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069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壳体采用铆合方式与绝缘本体结合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先前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采用多种形式与绝缘本体固定结合,而铆合方式为常用结合方式,如200720034867.4号专利揭露的电连接器,其包括金属壳体2、收容于金属壳体2内的绝缘本体3,所述金属壳体2分为上壳体20和下壳体21,上壳体20设有两卡持片2001,绝缘本体3设有开槽303,所述卡持片2001可卡持于开槽303中。这种连接器的金属壳体2的卡持片2001在铆合入开槽303内时,因卡持片2001多为铁件设计,故强度与硬度较绝缘本体3强了许多,所以在铆合时,卡持片与绝缘本体硬干涉的过程中.凹槽303可能存在被刮伤,压伤甚至毁损破坏的可能,此现象将会增加卡持片固持失效的风险。因此,鉴于所述电连接器结构设计上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件用来解决电连接器的绝缘塑胶部分强度弱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强度较弱的塑胶部分的强度得以加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后侧的排线组件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及排线组件外围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导电端子的收容腔,所述导电端的尾部自所述排线组件的后侧暴露,所述排线组件的后端外侧开设铆合槽,所述金属壳体的后端边缘处延伸形成对应铆合槽的铆合脚,所述铆合脚铆合于所述铆合槽内,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组设于排线组件内靠近铆合槽处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用以加强所述铆合槽周边区域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加强件可增强铆合槽周边区域的强度进而避免其周边区域磨损,降低铆合失效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图1中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1中电连接器沿V-V的剖视图。图6为图3中排线板40与卡持件30的立体组装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组件100绝缘本体10收容腔101卡槽102卡固槽103,104导电端子20接触部21连接部22安装部23焊接部24卡持件30卡持片31加强件32接地引脚33排线板40基板401凸部402安装槽403容置槽404后盖50本体501容置腔502底端开口5011前侧开口5012贯穿孔503铆合槽504接地孔505金属壳体60第一壳体61第二壳体62主体部611,621法兰部612,622铆合脚613,623卡固脚614,6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绝缘本体10、容置于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20和卡持件30、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0后端的用于固定导电端子20尾部的排线组件,及包覆绝缘本体10及排线组件周侧的金属壳体60。所述排线组件包括组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0后侧的排线板40及覆盖于排线板40后端的后盖50。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贯穿前后两端的用于收容导电端子20及卡持件30的收容腔101。所述收容腔101的后侧凹设若干卡槽102。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排线板40包括概呈矩形块状,其包括基板401、自所述基板401的前侧向前凸伸延伸形成的凸部402及若干同时贯穿所述基板401和凸部402的顶部开设的安装槽403。所述排线板40的凸部402凸伸入所述绝缘本体10的收容腔101的后部,所述安装槽403的间隔顶部对应插入所述卡槽102内并定位其中。所述基板401的底端后间隔开设两容置槽404。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后盖50概呈矩形块状且是绝缘材质制成,其包括本体501。所述本体501内部开设肉容置腔502,该容置腔502向下贯穿所述本体501的底侧以形成底端开口5011,所述容置腔502向前延伸贯穿所述本体501的前侧以形成前侧开口5012。所述本体501还开设若干贯穿所述本体501后侧并连通所述容置腔502的贯穿孔503。所述本体501的两端后侧分别间隔开设铆合槽504。所述排线板40的基板401容置于所述容置腔502内,所述基板401的底端自所述容置腔502的底端开口5011暴漏,所述基板401的容置槽404与相应所述本体501的底端的铆合槽504重叠对应。所述本体501还开设贯穿所述本体501的后侧并连通所述容置腔502的接地孔505。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收容于收容腔101后侧的连接部22、自连接部22向前延伸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的接触部21、自连接部22向后延伸形成的用于安装于所述排线板40的对应安装槽内的安装部23及自所述安装部23向后延伸形成的且依次穿过对应安装槽403及贯穿孔503并暴露于所述后盖50后端的焊接部24。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卡持件30包括两卡持片31、连接于两卡持片31相对应的两端的间的加强件32及自所述加强件32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的接地引脚33。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卡持件30在安装时与所述排线板40一同注塑成型,所述加强件32于述排线板40的基板401内沿左右方向水平分布,所述两卡持片31分别穿过排线板40并暴漏于排线板40的前端,所述接地引脚33穿过排线板40并暴露于其后端。所述排线板40组装与所述绝缘本体10后端时,所述卡持件30的两卡持片31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1。所述接地引脚33穿过所述后盖50的本体501的接地孔505暴漏于后盖50的后侧。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件32还可以独立于卡持件30的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想到的固定方式,如镶嵌、组装等组装固定于后盖50或排线板40,只需保证其固定位置位于所述铆合槽504的周侧以达到加强所述铆合槽504的后侧强度的目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金属壳体60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10顶部的第一壳体61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0底部的第二壳体62。所述第一壳体61包括片状主体部611及自所述主体部61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法兰部612。所述主体部611的前侧边缘处延伸形成两铆合脚613。所述主体部611左右两侧分别冲压形成两卡固脚614。所述绝缘本体10的顶面开设两卡固槽103,所述两卡固脚614对应置入并卡固于绝缘本体10的对应卡固槽103。所述铆合脚613分别置入并卡固于后盖50顶端的对应铆合槽504。第二壳体62包括主体部621、自主体部62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法兰部622。所述主体部621的前侧边缘处延伸形成两铆合脚623,所述主体部611的左右两侧分别冲压形成两卡固脚624。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面开设两卡固槽104,所述两卡固脚624对应置入并卡固于绝缘本体10的对应的卡固槽104内。所述两铆合脚623分别置入并卡固于后盖50底端的对应的铆合槽504内。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的卡持件30的加强件32以模内成型或者组装的方式置入加强排线板40以与铆合脚623进行扣合,增强排线板40的强度进而避免排线板40破损,降低铆合失效的概率,且加强件32与铆合脚623进行搭接,可达到共地的效果,加强屏蔽效果。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