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插座以及具备它们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169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插头、插座以及具备它们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进行多个印刷基板相互间的电连接的插头、插座、以及具备它们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例如彼此相对地配置的多个印刷基板内置于比较窄的空间内。这样的多个印刷基板例如经由如专利文献1也所示那样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相互电连接起来。

这样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例如构成为包括配置于第1印刷配线基板的插座和配置于与第1印刷配线基板相对地配置的第2印刷配线基板的插头。

插座例如也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具备浮动机构,以对与所连接的插头的相对位置的误差进行吸收。那样的浮动机构构成为,以多个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分别架设在两端的电源端子模块和通用外壳的方式将电源端子模块支承成能够相对于通用外壳移动。在插座中的电源端子模块与信号端子模块之间形成有供上述的插头的分隔壁插入的间隔。

由此,在插头连接到插座的情况下,通过插头的分隔壁插入插座的间隔,插座中的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插头中的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彼此没有偏离地连接,因此第1印刷配线基板和第2印刷配线基板被电连接。

另外,在供挠性基板等连接的高电流用连接器中,例如,提出了也如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将电源端子的端子宽度设定成信号端子的端子宽度的两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85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997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具备浮动机构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中的两个电源端子模块被通用外壳连结的结构,伴随着如下问题:随着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占有面积在印刷配线基板中变得比较大,而因印刷配线基板的线膨胀率与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轮廓部的线膨胀率之间的差引起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软钎焊端子部的接合中产生龟裂的可能性变大。作为应对这样的问题的对策,想到通过使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由单一模块构成来谋求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小型化的做法。

然而,在谋求利用单一模块来使具备浮动机构的高电流用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小型化的情况下,无法减少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的数量,因此,存在难以小型化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高电流用基板连接用连接器中,也想到通过使电源端子的端子宽度比其他信号端子的端子宽度大,来减少端子的数,但由于电源端子的端子宽度变大,浮动机构的动作有可能不顺畅。

考虑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插座、以及具备它们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该基板连接用连接器是进行多个印刷基板相互间的电连接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中,即使是在高电流下使用的情况,也能够使浮动机构顺利地动作,而且,能够谋求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小型化。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具备:插头其配置于第1基板,并具备:插座连结构件,其具有插座连接口,被支承成能够移动;多个接触端子,其将插座连结构件支承成能够向与拆装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包括与第1基板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源用接触端子和至少一个信号用接触端子;插座,其配置于第2基板,并具有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与插座连结构件的插座连接口连接的连接端部,该插座具备多个接触端子,该多个接触端子包括在连接端部与插座连接口连接的情况下与插头的多个接触端子电连接、并且与第2基板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源用接触端子和至少一个信号用接触端子,插头的电源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片部,该可动片部与具有比信号用接触端子的接触片部的面积大的面积的接触片部连结,分支成多个。

另外,本发明的插头的特征在于,该插头配置于基板,并具备:插座连结构件,其具有插座连接口,被支承成能够移动;多个接触端子,其将插座连结构件支承成能够向与拆装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包括与所述基板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源用接触端子和至少一个信号用接触端子,插头的电源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片部,该可动片部与具有比信号用接触端子的接触片部的面积大的面积的接触片部连结,分支成多个。

而且,本发明的插座的特征在于,该插座配置于基板,并具有连接端部,该连接端部能够拆卸地与具有多个接触端子的插头的插座连结构件的插座连接口连接,该多个接触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电源用接触端子和至少一个信号用接触端子,该插座具备在连接端部与插座连接口连接的情况下与插头的多个接触端子电连接、并且与该基板电连接的多个接触端子,插头的电源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片部,该可动片部与具有比信号用接触端子的接触片部的面积大的面积的接触片部连结,分支成多个。

根据本发明的插头、插座、以及具备它们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具备如下插头,其配置于第1基板,并具备:插座连结构件,其具有插座连接口,被支承成可移动;多个接触端子,其将插座连结构件支承成可向与拆装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包括与第1基板电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源用接触端子和至少一个信号用接触端子,插头的电源用接触端子具有可动片部,该可动片部与具有比信号用接触端子的接触片部的面积大的面积的接触片部连结,分支成多个,因此,电源用接触端子构成浮动机构的一部分,从而即使是在高电流下使用的情况,也能够使浮动机构顺畅地动作,而且,能够谋求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所使用的插头分解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将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与印刷电路板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以使插头和插座分离了的状态表示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表面观察图2所示的例子中的插座和插头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将图2所示的例子中的插座分解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以插头和插座连接了的状态表示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vii-vii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2所示的例子中的插座的主视图。

