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充电头的防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3047阅读:2192来源:国知局
磁吸充电头的防呆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吸充电头的防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的充电方式越出现些变化。原来的充电头都是插拔式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带来的问题是:接口与插头进过频繁的插拔动作,容易造成接口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同时,这种插接的方式在操作上也不便利。

于是,现有提出了一种磁吸充电头,通过磁铁的吸附力将充电头与接口进行连接固定,这种磁吸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充电头与接口连接的便利性,目前,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大都是通过这种磁吸充电头来进行连接充电。然而,这种磁吸充电头虽然在使用上十分便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磁吸充电头一般通过插针或弹针与智能设备的接口接触,而通过插针或者弹针不能分辨出正、负端口,用户在使用时将磁吸充电头与接口的正、负极容易接反,导致损坏智能设备的内部电路,存在充电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磁吸充电头的防呆结构,其目的在于防止磁吸充电头反接,确保智能设备的充电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磁吸充电头的防呆结构,其包括:设于充电头上的四竖直设置的弹针,与四弹针相配合且设于被充电设备上的接触片,弹针用于给被充电设备充电。充电头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被充电设备上设有与第一磁铁相对应的第一磁吸片,以及与第二磁铁相对应的第二磁吸片。充电头还上设有环形的凸起部,凸起部沿弹针的轴向延伸并形成一空心圆柱,其中一弹针穿过该空心圆柱。被充电设备上设有与凸起部相配合的凹槽,当充电头与被充电设备连接时,凸起部插入凹槽内。

优选地,凸起部沿弹针的轴向延伸的高度不小于弹针的高度。

优选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高度均小于或等于每一弹针的高度。

优选地,第一磁吸片与第二磁吸片均具有N、S极。第一磁铁的N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朝向被充电设备。第一磁铁的N极与第一磁吸片的S极相对,第二磁铁的S极与第二磁吸片的N极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一弹针的周围设置凸起部,在被充电设备上设置与该凸起部相配合的凹槽,由凸起部与凹槽的构成防呆结构,约束充电头与被充电设备的连接方式。只有在凸起部对准凹槽时,充电头才能够与被充电设备连接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防止充电头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反接,确保安全用电;其防呆结构简单,便于推广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充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被充电设备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充电头与被充电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磁吸充电头的防呆结构。

参照图1-2,图1为充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被充电设备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防呆结构包括:四弹针11与四接触片21,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13,第一磁吸片22与第二磁吸片23,凸起部14,以及凹槽24。四弹针11竖直设置且并排固定在充电头1上。四接触片21 设置在被充电设备2的充电接口处,与四弹针11一一对应配合。当四弹针11与四接触片21接触,可以给被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13相对设置在四弹针11的两侧并固定在充电头1上,且与四弹针11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磁吸片22与第二磁吸片23均固定在被充电设备2的充电接口处,分别与第一磁铁12、第二磁铁13相配合,用以将充电头1固定在被充电设备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片22与第二磁吸片23均具有N、S极,第一磁铁12与第一磁吸片22对应的磁极相反,第二磁铁13与第二磁吸片23对应的磁极相反,通过磁铁的异性相吸原理,使得充电头1可被吸附固定在被充电设备2上。凸起部14呈环形设置,并沿弹针11的轴向延伸形成一空心圆柱,其中一弹针11穿过该空心圆柱。凹槽24设置在被充电设备2上,当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连接固定时,凸起部14插入凹槽24内。

本实用新型的防呆原理:仅当凸起部14对准凹槽24的位置,四弹针11与四接触片21才可对应接触连接,才可对被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若凸起部14未对准凹槽24的位置,则穿过凸起部14的弹针11无法与其对应的接触片21完全接触连接,无法对被充电设备2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通过凸起部14与凹槽24的配合关系,限制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的连接方式。当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正接(即凸起部14对准凹槽24)可进行充电;当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反接(即凸起部14未对准凹槽24),无法进行充电。故,本实用新型可防止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的充电接口反接,确保安全用电;其防呆结构简单,便于推广生产。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穿过凸起部14的弹针11与其对应的接触片21误触。凸起部14沿弹针11的轴向延伸的高度不小于弹针11的高度。这样以确保在当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反接时,穿过凸起部14的弹针11与其对应的接触片21不会有接触,从而进一步保证充电安全。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之间具有稳定的电压传输。如图3所示,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13的高度均小于或等于每一弹针11的高度,即弹针11的高度部大于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13的高度。当充电头1被固定在被充电设备2的充电接口处,弹针11会被压缩,弹针11受弹力作用抵接在接触片21,保证了弹针11与接触片21的良好接触,从而保证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之间具有稳定的电压传输。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好的防反接效果。优选地,第一磁铁12的N极与第二磁铁13的S极朝向被充电设备2。第一磁铁12的N极与第一磁吸片22的S极相对,第二磁铁13的S极与第二磁吸片23的N极相对。将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13的磁极相反设置,若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反接,那么第一磁铁12的N极会与第二磁吸片23的N极相对,第二磁铁13的S极会与第一磁吸片22的S极相对,受磁铁“同性相斥”的作用,使得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相排斥而无法连接,间接提醒用户充电头1与被充电设备2连接错误,从而防止用户把充电头1反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