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接开关的芯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582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输变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接开关的芯体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变压器分接开关行业中,竹形分接开关的机电一体化整合装置、分接开关的装拆板闸和专利名为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是本发明的前期技术背景。专利号为CN104681316.A,专利名称为《分接开关的机电一体化整合装置》,主要结构为若干个碟形动触片整合成一体机构,同步跨接切换与变压器线圈各个抽头分别相连的不同两相邻定触头,导通电路,变化档位,调整电压;导管串穿若干碟形动触片并由紧箍施以轴向预紧力,再用锁件将导管与紧箍定位,便形成碟形动触片基础切换机构,达到触头接触的同时性和档位变化的同步性,但由于机电一体化整合装置中的若干个碟形动触片同步跨接切换与变压器线圈各个抽头分别相连的不同两相邻定触头,此装置中的若干动触片最少数量是十个动触片,两两组合为五对动触片,而这五对动触片是由四个弹簧控制进行档位变化的,四个弹簧分别装置与上下方向各两个,那么每对动触片与定触头的接触就仅仅靠这四个弹簧,而由于加工误差使得每个动触片不能够完全一样,而接触又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只要是中间有一个微小的缝隙都是属于非接触的,那么就会存在有个别组的动触片不能够完全接触到定触头,可能导致的最大问题就是温升会提高,从而不能够满足它的电气性能。专利号为CN104392851.A,专利名称为《分接开关的装拆板闸》,主要采用的是闸钥的插入或拔出犹如一把钥匙就能打开闸门将分接开关的主轴及其附带的芯部结构在外面精致组成后推入分接开关的绝缘外壳腔体内装配到位,为实现抽芯功能同时还要在开关内部安装有导向孔的规板,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整台开关要增加规板一种零件和装拆板闸本身由六种零件组成一共最少七种零件,而且除了规板意外其余都是金属部件,金属部件越多在变压器里面就会增加放电点或者是放电位置,这样对高压开关来说是有害无益的。专利号为CN200820057796.4,专利名称为《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支架、动触头杆、滚轮以及滚轮销轴,其动触头支架位于所述的动触头支架导向孔的尾侧设置有导向平面,动触头杆的尾部这一段杆部上也有与之对应的导向平面。本发明在动触头杆的后端设置防止动触头杆所述的动触头支架导向孔中滑脱出来的限位结构。本发明保证动触头杆只在所述的动触头支架导向孔内轴向移动,而不会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可保证动触头滚轮在导电环上运动为纯滚动,保证分接开关在切换是滚轮运行顺畅,此项专利在大方向上分析是存在三点很大的缺陷的:第一是动触片在轴向方向的支撑部分只有滚轮,属于一点支撑,动触片存在径向摇摆问题,很显然是不稳定的一种结构;第二是滚轮之所以能够支撑动触片是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实现的,但是此项技术经过了实际的应用之后发现弹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失效,那么从图中可以知道当弹簧失效之后,滚轮将对动触片不再起作用,那么唯一的支撑点就失去了作用,这样会导致动触片脱离动触头支架而很可能滑落到开关底部或其他位置,动触片是金属部件直接引起的问题就是放电,这是变压器行业里最致命的问题;第三是此组件整体部分不具备抽芯功能,要想将此部分从开关中拿出首先必须将一端绝缘板拆下,由于定触头上的绝缘套与绝缘板之间是过盈配合,拆卸和安装非常困难,这样会使工作量