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工具的导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239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通电导线的修复或更换导线的领域并且涉及对于呈工具的式样的临时导线的使用和重复使用,随着功沿着通电电力线从一个区段到一个区段前进,该工具被反复不断地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将一段导线用作工具的方法,其中,该方法用于在对处于一电压电位下的通电相进行带电更换导线中使用,这些通电相被架线(string)在介于至少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至少第一区段中,并且同样被架线在介于该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之间的邻接于第一区段的邻接的第二区段中,

其中,在通电相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两者中,导线在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是邻接的,

并且其中,通电相或导线包括通电导线的间隔开的通电阵列,这些通电导线可以是大致并行的并且可以是通电导线的竖向地或水平地排列的竖向地间隔开的通电阵列,通电导线包括单独的相,

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区段中:

a)提供可重复使用的一组临时导线,

b)为处于大致对齐的、间隔开的临时阵列中的临时导线架线,该临时阵列与该通电阵列并排且间隔开,使得该通电阵列中的每个通电导线具有与它并排的临时阵列的相应临时导线,

c)从该通电阵列中的第一通电相开始,通电以使临时阵列中的相应的第一临时导线具有第一通电导线的电压电位,使第一临时导线与第一通电导线并行,并且随后使第一导线断电,

d)维修(例如,修复或更换导线)断电的第一导线或延迟该维修,

e)针对通电阵列中的每一个相继的通电导线和临时阵列中的相应的临时导线顺次重复步骤(a)到(d),

f)随后,针对在步骤(d)中并未维修的那些通电导线,对那些通电导线进行维修,随后,

g)对导线进行更换导线并且使通电导线与临时导线并行,

h)使临时导线断电,

i)移除临时导线用于随后在第二区段中作为工具重复使用,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二区段中:

j)提供这一组临时导线,

k)重复步骤(b)到(i),由此在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上进行维修,而无需调换通电阵列中的通电导线的相对位置,并且由此,临时导线可从一个区段重复使用于另一区段。

本发明是本文中所示、所述或所暗示的设备、系统和/或方法。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每幅视图中表示对应的部分;并且其中,图1-20中所述的过程适用于三相中的第一相并且被作为示例示出为被应用于竖向阵列的三相(即顶相,中相和底相)中的顶相:

图1是更换导线的通电导体的布局的平面示意图。

图1a是沿着图1上的线1a-1a部分截取的截面图。

图1b是沿着图1上的线1b-1b部分截取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临时线的增加的图1的平面图。

图2a是位于图1中的图1a处所示的位置处的图2中的截面图。

图2b是位于图1中的图1b截面图位置处的图2中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安装好的跳线(jumper)的图2的视图。

图3a是位于图2中的图2a的截面图的位置中的图3的截面图。

图3b是位于图2中的图2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3中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另一跳线的安装的图3的视图。

图4a是位于图3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4b是位于图3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另一跳线的安装的图4的视图。

图5a是位于图4中的图4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5处的截面图。

图6a是位于图5中的图5a的位置中的图6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一临时聚合物柱和转换汇流条跳开关(transferbusbreaker)的图6的视图。

图7a是位于图6中的图6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7中的截面图。

图7b是沿着图7中的线7b-7b的截面图。

图7c是沿着图7中的线7c-7c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了两个其它跳线的安装的图7的视图。

图8a是位于图7中的图7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8中的截面图。

图8b是位于图7中的图7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8中的截面图。

图8c是位于图7中的图7c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8中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了以一侧一个的方式安装第二或另一临时跳开关(breaker)、聚合物柱和转换汇流条的图8的视图。

图9a是位于图8中的图8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9中的截面图。

图9b是位于图8中的图8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9中的截面图。

图9c是位于图8中的图8c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9中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了其它两个跳线的安装的图9的视图。

图10a是位于图9中的图9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0中的截面图。

图10b是位于图9中的图9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0中的截面图。

图10c是位于图9中的图9c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0中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了将临时跳线安装于悬置绝缘体的图10的视图。

图11a是位于图10中的图10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1中的截面图。

图11b是位于图10中的图10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1中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了关闭的第一临时跳开关的图11的视图。

图12a是位于图11中的图11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2中的截面图。

图12b是位于图11中的图11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2中的截面图。

图12c是位于图10处的图10c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2中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了关闭第二或另一临时跳开关的图12的视图。

图13a是位于图12中的图12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3中的截面图。

图13b是位于图12中的图12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3中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了另一跳线的安装的图13的视图。

图14a是位于图13中的图13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4中的截面图。

图14b是位于图13中的图13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4中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了永久跳线的移除的图14的视图。

图15a是位于图14中的图14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5中的截面图。

图15b是位于图14中的图14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5中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了另一跳线的安装的图15的视图。