图9是沿着图8中的ix-ix线表示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x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2所示的插头的俯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1中的xii-xii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1中的xiii-xiii线表示的剖视图。

图14a是图13中的xiv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4b是图13中的xiv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4c是图12中的xiv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2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2实施例所使用的插头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3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例子中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中的xix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4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1是将图20所示的例子中的插座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5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3是将图22所示的例子分解来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图22所示的例子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设置于固定到基板的插座的周围的盖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带电防止用盖安装到盖支承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将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1实施例与相对配置的一对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一起表示。

在图2中,印刷电路板pcb1和pcb2分别例如设为母板和与该母板连接的子板。此外,印刷电路板pcb1和pcb2的种类和大小等并不限于该例,既可以是任意种类的印刷电路板(jis标准c5603),也可以是例如模块基板和载板。另外,印刷电路板pcb1和pcb2也可以分别是没有搭载电子器件的印刷配线板。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构成为包括:插头10,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插座12,其以与插头10相对的方式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

如图3~图5放大地表示那样,插座12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构成为包括:顶端细部12a,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插入于后述的插头14的内绝缘体构件16的插座连接用开口部;固定端部12f,其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以及连结部12b,其将固定端部12f和上述的顶端细部12a连结。

顶端细部12a沿着长度方向、即图3所示的y坐标轴延伸,与y坐标轴平行地具有相对的外周面。在外周面的预定的范围内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沿着图3所示的z坐标轴延伸的细长的槽12si(i=1~n,n是正的整数)。如图3和图4所示,后述的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i=1~n,n是正的整数)和接地用接触端子通过狭缝地插入于细长的槽12si。另外,在图5中,与右端的细长的槽12si相邻且平行地形成有电源端子用槽12ci(i=1~2)。电源端子用槽12ci具有比细长的槽12si的宽度大的宽度。如图3和图4所示,后述的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i=1~4)通过狭缝地插入电源端子用槽12ci。在插座12的形成侧壁部12wr和12wl的一部分的顶端细部12a的端部形成有误插入防止用的突起部12kr。突起部12kr在插座12以图5所示的正规的姿势与插头14连接的情况下与图1所示的内绝缘体构件16的内侧的角部16er卡合。

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由细线材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30af,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30ac,其在顶端具有钓钩状的触点部;以及连结片部30as,其将固定端子部30af和接触片部30ac连结。接触片部30ac与l字形的连结片部30as的一个短边的端部大致垂直地形成于该短边的端部,固定端子部30af与连结片部30as的另一个长边的端部大致垂直地形成于该长边的端部。

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由薄板金属材料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32af,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32ac,其在顶端具有分支成3个的钓钩状的触点部;以及连结片部32as,其将固定端子部32af和接触片部32ac连结。接触片部32ac与l字形的连结片部32as的一个短边的端部大致垂直地形成于该短边的端部,固定端子部32af与连结片部32as的另一个长边的端部大致垂直地形成于该长边的端部。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的接触片部32ac、连结片部32as以及固定端子部32af的宽度w设定得比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中的接触片部30ac和连结片部30as的宽度大。

如图3和图7所示,连结部12b在内侧具有凹部12r,该凹部12r的内周部供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的连结片部30as和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的连结片部32as配置。

如图9所示,在形成于固定端部12f的两端的槽12gr和12gl分别压入有固定用配件34。如图5所示,固定用配件34包括压入于槽12gr和12gl的固定部34f和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的一对分岔的突起片34a。如图10局部放大表示那样,经由槽12gr和12gl从固定端部12f的固定面向外方突出的固定用配件34的突起片34a插入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贯通孔th2,并被软钎焊固定。在突起片34a的周边,在固定端部12f一体地形成有可插入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的定位孔的定位销12p。

由此,如图8所示,在插座12的固定端部12f的固定面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抵接了的状态下,插座12以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和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的排列与电子器件搭载面正交的方式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

如图2放大表示那样,插头10构成为包括:外绝缘体构件14,其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并形成轮廓部;内绝缘体构件16,其能够移动地配置于外绝缘体构件14的内绝缘体容纳部14r;也作为静电去除用端子的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i=1~n,n是正的整数)、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i=1~2)。

外绝缘体构件14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在内侧具有容纳后述的内绝缘体构件16的内绝缘体容纳部14r。内绝缘体容纳部14r是由侧壁部14wr和14wl、以及将侧壁部14wr和14wl连结的端子固定壁14wf包围而形成的。