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接触性能好、制作成本低的分接开关的芯体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竖向支撑轴、竖向主轴、横向弹簧、动触片、竖向轴套、横向销轴和竖向轴,其结构要点销轴穿过主轴上的第一横向通孔,所述轴套围绕主轴,所述销轴两端置于轴套两侧的第二横向通孔内,所述动触片套于轴套外圈并将第二横向通孔堵住;主轴一侧的销轴上套有所述弹簧,弹簧一端与主轴相抵,弹簧另一端与轴套内壁相抵;所述主轴的上端与所述轴的下端相连,主轴的下端与所述支撑轴的上端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第一横向通孔的中心线分别与主轴的轴心线、轴套的轴心线相交;所述动触片与轴套间隙配合。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轴套为圆筒状轴套,动触片为圆环状动触片;轴套的下端外壁设置有向外侧的环状凸起,所述第二横向通孔设置在轴套的竖向中部,动触片的下端与环状凸起上端面相接,动触片的内壁与轴套的外壁相接。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第一横向通孔、弹簧、动触片、轴套、销轴的组合为多个,沿主轴长度方向均布。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主轴的上端与轴的下端交错,主轴的下端与支撑轴的上端交错,轴和支撑轴位于主轴的同一侧,主轴的上端与轴的下端交错部通过上横向销轴固定并与上固定板固定,主轴的下端与支撑轴的上端交错部通过下横向销轴固定并与下固定板固定;上固定板置于竖向框上端并与竖向框固定,下固定板置于竖向框下端并与竖向框固定。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支撑轴下端为球形轴。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轴上端穿过横向首板中部的首夹板中部通孔与操作机构相连,所述球形轴置于横向尾板中部的弧形槽内;横向首板与横向尾板周向之间围绕所述轴均布多个竖向定触头。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主轴为圆柱体或长方体或正方体金属导体。其次,本发明所述销轴横截面为方形或长方形或椭圆形金属导体,所述第一横向通孔为与销轴横截面对应形状的孔。另外,本发明所述支撑轴、主轴、弹簧、轴套、销轴、轴均为金属件,动触片为铜制件。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将电气性能不能够完全满足机电一体化的整合装置升级为一种既具备机械性能也同时具备电气性能的芯体装置。本发明为弹簧、动触片、轴套、销轴构成的一体结构,此结构形式为一个弹簧控制一个动触片,在变换档位时,能够使得每个动触片都能同时跨接两个相邻的定触头,实现了动触片对切换在挡的相邻两个定触头接触的同时性,使接触性能达到最佳,接触电阻趋于最小状态,很好的解决了开关电气性能中最主要的“温升”问题。本发明销轴不仅起到连接动触片和轴套的作用,还起到对弹簧的导向作用,当进行调压换挡时,销轴会在主轴的轴向转动作用下换挡到下一挡,那么弹簧始终是与销轴一体的,也就同时进行着换挡操作,使弹簧能够达到设计时所要其实现的准确转换挡位的要求,时时刻刻都对动触片起着作用。本发明可使用在动触头切换机构上制作成定触头的排布与变压器线圈抽头不同联接结构的接线方式,则可实现分接开关的I线性调压、II单桥跨接、III双桥跨接、IVY-△转换、V串并联转换、VI正反调压等各种调压方式,若未经允许制作将触犯专利权。本发明整体结构非常简单,没有复杂难加工零件,没有特殊材质的零件,成本低于同行业的开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以下附图中图3无论分接开关为一相、二相或三相,因为各相结构都相同,所以图中只绘制一相详图,其余各相图形从略。