图16a是位于图15中的图15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6中的截面图。

图16b是位于图15中的图15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6中的截面图。

图17是示出了永久跳线的移除的图16的视图。

图17a是位于图16中的图16a的截面图的位置中的图17中的截面图。

图17b是位于图16中的图16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7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了第二跳开关的打开的图17的视图。

图18a是位于图17中的图17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8中的截面图。

图18b是位于图17中的图17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8中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了第一跳开关的打开的图18的视图。

图19a是位于图18中的图18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9中的截面图。

图19b是位于图18中的图18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9中的截面图。

图19c是位于图12中的图12c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19中的截面图。

图20示出了跳线的移除的图19的视图。

图20a是位于图19中的图19a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20中的截面图。

图20b是位于图19中的图19b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20中的截面图。

图20c是位于图19中的图19c的截面图的位置处的图20中的截面图。

图21-31重现了图1-20中以逐步分解的方式示出的过程,其中,图1-20的过程被应用于顶相,并且图21-31的过程被应用于中相。

图32-42将图21-31的过程应用于底相,其中,对应视图中的步骤是与被应用于底相以及已经被应用于中相的步骤大致相同的步骤。

图43在侧视图和正视图中示出了支撑顶相、中相和底相的支撑结构以及从电路跳开关竖向向上地延伸直到该支撑结构的一对临时转换汇流条。

图44a是在从横臂悬置的水平构造中承载三相的h型框架支撑结构的正视图。

图44b是示出了被安装于h型框架的临时支撑柱的图44a的视图。

图45是示出了被从临时支撑柱安装和悬置的临时导线的图44b的视图。

图46是示出了正将a相负载转移到临时导线的图45的视图。

图47是示出了一旦已将a相负载转移到临时导线,就对新d相更换导线的图46的视图。

图48是示出了正将b相负载转移到在图47中被更换过导线的导线的图47的视图。

图49是示出了一旦已将b相负载转移到在图47中被更换过导线的导线,就对新d相更换导线的图48的视图。

图50是示出了正将c相负载转移到在图49中被更换过导线的导线的图49的视图。

图51是示出了一旦已将c相负载转移到在图49中被更换过导线的导线,就对新d相更换导线的图50的视图。

图52是示出了正将c相负载转移回到被更换导线的c相的图51的视图。

图53是示出了正将b相负载转移回到被更换导线的b相的图52的视图。

图54是示出了正将a相负载转移回到被更换导线的a相的图53的视图。

图55是示出了移除的临时导线的图54的视图。

图56是示出了移除的临时支撑柱的图55的视图。

图57是示出了在形成v形的一对绝缘体的下方从h型框架横臂悬置的临时导线的图56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示出了如从上方所见(即处于平面图中)的支撑塔架的布局以及由塔架支撑的导线的布局。图1a是沿着图1中的线1a-1a的侧面正视图。图1b是沿着图1中的线1b-1b的侧面正视图。在每幅视图中均设置有指南针方位,以便于在不同的标记相之间进行说明。指南针的方位仅作为示例。

由此,如在示意性的概览图10中所见,该视图意在是代表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支撑塔架12d、12e、12f和12g中的每一个在每个塔架的任一侧上都支撑由三相(即,顶相14a、中相14b和底相14c)组成的电导线。在所示示例中,正被更换导线的主要线路是345千伏(kv)并且右侧电路是138kv,如由较短的绝缘体所表示的那样,该138kv线路相位被采用附图标记15a、15b和15c表示。杆被表示为17a、17b和17c并且仅在图1中示出。该实施例并非意在是限制性的并且,这是因为同样可传送其它高电压负荷。在图1的下部部分中,由于相14a-14c是被彼此竖向地堆叠的,如图1b中所示,仅可看见顶相14a。在图1a的上部部分中,即在图1的与结构16有关的上部部分中,每个相均在平面图上彼此分离,以便从竖向间隔开的相阵列转变为相位的分别由竖向支撑部16a-16c承载的水平间隔开的水平相阵列14a-14c。水平相阵列14a-14c随后被承载在支撑结构18上。

如由支撑结构18所承载的那样,顶相14a被重新标记为水平相14a。同样,中相14b被重新标记为水平相14b’,并且底相14c被重新标记为水平相14c。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带电更换导线的方法通过在图1的布局上执行的所示操作来举例说明,如在图2-42的对比中所示,这些操作例如为下文中所述的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在带电更换导线的作业中的这种操作是高度危险的并且必须遵循安全措施,以避免出现例如在标题为“通电导线架线和编接方法及设备(liveconductorstringingandsplicingmethodandapparatus)”的美国专利no.7,535,132中所述的危险。

