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磁性吸附的线材、连接器及其磁性导接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75586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可磁性吸附的线材、连接器及其磁性导接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磁性吸附的线材、连接器及其磁性导接单元。具磁性吸附及电性传输的磁性导接单元可结合于线材及连接器。磁性导接单元包括一磁性件、以及一转接端子。转接端子包括一固持磁性件的固持部、一连接于固持部的导电外覆片、及一连接于固持部的延伸部以传导电讯源。导电外覆片覆盖于磁性件的一外端面。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包括至少一磁性导接单元及外披层,磁性导接单元的延伸部连接于。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具有容置壳体及至少一磁性导接单元,磁性导接单元以延伸部作为接脚。
【专利说明】可磁性吸附的线材、连接器及其磁性导接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磁性吸附的线材、连接器及其磁性导接单元,特别是指一 种兼具磁性吸附及电性传输功能的磁性导接单元,并结合上述磁性导接单元于线材及连接 器,而成为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及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一些电器用品需要避免翻倒以免造成伤害,例如热水瓶或电饭锅,特别因为 高温,因此其线材的设计通常以磁性吸附的方式吸附于电气的电源接口,藉此避免电源线 不慎拉扯时,连带使得电器用品翻覆而造成危险。
[0003] 现有电源线的设计将磁吸件与电源传输部份分开,非常占用空间,不利于小型的 传输线。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其通过磁性导接单元,同一位置不 仅提供磁性吸附功能并提供电性连接的功能,以缩小线材的尺寸。
[0005] 为达上面所描述的,依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其 包括至少一磁性导接单元、以及外被层。每一磁性导接单元具有一第一导线、一磁性件以及 一第一转接端子。第一导线具有一导体及一包覆该第一导体的绝缘层。磁性件置于该第一 导线的前端,该磁性件具有一外端面及一邻近该外端面的侧面。该第一转接端子包括一固 持该磁性件的该侧面的固持部、一连接于该固持部的第一导电外覆片、及一连接该固持部 的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固定连接并电性导通于该第一导体,该第一导电外覆片覆盖 于该磁性件的该外端面。上述外被层包覆该第一导线并形成至少一吸附接触端面,其中该 第一转接端子的该第一导电外覆片外露于该吸附接触端面。
[0006] 其中,该第一转接端子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导电外覆片的第一倒折部,该 第一倒折部与该固持部相对地位于该第一导电外覆片的两侧并且位于该磁性件的周围。
[0007] 其中,该第一转接端子的该第一导电外覆片的外端面突出于该吸附接触端面;其 中该固持部的长度等于该磁性件的侧面长度;其中该第一导电外覆片与该第一延伸部相对 地位于该固持部的两侧。
[0008] 其中,该外被层内还包括至少一非磁性导接单元,该非磁性导接单元包括:一第二 导线,具有一第二导体、及一包覆该第二导体的第二绝缘层;以及一第二转接端子,该第二 转接端子具有一连接于该第二导体的第二延伸部、及一连接于该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导电外 覆片、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二导电外覆片的第二倒折部,该第二倒折部与该第二延伸部相对 地位于该第二导电外覆片的两侧,该第二导电外覆片外露于该吸附接触端面。
[0009] 其中,该磁性导接单元的数量为一对,该非磁性导接单元的数量为一对,该对磁性 导接单元与该对非磁性导接单元分别沿着该吸附接触端面的对角线交叉设置,并且该对磁 性导接单元具有相反的磁性。
[0010] 本实用新型还在于提供一种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通过磁性导接单元,同一位置 不仅提供磁性吸附功能并提供电性连接的功能,以缩小整体尺寸。
