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高清立体影视柔性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261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VR高清立体影视柔性传输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导线结构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VR(虚拟现实)的普及及商业化,提供VR内容的游戏影视产品越来越多,用户对虚拟现实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其中的数据传输而言,需要多种信号传输,如电源、控制信号、以及音视频信号等,都是采用多根导线分开传输。特别是音视频信号,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金属导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由于金属传输存在抗干扰差、易衰减等问题,难以满足现有高清以及超高清音视频传输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多种信号线排列于一体、传输速度高、传输稳定的VR高清立体影视柔性传输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VR高清立体影视柔性传输线,包括外被层,在外被层内包裹有电源芯线、控制芯线、信号芯线以及视频光纤,该视频光纤外包裹有中被层。

其中,所述信号芯线为差分对绞信号线,在差分对绞信号线外设置有屏蔽层。

其中,所述的屏蔽层为金属带缠绕而成的金属带屏蔽层,或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屏蔽层,或金属带缠绕而成的金属带屏蔽层与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屏蔽层所形成的双层屏蔽层。

其中,所述的金属带屏蔽层厚度在0.01mm~0.07mm之间。

其中,在外被层内设置有增加整个线材强度及抗拉力度的填充物,该填充物填充于各芯线之间的空隙中。

其中,在外被层内设置有屏蔽层,所述的屏蔽层为金属带缠绕而成的金属带屏蔽层,或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屏蔽层,或金属带缠绕而成的金属带屏蔽层与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屏蔽层形成的双层屏蔽层。

且,所述的外被层为PVC或TPE或TPU或MPPE材质的软质塑料层。

本实用新型将多种数据线号传输线通过合理排列在同一条外被层内,便于导线的整理与布局,采用光纤作为视频传输线,更利于传输立体高清视频,传输速度快、传输稳定可靠,并且在光纤外包裹有中被层,便于加工,在线路剥皮安装时不易造成光纤损伤,也增强了光纤的强度。此外,信号芯线采用差分对绞信号线,并且在信号芯线包裹金属带或/和金属丝屏蔽层,信号抗干扰能力更强,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与实施,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高清立体影视柔性传输线整体为圆形,最外层为外被层1,该外被层1采用PVC或TPE或TPU或MPPE等软质塑料材料制成,具有抗化学腐蚀、耐高温、阻燃、抗拉抗弯折能力强等优点,为内部各导线最外层的保护层。

为了实现VR各种信号传输均通过同一根传输线完成,在外被层1内包裹有电源芯线2、控制芯线3、信号芯线4以及视频光纤5。其中,该视频光纤5用于传输立体高清视频信号,在其外表面包裹有中被层6,该中被层6为塑料层,用于保护内部光纤,既便于加工,也使视频光纤5在后续整个传输线剥皮安装时不易伤及内部视频光纤5,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视频光纤5的强度。

其中,信号芯线4为传输控制信号的导线,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及传输稳定性,该信号芯线4采用差分对绞信号线,并且在差分对绞信号线外设置有屏蔽层7,整个屏蔽层7厚度可在0.01mm~0.07mm之间。并且,该屏蔽层7可采用如下结构以提高信号芯线4的抗干扰性能:一种结构为采用金属带缠绕而形成金属带屏蔽层,该金属带为较软具有弹性的薄料带,如铜带或铝带等;另一种为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屏蔽层,如铜丝编织而成等;再一种为金属带缠绕而成的金属带屏蔽层与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屏蔽层层叠所形成的双层屏蔽层。上述三种屏蔽层结构均可达到良好的屏蔽效果。

此外,为了增加整个传输线的抗拉强度以及弯折强度,在外被层1内设置有填充物8,该填充物8为多根,填充于各芯线之间的空隙中,可采用非金属填充材料如尼龙丝或防弹丝或棉纱等。

此外为了增加整个传输线的EMI性能以及减少对外部的干扰性,在外被层内同样设置有屏蔽层7,该屏蔽层7结构与信号芯线4外屏蔽层结构一致,可为金属带缠绕而成的金属带屏蔽层,或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屏蔽层,或金属带缠绕而成的金属带屏蔽层与金属丝编织而成的金属丝屏蔽层层叠所形成的双层屏蔽层。

实施例二: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不同之处仅为传输线整体形状差异,本实施例为扁线,其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作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