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361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接线过程中,现有技术的普遍做法为:将支线先缠绕于主线外围,而后通过胶布将主线与支线的连接处绕包起来,以实现连接处的防漏电处理。

对于上述主线与支线连接方式而言,在实际的接线过程中,其普遍存在接线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接线装置,该结构改良的接线装置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接线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结构改良的接线装置,包括有接线主体,接线主体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主体连接部,主体连接部的左端部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主体卡线部,主体连接部的右端部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且与主体卡线部间隔布置的螺栓安装部,主体卡线部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右凸出延伸的支线接线部,支线接线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支线接线孔,支线接线部的右端面开设有与支线接线孔连通的支线锁孔,支线锁孔内螺装有支线锁紧螺丝;

主体连接部的上端侧于主体卡线部与螺栓安装部之间可相对左右活动地装设有卡线块,螺栓安装部螺装有主线锁紧螺栓,主线锁紧螺栓的螺纹端部延伸至螺栓安装部的左端侧,主线锁紧螺栓的左端部与卡线块抵接。

其中,所述主体连接部的下表面开设有朝下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导向槽,主体连接部的上表面于所述主体卡线部与所述螺栓安装部之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导向槽连通的通孔,导向槽内可相对左右活动地嵌装有导向块,导向块与所述卡线块通过中间连接螺丝实现连接,中间连接螺丝穿过主体连接部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接线装置,其接线主体包括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主体连接部,主体连接部左端部设置主体卡线部,主体连接部右端部设置螺栓安装部,主体卡线部上端部设置支线接线部,支线接线部开设前后完全贯穿的支线接线孔,支线接线部右端面开设与支线接线孔连通的支线锁孔,支线锁孔内螺装支线锁紧螺丝;主体连接部上端侧于主体卡线部与螺栓安装部之间可相对左右活动地装设卡线块,螺栓安装部螺装主线锁紧螺栓,主线锁紧螺栓的螺纹端部延伸至螺栓安装部的左端侧,主线锁紧螺栓的左端部与卡线块抵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接线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接线主体 11——主体连接部

111——导向槽 112——通孔

12——主体卡线部 13——螺栓安装部

14——支线接线部 141——支线接线孔

2——支线锁紧螺丝 3——卡线块

4——主线锁紧螺栓 5——导向块

6——中间连接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结构改良的接线装置,包括有接线主体1,接线主体1包括有呈水平横向布置的主体连接部11,主体连接部11的左端部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的主体卡线部12,主体连接部11的右端部设置有朝上凸出延伸且与主体卡线部12间隔布置的螺栓安装部13,主体卡线部12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右凸出延伸的支线接线部14,支线接线部14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支线接线孔141,支线接线部14的右端面开设有与支线接线孔141连通的支线锁孔,支线锁孔内螺装有支线锁紧螺丝2。

进一步的,主体连接部11的上端侧于主体卡线部12与螺栓安装部13之间可相对左右活动地装设有卡线块3,螺栓安装部13螺装有主线锁紧螺栓4,主线锁紧螺栓4的螺纹端部延伸至螺栓安装部13的左端侧,主线锁紧螺栓4的左端部与卡线块3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先将主线放置于接线主体1的主体卡线部12与卡线块3之间,而后旋紧主线锁紧螺栓4并通过主线锁紧螺栓4驱动卡线块3朝主体卡线部12侧移动,且主体卡线部12与卡线块3最终将主线卡持固定;待主线卡装完毕后,工作人员再将支线插入至支线接线部14的支线接线孔141内,而后通过旋紧支线锁紧螺丝2将支线卡紧于支线接线部14的支线接线孔141内。

需进一步指出,为保证卡线块3能够平稳地实现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导向结构设计,具体为:主体连接部11的下表面开设有朝下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导向槽111,主体连接部11的上表面于主体卡线部12与螺栓安装部13之间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且与导向槽111连通的通孔112,导向槽111内可相对左右活动地嵌装有导向块5,导向块5与卡线块3通过中间连接螺丝6实现连接,中间连接螺丝6穿过主体连接部11的通孔112。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接线方便的优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