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940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断路器接线端子,包括壳体、底座和接线片,所述接线片固定安装在底座内,所述的壳体与底座固定连接,壳体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与底座边缘轮廓形状相吻合可使底座嵌入壳体的开口内部安装并与壳体固定形成封闭结构。壳体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可供导线插入的进线口以及可供底座上的接线片向外延伸与断路器相连接的出线口,所述接线片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导线的压线螺钉,并且接线片向壳体的外部延伸出至少两个并联设置可插入对应断路器进线端子的插线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窃电能力强、使用方便的断路器接线端子。
【专利说明】断路器接线端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0002]接线端子广泛应用于配电柜、电表箱内作为导线分线或连接之用。但是,目前大多数接线端子为了便于导线的连接采用了敞开式的设计结构,这种敞开式的结构就容易导致用户可以随意拆除盖子接线,达到窃电的目的,并且在接线过程中带来安装隐患。而目前也出现的一些产品通过加装防护盖来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但由于加装防护盖后的接线端子结构较为复杂从而降低了接线端子使用的稳定性,同时防护盖的安装与接线端子的安装相对独立并没有形成有效地防窃电设计从而降低了接线端子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窃电能力强、使用方便的断路器接线端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底座2和接线片3,所述接线片3固定安装在底座2内,所述的壳体I与底座2固定连接,壳体I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与底座2边缘轮廓形状相吻合可使底座2嵌入壳体I的开口内部安装并与壳体I固定形成封闭结构。壳体I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可供导线4插入的进线口 111以及可供底座2上的接线片3向外延伸与断路器5相连接的出线口 122,所述接线片3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导线4的压线螺钉320,并且接线片3向壳体I的外部延伸出至少两个并联设置可插入对应断路器5进线端子的插线端301。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接线端子的壳体与嵌装在其开口内的底座固定组合形成的全封闭结构可将接线片包裹在内,从而不仅使壳体与底座安装简便,同时使接线部分隐藏在壳体内部,使得用户若想在保证线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完成窃电行为必须将壳体与底座进行破坏性拆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窃电情况的发生。此外,接线片的插线端可直接插入断路器的进线端子,利用接线片的插线端可以省去中间环节减少接线次数,从而增加了用户私自接线的难度,提高了断路器接线端子的防窃电能力。
[0006]进一步,所述出线口 122从壳体I侧壁底部边沿处垂直延伸至壳体I侧壁的中部,并且出线口 122的高度H等于插线端301顶面至底座2底面的高度,出线口 122的宽度L等于插线端301的宽度,出线口 122与壳体I底部边沿处还设有倒角122a。出线口的高度H等于插线端顶面至底座底面的高度可使底座完全嵌入并隐藏固定在壳体底部的开口内,防止底座露出壳体底部导致底座与壳体被轻易地分离,提高了断路器接线端子的防窃电能力,同时出线口的宽度等于插线端宽度不仅使安装过程稳定,还避免了插线端与出线口之间产生可供用户窃电的空隙。此外,出线口底部设置的倒角便于插线端对准插入进出线口,提高了安装效率。
[0007]进一步,所述的壳体I包括相互垂直连通的水平壳体120和垂直壳体110,所述水平壳体120底部嵌设安装有底座2,水平壳体120 —侧垂直延伸出的垂直壳体110内安装有接线块310,所述接线块310底部与接线片3固定连接,接线块310侧面和顶面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插线孔311和固定孔312,并且插线孔311和固定孔312与垂直壳体110侧壁和顶部开设的用于进线的进线口 111和供螺丝刀安装的螺丝刀孔112分别对应设置。接线片上增设了用于进线接线的接线块,不仅使进线导线的安装更为隐蔽提高了防窃电的能力,同时使进线与出线相隔了一定的距离互不影响,便于进线的安装提高了接线端子的使用效率。此外壳体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连通的壳体,可分别将接线片和接线块进行有效包裹,避免接线端外露防止了窃电行为的发生。
[0008]进一步,所述进线口 111的形状与导线4的截面相匹配。进线口的形状与导线截面匹配使得进线口仅可容纳一根导线通过,避免了用户利用进线口进行窃电。
