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168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化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化成箔化成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处理槽液体处于恒温状态的化成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化成系统,包括电解槽、处理槽、回水池、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二循环泵、第一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第二换热器的热水进口相连,第二换热器的换热器液进口与第二循环泵的一端相连,第二循环泵的另一端与处理槽的液体出口相连;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还与第二电磁阀的一端相连,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回水池相连,第二换热器的换热后水出口也与回水池相连,第二换热器的换热器液出口与处理槽的液体进口相连。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化成箔化成过程。
【专利说明】化成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成箔化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控制处理槽液体处于恒温状态的化成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化成箔主要是用在铝电解电容器中的阳极箔。其整个化成过程是由特制的高纯铝箔在一定温度、浓度的槽液中,经过一定反应时间,对铝箔逐一施加既定电压,从而在铝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具有一定厚度的三氧化二铝产物。整个过程为放热反应。化成线主要部件的生产流程有:放箔机一给电辊一电解槽一液体给电槽一电解槽一处理槽一培烧炉一收箔机;配套设施结构有:供液系统,冷却循环系统,制水系统,供电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及通风系统等。位于处理槽之前的电解槽,其具体连接方式为:电解槽的液体进口直接与换热器的换热器液出口相连,电解槽的液体出口与第一循环泵相连,第一循环泵又与第一换热器的换热器液的进口相连,换热器的冷却水的进口通过电磁阀与冷却水管相连,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与回水池相连。而在化成线正常运行时,处理槽主要是对铝箔表面进行清洗和削除瑕疵,因此其温度低于其他槽体所需的温度,然而其也有具体的温度要求。由于处理槽的液体在生产过程并不是像化成槽那样是放热反应,因此需要对处理槽的液体进行恒温操作,才能保证液体温度达到工艺控制要求。目前使用的方法是在处理槽的底部安装一定数量、一定负荷的电加热管对液体进行加热,连接方式为法兰连接,再通过温度控制仪来保持处理槽内液体的温度恒定过程。而此过程是电耗能过程,且处理槽槽体的材质主要为塑料材质,操作人员一旦使用不当电加热管或进行误操作,都容易引发安全隐患,造成财产损失,延误生产,甚至是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化成箔的化成系统中由电加热管对处理槽液体进行恒温控制,能耗大且安全性低,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处理槽液体处于恒温状态的化成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化成系统,包括电解槽、处理槽、回水池、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二循环泵、第一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第二换热器的热水进口相连,第二换热器的换热器液进口与第二循环泵的一端相连,第二循环泵的另一端与处理槽的液体出口相连;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还与第二电磁阀的一端相连,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与回水池相连,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的水出口也与回水池相连,第二换热器的换热器液出口与处理槽的液体进口相连。
[0005]具体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为直动式电磁阀。具体的,所述第二换热器为间壁式换热器。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换热器为混合式换热器。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实现高效处理槽液体的温度控制,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安全性,有效提高化成线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化成箔化成过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其中,I为电解槽,2为处理槽,3为回水池,41为第一换热器,42为第二换热器,51为第一循环泵,52为第二循环泵,60为电磁阀,61为第一电磁阀,62为第二电磁阀,7为冷却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能够控制处理槽液体处于恒温状态的化成系统,包括电解槽1、处理槽2、回水池3、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第二循环泵52、第一电磁阀61及第二电磁阀62,所述第一换热器41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通过第一电磁阀61与第二换热器42的热水进口相连,第二换热器42的换热器液进口与第二循环泵52的一端相连,第二循环泵52的另一端与处理槽2的液体出口相连;第一换热器41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还与第二电磁阀6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磁阀62的另一端与回水池3相连,第二换热器42的换热后水出口也与回水池3相连,第二换热器42的换热器液出口与处理槽2的液体进口相连。
[0013]图中,处理槽2上端口为液体进口,其下端口为液体出口 ;第一换热器41的左侧上端口为换热器液的出口,其左侧下端口为换热器液的进口,其右侧上端口为冷却水的进口,其右侧下端口为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 ;第二换热器42的左侧上端口为换热后水出口,其左侧下端口为热水进口,其右侧上端口为换热器液出口,其右侧下端口为换热器液进口。
[0014]开启电磁阀60后冷却水管7中的冷水可由第一换热器41的冷却水的进口进入第一换热器41中,交换热量后又从第一换热器41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流出;第一循环泵51将电解槽I中进行放热反应以后的槽液从电解槽I的液体出口抽出,直接由第一换热器41的换热器液的进口进入换热器内,与冷却水交换热量后又从第一换热器41的换热器液的出口流出,而后通过电解槽I的液体进口流入电解槽I中。
[0015]第一换热器41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流出的水的温度能达到70度,当第一电磁阀61开启,而第二电磁阀62闭合之时,该水流能够通过第二换热器42的热水进口进入第二换热器42中,第二循环泵52将处理槽2中的液体从其液体出口泵出,而后由第二换热器42的换热器液进口进入到第二换热器42中,与第二换热器42中的热水进行热量交换后从第二换热器42的换热器液出口通过处理槽2的液体进口进入到处理槽2中,从而实现对处理槽2的有效加热,同时,经过热交换以后的水从第二换热器42的水出口进入回水池3。当处理槽2内液体的温度达到给定温度时,关闭第一电磁阀61,同时打开第二电磁阀62,此时经第一换热器41换热后的水直接进入回水池3。如此设计,利用回水余热来保持处理槽2中液体处于恒温状态。则无需使用电加热的部件对处理槽进行加热,减少耗电量,降低了用电成本,减小电加热带来安全隐患。
[0016]第一电磁阀61及第二电磁阀62为直动式电磁阀。该类电磁阀在真空、负压、零压时等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0017]基于成本及实现效果考虑,第二换热器42为间壁式换热器,该类型换热器形状多样,成本低廉,使用广泛。例如,可以为管壳式换热器,该类换热器为螺旋管束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湍流效果,加大换热效率。内部壳层和管层的不对称设计,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此外,第二换热器42也可以为混合式换热器,该类换热器的传热速率较大,工作效率快。
【权利要求】
1.化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I)、处理槽(2)、回水池(3)、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42)、第二循环泵(52)、第一电磁阀¢1)及第二电磁阀(62),所述第一换热器(41)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通过第一电磁阀¢1)与第二换热器(42)的热水进口相连,第二换热器(42)的换热器液进口与第二循环泵(52)的一端相连,第二循环泵(52)的另一端与处理槽(2)的液体出口相连;第一换热器(41)的冷却水换热后的出口还与第二电磁阀(6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磁阀¢2)的另一端与回水池(3)相连,第二换热器(42)的换热后水出口也与回水池(3)相连,第二换热器(42)的换热器液出口与处理槽(2)的液体进口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61)及第二电磁阀(62)为直动式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42)为间壁式换热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42)为管壳式换热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42)为混合式换热器。
【文档编号】H01G13/00GK203966840SQ201420351501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7日
【发明者】颜奇旭, 陈华昌, 顾东辉 申请人:四川石棉华瑞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