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端子与包覆导线的连接方法、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3005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线束、端子与包覆导线的连接方法、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等所使用的线束等。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对于汽车用线束中的电线和端子的连接,一般为使用称作开口筒型的端子 压紧电线进行压接的压接接合。但是,在这样的线束中,当水分等附着于电线和端子的连接 部分时,发生电线所使用的金属表面的氧化,接合部的电阻上升。另外,在电线和端子所使 用的金属不同的情况下,发生异种金属间腐蚀。该连接部分的金属材料的腐蚀的进行成为 连接部分的开裂和接触不良的原因,无法避免给产品寿命带来的影响。尤其近年来,随着以 铝合金为电线并以铜合金为端子的线束实用化,接合部的腐蚀的课题日益显著。
[0003] 这里,当水分附着于例如铝和铜这样的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分时,由于腐蚀电位的 不同,有可能发生所谓的电腐蚀。尤其,由于铝和铜的电位差较大,因此进行电气上为低位 的铝侧的腐蚀。因此,有可能导线和压接端子的连接状态变得不稳定,由接触电阻的增加或 线径的减小导致电阻的增大,甚至产生断线而导致电气安装部件的错误工作、功能停止。 [0004]在这样的异种金属接触的线束中,有时以覆盖电线和压接端子的连接部的方式填 充树脂材料(专利文献1)。通过填充树脂材料,防止水分附着于电线和压接端子的接触部 分。
[0005] 并且,提出有如下方法:使用具有一端封闭型的筒状压接部的端子,在将包覆导线 的端部插入到该筒状压接部内后,通过压紧加工对该筒状压接部进行压接,使包覆部和压 接部紧贴,由此,防止雨水和海水等浸入到压接部的内部的芯线部(专利文献2)。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11058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319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1]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方法中,由于必须另外填充树脂材料,因此,产生制造工序变 得复杂,相应地产生制造工序中的管理也复杂化的问题。并且,相应于工序变得复杂,线束 整体的成本也增加。
[0012] 另一方面,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对筒状压接部进行压接的情况下,使用一对压接模 具。例如,存在以内表面圆弧状的砧座模与卷曲模嵌合的方式将压接部压接为截面大致圆 形的方法。此时,由于需要确保砧座模的前端部的刚性,因此砧座模的前端部需要一定程度 的厚度。因此,当通过这样的模具对压接部进行压接时,与砧座模的前端部的厚度对应地, 在模具的对合部处的压接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突起状的壁退让部。
[0013] 当在压接部的外周面上产生过大的凸部时,由于压接时的金属向外侧流动,因此 有可能在压接部的内表面上产生凹部。由于当在压接部的内表面上形成这样的凹部时,成 为包覆部的树脂被压入凹部的状态,因此,包覆部的压力分布变得不均匀。因此,由于例如 高温状态下的应力松弛等的影响导致很难充分地确保凹部和包覆部的密合性。其结果为, 有可能无法确保压接部的充分的阻水性。
[0014]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因此,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确保具有筒状压接 部的端子的阻水性的线束、端子和包覆导线的连接方法以及模具。
[0015]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6]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第一发明是一种线束,其是包覆导线和端子连接而成的,该 线束的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和压接有所述包覆导线的大致筒状的压接部,所 述压接部的除了插入有所述包覆导线的部位之外的其他部位被密封,在所述压接部的与所 述包覆导线的包覆部对应的外周面上沿所述端子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凸部,在所述压接部的 径向截面中,所述凸部在与所述压接部的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压接部的外周面突 出的突出高度为压接前的所述压接部的壁厚以下。
[0017] 可以是,所述凸部形成在与压接中使用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对合部对应的位 置。
[0018] 可以是,在所述压接部的径向截面中,在所述凸部处,在与所述压接部的外周面之 间形成有阶梯差,在所述阶梯差处设置有相对于与所述压接部的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倾斜 的倾斜部。
[0019] 根据第一发明,由于在将包覆导线插入到大致筒状的压接部中,利用一对模具对 压接部进行了压接时,沿端子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凸部的高度比压接前的压接部的壁厚小, 因此,能够抑制在压接部的内表面上形成凹部。因此,压接部的内表面和包覆部紧贴,确保 了较高的阻水性。
[0020] 并且,在截面中,在凸部与压接部外周面的圆弧部之间的阶梯差处形成倾斜部,能 够减少金属的流动方向的急剧的变化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压接部的内表面的凹部 的形成。
[0021] 第二发明是端子与包覆导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端子主体和 压接所述包覆导线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的除了插入所述包覆导线的部位之外的其他部位 被密封,将所述包覆导线插入到所述压接部中,使用用于对所述压接部进行按压的彼此对 置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以将所述第一模具嵌入到所述第二模具的内部的方式利用所述 压接部对所述包覆导线的包覆部进行压接,由此,在所述压接部的外周面上,在与所述第一 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的对合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凸部,在所述压接部的径向截面中,使所 述凸部在与所述压接部的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压接部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 为压接前的所述压接部的壁厚以下。
[0022]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模具的端部设置有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的 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朝向内侧倾斜的楔部,
[0023] 在所述压接部的径向截面中,在所述凸部处,在与所述压接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 有与所述第一模具的端部形状相应的阶梯差,在所述阶梯差处设置有与所述楔部对应的倾 斜部。
[0024] 根据第二发明,通过使一个模具(砧座模)的前端的厚度比压接前的端子的壁厚 薄,能够使凸部的高度比端子壁厚小。其结果为,能够抑制在压接部的内表面上形成凹部。
[0025] 并且,通过在一个模具(砧座模)的前端部形成倾斜部,能够在凸部与压接部外周 面的圆弧部之间的阶梯差处形成倾斜部。因此,金属的流动方向的急剧的变化部减少,能够 更可靠地防止压接部的内表面的凹部的形成。
[0026] 第三发明是模具,其用于端子与包覆导线的压接,该模具的特征在于,具有彼此对 置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能够以将所述第一模具嵌入到所述第二模具的内部的方式将包 覆导线的包覆部与端子压接,在所述第一模具的端部设置有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 第二模具的压缩方向垂直的方向朝向内侧倾斜的楔部,在压接后的端子的外周面上形成与 所述第一模具的端部形状相应的阶梯差,并且能够在所述阶梯差处形成与所述楔部对应的 倾斜部。
[0027] 根据第三发明,通过在一个模具(砧座模)的前端部形成倾斜部,能够在凸部与压 接部外周面的圆弧部之间的阶梯差处形成倾斜部。因此,金属的流动方向的急剧的变化部 减少,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压接部的内表面的凹部的形成。
[0028]发明效果
[0029]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确保具有筒状压接部的端子的阻水性的线束、端子与 包覆导线的连接方法以及模具。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示出线束30的立体图。
[0031] 图2是示出将包覆导线23插入到端子1中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2]图3是图2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0033]图4是示出将压接部5配置在模具31a、31b之间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4]图5是沿图4的A-A线的模具31a、31b的剖视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