[0011]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提供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包 括一容置壳体、以及至少一磁性导接单元。容置壳体具有一吸附接触端面、及多个形成于该 吸附接触端面的端子孔。其中每一该磁性导接单元包括一位于该容置壳体内的磁性件、以 及一第一转接端子。该磁性件具有一外端面及一邻近该外端面的侧面。每一第一转接端子 包括一作为接脚的第一延伸部、一连接该第一延伸部且固持该磁性件的该侧面的固持部、 及一连接于该固持部的第一导电外覆片,该第一导电外覆片覆盖于该磁性件的该外端面并 且外露于该容置壳体的该多个端子孔。
[0012] 其中,该第一转接端子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导电外覆片的第一倒折部,该 第一倒折部与该固持部相对地位于该第一导电外覆片的两侧并且位于该磁性件的周围。
[0013] 其中,该容置壳体内还包括至少一非磁性的导接单元,每一非磁性的该导接单元 包括一第二转接端子,该第二转接端子具有一第二延伸部、一连接于该第二延伸部的第 二导电外覆片、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二导电外覆片的第二倒折部,该第二导电外覆片外露于 该吸附接触端面的该端子孔。
[0014] 本实用新型又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导接单元,同一位置不仅提供磁性吸附功能并提 供电性连接的功能,以缩小整体尺寸。
[001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提供一种磁性导接单元,其包 括一磁性件、及一转接端子。该磁性件具有一外端面及一邻近该外端面的侧面。该转接端 子包括一固持该磁性件的侧面的固持部、一连接于该固持部的导电外覆片、及一连接于该 固持部的延伸部;该延伸部连接于一电讯源,其中该导电外覆片覆盖于该磁性件的外端面。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具磁性吸附及电性传输的磁性 导接单元,并且结合于一种可磁性吸附的线材、以及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通过应用具磁性 吸附及电性传输的磁性导接单元,不仅兼具磁性吸附以及电性连接的功能,还可以可节省 线材以及连接器的空间。
[0017]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 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磁性吸附的线材的主视图。
[0019] 图1A、图1B为图1的线材的侧视图。
[0020] 图2为图1的多个可磁性吸附的线材连接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性导接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0022]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性导接单元组合后的剖视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非磁性导接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于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26]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 可磁性吸附的线材100、100a、100b
[0028] 磁性导接单元LI
[0029] 导线、第一导线10
[0030] 第二导线 10a
[0031] 第一导体12
[0032] 第二导体 12a
[0033] 第一绝缘层14
[0034] 第二绝缘层14a
[0035] 磁性件20
[0036] 外端面22
[0037] 侧面 24
[0038] 底端平面26
[0039] 第一转接端子30
[0040] 第二转接端子30a
[0041] 固持部32
[0042] 第一导电外覆片34
[0043] 第二导电外覆片34a
[0044] 第一延伸部36
[0045] 第二延伸部36a
[0046] 第一倒折部38
[0047] 第二倒折部38a
[0048] 外被层40
[0049] 吸附端部42
[0050] 吸附接触端面421
[0051] 非磁性导接单元L2
[0052] 容置壳体50
[0053] 吸附接触端面51
[0054] 端子孔510
[0055] 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200
[0056] 导接单元T1、T2
[0057] 电路板Ρ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第一实施例]
