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748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插头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插头端子,该插头端子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界定为一插置段,供插入插座的插孔内;一内架包覆段,供包覆于一内架中;以及一置线座,供与电线的蕊线相铆接;该内架包覆段的周缘凸设有一第一干涉凸部,且该第一干涉凸部相对于该内架包覆段周缘面的高度大于0.05mm。该第一干涉凸部能与内架插孔的内侧缘形成滑动干涉,使该插头端子与该内架形成稳固的结合,提升铆线作业与射出成形作业的良率。
【专利说明】插头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插头端子,尤指一种可与内架形成滑动干涉的插头端子。

【背景技术】
[0002]一般日常生活电器用具的使用或者工业运转,其交流电的电力来源借一电线插头与插座接合,并传导电流至电器用具。
[0003]因应大量且自动化的作业,目前电线插头的生产方式主要将端子置入一内架后,再进行铆线作业,铆线作业完成后将该内架置入插头外壳的模具内进行一体射出成形。
[0004]然而,现有的端子在被包覆于内架穿孔内的段部(以下称内架包覆段)的表面通常为平面,因此该端子置入内架时,无法与该内架形成滑动的阻滞,导致进行铆线作业时该端子与该内架相对滑动而形成移位,使柳线作业与后续的射出成形作业良率甚低。
[0005]后有人创作出一种防滑动端子,该端子的内架包覆段两侧各设有一排横列的抓着纹(如本实用新型的图4所示的横列于该内架包覆段两侧的抓着纹(120))。该抓着纹可使该端子置入内架时于该内架形成滑动阻滞,使该端子与内架的结合较为稳固。然而在实务操作上,该抓着纹的深度约只有0.02?0.03mm,使该端子与内架形成的滑动阻滞在受到较强大的外力时,仍然不足以形成滑动的干涉而有滑动移位的情形,导致后续的铆线作业与射出成形作业良率仍有待提升。因此创作出一种可与内架形成滑动干涉的插头端子有其必要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让端子插入内架后能够形成稳固的结合而不易滑动,以提升后续铆线作业与射出成形作业的良率。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头端子,该插头端子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界定为一插置段,供插入插座的插孔内;一内架包覆段,供包覆于一内架中;以及一置线座,供与电线的蕊线相铆接;该内架包覆段的周缘凸设有一第一干涉凸部,且该第一干涉凸部相对于该内架包覆段周缘面的高度大于0.05_。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内架包覆段的周缘区分为面积较大的二宽侧面与面积较小的二窄侧面,其中该第一干涉凸部凸设于该内架包覆段的一宽侧面。
[0009]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该宽侧面相隔于该第一干涉凸部的位置更设有一第二干涉凸部。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内架包覆段的周缘区分为面积较大的二宽侧面与面积较小的二窄侧面,其中该第一干涉凸部设于该二宽侧面的一侧肩部位置,且向该二窄侧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凸出。
[0011]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一宽侧面设有一第三干涉凸部。
[0012]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该宽侧面相隔于该第三干涉凸部的位置更设有一第四干涉凸部。
[0013]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二宽侧面的另一侧肩部位置更设有一第五干涉凸部,且该第五干涉凸部向该二窄侧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凸出。
[0014]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一宽侧面凸设有一第六干涉凸部。
[0015]上述实施例中,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该宽侧面相隔于该第六干涉凸部的位置更设有一第七干涉凸部。
[0016]本实用新型经过实务测试,为使该第一干涉凸部足够与该内架插孔之内侧缘形成卡掣效果,而干涉该插头端子与内架间的相对滑动,该第一干涉凸部的凸出高度大于0.05mm为最佳。本实用新型使该插头端子与该内架形成稳固的结合,即使受到铆线作业时较强的外力,也能保持不易滑动移位,以提升铆线作业与射出成形作业的良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视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视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00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视图;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0028]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视图。
[00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I插头端子11插置段12内架包覆段
[0031]120抓着纹121第一干涉凸部121A第一干涉凸部
[0032]121B第一干涉凸部121C第一干涉凸部 122第二干涉凸部
[0033]123第三干涉凸部124第四干涉凸部 125第五干涉凸部
[0034]125A第五干涉凸部126第六干涉凸部126A第六干涉凸部
[0035]127第七干涉凸部 128第一凹陷部129第二凹陷部
[0036]130第三凹陷部 131第四凹陷部 132第五凹陷部
[0037]13置线座A宽侧面Al宽侧面
[0038]B窄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借助图式的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之了解。
