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脱扣装置及包含该漏电脱扣装置的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185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漏电脱扣装置及包含该漏电脱扣装置的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脱扣装置及包含该漏电脱扣装置的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作为低压电器中重要的开关电器,它被广泛用于电气线路中,在人触电时能起到保护作用,还可防止用电设备因绝缘损坏后,产生接地的故障电流引发火灾的危险。漏电脱扣器作为在漏电断路器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当电路出现漏电时可使断路器自动脱扣并断开电路,从而保护了人身安全,而报警功能可有效提示设备管理人员尽快发现故障并排除,使设备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现有的漏电报警的实现方式大多数都是通过外挂线路板背包的形式实现,这样的实现方式不仅占用空间,且成本较高。另外,现有的大多数漏电脱扣器,当漏电电路器因漏电而脱扣后,需要人工的按下复位按钮才可使断路器合闸,在装配电脑操作远程控制时不能使产品合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2243948A公开了一种手动与自动结合的剩余电流脱扣器,剩余电流脱扣器在未复位状态时,摇臂铆在磁轭上可以转动;复位按钮装在基座的T形槽中可以在槽内滑动;摇臂的一端卡在复位按钮的槽内,另一端卡在推杆的U形槽内;推杆装在磁轭内可以沿磁轭的U形槽在X方向滑动。当外力按复位按钮时,复位按钮向下运动。同时带动摇臂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推杆克服第四弹簧的反作用力往X正方向移动。杠杆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有逆时针旋转的运动趋势。当推杆沿X方向运动到一定位置时。杠杆旋转进入推杆的再扣面内,使杠杆钩住推杆。从而使剩余电流脱扣器复位。同样的,在断路器机构再扣的过程中手柄杠杆旋转过程中可以直接带动推杆,使其往X方向运动,从而完成使剩余电流脱扣器复位的过程。

上述中国专利文献CN102243948A的脱扣装置手动复位结构复杂,反应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脱扣装置手动再扣的传动结构复杂且反应速度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另一种既能自动又能手动的结构简单且能快速复位的漏电脱扣装置及包含该漏电脱扣装置的漏电断路器。

本发明的一种漏电脱扣装置,包括

底座;

感应组件,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内部设置有静铁芯的感应线圈和适于在所述感应线圈通电时与所述静铁芯相互吸合的动铁芯;

脱扣推杆,与所述动铁芯远离所述静铁芯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吸合时带动漏电断路器的断开结构,使得所述漏电断路器断开;

还包括按钮组件,沿按压方向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包括按压部和与所述按压部固定连接的主体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对所述按钮组件施加与所述按压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的复位件,所述脱扣推杆上设置有对其施加朝复位方向作用力的偏压力部件且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适于在脱扣状态与所述限位部卡合且在复位状态释放卡合的卡合部;

自复位推杆,与所述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适于在所述漏电断路器从脱扣状态向再扣状态变化时带动所述自复位推杆按压所述按钮组件向所述按压方向移动。

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沿所述动铁芯轴线延伸的通孔;所述限位部为凸起,所述卡合部为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静铁芯一侧的侧壁,所述凸起在复位状态位于所述通孔内并在复位状态向脱扣状态变化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按钮组件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向与所述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凸起抵住所述侧壁。

所述主体部上固定设置有按钮轴,所述按钮轴上设置有可旋转的滚子;

所述自复位推杆包括与所述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的联动部和推动所述按钮组件移动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滚子抵触,并在所述斜面向所述滚子方向移动时推动所述按钮组件沿所述按压方向移动。

所述漏电脱扣装置包括自复位推杆上设置有向其施加远离所述按钮组件方向作用力的复位弹簧。

所述的漏电脱扣装置还包括摇臂,所述漏电断路器的所述开闭机构再扣时带动所述摇臂旋转,所述摇臂旋转推动所述自复位推杆移动。

报警组件的微动开关安装在所述按钮组件沿所述按压方向更靠近所述底座一侧,所述滚子沿所述按压方向移动时按压所述微动开关,用于复位所述报警组件。

所述漏电脱扣装置还包括盖合在所述底座敞开一侧的上盖,所述按压部从所述上盖的开口伸出。

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若干腔室,所述感应组件、所述脱扣推杆、所述按钮组件、所述自复位推杆和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所述若干腔室内。

