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5528发布日期:2018-08-04 16:4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罩,其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雷达传感器。



背景技术:

天线罩是覆盖发射雷达波的雷达发送器或雷达传感器的覆盖元件或覆盖板。所述天线罩在机动车辆的情况下被用于保护例如雷达距离警示系统的布置在车辆前部处的这样的雷达传感器免受恶劣天气影响以及免于损坏、比如免受落石或降水的损害,其中天线罩还必须满足车辆制造商的光学要求,因为天线罩集成在车辆前部并且一并形成车辆的外观。这样的天线罩例如已经被DE 198 19 709 A1公开。

此外,在天线罩中还重要的是,天线罩对于长波长的波长范围中的电磁辐射为至少基本透明的,其中有利的是,其至少局部地在光学可见波长范围中是不透光的。该透明性是通过涂覆或上漆来实现的,使得在光学可见波长范围中为透明的材料被不透明地遮盖,并且因此变为不透明的。由此,可以生成可见三维结构,该结构例如也可以用作商标符号。

为此,使用具有前板的天线罩,所述前板在其前侧具有前侧表面并且在其后侧具有后侧表面。在此,前侧可以由透明材料构成,所述透明材料可以从后侧被涂覆和覆盖,以便能够生成光学可见结构。

但是,这样的可见结构尤其是在昏暗或不良视觉情况下不总是能够被良好地识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天线罩,所述天线罩可以简单地制造并且尤其是在昏暗或者不良视觉情况下仍然显示出所定义的光学效果,其中在一结构的拐角中也显示出明确定义的光学效果。

该任务的解决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罩,其具有:基本上为平面的前板,所述前板在前侧被构造为透光的并且在后侧配备有不透光层,其中在不透光层中构造有至少一个缺口作为透光部;平面前板的反射性区域,其中所述反射性区域被布置为与缺口相邻;至少一个基本上为平面的光导,所述光导布置在不透光层的后侧;以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与光导耦合为使得光进入光导中并且使得光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导传播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透光部处进入透光的前板并且在反射性区域处被反射,使得光从前侧离开前板,其中所述缺口具有至少一个拥有线形几何走向的区域,所述区域被构造为使得在两个彼此以一定角度相交的线形区域的情况下设置反射性区域,所述反射性区域基本上被定向在角平分线的法向上。通过将反射性区域构造成大致为角平分线实现了:整个相交的线形区域被均匀地照亮,并且对于尤其是处于拐角中的观察者而言不存在缺口照明的明显不足(Defizit)。但是在此术语“角平分线”不应当被理解为精确的,而是根据相交线形区域的角度构造,也允许与角平分线高达大致10°或高达大致30°的差异。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被基本上定向在角平分线的法向上的反射性区域被构造为在天线罩的俯视图中为直的或者弯曲的。

这样还有利的是,缺口在相交的线形区域的区域中被构造为在一侧为倒圆的或者逐渐变细的,并且在相对的一侧被构造为成角度为多角形的。

根据本发明有利的是,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导处布置至少一个漫射体元件,所述漫射体元件被布置为使得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导传播的光进入漫射体元件中,通过漫射体元件传播,并且离开漫射体元件,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透光部处进入透光的前板,并且在反射性区域处被反射,使得光从前侧离开前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有利的是,设置一个平面光导或多个平面光导,其中给每个光导分配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优选一个以上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与光导耦合以用于将光馈入光导中。由此,可以借助于光导将光从发光元件有针对性地引导到缺口的区域中,使得光学效果可被良好地识别。在此特别有利的是,缺口例如线形地伸展,使得光沿着线形缺口可以在天线罩的前侧被识别。

还有利的是,给光导至少之一或光导中的每个都分配有至少一个漫射体元件。由此,光以增强的形式在缺口的区域中被传导到前板中,因为光在漫射体中被有针对性地尤其是向缺口的方向散射。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漫射体元件在光导上布置在光导的外边缘处,并且尤其是与所述外边缘贴合。由此,光可以通过基本上为平面的光导在其外边缘处进入漫射体,并且从那里向透明前板的方向散射。由此,可以实现缺口的均匀的照亮或者通过缺口的照明。

还有利的是,漫射体元件在光导的环绕外边缘处包围光导。由此,可以生成环绕的基本均匀的照亮或照明。这样,可以良好地显示平面的造型图案。

特别有利的是,前板的反射性区域是前板的表面或者前板的表面的交界面的反射性涂层区域。由此,可以在前板的表面处生成反射性区域,该区域用于反射光,使得光可以从侧面离开光导或漫射体元件,并且在反射性区域处在向前的方向上反射到前板的前侧。

