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铁安全门动力及信号传输系统专用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5871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地铁安全门专用电缆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安全门动力及信号传输系统作连接线。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包括地铁、地面轻轨、高架轻轨)的时期,地铁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具有行车速度快、旅客运送量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环保无尾气排放等特点,是解决目前城市交通拥挤、尾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的有效办法。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功能的日益复杂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多,建设快速的地下轨道交通网络已刻不容缓。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孕育着无限的商机,给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地铁用电线电缆除一些特殊要求的品种外,国内大部分均能配套供应。而地铁安全门系列用电缆包括电缆动力传输线以及信号控制传输线,这些电缆都是地铁安全门在安装时必须的配套产品。目前这些电缆大部分还是采用普通的电源线和控制线,但普通电缆在使用特性、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安全可靠性、环保性能等均不能满足现代轨道交通系统的要求,往往会造成可靠性能低、故障率高、环保性能低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稳定可靠的传输性能,同时具有低烟、无卤、高阻燃、柔韧易弯曲、防鼠啃咬、抗紫外线老化的轨道交通地铁安全门动力及信号传输系统专用电缆。

本实用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铁安全门动力及信号传输系统专用电缆,包括电缆最中心设置的圆形填充体,在圆形填充体外围绕圆形填充体设置若干个绝缘线芯,在绝缘线芯外直接挤包厚度为1.0-3.0mm的低硬度柔软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层。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绝缘线芯为2-37根,由导体以及挤包在导体外的厚度为0.6-1.6mm的低硬度柔软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层构成。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导体由多股镀锡铜芯软导体和增加了抗拉纤维绞合而成。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圆形填充体为采用无卤聚烯烃材料挤制的无卤填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有益效果在于:

1、本本实用电缆中,导体采用符合GB/T3956-2008规定的第5种镀锡软导体,同时在导体中设置了抗拉纤维材料,采用第5种软导体与硬导体相比,可保证电缆更加柔韧,便于电缆弯曲敷设,同时导体中设置了抗拉纤维,可以有效避免小截面信号线在过度弯曲使用时,出现断芯故障的发生,增加了导体的柔韧性和抗拉力,提高了抗腐蚀能力。

2、电缆的绝缘和护套材料均采用硬度较低,具有较好柔韧性的无卤低烟聚烯烃材料,该材料与常规无卤低烟聚烯烃料相比,硬度较低,柔韧性较好,确保了电缆本体具有较好的柔韧度,满足在狭小敷设环境过度弯曲的需要,避免了电缆出现开裂的风险;同时与常规PVC等电缆相比,具有不含卤素、高阻燃、环保且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并且确保了电缆本体具有较好的柔韧性,确保电缆易于弯曲敷设。

3、改变传统的电缆结构设计方式,采用电缆的缆芯中央不放置绝缘线芯,进而采用由无卤低烟聚烯烃材料挤制填芯代替,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整个电缆在过度弯曲时,由于中央线芯因受到较大的拉力而出现断芯的风险,提高了整个电缆的可靠性。

4、电缆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稳定可靠的传输性能,同时具有低烟、无卤、高阻燃、柔韧易弯曲、防鼠啃咬、抗紫外线老化的等性能,其综合环保功能全面而强大,产品结构紧凑、易于敷设,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铁安全门动力及信号传输系统专用电缆,包括电缆最中心设置的圆形填充体1,圆形填充体为一种采用无卤聚烯烃材料挤制的无卤填芯,在圆形填充体外围绕圆形填充体设置若干个绝缘线芯5,所述的绝缘线芯为2-37根,由导体1以及挤包在导体外的厚度为0.6-1.6mm的低硬度柔软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层2构成,其中导体由多股镀锡铜芯软导体和增加了抗拉纤维绞合而成;在绝缘线芯外直接挤包厚度为1.0-3.0mm的低硬度柔软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层4。

该轨道交通地铁安全门动力及信号传输系统专用电缆的制备步骤如下:

1)导体的制备:首先,本电缆的导体采用第5种镀锡铜芯软导体,然后对该种导体生产经过拉丝—退火—镀锡—束丝—复绞几个阶段,其中在束绞阶段拖入抗拉纤维和铜丝一起绞合而成;

2)绝缘线芯的制备:绝缘层采用挤出方式生产,通过挤塑机对无卤低烟聚烯烃绝缘料在其塑化温度下进行加热塑化,然后通过挤塑机螺杆的旋转,将融融状态下的材料向前输送,再通过机头及模具的配合均匀连续的包覆在导体上,形成绝缘线芯;挤出主要的工艺控制参数如下:挤塑螺杆采用等距不等深的低压缩比螺杆,压缩比控制测1.1~1.3之间;挤塑配模采用挤压式,与挤管式工艺相比,可有效避免挤塑过程出现熔体破裂,同时还能够确保电缆的紧凑性和圆整性,挤塑机物料塑化温度控制在95~160℃之间,其中加料段温度为95~120℃,塑化段温度为145~160℃之间,挤塑温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既要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无机阻燃剂分解出现气孔,又要防止温度过低造成挤出材料挤出困难,导致设备过负荷;

3)缆芯的制备:绝缘线芯的成缆工序通过采用笼绞式成缆机实现,通过该设备将绝缘线芯均匀绞合在电缆中心的由无卤聚烯烃材料挤制而成圆形无卤填芯,绞合节径比控制在10~16倍之间,确保绞合紧密,缆芯圆整;

4)整体电缆的形成:护套层采用挤出方式生产,通过挤塑机对无卤低烟聚烯烃护套料在其塑化温度下进行加热塑化,然后通过挤塑机螺杆的旋转,将融融状态下的材料向前输送,再通过机头及模具的配合均匀连续的包覆在缆芯上形成该电缆;挤出主要的工艺控制参数如下:挤塑螺杆采用等距不等深的低压缩比螺杆,压缩比控制测1.1~1.3之间;挤塑配模采用挤压式,与挤管式工艺相比,可有效避免挤塑过程出现熔体破裂,同时还能够确保电缆的紧凑性和圆整性,挤塑机物料塑化温度控制在95~160℃之间,其中加料段温度为95~120℃,塑化段温度为145~160℃之间,挤塑温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既要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无机阻燃剂分解出现气孔,又要防止温度过低造成挤出材料挤出困难,导致设备过负荷;

5)检验合格入库。

本实用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