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漏电脱扣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包括:底座;感应组件,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内部设置有静铁芯的感应线圈和适于在所述感应线圈通电时与所述静铁芯相互吸合的动铁芯;脱扣推杆,与所述动铁芯远离所述静铁芯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在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吸合时带动所述漏电断路器的断开结构,使得所述漏电断路器断开;还包括按钮组件,沿按压方向(如图1、图7和图8中箭头A所示方向,即朝向底座方向)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包括按压部和与所述按压部固定连接的主体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对所述按钮组件施加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的复位件,所述脱扣推杆上设置有对其施加朝复位方向(如图1、图7和图8中箭头B所示方向)作用力的偏压力部件且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适于在脱扣状态与所述限位部卡合且在复位状态释放卡合的卡合部;自复位推杆,与所述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适于在所述漏电断路器从脱扣状态向再扣状态变化时带动所述自复位推杆按压所述按钮组件向所述按压方向移动。通过脱扣推杆上设置的限位部与主体部上设置的卡合部在脱扣状态时卡合可实现漏电断路器断路,当需要手动复位时,沿按压方向按压按钮组件释放限位部与卡合部的卡合来实现复位,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由于卡合结构的卡合与释放卡合过程反应迅速,因此可实现快速复位,通过自复位推杆与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当漏电断路器再扣时可带动自复位推杆按压按钮组件使其向沿按压方向移动,以释放按钮组件对脱扣推杆的卡合,从而使漏电脱扣装置同时自动再扣,无需人工按下漏电脱扣装置的复位按钮即可使漏电断路器合闸,便于装配电脑操作的远程控制。

2.本发明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沿所述动铁芯轴线延伸的通孔;所述限位部为凸起,所述卡合部为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静铁芯一侧的侧壁,所述凸起在复位状态位于所述通孔内并在复位状态向脱扣状态变化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按钮组件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向与所述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如图1中箭头A所示方向的相反方向,即远离底座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凸起抵住所述侧壁,从而限制脱扣推杆的运动,以使漏电断路器保持脱扣状态。

3.本发明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所述主体部上固定设置有按钮轴,所述按钮轴上设置有可旋转的滚子;所述自复位推杆包括与所述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的联动部和推动所述按钮组件移动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滚子抵触,并在所述斜面向所述滚子方向移动时推动所述按钮组件沿所述按压方向移动;在推动部上设置斜面并使其与滚子相切抵触,当所述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再扣推动自复位推杆向滚子方向移动时,由于斜面与滚子相切,滚子会受到一个沿按压方向的分力,并在该分力的作用下移动,释放对脱扣推杆的卡合,以使漏电脱扣装置同时自动再扣,无需人工按下漏电脱扣装置的复位按钮即可使漏电断路器合闸,便于装配电脑操作的远程控制,此外,将滚子通过按钮轴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部上,可减少推动部的斜面与滚子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了使按钮组件沿按压方向移动时所需的来自自复位推杆的推力。

4.本发明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包括自复位推杆上设置有向其施加有远离所述按钮组件方向作用力的复位弹簧,可使自复位推杆回到与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的位置,以便进行再次自复位操作。

5.本发明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还包括摇臂,所述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再扣时带动所述摇臂旋转,所述摇臂旋转推动所述自复位推杆移动,漏电断路器脱扣进行再扣时可带动摇臂旋转以推动自复位推杆按压滚子,释放对脱扣推杆的卡合,实现漏电脱扣装置的自复位。

6.本发明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报警组件的微动开关安装在所述按钮组件沿所述按压方向更靠近所述底座一侧,所述滚子沿所述按压方向移动时按压所述微动开关,用于复位所述报警组件。采用按钮组件来控制报警组件的微动开关,与外挂电路板背包的漏电报警方式相比,占用空间小,成本低,且实现漏电报警与漏电脱扣及再扣的一体化控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7.本发明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还包括盖合在所述底座敞开一侧的上盖,所述按压部从所述上盖的开口伸出。设置上盖盖合底座,一方面可限制底座中安装的部件(例如按钮组件、脱扣推杆)的运动,另一方面也使产品的整体外形整齐美观,便于进一步安装在相关设备上。

8.本发明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若干腔室,所述感应组件、所述脱扣推杆、所述按钮组件、所述自复位推杆和所述微动开关安装在所述若干腔室内。将安装至底座中的部件结构设计模块化,并在底座内设置相应的容纳腔室,使安装更换方便快捷,也便于批量生产。

