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自动密封注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279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自动密封注液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液器,尤其涉及电池电解液的注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生产中,在对锂电池注液生产时,电池盒的注液孔径较小只能采用人工注液方式进行一对一的注液加工,这样的加工方式注液精度低、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缺点,然而现有的注液器也因为密封等原因无法形成快速高效的注液生产线,一体式的注液器常常因为抽真空时电解液存于注液器内部而造成电解液的挥发,既浪费了原料又降低了注液精度,抽真空与注液分开则无法高效注液,这一直是困扰生产厂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提供一种注液精确、密封性能良好的一种一体式自动密封注液器,使得注液生产中的抽真空与注液可在同一注液器内完成,缩短生产时间,提高注液效率,减少材料损耗,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一体式自动密封注液器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式自动密封注液器,包括机体组件、阀门组件、密封组件和注液管路。所述的密封阀门组件和注液管路均位于所述的机体组件内部。所述的机体组件包括机体上盖、固定螺母、连接螺杆、机体、机体下盖、注液嘴和连接螺栓;所述的机体上盖位于所述的机体上方,与所述的机体相连;所述的机体位于所述的机体上盖与机体下盖之间,通过所述的固定螺母和连接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液嘴位于所述的机体下盖下方,通过所述的连接螺栓与所述的机体下盖固定连接。所述的阀门组件包括阀盖、阀盖体、回调弹簧、阀套、阀体和阀门;所述的阀盖体位于所述的机体上盖上方,通过所述的连接螺栓与所述的机体上盖固定连接;所述的阀盖位于所述的阀盖体上方;所述的回调弹簧位于所述的阀盖和阀盖体之间,连接所述的阀盖和阀盖体;所述的阀套位于所述机体上盖内部,与所述的阀体配合;所述的阀体位于所述的阀套内部,贯穿所述的阀盖、阀盖体、机体上盖和机体下盖;所述的阀门位于所述的阀体最下方,通过所述的连接螺栓与所述的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阀盖密封圈、密封垫、弹簧密封垫、上密封圈、下密封圈、阀门密封圈、注液嘴密封圈和注液嘴密封垫;所述的阀盖密封圈位于所述的阀盖上方;所述的密封垫位于所述的阀体上部,与所述的阀体连接;所述的弹簧密封垫位于所述的密封垫下方,与所述的阀体相连;所述的上密封圈位于所述的机体上盖和机体之间;所述的下密封圈位于所述的机体下盖和机体之间;阀门密封圈位于所述的机体下盖内部,与所述的阀门接触;所述的注液嘴密封圈位于所述的注液嘴与机体下盖之间;所述的注液嘴密封垫位于所述的注液嘴下方,与所述的注液嘴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液管路包括阀体内管道、阀体联通管道、机体内腔管道和注液嘴内腔管道;所述的阀体内管道位于所述的阀体上部,与所述的阀体联通管道连接;所述的阀体联通管道位于所述的阀体内管道和机体内腔管道之间,与所述的阀体内管道和阀体联通管道连接;所述的机体内腔管道位于所述的机体内部,与所述的阀体联通管道连接;所述的注液嘴内腔管道位于所述的注液嘴内部,与所述的注液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门为T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体下盖内部为凹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盖与阀体上设有互相配合的内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自动密封注液器使得注液器中的抽真空管道和注液管道合为一体,节约了注液器机体空间,真空负压注液有利于提高注液速度,而自动密封使得注液器在抽完真空或注液后自动密封可直接移动,为自动化生产提供了便利,使得电池注液可大批量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P-P剖视图。

附图3为入口端L处放大图。

附图4为阀门M处放大图。

附图5为出口端N处放大图。

其中:1.机体上盖、2.固定螺母、3.连接螺杆、4.机体、5.机体下盖、6.注液嘴、7.阀盖、8.阀盖体、9.连接螺栓、10.阀盖密封圈、11.回调弹簧、12.密封垫、13弹簧密封垫、14.阀套、15.阀体、16.上密封圈、17.阀门、18.下密封圈、19.阀门密封圈、20.注液嘴密封圈、21.注液嘴密封垫、22.阀体内管道、23.阀体联通管道、24.机体内腔管道、25.注液嘴内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式自动密封注液器,包括机体组件、阀门组件、密封组件和注液管路。所述的密封组件、阀门组件和注液管路均位于所述的机体组件内部。

所述的机体组件包括机体上盖1、固定螺母2、连接螺杆3、机体4、机体下盖5、注液嘴6和连接螺栓9;所述的机体上盖1位于所述的机体4上方,与所述的机体4相连;所述的机体4位于所述的机体上盖1与机体下盖5之间,通过所述的固定螺母2和连接螺杆3固定连接,保证整个注液器结构稳定,强度满足抽真空压力;所述的注液嘴6位于所述的机体下盖5下方,通过所述的连接螺栓9与所述的机体4下盖固定连接,所述的注液嘴6尺寸设计的很小以便可以与被注液电池盒联通。

