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34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适用于6kV-40.5kV配电网络系统中。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开关设备其额定电流多为630A,进出线电缆的连接方式基本分为预制型终端。伴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不但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日渐提高,且单位负荷密度迅速增大,目前市场上的环网供电进出线应用的隔离开关结构复杂,安装工艺繁琐;且还不能满足大负荷电流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能满足配电网络大负荷电流要求,结构简单,安装工艺方便的交流高压金属封闭环网隔离开关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能满足配电网络大负荷电流要求,结构简单,安装工艺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包括本体支架、静支座、动触头、隔离静触头、驱动拐臂、绝缘子、接地静触头、出线连接,所述动触头设置在静支座上侧,所述静支座与本体支架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所述动触头一端与静支座通过螺钉及弹簧实现柔性连接,中间与驱动拐臂连接,另一端与隔离静触头连接,所述的驱动拐臂驱动动触头,实现隔离开关的隔离、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触头与隔离静触头均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触头与隔离静触头之间为第一断口和第二断口。

本发明所述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增加了通流能力,能满足配电网络大负荷电流要求,结构简单,安装工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分闸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设备应用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箱体 2、断路器 3、隔离开关 3.1、本体支架 3.2、静支座 3.3、动触头 3.4、隔离静触头 3.5、驱动拐臂 3.6、绝缘子 3.7、接地静触头 4、出线连接 5、泄压装置 6、出线套管 7、隔离开关操作机构 8、断路器操作机构 9、进线套管 11第一断口、12第二断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参见图1-3,该中压并联断口隔离开关包括本体支架3.1、静支座3.2、动触头3.3、隔离静触头3.4、驱动拐臂3.5、绝缘子3.6、接地静触头3.7、出线连接4,所述本体支架3.1由金属钣金制成,用于支撑、连接隔离开关的各个零部件;所述静支座3.2与本体支架3.1通过紧固螺钉连接,用于对动触头3.3的支撑,并作为隔离开关通电回路的一组成部分;所述动触头3.3一端与静支座3.2通过螺钉及弹簧实现柔性连接,中间与驱动拐臂3.5连接,在驱动拐臂3.5的驱动下,动触头3.3的另一端可实现与隔离静触头3.4或接地静触头3.7的连接,实现隔离开关的导通或接地;所述隔离静触头3.4通过紧固螺钉与本体支架3.1连接,其工作时与动触头3.3连接,实现隔离开关的导通;所述驱动拐臂3.5在外力作用下完成对动触头3.3位置的驱动,使得隔离开关实现隔离、导通、接地的功能;所述绝缘子3.6一端通过紧固螺钉与本体支架3.1连接,一端与静支座3.2固定,实现对静支座的可靠支撑,并实现导电回路与接地回路的绝缘;所述接地静触头3.7与本体支架固定,用于实现隔离开关的接地;所述出线连接4与静支座3.2固定,用于隔离开关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实现更多功能的扩展。隔离开关其处于分闸状态时,每一极的隔离断口11、12为两个并联,从而具有更高的通流能力。

图4为该隔离开关具体应用图,设备包括不锈钢箱体1、断路器本体2、隔离开关本体3、出线母线4、泄压装置5、出线套管6、隔离开关操作机构7、断路器操作机构8、进线套管9,所述不锈钢箱体的底侧安装有泄压装置,可由不锈钢钢板材焊接而成;所述断路器本体安装在不锈钢箱体内部,由标准紧固件固定,并且通过铜导体分别与进线套管、隔离开关本体连接;所述隔离本体安装在不锈钢箱体内部,由标准紧固件固定,并且通过铜导体分别与断路器本体、出线套管连接;所述出线母线,由铜材弯折、锻压而成,两端分别连接隔离开关、出线套管,采用标准连接件紧固;所述泄压装置固定于不锈钢箱体底部,用于实现对箱体内部非正常压力的释放;所述出线套管用于连接不锈钢箱体内部导体以及不锈钢箱体外部电缆,实现电流、电压的输出;所述隔离开关操作装置安装在不锈钢箱体外部,由标准连接件紧固,用于实现对隔离开关本体的合、分闸操作;所述断路器操作机构安装在不锈钢箱体外部,由标准连接件紧固,用于实现对断路器本体的合、分闸操作;所述进线套管用于连接不锈钢箱体内部导体以及不锈钢箱体外部电缆,实现电流、电压的输入。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