在图2中开始,在已经做出改变的至少一幅视图中已经增加了椭圆和圆20以突出这些改变,这些改变影响了前述视图中的表示并且由此允许读者迅速发觉通过在此描述的方法中的多个步骤做出的改变。

由此,如在图2b中所示,该突出椭圆形20被在塔架12d的北部臂的周围示出,以表示对图1b中的塔架12d的表示做出的改变。由此,图2b中的突出椭圆形20表示包括分别用于临时顶相、中相和底相的临时相22a、22b和22c的可重复使用的临时线已经被分别架线在塔架12d的对应的顶臂24a、中臂24b和底臂24c的下方。该临时线从塔架12g经由塔架12f和12e延伸到临时的竖向终端(dead-end)26,如在图2a中最佳所见。临时相22a、22b和22c被保持在从塔架12g到临时的竖向终端26的竖向间隔开的阵列中。

如在图3和图3a中所见,跳线28a被安装在竖向支撑部16a的杆的顶部(即,东相杆顶)到临时顶相22a之间。跳线28a被安装在跳线28a的相反两端处的对应的绝缘体或聚合物29a之间。

如在图4和图4a中所见,跳线30a被安装在水平相14a(即,东相)和临时跳线28a之间,从而为临时跳线28a通电。

如在图5和图5a中所见,临时跳线32b被从竖向支撑部16b的杆的顶部(即,从中相杆顶)安装于临时的中相22b。一对绝缘体或聚合物33b被安装于临时跳线32b的相反两端处、介于临时跳线32b和竖向支撑部16b的顶部以及临时中相22b之间。

如在图6和图6a中所见,跳线34b被从水平中相14b安装于临时跳线32b,从而为使临时跳线32b通电。

如在图7、图7b和图43中所见,聚合物柱39a、39b被在每一侧上安装在塔架12d的腿部上并且被定位在第一临时电路跳开关36的衬套38、38的上方。转换汇流条40沿塔架12d的每一侧在聚合物柱39a、39a和第一临时电路跳开关36的衬套38、38之间行进。

如在图8和图8b中所见,跳线42a被从顶相14a安装于邻近的转换汇流条40。在第一临时电路跳开关36被证实处于其打开状况中的情况下,第二跳线被从临时顶相22a安装于转换汇流条40的另一侧(即,转换汇流条40的与临时顶相22a相邻的一侧)。这为第一临时电路跳开关36的一侧通电。

如在图9和图9b中所见,类似于上文中结合图7所讨论的第一临时电路跳开关36和转换汇流条40在塔架12d上的安装,另一第二临时电路跳开关44和对应的转换汇流条46被邻近于塔架12f设立。转换汇流条46被安装在位于第二临时电路跳开关44上的衬套48、48与位于塔架12f的腿部上的聚合物柱49a、49a之间,邻近于塔架12f设立。

如在图10和图10b中所见,再次在确认第二临时电路跳开关44打开的情况下,跳线50a被分别从顶相14a和转换汇流条46安装、处于转换汇流条46和临时顶相22a之间。这为第二临时电路跳开关44的一侧通电。

如在图11中所见,临时跳线52a被安装在相邻的塔架12g上、从临时顶相22a安装到位于塔架12g的相应臂的端部上的悬置绝缘体54a,以便留下跳线52a的被盘绕用于如下所述随后使用的额外长度53a。

如在图12和图12b中所见,塔架12d上的第一临时电路跳开关36被关闭,从而经由汇流条40和处于顶相14a’的电位(即,东相电位)处、介于竖向支撑部16a和塔架12g之间的跳线42a为临时顶相22a通电。

如在图13和图13b中所见,第二临时电路跳开关44随后被关闭,从而使得介于塔架12g和临时竖向终端26之间的临时顶相22a与顶相14a(即,东相14a’)并行。

如在图14和图14a中所见,跳线56a被随后越过位于临时跳线28a上的绝缘体29a安装,从而使顶相14a(东相14a’)和在竖向支撑部16a周围的临时顶相22a并行。

如在图15和图15a中所见,通过将例如在图14中安装的永久跳线58a从东相14a’和顶相14a之间移除,破坏了竖向支撑部16a周围的并行。

如在图16中所见,被在图11中所示的步骤中安装的临时跳线52a被延伸,使得跳线52a的额外长度53a被从塔架12g向东延伸到顶相14a的该区段。这完成了顶相14a在塔架12g处的终端周围的并行。

如在图17和图17a中所见,如例如在图16中所见的永久跳线60a被从顶相14a的区段之间移除,该顶相14a的这些区段在塔架12g的任一侧上被大致向北和向东定向,从而破坏了在塔架60a处的终端周围的并行。

