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997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密码输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键盘输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密码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电子设备、机械设备或者门禁系统等领域中,密码输入装置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装置。目前的密码输入装置中,其按键通常都是直接安装在电路板的触点上,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很容易造成触点的失灵,从而对密码输入装置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触点失灵问题的密码输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码输入装置,其包括:

壳体,其内设置有电路板,该电路板将壳体的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

多个按键,其设置于壳体的表面,该按键的底部嵌入至上腔;

连杆部,其设置于上腔内,该连杆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按键的底部、相对的另一端连接电路板上的触点部;

弹簧部,其设置于下腔内,触点部的底部固定连接该弹簧部。

进一步地,每个上述按键下设置有两个对称的连杆部。

进一步地,上述按键的底部开设有槽体,连杆部的端部伸入该槽体内。

进一步地,上述连杆部的端面与槽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软垫部。

进一步地,每个上述触点部下设置有多个弹簧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码输入装置,主要设置了壳体、按键、连杆部和弹簧部,壳体内被电路板分为上腔和下腔,按键设置于壳体的表面且底部嵌入至上 腔,连杆部设置于上腔内且其一端固定连接按键的底部、相对的另一端连接电路板上的触点部,弹簧部设置于下腔内并固定连接触点部的底部;当用户按下按键后,压力通过按键作用到连杆部上,连杆部继而向触点部上施加压力,触点部被触发后还通过下方的弹簧部实现复位,这样连杆部和弹簧部分别将原先直接施加到触点上的压力进行了分担,这样触点部在长时间使用后也不会出现易损坏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个密码输入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码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见图1至图2,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码输入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了壳体1、多个按键2、连杆部3和弹簧部4,该壳体1内设置有电路板11,电路板11将壳体1的内腔分为上腔12和下腔13,多个按键2设置于壳体1的表面,按键2的底部嵌入至上腔12,连杆部3设置于上腔12内,连杆部3的一端固定连接按键2的底部、相对的另一端连接电路板11上的触点部14,弹簧部4设置于下腔13内,触点部14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部4。

本实施例提供的密码输入装置,主要设置了壳体、按键、连杆部和弹簧部,壳体内被电路板分为上腔和下腔,按键设置于壳体的表面且底部嵌入至上腔,连杆部设置于上腔内且其一端固定连接按键的底部、相对的另一端连接电路板上的触点部,弹簧部设置于下腔内并固定连接触点部的底部;当用户按下按键后,压力通过按键作用到连杆部上,连杆部继而向触点部上施加压力,触点部被触发后还通过下方的弹簧部实现复位,这样连杆部和弹簧部分别将原先直接施加到触点上的压力进行了分担,这样触点部在长时间使用后也不会出现易损坏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整个密码输入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为了使得连杆部3和弹簧部4的安装更为稳固,且为了提高其效果,如图1所示,每个按键2下设置有两个对称的连杆部3,每个触点部14下设置有多个弹簧部4。

参见图2,为了使得按键2和连杆部3的连接更为稳固,且为了保证连杆部3对压力的分担作用更佳,按键2的底部开设有槽体21,连杆部3的端部伸入槽体21内。

继续参见图2,为了保证连杆部3对压力的分担作用更佳,连杆部3的端面与槽体2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软垫部22。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