在此还有利的是,反射性区域被构造成交界面、上漆的交界面或者镜面涂层交界面。

在此还有利的是,反射性涂层区域被涂覆金属涂层。这样,可以实现持久、良好的反射。

此外还有利的是,前板的反射性区域是斜锥形或锥形区域,该区域被布置为与至少基本上由前板延伸的平面成尤其是30°至60°的所定义的角度。这样,光有针对性地被向前板的前表面反射。

还有利的是,该角度尤其是处于40°至50°、尤其为45°。因此,实现了向前的相对直接的反射。

此外还有利的是,前板的反射性区域是弯曲区域,该区域被布置为尤其是相对于至少基本上由前板延伸的平面为倾斜的。

还适宜的是,光导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并且漫射体元件由半透明塑料材料制成。由此,光良好地从发光装置被传送到漫射体元件,并且在那里被散射,使得光可以均匀地被传导到缺口中。

这样在一个实施例中有利的是,光导和漫射体元件作为分开构造的部分被放置为彼此相邻的。这样,这两个部分可以良好地分开制造,并且被布置为彼此靠近或彼此交错。

还适宜的是,光导和漫射体元件作为彼此连接的部分被布置为彼此相邻的,尤其是比如通过注塑或者粘接彼此连接。这样,在两部件方法中,整个部分可以简单和不复杂地由光导和漫射体元件制成,这也简化了安装。

此外适宜的是,设置有后侧覆盖体,该后侧覆盖体覆盖布置在前板的后侧处的光导、以及必要时所布置的漫射体元件。由此,天线罩也可以从后方被保护,其中在那里有利地布置有电接线端子。

另外的有利的扩展方案通过下面的附图说明并且通过从属权利要求来描述。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的各图基于至少一个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附图:

图1是从前侧示出了天线罩的示意图;

图2是从后侧示出了天线罩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两个光导,其具有分别将它们包围的漫射体元件;

图4示出了光导;

图5示出了漫射体元件;

图6以部分截面图示出了天线罩的视图;以及

图7示出了天线罩的一个实施例的截取部分的视图。其中:

1 天线罩

2 前板

3 不透光层

4 缺口

5 直的桥接部

6 环形边框

7 光导

8 发光元件

9 耦合输入元件

10 透光部

11 漫射体元件

20 逐渐变细的端部区域

21 弧形部分

22 直的部分

23 外边缘

30 前侧

31 涂层

40 塑料层

41 上漆的面

50 覆盖体

60 封闭元件

70 反射性区域

71 平面

100 天线罩

101 透光部

102 缺口

103 桥接部

104 边缘

105 边缘

106 内侧

107 外侧

108 反射性区域

109 角平分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从前侧2示出了天线罩1。在此,天线罩1具有基本上为平面的前板2,所述前板2在前侧被构造为透光的,并且在后侧配置有不透光层3,亦参见图6。在此,在不透光层3中构造有至少一个缺口4作为透光部10。在图1中,被构造成透光部10的缺口4以三角形形式由缺口4的三个直的桥接部5构成,而且,所述透光部10具有环形的边框6。在此,桥接部5还可以被构造为有角度的,比如在中部有角度。在天线罩1的前板2的后侧布置有至少一个基本上为平面的光导7。

由图2可以看到,在该实施例中布置有三个平面的光导7,所述光导7布置在不透光层3的后侧。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具有其它数目个光导7的其它构造。

此外,优选地为每个光导7设置至少一个发光元件8,所述发光元件8与光导7的耦合输入元件9耦合,以便将光耦合输入到基本上为平面的光导7中。相应的发光元件8与相应的光导7耦合为使得光在耦合输入元件9处进入光导并且光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导7传播,在前板2的反射性区域处被反射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透光部10处进入透光的前板2,使得光从前侧离开前板2并且照明效果变为可见的。

在此可以看到,可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导7处布置至少一个漫射体元件11,所述漫射体元件11被布置为使得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导7传播的光进入漫射体元件11,通过漫射体元件11传播,再次离开漫射体元件11并且在前板2的反射性区域处被反射并且在所述至少一个透光部10处进入透光的前板2,使得光从前侧离开前板2并且照明效果变为可见的。

图3示出了两个平面的光导7,所述光导7基本被构造为类似圆截面(Kreisabschnitt),尤其是可以被构造为平坦或弯曲的。这样的平面光导7可以是单独的,或者也可以设置多个这样的平面光导。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设置有三个这样的光导7。在此,给每个光导7都分配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8,其中优选地也可以分配一个以上发光元件8、比如两个发光元件8,所述发光元件8可以放置到耦合输入元件9上,使得发光元件8与光导7耦合以用于将光耦合输入到光导7中。在此,耦合输入元件9被构造为完全不同的,如图3所示。所述耦合输入元件9优选地针对每个光导7被布置为彼此间隔开。