[0059] 请参阅图1、图1Α及图1Β,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磁性吸附的线材的主视图;图 1Α、图1Β为线材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的可磁性吸附的线材100包括一对磁性导接单元L1 及一对非磁性导接单元L2,并披覆有一外被层40。其中磁性导接单元L1以及非磁性导接 单元L2均呈对角线设置。本图式表达的数量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并不限于此,其 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
[0060] 本实用新型有别于现有技术之处在于,磁性导接单元L1同时提供磁性吸附以及 电性传导的功能,磁性吸附部分不需要另外占用额外的面积,更为节省空间。藉此,本实用 新型可以更应用于直径较小的传输线,例如音频信号的传输线。本实施例通过一对交叉摆 设的磁性导接单元L1以及一对非磁性导接单元L2,可与另一相同可磁性吸附的线材100彼 此稳定的吸附,如图2所示。
[0061]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导接单元的立体分解图。以下介绍本实施例的磁 性导接单元L1的细部结构,以说明如何同时达成磁性吸附以及电性传导的功能,其具有一 第一导线10、一磁性件20、以及一第一转接端子30。
[0062] 该第一导线10具有一第一导体12、及一包覆该第一导体12的第一绝缘层14。图 式的第一导体12表示有多条的芯线,但不以此为限。
[0063] 该磁性件20置于该第一导线10的前端,本实施例以圆柱形的磁铁为例,可以用现 有的强力磁铁,例如可以是直径2_厚度1_的钕铁硼强力磁铁,但不以此为限。该磁性件 20具有一外端面22、一邻近该外端面22的侧面24、以及底端平面26。
[0064] 第一转接端子30为可导电材质制成,例如铜材,其包括一固持该磁性件20的固持 部32、一连接于该固持部32的第一导电外覆片34、及一固定地连接于该第一导体12的第 一延伸部36。本实施例,固持部32固持该磁性件20的侧面24。第一延伸部36的功用主 要是用以连接于一电讯源,例如电力或信号…等,本实施例乃是连接于第一导线10的第一 导体12,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夹持固定、或焊接…等,不在此限。本实施例乃是将第一延伸部 36以环绕夹持的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导线10的第一导体12。第一导电外覆片34主要是 作为导电用,将第一延伸部36的电讯源对外传输。
[0065] 本实施例的第一导电外覆片34与第一延伸部36相对地位于上述固持部32的两 侦牝第一导电外覆片34覆盖于磁性件20的外端面22, 一面可以供磁性件20的磁场通过以 吸附另一线材,另一面也具供电性传输的功能。其中固持部32的长度可以大体等于磁性件 20的侧面长度,用以包覆磁性件20,然而可以不需全面包覆。
[0066] 外被层40包覆该第一导线12并于可磁性吸附的线材100二端各形成一吸附端部 42,每一吸附端部42形成朝外的至少一吸附接触端面421,其中该第一转接端子30的第一 导电外覆片34外露于吸附接触端面421。
[0067] 本实施例的第一转接端子30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第一导电外覆片34的第一倒折 部38。第一倒折部38与固持部32相对地位于上述第一导电外覆片34的两侧并且位于上 述磁性件20的周围。请参阅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导接单元L1组合后的剖视图。更 具体的说,第一倒折部38可以协助第一导电外覆片34的稳固性,以避免上述第一导电外覆 片34向外翻折。第一倒折部38也可以设有更稳固地结合于外被层40的结构,例如倒勾或 锯齿状…等结构。
[0068] 本实用新型的可磁性吸附的线材100配合将磁性件20隐藏于磁性导接单元L1的 结构,另外还具有被包覆于上述外被层40内的非磁性导接单元L2,如图1A及图1B所示,藉 此使得线材1〇〇具有同样的接触面。请参阅图4,非磁性导接单元L2包括一第二导线10a 及一第二转接端子30a。第二导线10a具有一第二导体12a、及一包覆第二导体12a的第二 绝缘层14a。第二转接端子30a具有一连接于第二导体12a的第二延伸部36a、及一连接于 第二延伸部36a的第二导电外覆片34a、以及一连接于第二导电外覆片34a的第二倒折部 38a。第二倒折部38a与第二延伸部36a相对地位于上述第二导电外覆片34a的两侧,第二 导电外覆片34a外露于上述吸附接触端面421 (如图1A所示)。
[0069] 本实施例的磁性导接单元L1的数量为一对,该非磁性导接单元L2的数量为一对, 该对磁性导接单元L1与该对非磁性导接单元L2分别沿着该吸附接触端面421的对角线交 叉设置。此外,该对磁性导接单元L1较佳的设计为具相反的磁性,也就是一个磁性件20的 N极向外,另一个磁性件20的S极向外,以供线材100的该对磁性导接单元L1彼此对吸。 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转接端子30以及导体12为铜材等不具导磁性的情形下,磁性导接 单元L1的磁性件20并不会错误地吸附非磁性导接单元L2。藉此,本实施例可以不需要防 呆的结构设计,即可通过上述相反磁性安排,使两条线材100可正确的彼此吸附。
