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流器专用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1818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加流器专用线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行业保护校验领域,确切的说是一种加流器专用线夹。



背景技术:

在变电站内为了对运行的线路及变压器等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和计算,大量使用了电流互感器。在变电站投入运行之前需要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加流实验,就是用加流设备对电流互感器的一次回路通入一个大电流,通过监测保护装置采集到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是否正确来校验接线是否正确或是电流互感器是否有故障。由于变电站开关柜内的母线排为了防止有人触电,母线排上都套上了绝缘套,只有与电流互感器接口部分的母线排是裸露的,因此给电流互感器加流时夹子只能夹在这个接口部分。图1-3是传统夹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实际应用时的切面图,可以看出传统夹子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夹子的夹口为三角齿状,齿的长度与齿的厚度相等,由于母线排非常窄,传统的夹子很难稳定的夹在母线排上;

2、即使勉强夹住,夹子与铜排的接触面积过小,夹子与铜排之间的电阻比较大。如果加比较大的电流时,夹子就会严重发热,不仅使夹子加速氧化,而且夹子产生的热量也容易对实验人员产生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流器专用线夹,本线夹改变了传统夹口的咬合方式,使它很容易夹在母线排与电流互感器的接口上;并且为了保证夹子与母线排有足够的接触面积,线夹上增加了用扁平软铜复绞线与弹簧组成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加流器专用线夹,包括线夹本体、转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软铜复绞线;所述线夹本体包括左夹片和右夹片,所述转轴位于线夹本体的中部,所述左夹片和右夹片对称设置并可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转轴下方,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挂在左夹片和右夹片的下部内壁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转轴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软铜复绞线的中部连接;所述软铜复绞线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弹簧的两侧,所述软铜复绞线的两端分别挂在左夹片和右夹片的内壁上;所述左夹片和右夹片的上端具有长条形齿状结构并相互配合形成夹口;所述左夹片和右夹片的下端相互配合形成手柄;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为螺旋伸缩式弹簧,与传统的反弹式弹簧相比具有伸缩行程大,易于更换的优点;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软铜复绞线的长度允许在所述夹口打开时所述第二弹簧将所述软铜复绞线的中部顶至所述夹口处,使得软铜复绞线与铜排紧密接触,增大了线夹与铜排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夹口的长条形齿的长度比长条形齿的厚度长1cm,使得夹口能进入电流互感器与铜排之间的缝隙中,很容易将铜排夹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线夹与传统线夹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螺旋伸缩式弹簧代替传统线夹的反弹式弹簧,伸缩行程更大,易于更换;

2、增加软铜复绞线,当夹子夹在铜排上时,软铜复绞线下边的第二弹簧向上舒展,使软铜复绞线与铜排相接触,增大了夹子与铜排的接触面积。因此当大电流发生器所加的电流比较大时,夹子不会发热。

3、传统夹口为三角齿状,齿的长度与齿的厚度相等,而本实用新型的夹口是长条形齿状,长条形齿的长度比其厚度长1cm,对于非常窄的母线排来讲,本实用新型的夹口更容易将其夹住。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夹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统夹子在实际使用时的切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流器专用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流器专用线夹的夹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流器专用线夹实际使用时的切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转轴;2—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软铜复绞线;5—左夹片;6—右夹片;7—夹口;8—手柄;9—反弹式弹簧;10—传统夹口;11—铜排;12—电流互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加流器专用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种加流器专用线夹,包括线夹本体、转轴1、第一弹簧2、第二弹簧3以及软铜复绞线4;所述线夹本体包括左夹片5和右夹片6,所述转轴1位于线夹本体的中部,所述左夹片5和右夹片6对称设置并可绕所述转轴1转动;所述第一弹簧2设置于所述转轴1下方,所述第一弹簧2的两端分别挂在左夹片5和右夹片6的下部内壁上;所述第二弹簧3的下端与转轴1连接,所述第二弹簧3的上端与软铜复绞线4的中部连接;所述软铜复绞线4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弹簧3的两侧,所述软铜复绞线4的两端分别挂在左夹片5和右夹片6的内壁上;所述左夹片5和右夹片6的上端具有长条形齿状结构并相互配合形成夹口7;所述左夹片5和右夹片6的下端相互配合形成手柄8;所述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均为螺旋伸缩式弹簧,与传统的反弹式弹簧9相比具有伸缩行程大,易于更换的优点;所述第二弹簧3和所述软铜复绞线4的长度允许在所述夹口7打开时所述第二弹簧3将所述软铜复绞线4的中部顶至所述夹口7处。

传统夹口10为三角齿状,齿的长度与齿的厚度相等,而母线排11非常窄,传统夹子很难稳定的夹在母线排11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5所示,所述夹口7的长条形齿的长度比长条形齿的厚度长1cm,使得夹口7能进入电流互感器12与铜排11之间的缝隙中,很容易将铜排夹住。

如图6所示,工作时,所述夹口7打开,所述第二弹簧3向上伸展使得所述软铜复绞线4与铜排11紧密接触,增大了线夹与铜排11的接触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我们采用的软铜复绞线4宽度为20mm,软铜复绞线4下方的第二弹簧3长30mm,因此软铜复绞线4与铜排11的接触面积最大可以达到20×30=600mm2,根据设计规范此时的接触面的载流量为600×2=1200A的电流,可以满足常规的所有加流实验的要求。这样当大电流发生器所加的电流比较大时,夹子也不会发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