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669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电池壳、盖板、电极组件、两个电极引出组件。所述电池壳设有金属杆和绝缘片,所述金属杆固定在所述电池壳的侧面,所述绝缘片套在该金属杆上;所述盖板固定在该电池壳上,所述盖板上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一保护电路板,所述金属杆伸入该容纳腔,该金属杆的端部连接至所述保护电路板;该电极组件至少由正极电极、负极电极以及分隔板组成,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之间,所述正极电极和/或负极电极具有极耳,该极耳套在所述金属杆上;螺杆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螺杆的下端连接至所述极耳。
【专利说明】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尤其涉及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0002]锂电池的容量与其内腔空间有关,有必要虽小附属部件的体积占用,增加电极的长度或绕数,以便增加容量。
[0003]200780019245.7 (101454925B)公开了一种安全性和容量改善的锂二次电池,该案在本申请中作为参考。该锂二次电池具有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为多个电极堆叠,多个分隔板分别置于这些电极组件之间,多个极耳由一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该电极组件安装在电池壳体中,极耳耦合电极引线的区域位于电极引线的上端区域,极耳与电极引线在该上端区域两次弯曲,以缩小耦合部分的长度。该案中,弯曲部分的侧部的空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其通过改变结构布置,降低附属结构的体积。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7]电池壳,该电池壳具有一电解腔,所述电池壳设有金属杆和绝缘片,所述金属杆固定在所述电池壳的侧面,所述绝缘片套在该金属杆上;
[0008]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在该电池壳上,所述盖板上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一保护电路板,所述金属杆伸入该容纳腔,该金属杆的端部连接至所述保护电路板;
[0009]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位于所述电解腔内,该电极组件至少由正极电极、负极电极以及分隔板组成,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之间,所述正极电极和/或负极电极具有极耳,该极耳套在所述金属杆上;
[0010]两个电极引出组件,至少一个的所述电极引出组件包括一螺杆,该螺杆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螺杆的下端连接至所述极耳。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中,所述电极引出组件还包括一斜锲,所述斜锲套在所述金属杆上,所述斜锲与所述绝缘片分设于所述极耳的两侧,所述斜锲具有一引导斜面,所述螺杆沿该引导斜面滑动并挤压所述斜锲。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一密封组件,该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上。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一防爆组件,该防爆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上。
[0014]实施实用新型的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金属杆设置在电池壳的侧面,保护电路板和极耳均对应连接在该金属杆,即并行布置。这种结构节省了空间,可以相应增加电极组件,以提高容量。斜锲的设置,提供了节省空间的连接电极引出组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部视图,图中省去了部分结构;
[0017]图3为图1的A处的局部视图;
[0018]图4为图3的防爆帽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的B处的局部视图;
[0020]图6为图5的支撑板的示意图,图中虚线部位表示被盖板固定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电池壳10、盖板20、电极组件30、两个电极引出组件40、密封组件50以及防爆组件60。
[0022]电池壳10可以是塑料壳体,电池壳10具有一电解腔11,该电解腔11内具有电解液。所述电池壳10设有两个金属杆12 (图中仅显不其中之一)和绝缘片13,金属杆12可以采用铜或者铝制成。所述金属杆12固定在所述电池壳10的侧面,所述绝缘片13套在该金属杆12上。绝缘片13靠在电池壳10的侧面,其主要作用是隔绝极耳34与电池壳10的接触。该电池壳10上设有至少一个的防爆孔14,该防爆孔14内具有一环形凸台15。