9.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因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漏电脱扣装置,故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漏电脱扣装置的全部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按钮组件的立体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中脱扣推杆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脱扣前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脱扣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脱扣后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脱扣后处于报警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处于复位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的脱扣和复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若干腔室;2-感应组件;21-感应线圈;22-动铁芯;3-脱扣推杆;31-限位部;4-按钮组件;41-按压部;42-主体部;421-卡合部;422-通孔;43-按钮轴;44-滚子;5-复位件;6-偏压力部件;7-自复位推杆;71-联动部;72-推动部;8-复位弹簧;9-微动开关;10-摇臂,20-上盖;20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脱扣装置,包括:底座1;感应组件2,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且内部设置有静铁芯的感应线圈21和适于在感应线圈21通电时与静铁芯相互吸合的动铁芯22,脱扣推杆3与动铁芯22远离静铁芯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在动铁芯22与静铁芯吸合时带动漏电断路器的断开结构,使漏电断路器断开;按钮组件4,沿按压方向(如图1、图7和图8中箭头A所示方向,即朝向底座方向)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其包括按压部41和与按压部41固定连接的主体部42,底座1上设置有对按钮组件4施加与按压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的复位件5,其中,复位件5可为弹簧,脱扣推杆3上设置有对其施加朝复位方向(如图1、图7和图8中箭头B所示方向)作用力的偏压力部件6,其中,偏压力部件6可为弹簧,且脱扣推杆3上设置有限位部31,主体部42上设置有与限位部31配合适于在脱扣状态与限位部31卡合且在复位状态释放卡合的卡合部421,漏电脱扣装置还包括自复位推杆7,与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适于在漏电断路器从脱扣状态向再扣状态变化时带动自复位推杆7按压按钮组件4向按压方向移动。通过脱扣推杆上设置的限位部与主体部上设置的卡合部在脱扣状态时卡合可实现漏电断路器断路,当需要手动复位时,沿按压方向按压按钮组件4上的按压部41,释放限位部31与卡合部421的卡合来实现复位,零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由于卡合结构的卡合与释放卡合过程反应迅速,因此可实现快速复位,通过自复位推杆与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当漏电断路器再扣时可带动自复位推杆按压按钮组件使其沿按压方向移动,以释放按钮组件对脱扣推杆的卡合,从而使漏电脱扣装置同时自动再扣,无需人工按下漏电脱扣装置的复位按钮即可使漏电断路器合闸,便于装配电脑操作的远程控制。

具体地,可将按钮组件4安装在底座1的凹槽中,以限制按钮组件4在平行于底座1的方向上的移动,并使按钮组件4在远离底座1和朝向底座1的按压方向上可上下移动,以实现与脱扣推杆3的卡合和释放卡合。

图2为图1中所示的按钮组件的立体图。图3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中脱扣推杆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脱扣前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脱扣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脱扣后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主体部42上设置有沿动铁芯22轴线方向延伸的通孔422,如图3至图6所示,限位部31为凸起,如图6所示,卡合部421为主体部42靠近静铁芯一侧的侧壁,凸起在复位状态位于通孔422内(如图4所示)并在复位状态向脱扣状态变化时穿过通孔422,按钮组件4在复位件5的作用下向与按压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凸起抵住侧壁,如图5和图6所示,从而限制脱扣推杆的运动,以使漏电断路器保持脱扣状态。