[0009]进一步,所述的导线4插入进线口 111的一端套有暗扣410,所述暗扣410包括接线端411以及接线端411尾部连接的固定端412,并且接线端411的直径与进线口 111直径相匹配,固定端412的直径大于接线端411直径,同时接线端411安装在插线孔311内可通过压线螺钉320将接线端411以及接线端411内的导线4同时压紧固定,暗扣410的固定端421固定卡在进线口 111外侧边沿处。导线通过暗扣穿入壳体的进线口与接线片固定的方式不仅使导线易于穿入进线口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与进线口匹配的暗扣可有效防止导线被轻易破坏从而通过进线口位置空隙完成窃电行为,进一步提高了接线端子进线处的防窃电能力。此外,暗扣的固定端和接线端分别与进线口和插线孔连接固定,不仅使套在其内部的导线得到有效固定同时使进线口处的暗扣和导线均不易受到破坏,防止了用户利用进线口的空隙将导线伸入进线口进行窃电。
[0010]进一步,所述壳体I与底座2的固定连接可通过设置在壳体I两侧壁的卡扣槽121与设置在底座2两侧壁的卡扣凸起201对应配合卡扣固定,并且所述的卡扣凸起201为从不易变形的底座2侧壁延伸出的实心固定凸起。卡扣凸起设置在实心的底座侧壁上或厚度较厚的侧壁上,且实心固定的卡扣凸起在受挤压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因此在壳体与底座固定后卡扣凸起不会因对其施加了外力而从卡扣槽中撤出,防止了壳体与底座被二次分离从而进行窃电行为。
[0011]进一步,所述的壳体I两个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口 111,每个进线口111分别与接线片3两端安装的压线螺丝320对应设置,其中一个进线口 111可用于连接进线的导线4,另一个进线口 111可引出导线4。壳体两侧分别设有进线口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接线端子与其他线路连接,使接线端子可进行扩充拓展,提高了接线端子的实用性。
[0012]进一步,所述壳体I与压线螺钉320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带暗盖101的螺丝刀孔112,所述暗盖101底部垂直并排安装有两个与螺丝刀孔112内壁匹配的弧形弹性体101a,并且每个弧形弹性体1la端部的侧壁上设有可与螺丝刀孔112内壁边沿卡扣的弧形凸起1lb0壳体侧壁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便于进线、出线以及固定螺丝的进线口、出线口和螺丝刀孔,尤其是螺丝刀孔上还增设有暗盖可进一步防止用户从壳体上的开口处窃电。此外,带有卡扣结构的暗盖可在安装后使暗盖的弧形凸起在螺丝刀孔内卡扣固定,从而形成倒刺结构使得除采用破坏手段则无法将暗盖拔出,提高了断路器接线端子的防窃电能力。
[0013]进一步,所述壳体I垂直相邻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口 111和出线口 122,并且所述的进线口 111与接线片3的压线螺钉320对应设置。进线口和出线口垂直设置便于接线端子在使用时的布线,从接线端子侧方进入接线端子可节省布线所需的空间。
[0014]进一步,所述接线片3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三个插线端301并呈E字型结构安装底座2内,所述的三个插线端301分别通过壳体I正面侧壁上对应开设的三个出线口 122延伸出壳体I并与断路器5相连接,所述壳体I正面侧壁两端垂直延伸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接线片3两端对应设置的进线口 111,接线片3两端分别安装有固定导线4的压线螺钉320,每个压线螺钉320上方所对应的壳体I均开设有带有暗盖101的螺丝刀孔11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可将进线分到三个断路器中,结构简单使用可靠且有效防止了窃电行为。此外,接线端子两侧均开设有进线口方便布线安装,并且用于固定导线的压线螺钉上方设有暗盖防止用户从空置的进线口将导线固定在压线螺钉上。
[0015]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接线端子通过将底座嵌装在壳体的开口内,实现了底座内接线片的封闭安装,提高了断路器接线端子的防窃电能力。此外,通过接线片的插线端可以省去中间环节减少接线次数,从而增加了用户私自接线的难度,提高了断路器接线端子的防窃电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暗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断路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导线与暗扣的结构分解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断路器接线端子易窃电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1至10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接线端子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7]如图10所示断路器接线端子易窃电区域示意图,目前断路器接线端子主要用于将外部电源火线A及零线N通过接线端子分出多路供多个对应的断路器使用,从图10中可以看出易窃电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断路器接线端子的进线部分、出线部分及断路器接线端子本身。