[0070] 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两个不同线材的吸附端部42的吸附接触端面 421可以设计彼此凹凸的对应结构,辅助两条线材100通过凹凸彼此卡合的设计达成防止 错误对接的情况,亦即提供防呆的功能。此种彼此凹凸的对应结构可以配合仅具有单一磁 性导接单元L1的线材100,作为辅助的对位功能。
[0071]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提供上述转接端子,不仅可固持固定磁性件20,还可以提供 电性连接的功能。藉此,磁性吸附部分不需要另外占用额外的面积,更为节省空间。因此可 以应用于直径较小的传输线,例如要求更为严格的音频信号传输线。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 可磁性吸附的线材100可以彼此稳定的吸附,其特点更可适用于携带式电子产品,提供更 良好的安全性,避免意外拉扯造成的损坏。例如图2所示,左边的线材100a可以是连接耳 机的插头,右边的线材l〇〇b可以是连接耳机或麦克风。当线材100受到外力不慎被拉扯, 仅使得线材100、100a、100b分开,而可以避免携带式电子产品被扯落。
[0072] 本实用新型可磁性吸附的线材100也可以额外包括一包覆在导线10外的导电屏 蔽层(图未示)、一包覆在导电屏蔽层外的编织层(图未示)。编织层包覆在导电屏蔽层 夕卜,编织层由多缕编织的金属丝以及具弹性的纤维丝(图未示),该纤维丝可以是防弹丝或 者尼龙丝等。该纤维丝的设置使线材能经受多次的弯折及扭曲。导电屏蔽层和编织层可以 共同屏蔽内部导线10在使用中产生的杂乱的电磁波散发到外部空间,也可屏蔽外部的电 磁波进入导线10所在的内部空间。
[0073] [第二实施例]
[0074] 基于上述的构想,本实用新型将上述具磁性吸附及电性传输的磁性转接单元应用 于一种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连接器可供与上述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彼此连接。请参阅图5 及图6,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200包括一容置壳体50、及二对导接单元T1、T2。其中导接单 元Τ1为磁性导接单元,而各具有一磁性件20、以及第一转接端子30。容置壳体50具有一 吸附接触端面51、以及多个形成于上述吸附接触端面51的端子孔510。
[0075] 磁性件20位于容置壳体50内,磁性件20可以相同于上述实施例,具有一外端面、 一环绕该外端面的侧面、以及底端平面(参图3)。
[0076] 导接单元Τ1、Τ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中,导接单元Τ1数量 为一对并且是磁性导接单元,每一磁性导接单元Τ1包括一磁性件20、以及一第一转接端子 30。第一转接端子30具有一作为接脚的第一延伸部36、一连接上述第一延伸部36且固持 上述磁性件20的侧面的固持部32、及一连接于固持部32的第一导电外覆片34。第一导电 外覆片34覆盖于上述磁性件20的外端面并且外露于上述容置壳体50的端子孔510。此 夕卜,第一转接端子30还包括一连接于第一导电外覆片34的第一倒折部38,第一倒折部38 与固持部32相对地位于第一导电外覆片34的两侧并且位于上述磁性件20的周围。作为 接脚的第一延伸部36主要是呈针状,可以穿过电路板P,以供焊接固定。上述电路板P仅为 示意,第一延伸部36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表面黏着型的接脚。
[0077]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对非磁性的导接单元T2,其设于上述容置壳体50内,每一非磁 性的导接单元T2包括一第二转接端子30a,其可保留固持部32或省略固持部32。第二转 接端子30a包括一第二延伸部36a、一连接于该第二延伸部36a的第二导电外覆片34a、以 及一连接于第二导电外覆片34a的第二倒折部38a,第二导电外覆片34a外露于该吸附接触 端面51的端子孔510。
[0078]〔实施例的可能功效〕
[007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磁性 吸附的线材、以及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通过应用具磁性吸附及电性传输的磁性导接单元, 不仅可固持固定磁性件20,还可以提供电性连接的功能。藉此,磁性吸附部分不需要另外占 用额外的面积,更为节省空间。因此可以应用于直径较小的传输线。
