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开关接线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358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电开关接线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开关接线座结构,是关于一种可导引电源的开关按钮顺畅作动的接线座结构,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至少一接电端子及一导引槽,该导引槽内滑设一按钮,且导引槽的槽底与按钮之间配置一对应接电端子的导电元件,该按钮接受导引槽的导引而沿着一位移轴线推动导电元件,使导电元件可脱离地接触接电端子,并于导引槽的槽底与按钮之间配置一第二弹性器,使第二弹性器的伸缩路径同轴配置于该按钮的位移轴线上,据以同轴驱动按钮顺畅作动。
【专利说明】电开关接线座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开关接线座结构,是针对一种配置于电路上的开关接线座,特别涉及可导引电源的开关按钮顺畅作动的接线座结构,尤其涉及用以导引按钮的导引槽,以及用以弹性驱动该按钮的第一弹性器与第二弹性器。

【背景技术】
[0002]电路的开关接线座是一种具有接电端子的电源开关元件,应用于电子及电机领域的电路系统中,主要是安装于电子、电机设备的操作面板或配电箱面板的内面,用以连接电子、电机设备的配线电路,且电开关接线座具有一显露于操作面板或配电箱面板表面的按钮,以供操作者按压按钮,而得以操作、控制配线电路的通电或断电,具有开启及关闭配线电路的电源的作用。
[0003]请参阅图1A至IC图,为一种传统电开关接线座的剖示图,图2A至2C,为图1A至IC的侧视剖示图,说明该电开关接线座具有一壳体lb,该壳体Ib内设有一用以导引按钮2b移动的导引槽10b,且导引槽1b内壁连通一导沟1%,该按钮2b滑设于导引槽1b内,且按钮2b往导引槽1b内壁方向延伸形成一滑设于导沟19b内的凸部23b,使按钮2b的位移轴线LI与凸部23b的位移轴线L2相互偏离;该壳体Ib内并设有位于导引槽1b两侧的一第一接电端子3b及一第二接电端子4b,以及一位于导引槽1b内的导电兀件5b,且导电兀件5b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第一接电端子3b和第二接电端子4b的位置。该按钮2b上具有一往两侧开放的缺口 20b,使导电元件5b的中段部位活动配置于该缺口 20b内,且缺口 20b顶部内壁与导电元件5b之间设有一沿着按钮2b的位移轴线LI展缩的第一弹簧61b,并于按钮2b凸部23b与导沟19b底部内壁之间设有一沿着凸部23b的位移轴线L2展缩的第二弹簧62b。
[0004]如此,经由按压按钮2b,使导电元件5b接受按钮2b带动而接触及脱离第一接电端子3b与第二接电端子4b,令第一接电端子3b与第二接电端子4b通电或断电。期间,该第一弹簧61b于导电兀件5b接触第一接电端子3b与第二接电端子4b时,能够为导电兀件5b提供缓冲按压外力的弹力,而第二弹簧62b于释放该按压外力时,可经由凸部23b弹性驱动按钮2b反向移动复位。由于按钮2b的位移轴线LI与凸部23b的位移轴线L2相互偏离,因此第二弹簧62b进行展缩时的位移轴线L2,也偏离了第一弹簧61b进行展缩时的位移轴线LI ;换言之,该第二弹簧62b是在偏离按钮2b的位移轴线LI的位置上推动凸部23b,而驱使按钮2b复位。
[0005]然而,由于第一弹簧61b的位移轴线LI及第二弹簧62b的位移轴线L2未在同一直线上,容易使按钮2b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位移偏斜或偏转的情形,造成按钮2b与导引槽1b内壁产生摩擦及干涉,并造成凸部23b与导沟19b内壁产生摩擦及干涉,且呈偏斜状态的按钮2b容易与导引槽1b内壁形成较大的面接触,导致摩擦力大增,而影响按钮2b位移时的顺畅性,甚至造成按钮2b卡死的情形,可靠性欠佳。此外,上述影响按钮2b的位移顺畅性的状况,容易造成导电元件5b无法接触及脱离第一接电端子3b与第二接电端子4b的情形,致使电开关接线座失效,而无法运作,严重时更会造成电子、电机设备的损坏,甚至导致人员触电的危险情况。