而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封闭壳体防止用户从接线端子进线处进行窃电,通过接线片的插线端防止用户从接线端子出线处进行窃电,通过暗盖及壳体与底座的卡扣固定防止用户从接线端子本身进行窃电,【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0028]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底座2和接线片3,所述接线片3固定安装在底座2内,所述的壳体I与底座2固定连接,壳体I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与底座2边缘轮廓形状相吻合可使底座2嵌入壳体I开口内部并与壳体I固定形成封闭结构。壳体I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可供导线4插入的进线口 111以及可供底座2上的接线片3向外延伸与断路器5相连接的出线口 122,所述接线片3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导线4的压线螺钉320,并且壳体I与压线螺钉320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带暗盖101的螺丝刀孔112。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接线端子的壳体与嵌装在其开口内的底座固定组合形成的全封闭结构可将接线片包裹在内,从而不仅使壳体与底座安装简便,同时使接线部分隐藏在壳体内部,使得用户若想在保证线路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完成窃电行为必须将壳体与底座进行破坏性拆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窃电情况的发生。此外,壳体侧壁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便于进线、出线以及固定螺丝的进线口、出线口和螺丝刀孔,尤其是螺丝刀孔上还增设有暗盖,可进一步防止用户从壳体上的开口处窃电。特别地,接线片3向壳体I的外部可延伸出至少两个并联设置可插入对应断路器5进线端子的插线端301,并且每个插线端301的间距等于断路器5进线端子的间距。接线片的插线端可实现直接插入断路器的进线端子,利用接线片的插线端可以省去中间环节减少接线次数,从而增加了用户私自接线的难度,提高了断路器接线端子的防窃电能力。
[00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壳体I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壳体I的两个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可供导线与底座2上的接线片3安装的进线口 111,每个进线口 111分别与接线片3两端安装的压线螺丝320对应设置,其中一个进线口 111可用于连接进线的导线4另一个进线口 111可引出用于其它接线或与其他接线端子连接的导线4。壳体两侧分别设有进线口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接线端子与其他接线端子的串联,使接线端子可进行扩充拓展,提高了接线端子的实用性。容易想到的是,所述的底座2的形状与长方体结构的壳体I底部的开口结构相吻合可嵌入到开口内并通过底座2两侧设有的卡扣凸起201固定在开口内。特别地,所述的接线片3两端分别安装有与壳体I两侧壁的进线口 111对应设置用于固定导线的压线螺钉320,并且壳体I顶部与压线螺钉320对应位置设有暗盖101,接线端子两侧均开设有进线口,方便布线安装,并且用于固定导线的压线螺钉上方设有暗盖增加用户窃电难度。此外,接线片3向壳体I的外部延伸有并联设置可插入对应断路器5进线端子的插线端301,所述插线端可直接插入断路器的进线端子,使接线端子与断路器之间形成电连接,从而省去了中间的导线连接环节减少了窃电的途径。
[0030]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I垂直相邻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口 111和出线口 122,并且所述的进线口 111与接线片3的压线螺钉320对应设置,其中出线口 122设置在壳体I正面侧壁上,进线口设置在正面侧壁两端垂直延伸的两侧壁上,进线口和出线口垂直设置便于接线端子在使用时的布线,从接线端子侧方进入接线端子可节省布线所需的空间。所述的接线片3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三个插线端301并呈E字型结构安装底座2内,所述的三个插线端301分别通过壳体I正面侧壁上对应开设的三个出线口 122延伸出壳体I并与断路器5相连接。所述暗盖101分别安装固定在壳体I顶部两端对应设置的螺丝刀孔112中,所述螺丝刀孔112与安装在壳体I内接线片3两端的压线螺钉320分别对应设置。所述的压线螺钉320的螺钉头部为内六角结构。压线螺钉为内六角的特殊结构防止在破坏暗盖的情况下进行窃电的行为,增大了用户私自拆线的难度,提高了接线端子的安全性能。此外,底座2内还设有与接线片3形状相匹配的接线片安装槽202,所述接线片安装槽202安装有插线端301的部分与底座I 一侧壁连通且与壳体I的出线口 122对应设置。底座内开设的接线片安装槽可使接线片稳定地安装在底座内部,不仅易于装配,同时更好地隐藏了接线片使其不易因外露而造成窃电的情况发生。