图1-1、1-2是本发明的数据计算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应用于分接开关的创新型切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也是实施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应用到分接开关上的与其它相关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1为支撑轴、2为主轴、3为弹簧、4为动触片、5为轴套、6为销轴、7为轴、8为围板、9为定触头、10为首板、11为首夹板、12为操作机构、13为下横向销轴、14为下固定板、15为上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竖向支撑轴、竖向主轴、横向弹簧、横向动触片、横向轴套、横向销轴和竖向轴,销轴穿过主轴上的第一横向通孔,所述轴套围绕主轴,所述销轴两端置于轴套两侧的第二横向通孔内,所述动触片套于轴套外圈并将第二横向通孔堵住;主轴一侧的销轴上套有所述弹簧,弹簧一端与主轴相抵,弹簧另一端与轴套内壁相抵;所述主轴的上端与所述轴的下端相连,主轴的下端与所述支撑轴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一横向通孔的中心线分别与主轴的轴心线、轴套的轴心线相交。所述轴套为圆筒状轴套,动触片为圆环状动触片;轴套的下端外壁设置有向外侧的环状凸起,所述第二横向通孔设置在轴套的竖向中部,动触片的下端与环状凸起上端面相接,动触片的内壁与轴套的外壁相接。动触片和轴套都是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动触片相对于所有形式的分接开关的动触片而言是最为简单的结构。另外,环形结构这一特征主要是中心部位完全是空心的,轴套内部中心是空心的,实现了变压器油畅通循环作用,高效冷却,有效解决的温升问题。所述动触片与轴套间隙配合。销轴通过主轴将轴套安装上之后,将动触片套在轴套上,当变换档位是主轴带动轴套转动,轴套与动触片之间为滑动摩擦,能够安全无误的变换档位;且减小器件间的损耗。所述第一横向通孔、弹簧、动触片、轴套、销轴的组合为多个,沿主轴长度方向均布。动触片通过一个主轴将其全部安装于一体,并且同时跨接两个相邻的定触头,通过轴的转动来变换档位,实现电压的调节。所述组合为十八个。所述主轴的上端与轴的下端交错,主轴的下端与支撑轴的上端交错,轴和支撑轴位于主轴的同一侧,主轴的上端与轴的下端交错部通过上横向销轴固定并与上固定板固定,主轴的下端与支撑轴的上端交错部通过下横向销轴固定并与下固定板固定;上固定板置于竖向框上端并与竖向框固定,下固定板置于竖向框下端并与竖向框固定。主轴上安装弹簧、动触片、轴套、销轴,销轴依次穿到轴套、主轴、弹簧,然后把动触片安装到轴套上。主轴分别固定于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与其一起做档位的变换,实现动触片对圆周分布的各个定触头的切换的同步性。所述弹簧置于轴的相对侧。所述支撑轴下端为球形轴。支撑轴不但是对芯体装置有支撑作用而且还具有对芯体装置拆装时的导向作用,如图3所示,当分接开关的芯体装置从开关中拆卸时,支撑轴起到万向销的作用,首先把首夹板拆卸下来,只要通过扭转轴带动整个芯体装置转向至弹簧恢复到安装位置不再有弹性变化时,就可将其芯体装置从开关中拆卸;当分接开关的芯体装置安装到开关中时,首先倾斜芯体装置,将其送至开关内部,然后在支撑轴起到万向销的导向作用下,通过扳动轴,克服弹簧的压力,当芯体装置置于中心时,安装首夹板就会将芯体装置固定到开关里面。所述轴上端穿过横向首板中部的首夹板中部通孔与操作机构相连,所述球形轴置于横向尾板中部的弧形槽内;横向首板与横向尾板周向之间围绕所述轴均布多个竖向定触头。动触片通过一个主轴将其全部安装与一体,并且同时跨接切换与变压器线圈各个抽头分别相连的不同两相邻的定触头,通过轴的转动来变换档位,实现电压的调整。所述竖向定触头的个数为六个。所述主轴为圆柱体或长方体或正方体金属导体。主轴也可以为不规则形体。所述销轴横截面为方形或长方形或椭圆形金属导体,所述第一横向通孔为与销轴横截面对应形状的孔。销轴选择为方形或长方形或椭圆金属导体的特殊结构,是因为此结构解决了动触片不稳定的问题。销轴也可选择任何能够防止动触片不稳定的形状。所述支撑轴、主轴、弹簧、轴套、销轴、轴均为金属件,动触片为铜制件。