33处于所述两第一导风板32中间。所述第一导风板32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3均包括一立柱35及两翻板36,所述翻板36一端固定在所述立柱35上,另一端两侧各设有一枢转轴361。每一翻板36均覆盖在所述通风孔313上,所述枢转轴361能够插入所述枢转孔314中。所述调节机构40包括一支撑座41、一电机42、一分离器43、两弹性件44及一连杆组件45。所述支撑座41包括一底板411及一垂直连接在所述底板411一端的支撑板412。所述底板411上设有两支架413,所述支架413上设有一连接孔414,所述支撑板412固定在其中一鳍片31上。所述电机42固定在所述底板411上,所述分离器43包括一第一旋转件431及一第二旋转件432,所述第一旋转件431及所述第二旋转件432相对一端设有一斜坡,当所述第一旋转件431转动时,所述两斜坡相互推抵使得所述第一旋转件431及所述第二旋转件432相互远离。所述第一旋转件431及所述第二旋转件432均包括一转动轴435,所述转动轴435能够穿过所述连接孔414,所述第一旋转件431与所述电机42相连。所述两弹性件44均套设在所述转动轴435上。所述连杆组件45包括两第一连杆451、一第二连杆452及一用以连接所述两第一连杆451的连接杆453。所述两第一连杆451处于所述第二连杆452两侧。所述连接杆453设有连接孔454,所述连接孔454能够套设在所述第一旋转件431的转动轴435上从而将所述第一连杆451固定到所述第一旋转件431上。所述第二连杆452与所述第二旋转件432相连。所述第一连杆451及所述第二连杆452均设有若干固定孔455,所述立柱35能够插入所述固定孔455中。所述热管50一端连接在所述散热器10的基板1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鳍片组30的通孔315上,所述冷却液能够在所述基板11及所述热管50中流动。请参阅图1至图4,组装时,将所述第一导风板32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3放置到所述鳍片31上,所述翻板36的枢转轴361插入到所述枢转孔314中从而将所述第一导风板32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3转动安装到所述鳍片31上。将所述鳍片31依次相连,所述折边311抵靠在相邻鳍片31上,通过焊接方式将所述折边311固定到相邻所述鳍片31上。此时,所述鳍片组30组装完成。将所述支撑座41的支撑板412固定到其中最外侧的一鳍片31上,所述电机42固定到所述支撑座41的底板411上。将所述连接杆453的连接孔454及其中一弹性件44依次套设到所述第一旋转件431的转动轴435上,所述连接杆453抵靠在所述第一旋转件431上,再将所述第一旋转件431的转动轴435穿过所述支架413的连接孔414并固定到所述电机42上,所述弹性件44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连接杆453及所述支架413上。将另一弹性件44套设到所述第二旋转件432的转动轴435后,将所述转动轴435穿过另一支架413的连接孔414而将所述第二旋转件432固定到所述支架413上,再将所述第二连杆452固定到所述第二旋转件432上,所述两弹性件44被弹性压缩,并挤压所述第一旋转件431及所述第二旋转件432而将所述第一旋转件431和所述第二旋转件432连接起来,则所述调节机构40组装完成。再将所述第一连杆451及所述第二连杆452均放置到所述折边311的收容槽312中,再将所述第一导风板32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3的立柱35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杆451及所述第二连杆452的固定孔455上。在此处,所述第一导风板32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3位于一关闭位置而遮盖住对应的通风孔313,且所述第一导风板32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3的翻板36均紧贴在所述通风孔313上。将所述热管50一端连接在所述散热器10上,另一端插入所述鳍片组30的通孔315中。此时,所述散热模组100组装完成。当需要对所述电子元件散热时,将所述散热器10的基板11紧贴在所述电子元件上,所述紧固件111将所述散热器10与所述电子元件固定在一起。当所述电子元件工作时,所述基板11吸收所述电子元件的热量并将部分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部15,所述热管50中的冷却液吸收所述基板11的热量而气化,气化后的冷却液移动到所述辅助机构20的鳍片31处冷却而重新液化,同时将热量传递给所述鳍片31,冷却后的冷却液流回所述基板11处并继续吸收所述基板11上的热量,如此反复。一风扇(图中未示)将气流吹向所述散热器10及所述辅助机构20即可将热量带走从而对所述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请参阅图4及图5,当所述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不多时,所述第一导风板32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3均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此时,依靠所述散热器10及所述鳍片组30本身即可有效对所述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请参阅图4及图6,当所述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较多时,启动所述电机42,所述电机42带动所述第一旋转件431转动,所述第一旋转件431相对所述第二旋转件432转动,所述第一旋转件431的斜坡与所述第二旋转件432的斜坡在转动过程中相互挤压从而相互推抵,使得所述弹性件44弹性收缩,所述第一旋转件431及所述第二旋转件432相互远离从而推抵所述第一连杆451及所述第二连杆452沿相反方向滑动。所述第一连杆451及所述第二连杆452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32及所述第二导风板33的翻板36转动至一打开位置。当气流穿过所述鳍片组30时,气流由于所述翻板36的阻挡而改变路径,使得气流与所述鳍片组30及所述热管50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对所述热管50内的冷却液散热效率。此时,即可提高对所述电子元件散热的效率。本发明所述散热模组100在原有的散热器10上额外增加所述辅助机构20,在所述鳍片组30中增加若干所述导风板,并根据所述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多少而转动所述导风板使气流与所述鳍片组30及所述热管50中的冷却液换热更充分,从而提升整体换热性能。另外,所述散热模组100结构简单,能够方便的安装到电子装置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