[0006]除此之外,当上述传统电开关接线座的凸部23b随着按钮2b装入导引槽1b而进入导沟19b后,拆卸时相当不易,不利于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开关接线座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导引电源的开关按钮顺畅作动的接线座结构,藉以促进接线座内部的导电元件与接电端子正常运作,进而提高其操作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藉以改善上述先前技术中,由于接线座内部各弹簧的位移轴线未在同一直线上,导致按钮容易发生位移偏斜或偏转,而影响按钮位移的顺畅性及可靠性的情形。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至少一接电端子及一导引槽,该导引槽内滑设一按钮,且导引槽的槽底与按钮之间配置一对应该接电端子的导电元件,该按钮接受该导引槽的导引而沿着一位移轴线推动该导电元件,使该导电元件可脱离地接触该接电端子;
[0009]所述导引槽的槽底与按钮之间配置一第二弹性器,且使该第二弹性器的伸缩路径同轴配置于该按钮的位移轴线上。
[0010]所述按钮与导电元件之间,置设有一第一弹性器,且第一弹性器的伸缩路径亦同轴配置在该按钮的位移轴线上。
[0011]藉由上述,当使用者按压按钮时,该第一弹性器和第二弹性器能够于按钮的位移轴线上一同接受按压的外力压缩,而使按钮沿着导引槽推动导电元件接触或脱离接电端子,同时该第一弹性器得以缓冲按压的外力,以防止导电元件挤压接电端子。当使用者释放对按钮的按压外力时,该第一弹性器和第二弹性器能够一同于按钮的位移轴线上进行弹性伸展,而使按钮接受第二弹性器驱动而沿着导引槽位移复位,同时该第一弹性器驱动导电元件位移复位。据此,在按钮位移期间,该第一弹性器及第二弹性器能够于按钮的位移轴线上以同轴形态进行弹性压缩与伸展,而得以同轴驱动按钮顺畅作动。
[0012]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按钮设有一延伸至该导电元件与第二弹性器之间的推动部,该第二弹性器能够弹性驱动该按钮的推动部。如此,将导电元件限制于第一弹性器与按钮推动部之间,使导电元件随着按钮移动。
[0013]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导引槽内壁连通一沿着平行该位移轴线延伸的导沟,该按钮往该导沟内部延伸形成有一能够接受按压而摆动脱离该导沟的导引臂。如此,当导引臂随着按钮装入导引槽而进入导沟后,该导引臂仍可接受按压,以驱使导引臂摆动脱离导沟,进而释放按钮脱离导引槽,可简便地拆卸壳体内的按钮,有利于维修。
[0014]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接电端子具有一锁接孔,以及一对应该导电元件的接触部,该锁接孔设于该壳体内一容置孔的一端,该容置孔连通一设于该壳体内的插线孔,且容置孔内配置一可锁接于该锁接孔的锁接件。该壳体具有一前端、一相反于该前端的后端,以及二位于该前端与后端两侧的侧端,该导引槽及按钮配置于该前端,该接电端子包含位于该按钮两侧的一第一接电端子及一第二接电端子,该导电元件位于该第一接电端子与第二接电端子之间,该容置孔连通该后端,且容置孔包含一设有该第一接电端子的锁接孔的第一容置孔,以及一设有该第二接电端子的锁接孔的第二容置孔,该插线孔包含一连通该壳体一侧端且连通该第一容置孔的第一插线孔,以及一连通该壳体另一侧端且连通该第二容置孔的第二插线孔,该锁接件包含一配置于该第一容置孔内的第一锁接件,以及一配置于该第二容置孔内的第二锁接件。该锁接件可为螺丝,该第一弹性器与第二弹性器可为弹簧。
[0015]使用时,可先将第一锁接件及第二锁接件分别自锁接孔旋松,使第一接电端子与第一锁接件之间形成一间隙,且第二接电端子与第二锁接件之间亦形成一间隙;如此,可将一外部电线或导线端子自第一插线孔伸入第一容置孔中,并插进第一锁接件与锁接孔之间的间隙中,且将另一外部电线或导线端子自第二插线孔伸入第二容置孔中,并插进第二锁接件与锁接孔之间的间隙中,同时将第一锁接件和第二锁接件各自锁回锁接孔,使各电线或导线端子分别经由第一锁接件、第二锁接件电连接第一接电端子和第二接电端子;随后,可经由按压按钮,使导电元件接受按钮带动而接触或脱离各接触部,而使第一接电端子与第二接电端子通电或断电。