根据一个实施例,给光导7至少之一或者有利地给光导7中的每个分配至少一个漫射体元件11。

图4示出了示例性的光导7,该光导7基本被构造成圆弓形并且具有耦合输入元件9,所述耦合输入元件9间隔开地布置在逐渐变细的端部区域20处。给该平面光导7分配有漫射体元件11,所述漫射体元件11具有基本为弧形的部分21和基本为直的部分22,其中漫射体元件11在光导7上布置在光导7的外边缘23处,并且尤其是与其贴合。这也从图3中示出。

在此,基本为弧形的部分21基本可以是圆的一段,或者也可以与其弯曲程度不同。基本为直的部分22可以是直的或者具有一定角度,比如在中部具有一定角度并且例如形成扁平的V。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漫射体元件11在光导7的环绕外边缘23处包围光导7。可替代于此地,漫射体元件11也可以仅仅在一侧或者仅仅部分地与光导的外边缘23贴合。也可以给光导7分配多个漫射体元件11,所述漫射体元件11分段地与光导7贴合或衔接。

图6示出了天线罩1的截面,其中仅能看到在径向上处于外部的其中的部分区域。天线罩1具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前板2。在此,该材料尤其可以是塑料。此外,前板2也可以在其前侧30可选地被涂覆至少一个涂层31,以便被构造成耐划。平面的前板2被构造为透光的、例如透明的。

在后侧,前板2配备有不透光层3,所述不透光层3至少部分地或者按面地被喷涂和/或上漆或者被模塑或者被粘接。这样,一些区域可以配备喷涂的塑料层40,其中前板的透明材料也可以被模塑到不透光层上。在径向靠外处可以看到上漆的面41,所述面41被构造为不透光的。在不透光层3中还构造有至少一个缺口4作为透光部10,其比如在图6中处于区域40和41之间。此外,与缺口4相邻地构造和布置有反射性区域70,使得来自光导7或者来自漫射体元件的光可以在反射性区域70处被反射并且向前板2的前侧30方向反射。前板2的反射性区域70优选地是前板2的表面的反射性涂层区域。在此,反射性涂层区域70可以被涂覆金属涂层,以便实现持久良好的反射特性。

如在图6中可看到的那样,前板2的反射性区域70被构造成锥形区域,该区域被布置为与至少基本上由前板2延伸的平面71成尤其是30°至60°的所定义的角度。该角度优选地尤其是处于40°至50°,其尤其为45°。

还有利的是,前板2的反射性区域70可替代地被构造成弯曲区域,该区域被布置为尤其是相对于至少基本上由前板2延伸的平面71为倾斜的。

在天线罩1的前板2的后侧,在不透光层3的后侧布置有基本上为平面的光导7。与光导7相邻地以及还在透光部10的区域中,可选地布置有漫射体元件11。光由发光元件8发射,被馈入到耦合输入元件9中并且被馈入光导7中。从那里,光被输入到漫射体元件11中并且在那里被散射到反射性区域70,在那里被反射并且然后通过透光部10被反射到前板2的前侧30。在那里,光从前侧离开,并且这样可以表示所定义的光结构。在后侧可以设置覆盖体50,所述覆盖体50覆盖带有光导7和可选的漫射体元件11的前板2。

光导7优选地由透明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可选的漫射体元件11优选地由半透明塑料材料制成。

关于光导和漫射体元件的制造,它们可以作为分开的部分来制造,并且彼此相邻地放置在前板2的后侧处。可替代于此地,光导和漫射体元件可以作为彼此连接的部分被构造为彼此相邻的,它们尤其是通过注塑一并被制造或者借助于粘接彼此连接。

在前板的边缘侧,可以设置封闭元件60,所述封闭元件60例如被构造成覆盖环,以便覆盖天线罩的在径向上靠外的轮廓的发光。

图7以细节图示出了天线罩100的截取部分。在此,基于线形缺口102的透光部101在桥接部103的两侧都以角度α延伸,使得缺口102分别被构造为大致v形的。在此,边缘104、105在缺口102的内侧106以倒圆形式延伸并且在外侧107以成角度为多角形的形式延伸、或以彼此成角度布置的分段形式延伸。

也就是说,缺口102以基本上为线形的几何走向延伸成至少一个区域,所述区域被构造为使得在两个彼此以角度(α)相交的线形区域的情况下设置反射性区域108,所述反射性区域108被基本上定向在角平分线109m的法向上。这可以在图7中清楚地看到。

被基本上定向在角平分线109的法向上的反射性区域108从天线罩的俯视图中来看被构造为直的或弯曲的。在图7中,反射性区域被构造为直的。但是该反射性区域也可以被构造为弯曲或弯的。在此,在弯曲或弯的反射性区域的情况下,用语“在角平分线的法向上”应当被理解为:其基本上大致接近这样的定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