[0031]特别地,所述壳体I与底座2的固定连接可通过设置在壳体I两侧壁的卡扣槽121与设置在底座2两侧壁的卡扣凸起201对应配合卡扣固定,并且所述的卡扣凸起201为从不易变形的底座2侧壁延伸出的实心固定凸起。卡扣凸起设置在实心的底座侧壁上或厚度较厚的侧壁上,且实心固定的卡扣凸起在受挤压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因此在壳体与底座固定后卡扣凸起不会因对其施加了外力而从卡扣槽中撤出,防止了壳体与底座被二次分离从而进行窃电行为。此外,如图3所示暗盖10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暗盖101底部垂直并排安装有两个与螺丝刀孔112内壁匹配的弧形弹性体101a,并且每个弧形弹性体1la端部的侧壁上设有可与螺丝刀孔112内壁边沿卡扣的弧形凸起101b。带有卡扣结构的暗盖可在安装后使暗盖的弧形凸起在螺丝刀孔内卡扣固定,从而形成倒刺结构使得除采用破坏手段则无法将暗盖拔出,提高了断路器接线端子的防窃电能力。
[0032]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I正面侧壁开设有用于安装接线片3延伸出壳体I的插线端301的出线口 122,所述出线口 122从壳体I正面侧壁底部边沿处垂直延伸至壳体I正面侧壁的中部,并且出线口 122的高度H大于或等于插线端301顶面至底座2底面的高度,出线口 122的宽度L等于插线端301的宽度,出线口 122与壳体I底部边沿处还设有倒角122a。在安装时,首先将壳体I的每个出线口 122对准各自所对应的插线端301,然后从上至下将壳体I盖住底座2完成固定连接。出线口的高度H大于或等于插线端顶面至底座底面的高度可使底座完全嵌入并隐藏固定在壳体底部的开口内,防止底座露出壳体底部导致底座与壳体被轻易地分离,提高了断路器接线端子的防窃电能力,同时出线口的宽度等于插线端宽度不仅使安装过程稳定,还避免了插线端与出线口之间产生可供用户窃电的空隙。此外,出线口底部设置的倒角便于插线端对准插入进出线口,提高了安装效率。
[0033]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与断路器5连接结构示意图,所述接线片3从出线口延伸出的插线端310可插进断路器5的进线端子形成断路器5与断路器接线端子的组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可贴靠在安装在断路器5的进线端子处,使得断路器接线端子与断路器5之间省去采用例如导线、金属片等中间环节进行相连接,不仅使接线端子与断路器的安装更为简便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减少了用户通过接线端子的出线口与断路器的接线端子连接处进行窃电的途径。
[0034]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壳体I包括相互垂直连通的水平壳体120和垂直壳体110,所述水平壳体120底部嵌设安装有底座2,水平壳体120的后侧垂直延伸有垂直壳体110,所述垂直壳体110顶部设有暗盖101,并且水平壳体120与底座2两侧设置的卡扣凸起201卡扣固定从而使壳体I与底座2固定连接。特别地,垂直壳体110侧面开设有可供导线4插入的进线口 111,所述进线口 111的形状与导线4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容易想到的是,进线口 111的形状可为容纳普通导线的圆形或为可容纳接线片及插线端的方形,进线口的形状与导线截面匹配使得进线口仅可容纳一根导线通过,避免了用户利用进线口进行窃电。所述的导线4插入进线口 111的一端还套有暗扣410,具体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导线4与暗扣410的结构分解图,所述暗扣410包括接线端411以及接线端411尾部连接的固定端412,所述的接线端411的直径与进线口 111直径相匹配,所述固定端412的直径大于接线端411直径,导线4端部与接线片3连接的金属导体41可穿入暗扣410的接线端411内并且金属导体41尾部的绝缘外皮42安装在固定端412内。导线通过暗扣穿入壳体的进线口与接线片固定的方式不仅使导线易于穿入进线口提高安装效率,同时与进线口匹配的暗扣可有效防止导线被轻易破坏从而通过进线口位置空隙完成窃电行为,进一步提高了接线端子进线处的防窃电能力。
[0035]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本实施例的垂直壳体110内安装有接线块310,所述接线块310底部与接线片3固定连接,接线块310侧面和顶面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插线孔311和固定孔312,并且插线孔311和固定孔312与垂直壳体110侧壁和顶部开设的进线口 111和螺丝刀孔112分别对应设置。接线片上增设了用于进线接线的接线块,不仅使进线导线的安装更为隐蔽提高了防窃电的能力,同时使进线与出线相隔了一定的距离互不影响,便于进线的安装提高了接线端子的使用效率。此外壳体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两个连通的壳体,可分别将接线片和接线块进行有效包裹,避免接线端外露防止了窃电行为的发生。此外,所述暗扣410安装在进线口 111内,并且暗扣410的接线端411安装在插线孔311内可通过压线螺钉320将接线端411以及接线端411内导线4的金属导体41同时压紧固定,暗扣410的固定端421固定卡在进线口 111外侧边沿处,暗扣的固定端和接线端分别与进线口和插线孔连接固定,不仅使套在其内部的导线得到有效固定同时使进线口处的暗扣和导线均不易受到破坏,防止了用户利用进线口的空隙将导线伸入进线口进行窃电。
[0036]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接线片3和底座2的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壳体I仅有其中的一个侧壁开设有进线口 111,所述接线片3与进线口 111对应的一端安装有压线螺钉320,壳体I顶部与所述压线螺钉320对应处设有暗盖101。本实施例的壳体仅一侧开设进线口使断路器的接线端子结构更为封闭,提高接线端子的防窃电能力。
