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采集仪的导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137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电采集仪的导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电采集仪中的导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心电采集仪一般由可互相分离的采集仪主机和导联线束这两部分构成。如名为“可穿戴式十二导联心电检测仪”,申请号为201620241790.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然而这样的心电采集仪由于其导联线束上的各导联线长度均相同,因此当这些导联线的测量端被固定到人体上相应的部位后,这些导联线就会变得凌乱。另外,等长的导联线不容易识别其在人体的理应固定部位,这就容易导致采集部位错误的情况,使得测量结果不准确。另外,现有的便携式心电采集仪一般都是在采集仪主机内部集成电池及充电电路的,一旦电池电力不足而需要充电,则此时该采集仪主机也就不能继续使用了,要继续采集任务的话只能更换另一台采集仪主机,这就导致需要配置多台采集仪主机,于是投入的成本也就变大了。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对现有的心电采集仪的结构进行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电采集仪的导联装置,其可解决导联线凌乱、容易出现采集部位错误、电力不足时需要整机更换等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心电采集仪的导联装置,特别地,包括导联线束和导联座;所述导联座上设有若干用于与采集仪主机上对应触点导通的接触簧片;所述接触簧片分为信号用接触簧片和供电用接触簧片;所述导联座上还设有线束插座;所述线束插座的引脚与所述信号用接触簧片对应导通;在导联座内还设有电池输出引脚,所述电池输出引脚与所述供电用接触簧片对应导通;所述导联线束的一端设有线束插头,所述线束插头用于与所述线束插座插接;所述线束插头的引脚与所述导联线束的各导联线对应导通。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导联线束并非是直接与采集仪主机通过插头和插座连接的,而是通过导联座来实现该两者的连接和导通的。本实用新型的导联座可以通过卡爪和扣钩等快拆结构实现与采集仪主机之间的连接和分离。而在导联座内可以配置电池,电池的电力是通过供电用接触簧片而传导至采集仪主机上对应的触点而实现导联座向采集仪主机供电的。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只要更换导联座即可,而不必更换采集仪主机。同样地,采集仪主机出现故障时,更换采集仪主机即可,不必更换导联座。导联座上还设有线束插座和信号用接触簧片。导联线束通过线束插头与线束插座的连接而与导联座连接且导通。采集仪主机上设有信号采集触点,通过导联座上的信号用接触簧片与采集仪主机上的信号采集触点的对应导通作用,导联线束的各电极就能与采集仪主机导通。作为改进,所述导联座上优选还设有扩展用接触簧片。例如,可以在导联座内配置一个wifi模块,此时采集仪主机就可通过导联座上的这组扩展用接触簧片实现与wifi模块的互通,从而令采集仪主机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至接收端。又例如:可以在导联座内配置一个USB接口模块,此时采集仪主机通过这组扩展用接触簧片就可以实现通过USB协议传输数据。作为改进,所述导联线束优选分为若干子导联线束,各子导联线束的线束插头两两互不兼容。这样,一条子导联线束只能被限定插接到一个线束插座上,避免了错误接线的情况出现,属于一种防呆设计。优选地,所述导联线束分为第一子导联线束、第二子导联线束和第三子导联线束;第一子导联线束包括RA肢体导联线和LA肢体导联线;第二子导联线束包括V1胸导联线、V2胸导联线、V3胸导联线、V4胸导联线、V5胸导联线和V6胸导联线;第三子导联线束包括RL肢体导联线和LL肢体导联线。第一子导联线束、第二子导联线束和第三子导联线束的线束插头两两不兼容,这样就可以避免该三条线束被错误地连接至导联座。优选地,各导联线的长度符合以下关系:RA肢体导联线≈LA肢体导联线;V1胸导联线<V2胸导联线<V3胸导联线<V4胸导联线<V5胸导联线<V6胸导联线;RL肢体导联线≈LL肢体导联线。在导联座被正确佩戴后,第一子导联线束从导联座的上方引出,第二子导联线束和第三子导联线束从导联座的下方引出。这样的长度关系和子导联线束的出线位置是按照各导联线的电极扣在人体的标准粘贴位置离导联座的标准佩戴位置的远近排序,于是当导联座被正确佩戴时,各导联线的电极扣即可伸展至其标准粘贴位置,且不会有过长的冗余,这样可令这些在人体上的导联线变得整洁且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优选地,所述导联线束的各导联线的电极扣带有两两互不相同的颜色和标识符号。这样可以进一步方便医护人员识别和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心电采集仪的导联装置具有使用方便、避免线缆缠绕、可更换电池、可扩展功能、预防操作错误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导联座;11-信号用接触簧片;12-供电用接触簧片;13-扩展用接触簧片;21-第一子导联线束;22-第二子导联线束;23-第三子导联线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实现要素: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心电采集仪的导联装置包括:导联座1和导联线束。导联线束分为:第一子导联线束21、第二子导联线束22和第三子导联线束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导联座上设有10片信号用接触簧片11,其对应的标记符号为“RA”、“V1”、“V2”、“V3”、“V4”、“V5”、“V6”、“LA”、“RL”、“LL”;本实施例的导联座上设有2片供电用接触簧片12,其对应的标记为“V+”和“V-”;本实施例的导联座上设有4片扩展用接触簧片13,其对应的标记为“C1”、“C2”、“C3”、“C4”。所述导联座上还设有第一线束插座、第二线束插座和第三线束插座。第一线束插座、第二线束插座、第三线束插座的引脚与所述的10片信号用接触簧片11对应导通。第一子导联线束21通过第一线束插头而插接到第一线束插座;第二子导联线束22通过第二线束插头而插接到第二线束插座;第三子导联线束通过第三线束插头而插接到第三线束插座。于是第一子导联线束21、第二子导联线束22、第三子导联线束23的各导联线可对应地与所述的10片信号用接触簧片11对应导通。第一子导联线束包括:RA肢体导联线和LA肢体导联线。;RA肢体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右胳膊;LA肢体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左胳膊。第二子导联线束包括:V1胸导联线、V2胸导联线、V3胸导联线、V4胸导联线、V5胸导联线和V6胸导联线。V1胸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胸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V2胸导联线与V4胸导联线连线的中点;V4胸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交点处;V5胸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左腋前线与V4胸导联线同一水平;V6胸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左腋中线与V4胸导联线同一水平;第三子导联线束包括:RL肢体导联线和LL肢体导联线。RL肢体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右腿;LL肢体导联线的电极扣粘贴位置是左腿。如图1所示,以上各导联线的长度符合以下关系:RA肢体导联线≈LA肢体导联线,V1胸导联线<V2胸导联线<V3胸导联线<V4胸导联线<V5胸导联线<V6胸导联线,RL肢体导联线≈LL肢体导联线。如图1所示,在导联座被正确佩戴后,第一子导联线束从导联座的上方引出,第二子导联线束和第三子导联线束从导联座的下方引出。本导联座内还设有电池和充电电路(未画出),电池的输出引脚与供电用接触簧片12对应导通,当采集仪主机安装到导联座上,采集仪主机上的电源输入触点即与导联座的供电用接触簧片12接触,于是采集仪主机可从导联座上取电。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导联线束、第二子导联线束和第三子导联线束的线束插头两两不兼容,且各导联线的电极扣带有两两互不相同的颜色和标识符号,见表1。导联线名称标识符号颜色RA肢体导联线RA白LA肢体导联线LA黑V1胸导联线V1红V2胸导联线V2黄V3胸导联线V3绿V4胸导联线V4蓝V5胸导联线V5桔红V6胸导联线V6紫RL肢体导联线RL绿LL肢体导联线LL红表1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