所述动触片的外径为96mm,内径为78mm,弹簧直径为1.2mm,弹簧中径为8mm。上述所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分接开关的芯体装置被应用在一相或二相或三相中则可分别构成单相或两相或三相分接开关,而未经允许应用将触犯专利权。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发明的分接开关的芯体装置,适用于所有动触片以轴中心线为轴做周向旋转切换定触头实现换挡调压的分接开关,诸如其基本结构皆是各个定触头均布环列于封闭的外筒壁内部的管形分接开关,鼓形分接开关,柱形分接开关,筒形分接开关,以及各个定触头环列于间开的绝缘板条内侧的笼形分接开关,还有定触头被环列固定在绝缘盘上的盘形分接开关,乃至可以改制成该切换方式的其它形分接开关,未经允许,也将涉入侵权范围。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是将本发明应用在一台无励磁单相单桥跨接调压方式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流为2000A的鼓形分接开关上。图中的芯体装置,支撑轴选定为金属件;主轴选定为金属件;弹簧选定为金属件,根据分接开关的机械行业标准JB/T8637-1997规定,接触压力为30N-50N之间的额定通过电流为125A-250A,本台分接开关的每个动触片额定通过电流为135A,那么接触压力就可设定为37N;动触片选定为铜制件,因为鼓形分接开关的额定电流为2000A,根据分接开关的国家标准GB/T10230.1规定,其最大通过电流为1.2倍额定电流,应为2400A,所有按其整合的动触片每片设计载流能力为135A,则需要18片;轴套选定为金属件;销轴选定为金属件;轴选定为金属件;首先把弹簧、动触片、轴套、销轴四个部分安装在主轴上,然后再将以上装配在一起的主轴部分、支撑轴和轴与上、下固定板用Φ8的销轴进行固定,最后将以上部分整体安装到分接开关的内部,只需操作者转动鼓形分接开关的轴,芯体装置便可带动动触片切换各挡位定触头直至目标挡位为止,完成鼓形分接开关的调压任务。本发明发明过程。在设计初始要先确定所要设计的开关的型号,研发基型为无励磁单相单桥跨接2000A电流、220Kv、电压分接头数目为6、分接位置数为5的开关,如图1-1、1-2所示,以下的数据计算均以图1-1、1-2说明。根据技术背景中的三项专利可知,想要即满足机械性能又满足电气性能就要设计一种新型机构,最基本的要求有以下四点:(1)动触片与定触头接触良好。(2)动触片与定触头在切换档位时是滑动摩擦或是滚动摩擦。(3)能够实现抽芯功能。(4)结构合理简单并且稳定。(5)制造成本低。以下分别是为满足以上五点要求而经过的机械设计过程。(1)动触片与定触头接触良好:动触片结构选择环形,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又实用,首先是考虑零件数量越少当然越好那么就会想到半工字型架体,然后两边装弹簧,同时控制中间的多个动触片,一根主轴上,然后主轴安装在半工字型架体上,由于动触片在加工中是有误差的,会导致有的动触片不能够接触到定触头,又会出现专利《分接开关的机电一体化整合装置》中的问题,所以此结构不合理;在上诉结构中再进行结构整改就是每个触片上的销轴都安装一个弹簧就会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就考虑把半工字型架体两端的弹簧去掉,可以减少零件还满足功能,由于动触片的安装方式为一根圆柱销轴固定就会存在《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中的动触片左右摇摆问题,所以最后确定将销轴改为方形结构安装在主轴上,主轴上也开方形孔,销轴与方形孔之间为间隙配合,在换挡时销轴可以在主轴上自由的移动,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动触片摇摆的问题。(2)动触片与定触头在切换档位时是滑动摩擦或是滚动摩擦。