[008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 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磁性导接单元,每一磁性导接单元具有: 一第一导线,该第一导线具有一第一导体、及一包覆该第一导体的第一绝缘层; 一磁性件,置于该第一导线的前端,该磁性件具有一外端面及一邻近该外端面的侧面; 以及 一第一转接端子,包括一固持该磁性件的该侧面的固持部、一连接于该固持部的第一 导电外覆片、及一连接该固持部的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固定连接并电性导通于该第 一导体,该第一导电外覆片覆盖于该磁性件的该外端面;以及 一外被层,包覆该第一导线并形成至少一吸附接触端面,其中该第一转接端子的该第 一导电外覆片外露于该吸附接触端面。
2. 如权利要求1的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接端子进一步包括一连 接于该第一导电外覆片的第一倒折部,该第一倒折部与该固持部相对地位于该第一导电外 覆片的两侧并且位于该磁性件的周围。
3. 如权利要求2的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接端子的该第一导电外 覆片的外端面突出于该吸附接触端面;其中该固持部的长度等于该磁性件的侧面长度;其 中该第一导电外覆片与该第一延伸部相对地位于该固持部的两侧。
4. 如权利要求2的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其特征在于,该外被层内还包括至少一非磁性 导接单元,该非磁性导接单元包括: 一第二导线,具有一第二导体、及一包覆该第二导体的第二绝缘层;以及 一第二转接端子,具有一连接于该第二导体的第二延伸部、及一连接于该第二延伸部 的第二导电外覆片、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二导电外覆片的第二倒折部,该第二倒折部与该第 二延伸部相对地位于该第二导电外覆片的两侧,该第二导电外覆片外露于该吸附接触端 面。
5. 如权利要求4的可磁性吸附的线材,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导接单元的数量为一对,该 非磁性导接单元的数量为一对,该对磁性导接单元与该对非磁性导接单元分别沿着该吸 附接触端面的对角线交叉设置,并且该对磁性导接单元具有相反的磁性。
6. -种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容置壳体,具有一吸附接触端面、及多个形成于该吸附接触端面的端子孔;以及 至少一磁性导接单元,每一磁性导接单元包括: 一磁性件,位于该容置壳体内,该磁性件具有一外端面及一邻近该外端面的侧面;以及 一第一转接端子,具有一作为接脚的第一延伸部、一连接该第一延伸部且固持该磁性 件的该侧面的固持部、及一连接于该固持部的第一导电外覆片,该第一导电外覆片覆盖于 该磁性件的该外端面并且外露于该容置壳体的该多个端子孔。
7. 如权利要求6的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接端子进一步包括一 连接于该第一导电外覆片的第一倒折部,该第一倒折部与该固持部相对地位于该第一导电 外覆片的两侧并且位于该磁性件的周围。
8. 如权利要求7的可磁性吸附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容置壳体内还包括至少一非 磁性的导接单元,每一非磁性的该导接单元包括一第二转接端子,该第二转接端子具有一 第二延伸部、一连接于该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导电外覆片、以及一连接于该第二导电外覆片 的第二倒折部,该第二导电外覆片外露于该吸附接触端面的该端子孔。
9. 一种磁性导接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磁性件,具有一外端面及一邻近该外端面的侧面;及 一转接端子,具有一固持该磁性件的该侧面的固持部、一连接于该固持部的导电外覆 片,及一连接于该固持部的延伸部;该延伸部连接于一电讯源,其中该导电外覆片覆盖于该 磁性件的该外端面。
10. 如权利要求9的磁性导接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外覆片与该延伸部相对地位于 该固持部的两侧,其中该转接端子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该导电外覆片的倒折部,该倒折部 与该固持部相对地位于该导电外覆片的两侧并且位于该磁性件的周围。
【文档编号】H01R31/06GK203911106SQ201420220348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林均璇 申请人:林均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