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电磁干扰的TO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3733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探测器封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防电磁干扰的TO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TO封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光电探测器封装形式,其结构一般包括管壳、光窗片和管座,管壳下端与管座连接,探测器组建设置在管壳和管座所围成的腔体内,光窗片设置在管壳上的光窗孔内;本实用新型所针对的问题是:由于光窗片不具有导电性,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使得器件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将导致光电探系统出现误判,影响器件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TO封装结构,包括管壳、光窗片和管座,所述管壳中部设置有光窗孔,光窗片的下部卡接在管壳的内腔中,光窗片的上部套接在光窗孔内,光窗片的上端面低于管壳的上端面,管壳的下端与管座上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和管座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光窗片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导电膜,导电膜将光窗片的上端面全部覆盖,且导电膜的周向边沿与光窗孔的内壁良好接触;所述导电膜采用氧化铟锡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导电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后,导电膜、管壳和管座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屏磁罩,能够有效地将电磁干扰屏蔽在外,从而避免封装结构内的探测器组件受到干扰,保证探测器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防电磁干扰的TO封装结构,该封装结构具备屏蔽电磁干扰的功能,可以保证探测器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管壳1、光窗片2、导电膜3、管座4、探测器组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电磁干扰的TO封装结构,包括管壳1、光窗片2和管座4,所述管壳1中部设置有光窗孔,光窗片2的下部卡接在管壳1的内腔中,光窗片2的上部套接在光窗孔内,光窗片2的上端面低于管壳1的上端面,管壳1的下端与管座4上端连接,其改进在于:所述管壳1和管座4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所述光窗片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导电膜3,导电膜3将光窗片2的上端面全部覆盖,且导电膜3的周向边沿与光窗孔的内壁良好接触;所述导电膜3采用氧化铟锡制作。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发明人还对如下问题作特别说明:为了保证导电膜3与光窗孔内壁的良好接触,在制作时,应先通过连接工艺将光窗片2和管壳1连接,然后再通过蒸镀工艺在光窗片2的上端面上形成导电膜3,这样才能保证导电膜3和光窗孔内壁的良好接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