要满足滑动摩擦首先选用的结构是轴承,将动触片安装在轴承外圆过盈配合,将销轴安装在主轴上两端与轴套相连,最后将轴套外圆与轴承内圆过盈配合,但是此结构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要将销轴安装到轴承上之后再安装轴承,况且轴承与轴套之间又是过盈配合,轴承既要满足径向载荷的力又要满足轴向载荷的力就会选择一个很大的轴承,所示这样是不合理的,那么选取只能承受轴向载荷的轴承又满足不了换挡滑动的要求,选取只能承受径向载荷的轴承又满足不了安装时所要受轴向力的要求,况且轴承的价格高而且强度不是特别好,如果在变压器里面损坏会有金属落在变压器中导致放电,而且随着动触片的增大轴承也会增大,那么轴承的厚度就会增加,这样分接开关的芯体部分也会增加,对于开关而言是有害无益的;最后选定为轴套来实现此功能,轴套与动触片之间为间隙配合,销轴通过主轴将轴套安装上之后,将动触片套在轴套上,当变换档位是主轴带动轴套转动,轴套与动触片之间为滑动摩擦,能够安全无误的变换档位。(3)能够实现抽芯功能。通过对专利《分接开关的装拆板闸》的了解,可以知道抽芯这一功能对于开关而言起到的作用是在安装和拆卸时需要的部分,或者说是在开关出现故障后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开关芯体装置从开关中取出来,而对于开关在工作中时抽芯功能是没有作用的,那么《分接开关的装拆板闸》这一专利技术中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同时增加至少七种零件,零件数量远大于七个,而这几种零件中既有金属部件又有绝缘部件,那么对于变压器中的的高压开关而言,很显然零件数量越多对局放越不利,也就越容易发生放电,所以对于开关的一个即主要又仅是辅助作用的部分来说,此结构越简单越好,而且此结构也仅仅适用于径向出线的开关,对于轴向出线的开关还是要将首板从定触头中拆下来之后才能将内部结构拿出,费时费力;而《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这一专利技术不管是轴向出线的开关还是径向出线的开关都不具备抽芯功能。而在本专利中对于这一问题最初的初步想法是,如图3就是将开关的首板分为两部分安装,首板就与定触头和绝缘套固定在一起,在拆卸或是安装时只要将首夹板拆下之后,将芯体装置从开关内部取出即可,但经过分析发现,当把首夹板拆下来之后,由于首端部分已不再受力,原本动触片是与定触头紧紧相切的,那么随着弹簧在有恢复原位的趋势,动触片对定触头就会失去挤压力,但是由于尾部只是一个普通的轴与尾板连接,由于首端在弹簧的作用下会倾斜那么尾部的轴没有任何导向的作用就会出现卡死的状态,芯体装置根本无法从中取出,那么就考虑将尾部轴改为具有万向作用的球形轴,当首端倾斜时,尾部的轴具有万向的作用可以跟随首端一起倾斜或是旋转,这样就能够将芯体装置从开关内部轻松的取出或是将芯体装置安装到开关内部。(4)结构合理简单并且稳定。从以上三条的设计结果来看,以鼓形开关有18个动触片为例子,对于动触片部分的本发明专利中零件种类只有九种,需要数量为18个的有三种零件就是54个零件,而且动触片结构非常简单,对于抽芯功能的实现就是将原来的一个首板改为两个零件安装即可实现;《分接开关的机电一体化整合装置》专利技术动触片部分的组成有至少有十五种零件,而且对于触点而言还不能够满足每个动触片都能够与定触头接触上,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就单单动触片而言的特殊结构加工费这方面就远远大于环形结构,成本非常高,此装置具有抽芯的功能但仅仅是针对径向出现的开关,而且抽芯功能的实现要在开关内部增加很多部件,成本高对于电气性能而言还不稳定;《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的动触片部分的组成部件种类至少有七种,需要数量18个的有六种零件就是108个零件,相对于本专利的芯体装置而言零件数量上多了三倍之多,成本难以估量,而且这种结构的动触片安装很不稳定,左右摇摆,动触片的结构也很特殊为了能够满足滑轮能够在动触片内自由滑行要在动触片里面加工滑道,费时费力,而且一旦弹簧因为一些原因或寿命而失效,会导致致命的问题就是很可能会有金属部件掉落在开关的内部导致放电,而且此结构不具备抽芯功能。(5)制造成本低。