[0016]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第一接电端子及第二接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自该壳体两侧端往中央的导电元件方向延伸。如此,该第一接电端子的接触部与第二接电端子的接触部之间,可形成较适当的绝缘距离,安全性较传统电开关接线座更佳。
[0017]依据上述主要结构特征,该壳体的一体成型。藉此,以提升壳体的结构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A至IC为传统电开关接线座的剖示图。
[0019]图2A至2C为图1A至IC的侧视剖示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 ]图4为图3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5A-5B为图3的一组钮带的剖示图。
[0023]图6A-6B为图3的另一组钮带的剖示图。
[0024]图7A-7C为图3的侧视剖示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Ib 壳体
[0027]1UOb 导引槽
[0028]101槽底
[0029]11前端
[0030]12后端
[0031]13、14 侧端
[0032]15第一容置孔
[0033]16第二容置孔
[0034]17第一插线孔
[0035]18第二插线孔
[0036]19、19b 导沟
[0037]2、2a、2b 按钮
[0038]20b缺口
[0039]21a推动部
[0040]22导引臂
[0041]23b凸部
[0042]3、3b第一接电端子
[0043]31,41锁接孔
[0044]32、42接触部
[0045]4、4b第二接电端子
[0046]5、5a、5b导电兀件
[0047]61、61a第一弹性器
[0048]61b第一弹簧
[0049]62、62a第二弹性器
[0050]62b第二弹簧
[0051]71第一锁接件
[0052]72第二锁接件
[0053]8电线
[0054]L、L1、L2位移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55]请合并参阅图3、4,揭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图式,由上述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包含一壳体I,该壳体I是一体成型,且壳体I内设有至少一接电端子及一导引槽10,并于导引槽10内滑设一按钮2。该壳体I具有一前端11、一相反于该前端11的后端12,以及二位于前端11与后端12两侧的侧端13、14。该导引槽10及按钮2是配置于壳体I前端11。该接电端子包含位于该按钮2两侧的一第一接电端子3及一第二接电端子4。
[0056]请参阅图5A-5B,说明该导引槽10的槽底101与按钮2之间配置一成条状的导电元件5及一第一弹性器61,该导电元件5位于第一接电端子3与第二接电端子4之间,且导电元件5两端分别对应第一接电端子3和第二接电端子4 ;当按钮2接受按压时,该按钮2可接受导引槽10的导引,而沿着一位移轴线L推动该导电元件5,使导电元件5两端分别可脱离地接触该第一接电端子3与第二接电端子4。该第一弹性器61可为压缩弹簧,且第一弹性器61位于按钮2与导电兀件5之间。
[0057]图中也揭示了,该第一接电端子3可设成Π字型弯曲型态,且第一接电端子3两端分别具有一锁接孔31,以及一对应该导电元件5 —端的接触部32,该第一接电端子3的锁接孔31设于壳体I内一第一容置孔15的一端,该第一容置孔15连通一设于该壳体I内的第一插线孔17,且第一容置孔15内配置一第一锁接件71,该第一锁接件71可锁接于该第一接电端子3的锁接孔31。
[0058]该第二接电端子4可设成Π字型弯曲型态,且第二接电端子4两端具有一锁接孔41,以及一对应该导电元件5另一端的接触部42,该第二接电端子4的锁接孔41设于壳体I内一第二容置孔16的一端,该第二容置孔16连通一设于该壳体I内的第二插线孔18,且第二容置孔16内配置一第二锁接件72,该第二锁接件72可锁接于该第二接电端子4的锁接孔41。
[0059]具体来说,该第一锁接件71及第二锁接件72均可为螺丝,该第一接电端子3及第二接电端子4的接触部32、42分别自壳体I两侧端13、14往中央的导电元件5两端方向延伸。该第一容置孔15及第二容置孔16分别连通该壳体I后端12,该第一插线孔17连通壳体I 一侧端13,且第二插线孔18连通壳体I另一侧端14。