在外绝缘体构件14的相对的端子固定壁14wf的外周部的两端附近一体地形成有能够与各止动配件18的卡合孔18wa卡合的爪部14nr和14nl。

如图4所示,止动配件18分别固定于外绝缘体构件14的侧壁部14wr和14wl。各止动配件18由例如薄板金属材料制作成门形。止动配件18包括顶板部18tw和与顶板部18tw的两端相连的侧板部18sw。顶板部18tw在中央部具有缺口部。在形成缺口部的周缘部分相对地形成有对后述的内绝缘体构件16的一对突起片16kr的位置进行限制的卡定片18ta。另外,在顶板部18tw的端部的中央部形成有能够压入于侧壁部14wr和14wl的细的槽14gr和14gl的卡定片18b。各侧板部18sw具有供上述的爪部14nr或爪部14nl卡合的卡合孔18wa。各侧板部18sw在下端具有软钎焊固定片18n。如图14c局部放大所表示那样,软钎焊固定片18n被插入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贯通孔th1。

在各端子固定壁14wf的内周部虽省略图示,但形成有供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固定部20am、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固定部20bm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的固定部22am插入的槽。相邻的槽的相互间被分隔壁分隔开。供两个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的固定部22am插入的槽14g在图4中相邻地形成于靠近侧壁部14wl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印刷电路板pcb1中的电源线的布局的设计上使电源线集中。

供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固定部20am插入的槽14g是多个槽中的形成于最靠近侧壁部14wr的位置的槽。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与插座12的接地用接触端子相对地配置。

供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的固定部22am插入的槽14g的宽度设定得比供其他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固定部20am、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固定部20bm插入的槽的宽度大。

由此,被支承于各端子固定壁14wf的内周部的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分别隔着内绝缘体构件16而彼此相对地排列。

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由薄板金属材料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22af,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22ac,其在顶端具有平板状的触点部;固定部22am,其与固定端子部22af相连;以及可动片部22an,其将固定部22am和接触片部22ac连结。固定部22am和可动片部22an分别分支成多根,例如5根,该固定部22am和可动片部22an形成得比后述的接触片部22ac的平板状的触点部细长。固定部22am和可动片部22an如此分支成多个,因此接触片部22ac的平板状的触点部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固定端子部22af相对移动。固定部22am和可动片部22an并不限于该例,也可以由例如4根或6根以上构成。

如图7所示,接触片部22ac的平板状的触点部被插入且被固定于在内绝缘体构件16的内周部形成的槽,并且,可动片部22an与接触片部22ac连结的连结部分支承着内绝缘体构件16的下端部。

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由细线材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20bf,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20bc,其在顶端具有触点部;固定部20bm,其与固定端子部20bf相连;以及可动片部20bn,其将固定部20bm和接触片部20bc连结。如图7所示,接触片部20bc的触点部被插入且被固定于在内绝缘体构件16的内周部形成的槽,并且,可动片部20bn与接触片部20bc连结的连结部分支承着内绝缘体构件16的下端部。

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由细线材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20af,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20ac,其在顶端具有触点部;固定部20am,其与固定端子部20af相连;可动片部20an,其将固定部20am和接触片部20ac连结。接触片部20ac的长度设定得比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的长度大。如图7所示,接触片部20ac的触点部被插入并被固定于在内绝缘体构件16的内周部形成的槽,并且,可动片部20an与接触片部20ac连结的连结部分支承着内绝缘体构件16的下端部。

由此,内绝缘体构件16由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支承,因此能够沿着图3中的x坐标轴方向和y坐标轴方向在内绝缘体容纳部14r内移动预定距离。因而,将内绝缘体构件16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外绝缘体构件14相对移动的浮动机构由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形成。由此,无论插座12和插头10相互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偏离,插座12和插头10都能够容易地拆装,而且,在印刷电路板pcb1和pcb2中成为固定端子部中的接合部产生龟裂的原因的应力被抑制。

如图1所示,作为插座连结构件的内绝缘体构件16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在内侧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上述的插座12的顶端细部12a连接的插座连接口16a。插座连接口16a是由侧壁部16wr和16wl、以及将侧壁部16wr和16wl连结的一对端子固定壁16wf包围而形成的。