[003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断路器接线端子,包括壳体(I)、底座(2)和接线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片(3)固定安装在底座(2)内,所述的壳体(I)与底座(2)固定连接,壳体(I)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与底座(2)边缘轮廓形状相吻合可使底座(2)嵌入壳体(I)的开口内部安装并与壳体(I)固定形成封闭结构; 壳体(I)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可供导线(4)插入的进线口(111)以及可供底座(2)上的接线片(3)向外延伸与断路器(5)相连接的出线口(122),所述接线片(3)上安装有用于固定导线(4)的压线螺钉(320),并且接线片(3)向壳体(I)的外部延伸出至少两个并联设置可插入对应断路器(5)进线端子的插线端(3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122)从壳体(I)侧壁底部边沿处垂直延伸至壳体(I)侧壁的中部,并且出线口(122)的高度H等于插线端(301)顶面至底座(2)底面的高度,出线口(122)的宽度L等于插线端(301)的宽度,出线口(122)与壳体(I)底部边沿处还设有倒角(122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包括相互垂直连通的水平壳体(120)和垂直壳体(110),所述水平壳体(120)底部嵌设安装有底座(2),水平壳体(120) —侧垂直延伸出的垂直壳体(110)内安装有接线块(310),所述接线块(310)底部与接线片(3)固定连接,接线块(310)侧面和顶面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插线孔(311)和固定孔(312),并且插线孔(311)和固定孔(312)与垂直壳体(110)侧壁和顶部开设的用于进线的进线口(111)和供螺丝刀安装的螺丝刀孔(112)分别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口(111)的形状与导线(4)的截面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线(4)插入进线口(111)的一端套有暗扣(410),所述暗扣(410)包括接线端(411)以及接线端(411)尾部连接的固定端(412),并且接线端(411)的直径与进线口(111)直径相匹配,固定端(412)的直径大于接线端(411)直径,接线端(411)安装在插线孔(311)内可通过压线螺钉(320)将接线端(411)以及接线端(411)内的导线(4)同时压紧固定,暗扣(410)的固定端(421)固定卡在进线口(111)外侧边沿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与底座(2)的固定连接可通过设置在壳体(I)两侧壁的卡扣槽(121)与设置在底座(2)两侧壁的卡扣凸起(201)对应配合卡扣固定,并且所述的卡扣凸起(201)为从不易变形的底座(2)侧壁延伸出的实心固定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I)两个相对应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口(111),每个进线口(111)分别与接线片⑶两端安装的压线螺丝(320)对应设置,其中一个进线口(111)可用于连接进线的导线(4),另一个进线口(111)可引出导线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与压线螺钉(320)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带暗盖(101)的螺丝刀孔(112),所述暗盖(101)底部垂直并排安装有两个与螺丝刀孔(112)内壁匹配的弧形弹性体(101a),并且每个弧形弹性体(1la)端部的侧壁上设有可与螺丝刀孔(112)内壁边沿卡扣的弧形凸起(101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垂直相邻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线口(111)和出线口(122),并且所述的进线口(111)与接线片(3)的压线螺钉(320)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片(3)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三个插线端(301)并呈E字型结构安装底座(2)内,所述的三个插线端(301)分别通过壳体(I)正面侧壁上对应开设的三个出线口(122)延伸出壳体(I)并与断路器(5)相连接,所述壳体(I)正面侧壁两端垂直延伸的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接线片(3)两端对应设置的进线口(111),接线片(3)两端分别安装有固定导线(4)的压线螺钉(320),每个压线螺钉(320)上方所对应的壳体(I)均开设有带有暗盖(101)的螺丝刀孔(112)。
【文档编号】H01H71/08GK204155872SQ201420527224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5日
【发明者】付亮, 卞新斌, 魏伟, 鲁君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正泰机床电气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