[0060]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导引槽10的槽底101与按钮2之间配置一第二弹性器62,使第二弹性器62弹性迫紧于导引槽10槽底101与导电元件5之间,该第二弹性器62亦可为压缩弹簧,使该第二弹性器62的伸缩路径同轴配置于该按钮2的位移轴线L上,且第一弹性器61的伸缩路径亦同轴配置在按钮2的位移轴线上。
[0061]请配合参阅图6A-6B,说明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壳体I内亦可设置两组按钮2、2a、第一弹性器61、61a、导电兀件5、5a及第二弹性器62、62a,该按钮2a亦可设置形成一推动部21a,且推动部21a是延伸至该导电元件5a与第二弹性器62a之间,该第二弹性器62a能够弹性驱动按钮2a的推动部21a。藉此,亦可将导电元件5a限制于第一弹性器61a与按钮2a推动部21a之间,使导电元件5a随着按钮2a移动。
[0062]请参阅图7A-7C,说明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导引槽10内壁连通一沿着平行该位移轴线L延伸的导沟19,该按钮2往导沟19内部延伸形成有一导引臂22,该导引臂22能够接受外力按压变形而弯曲摆动脱离该导沟19。
[0063]藉由上述构件组成,在使用时可先将第一锁接件71及第二锁接件72分别自第一接电端子3与第二接电端子4的锁接孔31、41旋松,使第一接电端子3与第一锁接件71之间形成有间隙,且第二接电端子4与第二锁接件72之间亦形成有间隙;此时,可将一外部电线8或导线端子自第一插线孔17伸入第一容置孔15中,并插进第一锁接件71与锁接孔31之间的间隙中,且将另一外部电线8或导线端子自第二插线孔18伸入第二容置孔16中,并插进第二锁接件72与锁接孔41之间的间隙中;接着,将第一锁接件71和第二锁接件72各自锁回锁接孔31、41,使各电线8或导线端子分别经由第一锁接件71、第二锁接件72电连接第一接电端子3和第二接电端子4。
[0064]随后,以按压该按钮2为例,说明当使用者按压按钮2时,该第一弹性器61和第二弹性器62能够于按钮2的位移轴线L上一同接受按压的外力压缩,且导引槽10及导沟19分别导引按钮2与导引臂22移动,而使按钮2沿着导引槽10推动导电元件5位移,令导电元件5两端分别接触或脱离第一接电端子3及第二接电端子4的接触部32、42,而使第一接电端子3与第二接电端子4通电或断电;同时,该第一弹性器61得以缓冲按压的外力,以防止导电元件5挤压第一接电端子3及第二接电端子4。
[0065]当使用者释放对按钮2的按压外力时,该第一弹性器61和第二弹性器62能够一同于按钮2的位移轴线L上进行弹性伸展,且导引槽10及导沟19分别导引按钮2与导引臂22,而使按钮2接受第二弹性器62驱动而沿着导引槽10位移复位,同时该第一弹性器61驱动导电元件5位移复位。该按钮2a接受按压的动态与按钮2相同。
[0066]在按钮2位移期间,该第一弹性器61及第二弹性器62能够于按钮2的位移轴线L上以同轴形态进行弹性压缩与伸展,而得以同轴驱动按钮2顺畅作动,藉以促进第一接电端子3、第二接电端子4与导电元件5之间正常运作,进而提高其操作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藉以改善上述先前技术中,由于接线座内部各弹簧的位移轴线未在同一直线上,导致按钮容易发生位移偏斜或偏转,而影响按钮位移的顺畅性及可靠性的情形。
[0067]此外,当导引臂22随着按钮2装入导引槽10而进入导沟19后,该导引臂22仍可接受外力按压,迫使导引臂22弯曲变形而摆动脱离导沟19,进而释放按钮2脱离导引槽10,可简便地拆卸壳体I内的按钮2,有利于维修。
[0068]可了解的是,由于第一接电端子3及第二接电端子4的接触部32、42分别自壳体I两侧端13、14往中央的导电元件5方向延伸。因此,该第一接电端子3的接触部32与第二接电端子4的接触部42之间,可形成较普通结构大的绝缘距离,安全性较传统电开关接线座更佳。再者,由于该壳体I是一体成型,亦可有效提升壳体I的结构强度。