侧壁部16wr和16wl分别具有能够与上述的止动配件18的卡定片18ta卡定的一对突起片16kr、突起片16kl。

在各端子固定壁16wf的内周部形成有多个供上述的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接触片部20ac、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的接触片部22ac插入的槽16gai(i=1~n、n是正的整数)、16gbi(i=1~2)。相邻的槽的相互间被分隔壁分隔开。在图1和图13中,供两个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的接触片部20ac插入的槽16gbi相邻地形成于靠近侧壁部16wl的位置。如图14a局部放大所表示那样,接触片部20ac的最上端部的位置位于比隔着分隔壁而相邻的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的最上端部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且设定于靠近内绝缘体构件16的开口端的位置。供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的接触片部22ac插入的槽16gbi的宽度设定得比供其他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接触片部20ac、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插入的槽的宽度大。

供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接触片部20bc插入的槽16gai是多个槽中的形成于最靠近侧壁部16wr的位置的槽。如图14b局部放大所表示那样,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接触片部20ac的最上端部的位置位于比隔着分隔壁而相邻的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的最上端部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且设定于靠近内绝缘体构件16的开口端的位置。

由此,在插座连接口16a内,被支承于各端子固定壁16wf的内周部的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分别彼此相对地排列。

在该结构中,在插头10和插座12分别被软钎焊固定在印刷电路板pcb1和pcb2之后,在插头10和插座12要连接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以插头10的内绝缘体构件16的插座连接口16a和插座12的顶端细部12a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之后,插座12的顶端细部12a如图2所示那样,克服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的接触片部的弹性力而被压入于内绝缘体构件16的插座连接口16a。此时,在插座12的顶端细部12a以图4所示那样的姿势被压入的情况下,误插入防止用的突起部12kr与内绝缘体构件16的内侧的角部16er卡合,因此,插座12的顶端细部12a如图7所示那样被压入于插座连接口16a。另一方面,在插座12的顶端细部12a的突起部12kr与内绝缘体构件16的内侧的嵌合用凹陷部16el相对的姿势的情况下,突起部12kr与凹陷部16el相干涉,因此,避免插座12的误插入。

另外,在插座12的顶端细部12a如图7所示那样被压入于插座连接口16a时,静电经由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和印刷电路板pcb1去除。

另一方面,在插座12要从插头10卸下的情况下,插座12的顶端细部12a相对于内绝缘体构件16的插座连接口16a分离。

图15表示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2实施例。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插头10中,两个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相邻地配置于外绝缘体构件14和内绝缘体构件16的一个端部,但是,取而代之,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i=1~4)分别设于插头的两端,另外,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i=1~4)相邻地设于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与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之间。

此外,在图15中,对与图2所示的例子中的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省略其重复说明。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构成为包括:插头40,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未图示)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以及插座42,其以与插头40相对的方式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未图示)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

插座42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构成为包括:顶端细部42a,其能够拆装地插入于后述的插头40的内绝缘体构件46的插座连接用开口部;固定端部42f,其被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以及连结部42b,其将固定端部42f和上述的顶端细部42a连结。

顶端细部42a沿着长度方向、即图15所示的y坐标轴延伸,与y坐标轴平行地具有相对的外周面。在外周面的预定的范围内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沿着图15所示的z坐标轴延伸的多个细长的槽。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通过狭缝地插入于各细长的槽。另外,在图15中,与位于两端的细长的槽相邻并平行地形成有接地用端子槽和电源端子用槽。接地用端子槽和电源端子用槽具有比上述的细长的槽的宽度大的宽度。接地用接触端子32′ai和电源用接触端子32′bi(i=1~4)通过狭缝地插入于接地用端子槽和电源端子用槽。在插座42的形成侧壁部42wr和42wl的一部分的顶端细部42a的端部形成有误插入防止用的突起部42kr。突起部42kr在插座42以图15所示的正规的姿势与插头40连接的情况下与后述的内绝缘体构件46的内侧的角部46er卡合。

接地用接触端子32′ai和电源用接触端子32′bi与图5所示的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同样地由薄板金属材料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其在顶端具有钓钩状的触点部;以及连结片部,其将固定端子部和接触片部连结。接触片部与l字形的连结片部的一个短边的端部大致垂直地形成于该短边的端部,该固定端子部与连结片部的另一个长边的端部大致垂直地形成于该长边的端部。接地用接触端子32′ai和电源用接触端子32′bi这两者的接触片部、连结片部以及固定端子部的宽度设定得比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中的接触片部30ac和连结片部30as的宽度大。

插座42的连结部42b在内侧具有凹部42r,该凹部42r的内周部供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的连结片部30as、接地用接触端子32′a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32′bi的连结片部配置。

在形成于插座42的固定端部42f的两端的槽分别压入有固定用配件34。在突起片34a的周边,在固定端部42f一体地形成有可插入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的定位孔的定位销42p。

