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USB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SB)已经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设备数据的传输大多采用这种通用的标准;USB3.0标准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在标准A Type类型的USB接口设计上,USB3.0能够完美地实现设计更改而不影响向下兼容性与结构外观。但是在移动终端应用的Micro USB领域则无法实现功能升级的同时,保证结构外观不变,Micro USB 3.0标准最终使外观结构变化较大,即采用并排的方式增加了一个接口以增加更多的功能焊脚,但占用了更大的空间,限制了智能手机超薄化的发展趋势,使Micro USB3.0在手机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它改善了USB 3.0/MICRO USB 3.0体积限制及传送速度的问题.提供了一款微型化,高传送速度且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排端子主体、下排端子主体、挂钩主体、上金属弹片、下金属弹片、外壳;所述上排端子主体与下排端子主体之间设置有挂钩主体,且所述上排端子主体的顶端设置有上金属弹片,所述下排端子主体的底端设置有下金属弹片,所述上排端子 主体、下排端子主体、挂钩主体、上金属弹片、下金属弹片均设置在外壳内部。
优选的,所述上排端子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下排端子主体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挂钩主体的两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过通孔与定位孔连接。
优选的,所述挂钩主体以注塑成型工艺。
优选的,所述挂钩主体外型尺寸设计>注塑主体尺寸,且挂钩主体舌部两侧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挂钩主体舌部的前端设置有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对应卡槽位置形成凹陷部且露出于卡槽表面。
优选的,所述上排端子主体、下排端子主体、挂钩主体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上排端子主体、下排端子主体分别由上、下两排端子注塑成型,两侧设置有卡钩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金属弹片和下金属弹片两侧设置有卡槽结构,卡槽与上排端子主体、下排端子主体呈干涉装配,上金属弹片和下金属弹片表面设置有弹片结构,所述弹片结构与外壳导通接地。
优选的,所述外壳表面有弹片结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卡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改善了USB 3.0/MICRO USB 3.0体积限制及传送速度的问题.提供了一款微型化,高传送速度且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不仅外型体积小,而且正反插兼容性好,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排端子主体;2-下排端子主体;3-挂钩主体;4-上金属弹片;5-下金属弹片;6-外壳;11-定位柱;21-定位孔;31-通孔;61-弹片结构;6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排端子主体1、下排端子主体2、挂钩主体3、上金属弹片4、下金属弹片5、外壳6;上排端子主体1与下排端子主体2之间设置有挂钩主体3,且上排端子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上金属弹片4,下排端子主体2的底端设置有下金属弹片5,上排端子主体1、下排端子主体2、挂钩主体3、上金属弹片4、下金属弹片5均设置在外壳6内部。
上排端子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柱11,下排端子主体2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21,定位柱11与定位孔21相配合;挂钩主体3的两端设置有通孔31,定位柱11穿过通孔31与定位孔21连接;挂钩主体3以注塑成型工艺,有效加强了上排端子主体1、下排端子主体2前端舌片的强度;挂钩主体3外型尺寸设计>注塑主体尺寸,且挂钩主体3舌部两侧设有卡槽;挂钩主体舌部的前端设置有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设置于对应卡槽位置形成凹陷部且露出于卡槽表面,此设计有效减少了塑胶主体与公头弹片的摩擦,有效提升了挂钩主体3舌片的耐久次数;上排端子主体1、下排端子主体2、挂钩主体3为一体成型,其中挂钩主体3有效补强了一体成型后舌片的强度;上排端子主体1、下排端子主体2分别由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注塑成型,两侧设置有卡钩结构,卡钩结构有效与起接地及屏避作用的金属弹片有效结合;上金属弹片4和下金属弹片5两侧设置有卡槽结构,卡槽与上排端子主体1、下排端子主体2呈干 涉装配,上金属弹片4和下金属弹片5表面设置有弹片结构,弹片结构与外壳导通接地;外壳表面有弹片结构61,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卡扣6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