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用压线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4966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器用压线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连接器用的压线式插孔结构,特别涉及端子内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电连接器的插孔结构需要较大的接触压力以确保连接器的可靠连接,这样会导致需要较大的插入力和拔出力,在同一连接器中若需要多个插孔,会导致需要很高的插入力和拔出力,甚至于会出现无法插入或拔出的情况;本专利结构可通过双面四片接触的形式,确保低插拔力,高可靠连接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插孔结构需要多个插孔、较大接触压力引发的无法插入或拔出的情况,旨在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压线端子结构,其利用连接器内部的双侧四面的接触,确保连接器的低插拔力和连接的高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用压线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盖子1和端子5,所述盖子1与端子上部卡合,所述盖子1包括一底板2,垂直于所述底板2两侧设有两侧板3,所述侧板3上设有卡扣部分4,所述端子5包括一底盖板6,垂直于所述底盖板6两侧设有两侧盖板7,所述端子5包括一引入部分8,所述引入部分8位于端子5上部,所述引入部分8顶端设有一支撑板9,所述引入部分8上缘延伸并向内弯折嵌入支撑板9形成导向部分10,所述导向部分10侧截面呈弯钩状,所述引入部分8下部的内壁凸出形成一台阶11,所述引入部分8的两侧盖板7于台阶11以上向内延伸设有四根金属条12,所述四根金属条对称分布于两侧盖板7内,所述金属条12上端与导向部分10卡合,所述金属条12下端由台阶11限位在引入部分8内的高度,所述金属条12向内折弯形成接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3内壁的间距与侧盖板7外壁的间距相配,所述引入部分8外壁设有若干扣点18,所述扣点18与盖子1的卡扣部分4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引入部分8底部设有一支撑部分14,沿所述侧盖板7外壁于支撑部分14以下弯折形成一止位部分15,所述止位部分15下缘与一导体铆压部分16上缘连接。

进一步地,沿所述侧盖板7外壁于导体铆压部分16以下弯折形成一弯折部分17,所述弯折部分17与止位部分15弯折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分17下缘与一绝缘铆压部分19上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引入部分内还设有一接触片20,所述接触片20的上部至中部垂直方向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将接触片20上部分为两个接触前端22,所述接触片20的上端与导向部分10卡合,所述接触片20的下端与台阶11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所述:端子前部有导向部分,确保端子有效的插入,端子接触部分通过两侧的四个弹片式的接触,既保证了低插拔力,又保证了可靠性的连接,尾部通过冷压接的形式与导线连接形成导通;本设计方案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向剖视图;

图中各部件编号表示如下:

1.连接器;

2.底板;

3.侧板;

4.卡扣部分;

5.端子;

6.底盖板;

7.侧盖板;

8.引入部分;

9.支撑板;

10.导向部分;

11.台阶;

12.金属条;

13.接触点;

14.支撑部分;

15.止位部分;

16.导体铆压部分;

17.弯折部分;

18.扣点;

19.绝缘铆压部分;

20.接触片;

21.凹槽;

22.接触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连接器用压线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盖子1和端子5,所述盖子1与端子上部卡合,所述盖子1包括一底板2,垂直于所述底板2两侧设有两侧板3,所述侧板3上设有卡扣部分4,所述端子5包括一底盖板6,垂直于所述底盖板6两侧设有两侧盖板7,所述端子5包括一引入部分8,所述引入部分8位于端子5上部,所述引入部分8顶端设有一支撑板9,所述引入部分8上缘延伸并向内弯折嵌入支撑板9形成导向部分10,所述导向部分10侧截面呈弯钩状,对于互配端插入时起良好的导向作用,所述引入部分8下部的内壁凸出形成一台阶11,所述引入部分8的两侧盖板7于台阶11以上向内延伸设有四根金属条12,所述四根金属条对称分布于两侧盖板7内,所述金属条12上端与导向部分10卡合,所述金属条12下端由台阶11限位在引入部分8内的高度,金属条12长度大于台阶11与支撑板9的间距,受台阶11挤压向内折弯并冲裁成四个接触条,所述金属条12向内折弯形成接触点,确保与互配端的良好接触。

具体实施时,所述侧板3内壁的间距与侧盖板7外壁的间距相配,所述引入部分8外壁设有若干扣点18,所述扣点18与盖子1的卡扣部分4卡合,结构稳定,便于拆卸。

具体实施时,所述引入部分8底部设有一支撑部分14,沿所述侧盖板7外壁于支撑部分14以下弯折形成一止位部分15,确保导体不能伸入接触区域,所述止位部分15下缘与一导体铆压部分16上缘连接。

具体实施时,沿所述侧盖板7外壁于导体铆压部分16以下弯折形成一弯折部分17,所述弯折部分17与止位部分15弯折的方向相反,缩小了端子的体积。

具体实施时,所述弯折部分17下缘与一绝缘铆压部分19上缘连接,导体铆压部分16和绝缘铆压部分19可以对导线的导体部分及绝缘部分进行合理的压接,形成良好的导电状态。

具体实施时,所述引入部分内还设有一接触片20,所述接触片20的上部至中部垂直方向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将接触片20上部分为两个接触前端22,所述接触片20的上端与导向部分10卡合,所述接触片20的下端与台阶11相连。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