由此,在插座42的固定端部42f的固定面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抵接了的状态下,插座42以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接地用接触端子32′a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32′bi的排列与电子器件搭载面正交的方式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

插头40构成为包括:外绝缘体构件44,其被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并形成轮廓部;内绝缘体构件46,其能够移动地配置于外绝缘体构件44的内绝缘体容纳部44r;也作为静电去除用端子的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i=1~4)、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i=1~n,n是正的整数)、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i=1~4)。

外绝缘体构件44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在内侧具有容纳后述的内绝缘体构件46的内绝缘体容纳部44r。内绝缘体容纳部44r是由侧壁部44wr和44wl、以及将侧壁部44wr和44wl连结的端子固定壁44wf包围而形成的。

在外绝缘体构件44的相对的端子固定壁44wf的外周部的两端附近,一体地形成有与各止动配件18的卡合孔18wa卡合的爪部44nr和44nl。

在各端子固定壁44wf的内周部虽然省略图示,但形成有供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的固定部、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固定部20bm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的固定部插入的槽。相邻的槽的相互间被分隔壁分隔开。在图15中,供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的固定部插入的槽相邻地形成于靠近侧壁部44wr和44wl的位置。

供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的固定部插入的槽相邻地形成于供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的固定部插入的槽与供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固定部插入的槽之间。

供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和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的固定部插入的槽的宽度设定得比供其他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固定部20bm插入的槽的宽度大。

由此,支承于各端子固定壁44wf的内周部的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分别隔着内绝缘体构件46而彼此相对地排列。

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由薄板金属材料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其在顶端具有平板状的触点部;固定部,其与固定端子部相连;以及可动片部,其将固定部和接触片部连结。接触片部的平板状的触点部被插入并被固定于在内绝缘体构件46的内周部形成的槽,并且,可动片部与接触片部连结的连结部分支承着内绝缘体构件46的下端部。

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由薄板金属材料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其在顶端具有触点部;固定部,其与固定端子部相连;可动片部,其将固定部和接触片部连结。接触片部的长度设定得比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的长度稍大且比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的接触片部的长度小。接触片部的触点部被插入并被固定于在内绝缘体构件46的内周部形成的槽,并且,可动片部与接触片部连结的连结部分支承着内绝缘体构件46的下端部。

由此,内绝缘体构件46由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支承,因此能够沿着图15中的x坐标轴方向和y坐标轴方向在内绝缘体容纳部44r内移动预定距离。因而,将内绝缘体构件46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外绝缘体构件44相对移动的浮动机构由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形成。

内绝缘体构件46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在内侧具有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上述的插座42的顶端细部42a连接的插座连接口46a。插座连接口46a是由侧壁部46wr和46wl、以及将侧壁部46wr和46wl连结的一对端子固定壁46wf包围而形成的。

侧壁部46wr和46wl分别具有与上述的止动配件18的卡定片18ta卡定的一对突起片(未图示)。

在各端子固定壁46wf的内周部,形成有多个供上述的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的接触片部、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的接触片部插入的槽。相邻的槽的相互间被分隔壁分隔开。供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的接触片部插入的槽相邻地形成于靠近侧壁部46wl和46wr的位置。该接触片部的最上端部的位置位于比隔着分隔壁而相邻的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的接触片部的最上端部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且设定于靠近内绝缘体构件46的开口端的位置。供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的接触片部插入的槽的宽度设定得比供其他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插入的槽的宽度大。

由此,在插座连接口46a内,被支承于各端子固定壁46wf的内周部的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分别彼此相对地排列。

在该例子中也是,在插座42的顶端细部42a以图15所示那样的姿势压入的情况下,误插入防止用的突起部42kr与内绝缘体构件46的内侧的角部46er卡合,因此插座42的顶端细部42a被压入插座连接口46a。另一方面,在插座42的顶端细部42a的突起部42kr与内绝缘体构件46的内侧的嵌合用凹陷部46el相对的姿势的情况下,突起部42kr与凹陷部46el相干涉,因此,避免插座42的误插入。

另外,在插座42的顶端细部42a被压入于插座连接口46a时,静电经由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和印刷电路板pcb1去除。

此外,在该例子中,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的接触片部的长度设定得比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的长度稍大且比相邻的接地用接触端子52ai的接触片部的长度小,但不需要必须如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16所示,在内绝缘体构件46的内侧的两端设有具有相同的接触片部的长度的两个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与电源用接触端子52bi相邻的接地用接触端子。接地用接触端子的接触片部的长度设定得比相邻的信号用接触端子的接触片部的长度大。

