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形缝隙结构的双极化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6835阅读:1010来源:国知局
一种H形缝隙结构的双极化天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双极化MIMO天线,尤其是涉及一种H形缝隙结构的双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需要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大的信道容量和更佳的频谱利用效率,由于频谱资源的限制,提高频谱利用率成为缓解矛盾的重要途径。MIMO技术可以提供空间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Frattasi S,Fathi H,Fitzek F H P,et al.Defining 4G technology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J].Network,IEEE,2006,20(1):35-41.],是现代无线通信的重要研究课题。多天线设计是MIMO系统的关键技术,多极化天线利用电磁波极化正交的特点,可以在一个天线单元上实现多个发射或接收路径,在通信基站和终端设备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已有多种可应用于MIMO系统的双极化天线,如文献[Liu Y,Xue J,Cao Y,et al.A compact omnidirectional dual-polarized antenna for 2.4-GHz WLAN applications with highly isolated orthogonal slots[J].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C,2013,43:135-149.]中的立体结构侧壁的两个正交缝隙产生垂直和水平极化方向波,弯折的水平缝隙产生垂直极化,具有两个开路端的垂直缝隙产生水平极化,在工作频带内的隔离度大于35dB。文献[Li Y,Zhang Z,Chen W,et al.A dual-polarization slot antenna using a compact CPW feeding structure[J].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IEEE,2010,9:191-194.]利用共面波导馈电的单极天线和波导缝隙实现双极化特性,端口间隔离度达到20dB。

但上述相关的双极化天线要么采用立体结构,要么采用分立的辐射元,天线尺寸较大,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采用平面结构时,天线端口间的隔离度又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工作频带内,端口间的隔离度大于25dB,主辐射方向交叉极化比大于20dB;可应用于WLAN频段的MIMO系统中的H形缝隙结构的双极化天线。

本发明包括介质基板,介质基板上表面涂覆有金属层,该上表面金属层设有H形缝隙和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贴片,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贴片的侧方设有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缝隙,介质基板下表面涂覆有两条长条金属层,其中一条长条金属层与上表面的金属层相连,另一条长条金属层为馈电微带线,馈电微带线的中线与H形缝隙的中线及介质基板的中线重合。

进一步:

所述介质基板为长方形结构,长度为104~112mm,宽度为78~82mm,厚度为1.4~1.6mm,相对介电常数为2.0~2.4,损耗角正切值不大于0.001。

所述H形缝隙的垂直缝隙长度为44~48mm,宽度为3.6~4.4mm,水平缝隙的长度为24~26mm,宽度为11~13mm。所述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缝隙长度为32~36mm,宽度为0.4~0.6mm;所述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贴片宽度为2.2~2.6mm;所述金属条长度为34~38mm,宽度为1.8~2.2mm。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和显著的效果:

本发明采用平面基板,在保证高端口隔离度情形下实现了辐射元共置的双极化结构。本发明为采用共面波导馈电和微带线馈电结合的缝隙天线。共面波导馈电与微带线馈电结合实现双极化特性,在工作频带内,端口间的隔离度大于25dB,主辐射方向交叉极化比大于20dB。本发明可应用于WLAN频段的MIMO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介质基板上表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介质基板下表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两个端口回波损耗的曲线图。图3中,曲线a1是天线回波损耗S11曲线;曲线b1是天线回波损耗S22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端口间隔离度的曲线图。图4中,曲线a2是天线端口间隔离度S12曲线;曲线b2是天线端口间隔离度S21曲线。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端口激励时天线E面方向图。图5中,曲线a3是激励时E面主极化方向图;曲线b3是激励时E面交叉极化方向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端口激励时天线H面方向图。图6中,曲线a4是激励时H面主极化方向图;曲线b4是激励时H面交叉极化方向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端口激励时天线E面方向图。图7中,曲线a5是激励时E面主极化方向图;曲线b5是激励时E面交叉极化方向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端口激励时天线H面方向图。图8中,曲线a6是激励时H面主极化方向图;曲线b6是激励时H面交叉极化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2,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介质基板1,介质基板1上表面涂覆有金属层,该上表面金属层设有H形缝隙(由垂直缝隙2与水平缝隙3组成)和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贴片5(矩形),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贴片5的侧方设有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缝隙4,介质基板1下表面涂覆有两条长条金属层6,其中一条长条金属层6与介质基板1上表面的金属层在介质基板1端侧相连,与端口8相对应的另一条长条金属层6为馈电微带线,它的中线与H形缝隙的中线及介质基板1的中线重合。所述长条形金属层6的纵向中线与介质基板1中线重合。

端口7作为共面波导馈电端口。端口8作为微带线馈电端口。

所述介质基板1为长方形结构,长度L为108mm(可为104~112mm),宽度W为80mm(可为78~82mm),厚度H为1.5mm(可为1.4~1.6mm),相对介电常数为2.0~2.4,损耗角正切值不大于0.001。所述H形缝隙的垂直缝隙2的长度L1为46mm(可为44~48mm),宽度W1为4.0mm(可为3.6~4.4mm),水平缝隙3的长度L2为26mm(可为24~26mm),宽度W2为12mm(可为11~13mm)。所述的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缝隙4的长度L3为34mm(可为32~36mm),宽度W3为0.5mm(可为0.4~0.6mm);共面波导馈电传输线贴片5的宽度为2.4mm(可为2.2~2.6mm)。所述金属条6的长度L5为36mm(可为34~38mm),宽度W5为2.0mm(可为1.8~2.2mm)。

参见图3,为天线2个端口回波损耗频率曲线图。由曲线可见,馈电端口7的-10dB回波损耗带宽范围为2.16~2.68GHz,馈电端口8的-10dB回波损耗带宽范围为2.30~2.70GHz。

参见图4,为天线端口间隔离度的曲线图。在工作频带2.40~2.484GHz内,端口1和2之间的隔离度大于25dB。

参见图5~8,为天线2个端口分别激励时的方向图。图5为馈电端口7激励时天线的E面方向图,图6为馈电端口7激励时天线的H面方向图,图7为馈电端口8激励时天线的E面方向图,图8为馈电端口8激励时天线的H面方向图。馈电端口7激励时天线的主极化是垂直极化,馈电端口8激励时天线的主极化是水平极化。在主辐射方向天线的交叉极化比大于20dB。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