[0040]请参阅图1,配合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插头端子1,该插头端子I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界定为一插置段11,供插入插座的插孔内;一内架包覆段12,供包覆于一内架中;以及一置线座13,供与电线的蕊线相铆接;本实用新型的特色为,该内架包覆段12的周缘凸设有一第一干涉凸部121,且该第一干涉凸部121相对于该内架包覆段12周缘面的高度大于0.05mm。该插头端子I插入一内架时,该第一干涉凸部121可与该内架插孔的内侧缘形成滑动干涉,使该插头端子I与该内架形成稳固的结合,即使受到较强的外力也不易与该内架产生相对滑动而移位,进而提升后续铆线作业与射出成形作业的良率。
[0041]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该内架包覆段12的周缘区分为面积较大的二宽侧面A与面积较小的二窄侧面B,其中该第一干涉凸部121凸设于该内架包覆段12的一宽侧面A。该第一干涉凸部121可与内架插孔的长边内侧缘形成滑动干涉。另外,该内架包覆段12的该宽侧面A相隔于该第一干涉凸部121的位置更设有一第二干涉凸部122。该第二干涉凸部122可更加强该内架包覆段12与内架插孔长边内侧缘的滑动干涉,使该插头端子I与内架的结合更为稳固。
[0042]请参阅图4,配合图5与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该内架包覆段12的周缘区分为面积较大的二宽侧面A与面积较小的二窄侧面B,其中该第一干涉凸部121A设于该二宽侧面A的一侧肩部位置,且向该窄侧面B垂直的方向延伸凸出。该第一干涉凸部121A可使该内架包覆段12与内架插孔的短边内侧缘形成滑动干涉。另外,该内架包覆段12的一宽侧面A设有一第三干涉凸部123,可使该内架包覆段12与内架插孔的长边内侧缘形成滑动干涉。该宽侧面A相隔于该第三干涉凸部123的位置更设有一第四干涉凸部124,可更加强该内架包覆段12与内架插孔的长边内侧缘的滑动干涉。另外,该内架包覆段12的一宽侧面A于该第一干涉凸部121A的位置相对凹陷形成一第一凹陷部128。该第一凹陷部128可在射出成形作业后,与凝固的塑料形成互相卡掣的效果,而使该插头端子I更稳固地固定于插头外壳内。
[0043]请参阅图7,配合图8与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内架包覆段12宽侧面A的另一侧肩部位置更设有一第五干涉凸部125,且该第五干涉凸部125向窄侧面B垂直的方向延伸凸出。该第五干涉凸部125可更加强该内架包覆段12与内架插孔短边内侧缘的滑动干涉。另外,该内架包覆段12的一宽侧面A凸设有一第六干涉凸部126,可与内架插孔长边内侧缘形成滑动干涉。另外,该内架包覆段12的一宽侧面A于该第一干涉凸部121B与该第五干涉凸部125的位置分别相对凹陷形成一第二凹陷部129与一第三凹陷部130。该第二、第三凹陷部(129、130)可在射出成形作业后,与凝固的塑料形成互相卡掣的效果,而使该插头端子I更稳固地固定于插头外壳内。
[0044]请参阅图10,配合图11与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内架包覆段12的该宽侧面A相隔于该第六干涉凸部126A的位置更设有一第七干涉凸部127,可更加强该内架包覆段12与内架插孔长边内侧缘的滑动干涉。另外,该内架包覆段12的另一宽侧面Al于该第六干涉凸部126A与第七干涉凸部127的反侧位置分别凹设一第四凹陷部131与一第五凹陷部132。该第四、第五凹陷部(131、132)可在射出成形作业后,与凝固的塑料形成互相卡掣的效果,而使该插头端子I更稳固地固定于插头外壳内。
[0045]另外,设于该内架包覆段12的一宽侧面的干涉凸部(如图1的该第一干涉凸部121、该第二干涉凸部122 ;如图4的该第三干涉凸部123、该第四干涉凸部124 ;如图7的该第六干涉凸部126 ;如图12的该第六干涉凸部126A、该第七干涉凸部127)于该宽侧面A的断面形状可设为任意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0046]综上所述,本新型创作确实符合产业利用性,且未于申请前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亦未为公众所知悉,且具有非显而易知性,符合可专利的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0047]上述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在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皆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头端子,该插头端子由第一端至第二端依序界定为一插置段,供插入插座的插孔内;一内架包覆段,供包覆于一内架中;以及一置线座,供与电线的蕊线相铆接;其特征在于,该内架包覆段的周缘凸设有一第一干涉凸部,且该第一干涉凸部相对于该内架包覆段周缘面的高度大于0.05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内架包覆段的周缘区分为面积较大的二宽侧面与面积较小的二窄侧面,其中该第一干涉凸部凸设于该内架包覆段的一宽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该宽侧面相隔于该第一干涉凸部的位置更设有一第二干涉凸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内架包覆段的周缘区分为面积较大的二宽侧面与面积较小的二窄侧面,其中该第一干涉凸部设于该二宽侧面的一侧肩部位置,且向该二窄侧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凸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一宽侧面设有一第三干涉凸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该宽侧面相隔于该第三干涉凸部的位置更设有一第四干涉凸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宽侧面的另一侧肩部位置更设有一第五干涉凸部,且该第五干涉凸部向该二窄侧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凸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一宽侧面凸设有一第六干涉凸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内架包覆段的该宽侧面相隔于该第六干涉凸部的位置更设有一第七干涉凸部。
【文档编号】H01R13/20GK204130749SQ201420484085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6日
【发明者】苏中宏 申请人: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