[0023]所述电极组件30位于所述电解腔11内,该电极组件30至少由正极电极31、负极电极32以及分隔板33组成,所述分隔板33位于所述正极电极31和负极电极32之间,所述正极电极31和负极电极32具有极耳34,该极耳34分别套在所述金属杆12上。就本实施例而言,仅对其中之一的极耳34进行细述。
[0024]所述盖板20固定在该电池壳10上,其可以采用激光焊机的方式。所述盖板20上设有一容纳腔21,该容纳腔21位于盖板20的一侧,电池壳10的一个侧端抵靠容纳腔21。显而易见的,这种电池壳10的顶端不平整,靠近容纳腔21的一侧低于设置金属杆12的一侦U。所述容纳腔21内设有一保护电路板22,密封盖23盖在该容纳腔21上。容纳腔21具有一通孔24,所述金属杆12穿过通孔24,并且伸入该容纳腔21,金属杆12与该通过优选的采用密封连接。该金属杆12的端部连接至保护电路板22,金属杆12作为中间部件连接保护电路板22和极耳34。所述盖板20上具有一锥形注液孔25,该锥形注液孔25的靠近电解腔的一侧为大端。该盖板20的靠近所述电池壳10的一侧设有一定位槽26,该定位槽26可以与电池壳10的端面组成一容纳空间。所述盖板20为矩形,所述定位槽26对应设置在所述盖板20的直角部位,定位槽26也为直角状,以便增大支撑力度。所述盖板20具有一卡槽27,所述支撑板51伸入该卡槽27内。卡槽27与定位槽26共同限定支撑板51。
[0025]电极弓I出组件包括正极电极弓丨出组件和负极电极弓丨出组件。正极电极弓丨出组件40包括螺杆41、斜锲42。盖板20上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套有一密封套46。该螺杆41穿过该密封套46,为保证密封,辅助密封套44套在该螺杆41上,并由螺母45压持。所述螺杆41的下端连接至所述极耳34。所述斜锲42套在所述金属杆12上,所述斜锲42与绝缘片13分设于所述极耳34的两侧,所述斜锲42具有一引导斜面43,所述螺杆41沿该引导斜面43滑动并挤压所述斜锲42。斜锲42可以采用导电材料,以保证螺杆41与极耳34的电性连接。
[0026]所述防爆组件60由防爆膜61、密封圈62以及防爆帽63组成。所述防爆膜61设置在所述防爆孔14内并贴在所述环形凸台15上。防爆膜61的可以是圆形,其直径小于所述防爆孔14的内径而大于环形凸台15的内径。其可以通常的铝膜,厚度根据防爆气压而设。所述密封圈62设置在所述防爆膜61上,该密封圈62为弹性垫圈,通常起密封作用。所述防爆帽63具有多个通气孔66,所述防爆帽63固定在所述防爆孔14内,该防爆帽63上延伸出多个压制部64,该压制部64顶在所述密封圈62上。所述压制部64上设有多个卡位台65,所述防爆孔14内设有多个卡位槽16,所述卡位台65设置在所述卡位槽内。压制部64的结构可以是环形的,具体而言是从防爆帽63的环形侧面挖去多个纵向槽而形成的,这种结构的压制部64可以向内收缩,弹性恢复时,卡位台65卡住卡位槽16。
[0027]所述密封组件50由支撑板51、弹簧52以及密封锥53组成,所述支撑板51上设有多个穿孔54,该穿孔54有助于电解液的流入。支撑板51插入所述定位槽26和卡槽27。所述密封锥53设置在所述锥形注液孔25内,密封锥53的形状与锥形注液孔25相同,其大端对应于锥形注液孔25的大端。该密封锥53可以采用橡胶制成。所述弹簧5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板51上,另一端顶在所述密封锥53上。弹簧52可以是环形或者弹片状。所述密封锥53的上端设有多个缺口 55,该缺口 55有助于引入电解液。所述密封锥53的上方具有一焊接层,焊接层(图中未示出)起到进一步密封作用,其厚度较小,方便刮去,以便重新密封。
【权利要求】
1.一种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该电池壳具有一电解腔,所述电池壳设有金属杆和绝缘片,所述金属杆固定在所述电池壳的侧面,所述绝缘片套在该金属杆上; 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在该电池壳上,所述盖板上设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一保护电路板,所述金属杆伸入该容纳腔,该金属杆的端部连接至所述保护电路板;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位于所述电解腔内,该电极组件至少由正极电极、负极电极以及分隔板组成,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之间,所述正极电极和/或负极电极具有极耳,该极耳套在所述金属杆上; 两个电极引出组件,至少一个的所述电极引出组件包括一螺杆,该螺杆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螺杆的下端连接至所述极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出组件还包括一斜锲,所述斜锲套在所述金属杆上,所述斜锲与所述绝缘片分设于所述极耳的两侧,所述斜锲具有一引导斜面,所述螺杆沿该引导斜面滑动并挤压所述斜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一密封组件,该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一防爆组件,该防爆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上。
【文档编号】H01M2/02GK203644868SQ201420014113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0日
【发明者】邓根根 申请人:江西超维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