所述的阀门组件包括阀盖7、阀盖体8、回调弹簧10、阀套14、阀体15和阀门17;所述的阀盖体8位于所述的机体上盖1上方,通过所述的连接螺栓9与所述的机体上盖1固定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的阀套与阀体,保证所述的阀体在所述的机体内腔中处于竖直状态;所述的阀盖7位于所述的阀盖体8上方,用于连接抽真空所用的真空泵和储存电解液的注液池;所述的回调弹簧11位于所述的阀盖7和阀盖体8之间,连接所述的阀盖7和阀盖体8,当注液器工作时,所述的回调弹簧11被压缩,当注液器不工作时,所述的回调弹簧11通过自身弹力恢复自然状态;所述的阀套14位于所述机体上盖1内部,与所述的阀体15配合,使得所述的阀体15可以在所述的机体4内腔中上下移动,并且保持竖直状态;所述的阀体15位于所述的阀套14内部,贯穿所述的阀盖7、阀盖体8、机体上盖1和机体下盖5,作为注液器工作状态下传递运动的重要部件;所述的阀门17位于所述的阀体15最下方,通过所述的连接螺栓9与所述的阀体15固定连接,与所述的机体下盖内部贴合,当注液器工作时,所述的阀体15向下运动,带动所述的阀门17下降,使得所述的阀门17与所述的机体下盖5分离,实现管道联通,当注液器不工作时,所述的阀体15向上运动,带动所述的阀门17上升,使得所述的阀门17与所述的机体下盖5贴合,实现管道闭合。

所述的密封组件包括阀盖密封圈10、密封垫11、弹簧密封垫13、上密封圈16、下密封圈18、阀门密封圈19、注液嘴密封圈20和注液嘴密封垫21;所述的阀盖密封圈10位于所述的阀盖7上方,用于密封真空泵和储液池与注液器之间的联通管道;所述的密封垫11位于所述的阀体15上部,与所述的阀体15连接,用于固定所述的弹簧密封垫13;所述的弹簧密封垫13位于所述的密封垫12下方,与所述的阀体15相连,当注液器工作时,所述的阀体15向下运动,压缩所述的弹簧密封垫13,当注液器不工作时,所述的弹簧密封垫13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带动所述的阀体15向上运动;所述的上密封圈16位于所述的机体上盖1和机体4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的机体上盖1与机体4;所述的下密封圈18位于所述的机体下盖5和机体4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的机体上盖5与机体4;阀门密封圈19位于所述的机体下盖5内部,与所述的阀门15接触,用于密封所述的机体下盖5和阀门15;所述的注液嘴密封圈20位于所述的注液嘴6与机体下盖5之间,用于密封所述的机体下盖5和注液嘴6;所述的注液嘴密封垫21位于所述的注液嘴6下方,与所述的注液嘴6固定连接,用于密封所述的注液嘴6。

所述的注液管路包括阀体内管道22、阀体联通管道23、机体内腔管道24和注液嘴内腔管道25;所述的阀体内管道22位于所述的阀体15上部,与所述的阀体联通管道23连接;所述的阀体联通管道23位于所述的阀体内管道22和机体内腔管道24之间,与所述的阀体内管道22和机体内腔管道24连接;所述的机体内腔管道24位于所述的机体4内部,与所述的阀体联通管道23连接;所述的注液嘴内腔管道25位于所述的注液嘴内部,与所述的注液嘴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门17为T型结构,上升时可闭合管道,下降时可打开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体下盖5内部为凹型结构,当所述的阀门17上升时,所述的机体下盖5与所述的阀门17贴合,闭合管道;当所述的阀门17下降时,所述的机体下盖5与所述的阀门17分离,打开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阀盖7与阀体15上设有互相配合的内外螺纹,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的阀盖7和阀体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一体式自动密封注液器的工作原理为:注液器开始工作时,首先连接真空泵,真空泵下压,使得所述的阀盖7向下运动,所述的回调弹簧11被压缩,所述的阀体15被压向下运动,压缩所述的弹簧密封垫13,带动所述的阀门17向下运动,使得所述的阀门17与所述的机体下盖5分离,导致所述的注液嘴内腔管道25与所述的机体内腔管道24联通,整个注液器管道打开,与被注电池盒联通,实现抽真空管路打开;抽真空完成时,真空泵向上运动,压力消失,所述的回调弹簧11在弹力作用下恢复自然状态,使得所述的阀盖7向上运动,同时所述的弹簧密封垫13在弹力作用下恢复自然状态,带动所述的阀体15向上运动,所述的阀体15带动所述的阀门17向上运动,使得所述的阀门17与所述的机体下盖5贴合,实现管路闭合。此时注液器与真空泵分离,可以移动注液器与电池盒至注液区域,将注液池与注液器连接,重复上述动作,便可实现注液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阀门结构与自动密封结构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