图17表示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3实施例。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两个电源用接触端子22ai设于插头10的内绝缘体构件16的一个端部,并且,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设于内绝缘体构件16的另一个端部附近,但是,取而代之,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在插头53的内绝缘体构件56的两端设有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并且与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相邻地设有电源用接触端子20ci(i=1~4)、以及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

此外,在图17中,对与图1和图5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省略其重复说明。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构成为包括:插头53,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未图示)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以及插座51,其以与插头53相对的方式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未图示)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

插座51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构成为包括:顶端细部,其能够拆装地插入于后述的插头53的内绝缘体构件56的插座连接用开口部;固定端部,其被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以及连结部,其将固定端部和上述的顶端细部连结。

顶端细部沿着长度方向、即图17所示的y坐标轴延伸,与y坐标轴平行地具有相对的外周面。在外周面的预定的范围内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沿着图17所示的z坐标轴延伸的多个细长的槽。接地用接触端子30bi、电源用接触端子30ci、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通过狭缝地插入于各细长的槽。

在插座51的形成侧壁部的一部分的顶端细部的端部形成有误插入防止用的突起部(未图示)。该突起部在插座51以图17所示的正规的姿势与插头53连接的情况下与后述的内绝缘体构件56的内侧的角部(未图示)卡合。

接地用接触端子30bi和电源用接触端子30ci与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同样地由细线材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其在顶端具有钓钩状的触点部;以及连结片部,其将固定端子部和接触片部连结。

插座51的连结部在内侧具有凹部51r,该凹部51r的内周部供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的连结片部、接地用接触端子30b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30ci的连结片部配置。

在形成于插座51的固定端部的两端的槽分别压入有固定用配件33。在固定用配件33的周边,与固定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插入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的定位孔的定位销51p。

由此,在插座51的固定端部的固定面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抵接了的状态下,插座51以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接地用接触端子30b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30ci的排列与电子器件搭载面正交的方式被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

如图18放大所表示那样,插头53构成为包括:外绝缘体构件54,其被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并形成轮廓部;内绝缘体构件56,其能够移动地配置于外绝缘体构件54的内绝缘体容纳部54r;也作为静电去除用端子的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i=1~2)、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i=1~n,n是正的整数)、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0ci(i=1~4)。

外绝缘体构件54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在内侧具有容纳后述的内绝缘体构件56的内绝缘体容纳部54r。内绝缘体容纳部54r是由相对的侧壁部、以及将侧壁部连结的端子固定壁包围而形成的。

在外绝缘体构件54的相对的端子固定壁的外周部的两端附近,一体地形成有与各止动配件18的卡合孔18wa卡合的爪部。

在各端子固定壁的内周部虽然省略图示,但形成有供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固定部20am、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固定部20bm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2ci的固定部插入的槽。相邻的槽的相互间被分隔壁分隔开。

在图19中,供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固定部20am插入的槽是多个槽中的形成于最靠近一个侧壁部的位置的槽。

由此,被支承于各端子固定壁的内周部的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0ci分别隔着内绝缘体构件56而彼此相对地排列。

电源用接触端子20ci由细线材制作,并具有:固定端子部,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接触片部,其在顶端具有触点部;固定部,其与固定端子部相连;可动片部,其将固定部和接触片部连结。接触片部的触点部被插入并被固定于在内绝缘体构件56的内周部形成的槽,并且,可动片部与接触片部连结的连结部分支承着内绝缘体构件56的下端部。

由此,内绝缘体构件56由电源用接触端子20c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支承,因此,能够沿着图17中的x坐标轴方向和y坐标轴方向在内绝缘体容纳部54r内移动预定距离。因而,将内绝缘体构件56支承成能够相对于外绝缘体构件54相对移动的浮动机构由电源用接触端子20c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形成。由此,无论插座51和插头53相互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偏离,插座51和插头53都能够容易地拆装,而且,在印刷电路板pcb1和pcb2中成为固定端子部中的接合部产生龟裂的原因的应力受到抑制。

内绝缘体构件56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在内侧具有能够拆装地与上述的插座51的顶端细部连接的插座连接口56a。插座连接口56a是由相对的侧壁部56wr和56wl、以及将侧壁部56wr和56wl这两者连结的一对端子固定壁包围而形成的。