就本专利的成本估算仅为《分接开关的机电一体化整合装置》组成的竹形开关成本的一半,那么对于《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组成的开关尚且不知道具体成本,但是对于轴向出线的开关而言除了芯体结构不一样以外其余部分是大相径庭的,那么对比成本就要看芯体部分,对于《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中的动触头支架这一结构是开模具加工出来的,开模具的费用要远远高于本发明专利中的零件加工费用,即使是纯加工出来的,那么由于结构的复杂不仅加工时间长还会浪费很多材料,费用一样很高,而且对于内部加工滑道的动触片这一结构而言加工费用要远高于环形结构,如果也是开模具加工,那么费用更是远远高于环形结构的动触片,很显然《一种有导向结构的分接开关动触头组件》的结构成本也远远高于本发明专利的分接开关的芯体装置,而且功能还没有分接开关的芯体装置齐全。通过对机械性能的分析之后,对芯体装置的电气性能进行数据计算如下。动触头直径计算数据:六个动触头圆周分布,每个定触头的直径根据1.2倍的额定电流来确定,为了确保变压器的安全所以将开关的额定电流按照变压器行业标准要求增加1.2倍,根据行业标准的计算公式得知额定通过电流1.2I=3πR2,其中I=2000A,3代表3A/mm2意味着每平方毫米可以通过3安培的电流为变压器行业标准,那么从公式中就可得出R≈15.9mm,所以在此设计中定触头的直径设定为Ф=32mm,六个定触头圆周分布的直径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变压器内部空间直接定为190mm。动触片的数据计算:动触片的结构设计为非常简单的环形,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动触片的尺寸设定了几个数值分别是Ф84mm、Ф90mm、Ф96mm、Ф104mm,如图1-1、1-2可以看出当动触片的直径越小那么动触片与两个定触头接触时凹进去的部分越多,也就意味着在切换档位时弹簧的压缩量就越大,因为弹簧的运作范围极其有限,那么弹簧的选择就越难;当动触片的直径越大那么同上述理论可知弹簧的压缩量就越小,弹簧的选择就越容易,但是当动触片过大是就是使动触片与其余的四个定触头距离越小,这样会引起放电,最终在经过对弹簧的计算才确定动触片的尺寸为Ф96mm,根据变压器行业标准规定每个动触片经过电流在100A-150A之间,根据环形最小截面可以通过电流I=180A,那么在本设计中就选取中间值也就是每个动触片选定为可以通过135A的电流是绰绰有余的,那么要想通过2400A的电流就需要18个动触片,之所以选择通过电流为中间值是因为这样可以增加两片动触片那么就增加了四个接触点,在电气性能上讲就是接触点相对增多导电效果会更好。弹簧的数据计算:根据机械行业标准JB/T8637-1997中的要求,由于芯体装置的动触片结构是一个弹簧控制一个动触片,而每个动触片所通过的电流是135A,而行业标准中的要求是如表1所示,那么本发明专利中的弹簧的接触压力就选为37N,在变换档位时弹簧压缩到最大位置时要保证力不能过大,这样会导致扭转力矩的增加,而且弹簧的安装空间又有限仅仅安装在轴套和主轴中间的位置,根据机械手册3中对弹簧选取的讲解中可以知道在我们选取弹簧的直径和弹簧中径满足条件时还要考虑所选取的弹簧的试验载荷是否在规定的数值之内,弹簧的选取过程和动触片大小的选取过程是相关联的,动触片大小直接影响弹簧的长短和直径的选择,而弹簧的长短和直径直接影响接触压力,接触压力到换挡到压力最大的数值时,又和动触片的大小有关系,动触片越小凹进去两个相邻定触头的数值就越大,换挡时弹簧压缩量就越大,那么就需要长一点的弹簧去满足我们需要的压力,而此时我们是选取的小动触片那么内部安装弹簧的空间也小了很显然弹簧再加长是很难实现的,而此时的需要弹簧压力最大的数值很可能超过了试验载荷,又会出现动触片或是弹簧不合理的情况出现,所在计算是必须两者结合一起计算,找一个最为合适的值同时满足两者的要求,最后选定为动触片直径为Ф96mmxФ78mm,弹簧直径Ф1.2mm,弹簧中径Ф8mm,接触压力为37N,换挡时最大压力为59N,而弹簧的试验载荷为68.71N符合要求。额定通过电流A20-63125-250400-630接触压力N15-3030-5060-90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