如在图18和图18b中所见,第二临时跳开关44随后被打开,以便破坏顶相14a和临时相22a在塔架12g和竖向支撑部16a之间的并行。

如图19和图19b中所见,第一临时跳开关36随后被打开,从而使介于塔架12g和竖向支撑部16a之间的顶相14a断电。

如图20和图20b中所见,临时跳线被分别从它们相应的转换汇流条46和40上移除,从而分别使临时电路跳开关44和40断电且跳开(clear)。

顶相14a可现在继续工作或被更换,这是因为其通电负荷已经被传送到介于塔架12g和竖向支撑部16a之间的临时顶相22a以便由该临时顶相22a承载,或者该工作或更换可以被延迟,直到其它通电相中的一个或多个已经被断电,并且随后在所有断电相上实施工作。

在使中相和底相断电以及将负荷传送到相应的可重复使用的临时导线相中的步骤在图21到图42中进行陈述。涉及通电中相的步骤在图21-31中描述。涉及通电底相的步骤在图32-42中描述。

将会明白的是,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断电相14a、14b、14c可被进行修复或更换,随后,上文中针对每个相所述的步骤被颠倒,以便将负荷从临时相重新传送回正被修复/更换的相。一旦使临时相断电,它们就被移除,用于在需要修复或更换的通电线路的下一区段中再次使用。

提供了一种在对处于水平构造中的三相进行修复或更换导线(共同被称之为“更换导线”)中将临时导线用作可移除工具的过程的示例。由此,如在图44a中作为示例所见,示出了具有竖杆102和横臂101的常规的h型框架结构。柱悬置件112被从横臂101悬置以便支撑导线114a、114b和114c。导线114a、114b和114c通常分别承载a相负荷、b相负荷和c相负荷。

如在图44b中所见,在所示示例中,临时绝缘体120被接近于导线114a(即,在更换导线过程的开始时,承载a相的导线)安装于竖向杆102。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获知的那样,临时柱绝缘体102的布置结构和位置仅是可如何将图45中所见的临时导线122悬置在h型框架结构100上或从该h型框架结构100悬置的一个示例。另一示例在图57中提供,其中,临时绝缘体124被呈“v形”布置结构悬置在结构100上,以便由此将临时导线122支撑在其间。由此,在如图45中所见,将临时柱绝缘体120安装于竖向杆102的情况下,初始并未通电并且由此被标记为“d”相的临时导线122被安装于临时柱绝缘体120的自由端或远端,以便从该自由端或远端悬置。在针对导线的水平构造随后进行的在图44中开始看到的更换导线过程中,标记“a相”、“b相”、“c相”和“d相”分别指的是相应导线中承载的a相负荷、相应导线中承载的b相负荷、相应导线中承载的c相负荷和断电导线(d相)。

如在图46中所见,导线114a中的a相负荷被传送到临时导线122,如由箭头aa所示,从而导致临时导线122承载a相负荷并且一旦将导线114a断电,导线114a就变为d相。即,a相负荷被传送到图45中作为d相导线122的位置,并且图45中作为a相的导线114a被断电,以变为新d相。

如在图47中所见,一旦已将a相负荷传送到临时导线122,就可对导线114a更换导线。

如在图48中所见,在该过程的该实施例中的下一步骤是将b相负荷如由箭头bb所示从导线114b传送到d相导线114a并且使导线114b断电。由此,b相现在被承载在导线114a中,并且在使导线114b断电的情况下,可对导线114b更换导线,这是因为它现在如在图49中所见是断电的d相。

如再图50中所见,在该过程的该实施例中的下一步骤是将c相负荷如由箭头cc所示从导线114c传送到现在被更换过导线的导线114b,并且使导线114c断电。由此,该c相负荷现在由导线114b承载,并且导线114c变为断电d相。在如在图51中所示,导线114c现在是断电d相的情况下,可对导线114c更换导线。

在现在对导线114a、114b和114c更换导线的情况下,该过程被颠倒,使得如在图52中所见,该c相负荷被传送回到导线114c,如由箭头cc’所示,并且使导线114b断电。由此,该c相负荷被返回到导线114c,并且导线114b变为断电d相。

如在图53中所见,在该过程的下一步骤中,d相负荷被从导线114a传送回到导线114b,并且使导线114a断电,如由箭头bb’所示。由此,导线114b被返回到b相,并且导线114a变成d相。

如在图54中所见,在该过程的下一步骤中,d相负荷被从临时导线112返回到导线114a,如由箭头aa’所示。由此,导线114a再次变成a相,并且临时导线122被返回到d相。

如在图55中所示,临时导线122(即,图54中的d相)现在被移除,使得它可被重复使用,并且被安装在例如待被更换导线的导线114a、114b和114c的下一区段上。在图56中,临时柱绝缘体120已经被移除,从而使h型框架结构100返回到其原始状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