侧壁部56wr和56wl分别具有与上述的止动配件18的卡定片18ta卡定的一对突起片(未图示)。

在各端子固定壁的内周部,形成有多个供上述的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接触片部20ac、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的接触片部20bc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2ci的接触片部插入的槽。相邻的槽的相互间被分隔壁分隔开。如图19局部放大所表示那样,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接触片部20ac的最上端部的位置位于比隔着分隔壁而相邻的电源用接触端子22ci的接触片部的最上端部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且设定于靠近内绝缘体构件56的开口端的位置。

供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的接触片部20bc插入的槽是多个槽中的形成于最靠近侧壁部56wl的位置的槽。

由此,在插座连接口56a内,被支承于各端子固定壁的内周部的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信号用接触端子20b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22ci分别彼此相对地排列。

在该结构中,在插头53和插座51分别软钎焊固定在印刷电路板pcb1和pcb2之后,在插头53和插座51要连接的情况下,在插头53的内绝缘体构件56的插座连接口56a和插座51的顶端细部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之后,插座51的顶端细部克服接地用接触端子30bi、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30ci的接触片部的弹性力而被压入于内绝缘体构件56的插座连接口56a。另外,在插座51的顶端细部如图17所示那样被压入插座连接口56a时,静电经由接地用接触端子20ai和印刷电路板pcb1去除。

另一方面,在插座51要从插头53卸下的情况下,插座51的顶端细部相对于内绝缘体构件56的插座连接口56a被分离。

图20表示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4实施例。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设为静电借助插座12中的接地用接触端子并经由印刷电路板pcb2去除的结构,但是,取而代之,在图20中,具备作为静电去除构件的接地用配件13的插座12′设为借助接地用配件13并经由印刷电路板pcb2去除静电的结构。由此,在带电的作业人员触碰到插座12′的情况下,来自作业人员的静电经由接地用配件13和印刷电路板pcb2去除。

此外,在图20中,对与图2所示的例子中的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省略其重复说明。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构成为包括:插头,其被软钎焊固定于上述那样的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插座12′,其以与插头相对的方式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

插头具备例如图1所示那样的、同样的结构。

插座12′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构成为包括:顶端细部12′a,其能够拆装地插入于插头的内绝缘体构件的连接用开口部;固定端部12′f,其被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以及连结部12′b,其将固定端部12′f和上述的顶端细部12′a连结。

顶端细部12′a沿着长度方向、即图20所示的y坐标轴延伸,与y坐标轴平行地具有相对的外周面。在外周面的预定的范围内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沿着图20所示的z坐标轴延伸的细长的槽。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i=1~n,n是正的整数)通过狭缝地插入于细长的槽。另外,在图20中,与右端的细长的槽相邻且平行地形成有电源端子用槽。电源端子用槽具有比细长的槽的宽度大的宽度。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i=1~n,n是正的整数)通过狭缝地插入于电源端子用槽。在插座12′的形成侧壁部12′wr和12′wl的一部分的顶端细部12′a的端部形成有误插入防止用的突起部。突起部在插座12′以正规的姿势与插头连接的情况下与内绝缘体构件的内侧的角部卡合。

连结部12′b在内侧具有凹部,该凹部的内周部供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的连结片部30as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的连结片部32as配置。

在插座12′的侧壁部12′wr和12′wl、顶端细部12′a的顶端面配置有作为静电去除构件的接地用配件13。接地用配件13由带状的薄板金属材料制作成门形。接地用配件13由与顶端细部12′a的顶端面抵接的直线状部13a和分别与侧壁部12′wr和12′wl抵接的脚部13b以及脚部13c构成。脚部13b和13c的顶端贯通固定端部12′f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导体图案的接地线。由此,还未与插头连接的带电的插座12′的静电经由接地用配件13和印刷电路板pcb2的导体图案的接地线去除。

在形成于固定端部12′f的两端的槽(未图示)分别压入有固定用配件(未图示)。经由槽从固定端部12′f的固定面向外方突出的固定用配件的突起片插入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贯通孔。在突起片的周边,与固定端部12′f一体地形成有插入于形成在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的定位孔的定位销12′p。

由此,在插座12′的固定端部12′f的固定面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抵接了的状态下,插座12′以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和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的排列与电子器件搭载面正交的方式被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

图22表示本发明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第5实施例。

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设为静电借助插座12′中的接地用配件13并经由印刷电路板pcb2去除的结构,但是,取而代之,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插座62具备作为静电去除构件的6张接地用板60。6张接地用板60在插座62的内部以预定的间隔配置于一条直线上。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构成为包括:上述那样的插头,其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1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插座62,其以与插头相对的方式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