具体地,如图4所示,漏电脱扣装置处于未脱扣状态时,感应线圈21中没有电流,凸起位于通孔422中,按钮组件4处于第一位置,电路漏电时,感应线圈21中有电流流过,产生电磁力,使动铁芯22带动脱扣推杆3克服偏压力部件6的作用力而朝向静铁芯移动,带动漏电断路器的断开结构,使漏电断路器断开,漏电脱扣装置处于脱扣状态,感应线圈21中无电流通过,动静铁芯吸力消失,脱扣推杆3受偏压力部件6的作用力有向远离静铁芯方向运动的趋势,而按钮组件4在复位件5的作用力下向上运动至使凸起卡在主体部42的侧壁处的第二位置处,限制了脱扣推杆3的运动,当按钮组件4受力(手动按压按钮组件或在漏电断路器的开闭结构再扣时带动自复位推杆按压按钮组件)向下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主体部42的侧壁无法继续限制脱扣推杆3的运动,脱扣推杆3在偏压力部件6的作用下向复位方向移动到凸起位于通孔422内,实现复位,漏电断路器再扣。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也可采用能够在脱扣状态时卡合脱扣推杆3并在按钮组件4受力向下运动时释放卡合的其他结构,如在脱扣推杆3上设置凹槽,在主体部42的通孔422内设置凸起。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脱扣后处于报警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处于复位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主体部42上固定设置有按钮轴43,按钮轴43上设置有可旋转的滚子44。如图1、图7和图8所示,自复位推杆7包括与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的联动部71和推动按钮组件4移动的推动部72,推动部72上设置有斜面,斜面与滚子44抵触,并在斜面向滚子44方向移动时推动按钮组件4沿按压方向移动,在与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的自复位推杆7的推动部72上设置斜面并使其与滚子44相切抵触,当所述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再扣推动自复位推杆7向滚子44方向移动时,由于斜面与滚子44相切,滚子44会受到一个沿按压方向的分力,并在该分力的作用下移动,释放对脱扣推杆3的卡合,以使漏电脱扣装置同时自动再扣(复位),无需人工按下漏电脱扣装置的复位按钮即可使漏电断路器合闸,便于装配电脑操作的远程控制,此外,将滚子44通过按钮轴43可转动地设置在主体部42上,可减少推动部72的斜面与滚子4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了使按钮组件4沿按压方向移动时所需的来自自复位推杆7的推力。当然,按钮轴43、滚子44与主体部42也可为一体结构,此时滚子44不转动。

进一步地,漏电脱扣装置包括自复位推杆7上设置有向其施加有远离按钮组件4方向作用力的复位弹簧8,可使自复位推杆7回到与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联动的位置,以便进行再次自复位操作。

如图1、图7和图8所示,报警组件的微动开关9安装在按钮组件4沿按压方向更靠近底座1一侧,滚子44沿按压方向移动时按压微动开关9,用于复位报警组件。采用按钮组件4来控制报警组件的微动开关9,与外挂电路板背包的漏电报警方式相比,占用空间小,成本低,且实现漏电报警与漏电脱扣及再扣的一体化控制,结构简单,操作控制方便。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的脱扣和复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漏电脱扣装置还包括摇臂10,漏电断路器的开闭机构再扣时带动摇臂10旋转,摇臂10旋转推动自复位推杆7移动。当漏电断路器脱扣进行再扣时,摇臂10会旋转推动自复位推杆7使自复位推杆7按压滚子44,从而带动按钮组件4从第二位置向靠近底座1的第一位置移动,当按钮组件4的卡合部421释放对脱扣推杆3的限位部31的卡合时,脱扣推杆3在偏压力部件6的作用下向复位(再扣)方向移动,实现了漏电脱扣装置的自复位,无需人工按下复位按钮即可使漏电断路器合闸,便于电脑操作远程控制。

如图10所示,漏电脱扣装置还包括盖合在底座1敞开一侧的上盖20,按压部41从上盖20的开口201伸出。设置上盖20盖合底座1,一方面可限制底座1中安装的部件(例如按钮组件4、脱扣推杆3)的运动,另一方面也使产品的整体外形整齐美观,便于进一步安装在相关设备上。

如图1所示,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腔室11,感应组件2、脱扣推杆3、按钮组件4、自复位推杆7和微动开关9安装在若干腔室11内。将安装至底座1中的部件结构设计模块化,并在底座1内设置相应的若干腔室11,使安装更换方便快捷,也便于批量生产。

具体地,安装顺序可按如下顺序进行:先将感应线圈21装入底座1,再把按钮组件4的主体部42与按钮轴43、滚子44组装后装入底座1,同时装入复位件5,随后组装脱扣推杆3、动铁芯22、偏压力部件6,并装入底座1,再将自复位推杆7、复位弹簧8及微动开关9装入底座1,最后盖上上盖2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漏电脱扣装置,通过漏电断路器再扣过程中部分机构(例如实施例1中的摇臂10)的转动,实现了漏电脱扣器的自动复位,并且通过按钮组件4与微动开关9的配合实现了一个简易且有效节约成本的漏电报警结构。另外,该脱扣装置或脱扣器实现了一种模块化的安装方式,可直接放置在漏电断路器的附件腔体内,便于安装及更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因其包括上述实施例1中的漏电脱扣装置,故具有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漏电脱扣装置的全部优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