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34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散热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甲醇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甲醇燃料电池在工作时电堆发电会产生高温废气,这部分高温废气需要被排出,现有的方式通常是采用抽风机热排风的方式,同时在废气排出管处设置换热器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的余热,但是如果把抽风机设置在排气管的主流道,那么风机轴很有可能过热导致风机轴损坏,影响抽风机的使用寿命,如果将抽风机的风机轴和叶片设置的离主流道的距离过短就会影响热排风效果,因此,如何根据主流道中高温废气的温度来调整风机轴的位置以保证热排风的效果且保障风机轴的使用寿命正是本实用新型人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风机轴延长抽风机的使用寿命的甲醇燃料电池专用热平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散热结构,包括甲醇燃料电池,所述甲醇燃料电池包括高温废气排出管,所述高温废气排出管连接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中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甲醇罐接触,所述换热器的出口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侧设置有双金属片和抽风机,所述抽风机包括风机轴和与风机轴连接的叶片,所述双金属片包括靠近排气管的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的膨胀系数大于第二金属片的膨胀系数,所述抽风机连接在第二金属片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片为铜片,所述第二金属片为钢片。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外部设置有风罩,所述风罩上设置有出风口以及冷空气进口。

优选的,所述风罩的内壁上涂覆有耐高温涂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散热结构,其利用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从而带动抽风机位移来保护风机轴不会受热损坏,因为第一金属片的膨胀系数大于第二金属片的膨胀系数,受热时,第一金属片为主动层。第二金属片为被动层,主动层会向被动层膨胀发生位弯曲,温度越高,则弯曲的程度越大,从而第二金属片便会带动抽风机越远离排气管的主流道,减少抽风机的风机轴受热损坏,从而提高风机轴和抽风机的使用寿命,保障甲醇燃料电池的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散热结构的双金属片受热膨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甲醇燃料电池;2、高温废气排出管;3、换热器;4、排气管;5、双金属片;6、第一金属片;7、第二金属片;8、抽风机;9、风机轴;10、叶片;11、风罩;12、出风口;13、冷空气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散热结构,包括甲醇燃料电池1,所述甲醇燃料电池1包括高温废气排出管2,所述高温废气排出管2连接有换热器3,所述换热器3中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甲醇罐(附图中未画出)接触,对甲醇罐中的甲醇进行余热。所述换热器3的出口设置有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 4的一侧设置有双金属片5和抽风机8,所述抽风机8包括风机轴9和与风机轴 9连接的叶片10,所述双金属片5包括靠近排气管4的第一金属片6和第二金属片7,所述第一金属片6的膨胀系数大于第二金属片7的膨胀系数,所述抽风机8连接在第二金属片7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甲醇燃料电池1专用热平衡装置,其利用双金属片5受热膨胀从而带动抽风机8位移来保护风机轴9不会受热损坏,因为第一金属片6 的膨胀系数大于第二金属片7的膨胀系数,受热时,第一金属片6为主动层。第二金属片7为被动层,主动层会向被动层膨胀发生位弯曲,温度越高,则弯曲的程度越大,从而第二金属片7便会带动抽风机8越远离排气管4的主流道,减少抽风机8的风机轴9受热损坏,从而提高风机轴9和抽风机8的使用寿命,保障甲醇燃料电池1的平稳运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片6为铜片,所述第二金属片7为钢片。铜片的热膨胀系数大于钢片的热膨胀系数,第一金属片6为主动层。第二金属片7为被动层,主动层会向被动层膨胀发生位弯曲,温度越高,则弯曲的程度越大。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4的外部设置有风罩11,所述风罩11上设置有出风口 12以及冷空气进口13。风罩11的设置是为了将高温热气更好的导出,冷空气进口13的设置是使得抽风机8工作时在抽取热风的同时能够抽取冷空气,热风与冷空气相遇后,风罩11内的温度会下降,从而保证风机轴9不会受到损坏。

优选的,所述风罩11的内壁上涂覆有耐高温涂层。耐高温涂层的作用是为了延长风罩11的使用寿命,防止风罩11受热形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