插头具备例如图1所示那样的、同样的结构。

插座62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构成为包括:顶端细部62a,其能够拆装地插入于插头的内绝缘体构件的连接用开口部;固定端部62f,其被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以及连结部62b,其将固定端部62f和上述的顶端细部62a连结。

顶端细部62a沿着长度方向、即图22所示的y坐标轴延伸,与y坐标轴平行地具有相对的外周面。在外周面的预定的范围内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沿着图22所示的z坐标轴延伸的细长的槽。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i=1~n,n是正的整数)通过狭缝地插入于细长的槽。另外,在图22中,与左端的细长的槽相邻且平行地形成有电源端子用槽。电源端子用槽具有比细长的槽的宽度大的宽度。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i=1~4)通过狭缝地插入于电源端子用槽。在插座62的形成侧壁部62wr和62wl的一部分的顶端细部62a的端部形成有误插入防止用的突起部。突起部在插座62以正规的姿势与插头连接的情况下与插头中的内绝缘体构件的内侧的角部卡合。如图23所示,在顶端细部62a的顶端部的中央部,供接地用板60插入的狭缝62di(i=1~6)以预定的间隔形成。狭缝62di与后述的连结部62b的凹部连通。接地用板60在一端部具有肩部,并且在另一端部具有软钎焊固定端子部60a。软钎焊固定端子部60a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导体图案的接地线。

由此,接地用板60相对于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相互间以预定的间隔配置。软钎焊固定端子部60a被软钎焊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导体图案的接地线。由此,还未与插头连接的带电的插座62的静电经由接地用板60和印刷电路板pcb2的导体图案的接地线去除。另外,在带电的作业人员触碰到插座62的情况下,来自作业人员的静电经由接地用板60和印刷电路板pcb2去除。

连结部62b在内侧具有凹部,该凹部的内周部供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的连结片部30as以及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的连结片部32as配置。

接地用板60的数量并不限于该例,也可以是例如7张以上或5张以下,如图24所示,插座64也可以根据信号用接触端子的数量、插座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具备4张接地用板60。因而,能够通过变更例如信号用接触端子的数量、插座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即使是插座被小型化了的情况下,也不伴随大幅度的设计变更,配置通用的接地用板60。

插座64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并构成为包括:顶端细部64a,其能够拆装地插入于插头的内绝缘体构件的连接用开口部;固定端部64f,其被固定于印刷电路板pcb2的电子器件搭载面上;连结部64b,其将固定端部64f和上述的顶端细部64a连结。

顶端细部64a沿着长度方向、即图24所示的y坐标轴延伸,与y坐标轴平行地具有相对的外周面。在外周面的预定的范围内以预定的间隔形成有沿着图24所示的z坐标轴延伸的细长的槽。信号用接触端子30ai(i=1~n,n是正的整数)通过狭缝地插入细长的槽。另外,在图24中,与左端的细长的槽相邻且平行地形成有电源端子用槽。电源端子用槽具有比细长的槽的宽度大的宽度。电源用接触端子32ai(i=1~4)通过狭缝地插入电源端子用槽。在插座64的形成侧壁部64wr和64wl的一部分的顶端细部64a的端部形成有误插入防止用的突起部。突起部在插座64以正规的姿势与插头连接的情况下与插头中的内绝缘体构件的内侧的角部卡合。如图24所示,在顶端细部64a的顶端部的中央部,供接地用板60插入的狭缝64di(i=1~4)以预定的间隔形成。狭缝64di与后述的连结部64b的凹部连通。

由此,还未与插头连接的带电的插座64的静电经由接地用板60以及印刷电路板pcb2的导体图案的接地线去除。

此外,在上述的插座12不具备作为静电去除构件的接触端子或接地用配件等的情况下,可以是如图25局部放大所表示那样,在印刷电路板pcb2中的插座12的周围设有盖支承构件11,如图26局部放大所表示那样,覆盖插座12的带电防止用盖15以安装于盖支承构件11的方式构成。由此,还未与插头连接的插座12的带电被带电防止用盖15避免。另外,在还未与插座连接的插头10中,如图3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也可以以与止动配件18电连接的静电去除构件sh设于内绝缘体构件16的外周部的方式构成。由此,在带电的作业人员触碰到插头10的内绝缘体构件16的情况下,来自作业人员的静电经由静电去除构件sh和印刷电路板pcb1去除。

附图标记说明

10、40、53、插头;12、12′、42、51、62、64、插座;13、接地用配件;16、46、56、内绝缘体构件;20ai、52ai、接地用接触端子;20bi、信号用接触端子;22ai、电源用接触端子;60、接地用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