[0069]综上所陈,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置换,均应包含于后述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至少一接电端子及一导引槽,该导引槽内滑设一按钮,且导引槽的槽底与按钮之间配置一对应该接电端子的导电元件,该按钮接受该导引槽的导引而沿着一位移轴线推动该导电元件,使该导电元件可脱离地接触该接电端子; 该导引槽的槽底与按钮之间配置一第二弹性器,且使该第二弹性器的伸缩路径同轴配置于该按钮的位移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设有一延伸至该导电元件与第二弹性器之间的推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与导电元件之间,置设有一第一弹性器,且第一弹性器的伸缩路径亦同轴配置在该按钮的位移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槽内壁连通一沿着平行该位移轴线延伸的导沟,该按钮往该导沟内部延伸形成有一能够接受按压而摆动脱离该导沟的导引臂。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端子具有一锁接孔,以及一对应该导电元件的接触部,该锁接孔设于该壳体内一容置孔的一端,该容置孔连通一设于该壳体内的插线孔,且容置孔内配置一可锁接于该锁接孔的锁接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端子具有一锁接孔,以及一对应该导电元件的接触部,该锁接孔设于该壳体内一容置孔的一端,该容置孔连通一设于该壳体内的插线孔,且容置孔内配置一可锁接于该锁接孔的锁接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前端、一相反于该前端的后端,以及二位于该前端与后端两侧的侧端,该导引槽及按钮配置于该前端,该接电端子包含位于该按钮两侧的一第一接电端子及一第二接电端子,该导电元件位于该第一接电端子与第二接电端子之间,该容置孔连通该后端,且容置孔包含一设有该第一接电端子的锁接孔的第一容置孔,以及一设有该第二接电端子的锁接孔的第二容置孔,该插线孔包含一连通该壳体一侧端且连通该第一容置孔的第一插线孔,以及一连通该壳体另一侧端且连通该第二容置孔的第二插线孔,该锁接件包含一配置于该第一容置孔内的第一锁接件,以及一配置于该第二容置孔内的第二锁接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前端、一相反于该前端的后端,以及二位于该前端与后端两侧的侧端,该导引槽及按钮配置于该前端,该接电端子包含位于该按钮两侧的一第一接电端子及一第二接电端子,该导电元件位于该第一接电端子与第二接电端子之间,该容置孔连通该后端,且容置孔包含一设有该第一接电端子的锁接孔的第一容置孔,以及一设有该第二接电端子的锁接孔的第二容置孔,该插线孔包含一连通该壳体一侧端且连通该第一容置孔的第一插线孔,以及一连通该壳体另一侧端且连通该第二容置孔的第二插线孔,该锁接件包含一配置于该第一容置孔内的第一锁接件,以及一配置于该第二容置孔内的第二锁接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端子及第二接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自该壳体两侧端往中央的导电元件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电端子及第二接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自该壳体两侧端往中央的导电元件方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一体成型。
1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器与第二弹性器为弹簧。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接件为螺丝。
15.如权利要求6项所述的电开关接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接件为螺丝。
【文档编号】H01H13/28GK204102765SQ201420393908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吴智远, 徐文斌 申请人: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