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缆芯成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714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异型缆芯成缆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异型缆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型缆芯成缆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线电缆的加工工艺技术的进步,架空导线和电力电缆导体开始向型线绞合结构发展,型线绞合导体具有外径小,外观光滑等特点,型线绞合应用于架空导线具有缓覆冰特点,降低风载,提高耐高压电晕特性。

型线绞合应用在电力电缆导体特点:具有减少电缆击穿故障率、节约绝缘、和护套料的使用量、提高导体的填充系数、良好的径向和纵向防水特性,广泛应用型线结构的有铝合金线缆、中高压海底线缆、架空绝缘电缆等。

传统的多芯绞合的线缆采用每层单线的绞合方向应和前一层相反,一般最外层采用左向绞合,因为传统的单线芯圆柱形,固正反交替可以增加缆芯的强度,同时现有的异型缆芯的绞合过程中,仍然采用正反交替的做法,如果仅绞合了一层,和传统的生产工序并无差别,耗时也差不多,只需要在拉丝的模具换为对应异型线的模具即可,但是如果有两层及以上时,通常异型线有单层、双层和三层,在生产双层绞合和三层绞合的异型缆芯时,如果仍然采用原来的机构和原料的生产方法,在绞合时,需要分两次绞合才能实现,加长了加工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成缆芯装置只能一次绞合一层单线,涉及多层结构时,无法一次绞合成型,同时绞合缆芯的紧密程度不够的问题,特别针对异型缆芯提出一种具有一次绞合多层缆芯的机构,同时通过预绞合的设计,使得缆芯绞合时能够层层递进,增加缆芯的紧密性,同时异型缆芯在被引导时,横截面不易发生变形,进一步保证了缆芯的紧密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异型缆芯成缆机构,包括导线组件、第一预绞合组件和绞合总模,所述导线组件、第一预绞合组件和绞合总模在同一水平轴线上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预绞合组件包括第一锥形支撑件、第一转动连接件、第一拉杆和第一绞线筒,所述水平轴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一绞线筒,所述第一拉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一绞线筒;

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的两端面连通,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大径端固定在所述导线组件上;

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为碗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碗口端和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的小径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碗底中心位置开有一层绞合通孔,所述一层绞合通孔和水平轴线共线,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碗底内侧开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的碗底还设有第一环形镂空,所述第一环形镂空和所述第一环形槽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拉杆一端设有第一卡位球,所述第一卡位球和所述第一环形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拉杆设有所述第一卡位球的一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一环形镂空,所述第一拉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绞线筒固定连接。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异型单线穿过导线组件,经过导线组件的引导,进入第一预绞合组件,经过初步绞合以后,穿过绞合总模进行最后一层的绞合及整个横截面的最后收紧,在异型单线穿过导线组件时,先沿水平轴线方向穿过第一锥形支撑件,然后穿过一层绞合通孔,再穿过第一绞线筒,然后第一锥形支撑件跟着导线组件转动,转动连接件跟着转动,但是由于第一环形镂空的结构,所以第一绞线筒不跟着转动,异型单线穿过一层绞合通孔时,异型单线初步绞合在支撑导体上,在经过第一绞线筒时,进行进一步的收紧绞合,完成依次异型单线绞合在支撑导体上,形成一层绞合的缆芯,通过两个绞合步骤,增加了绞合的缆芯的紧密性。

进一步限定,还包括第二预绞合组件,所述第二预绞合组件包括第二锥形支撑件、第二转动连接件、第二拉杆和第二绞线筒,所述水平轴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绞线筒,所述第二拉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二绞线筒;

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的两端面连通,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大径端固定在所述导线组件上,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套在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上,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之间有间隙;

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两端面连通,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一端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的小径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卷曲部,所述卷曲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同轴线,所述卷曲部上设有第二环形镂空;

所述第二拉杆一端设有第二卡位球,所述第二卡位球被所述卷曲部包裹,所述第二卡位球和所述卷曲部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拉杆设有第二卡位球的一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二环形镂空,所述第二拉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绞线筒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绞线筒套在所述第一绞线筒上,所述第一绞线筒和所述第二绞线筒之间有间隙。

一层绞合的缆芯再通过第二绞线筒,将二层异型单线绞合在一层绞合的缆芯上,二层异型单线通过导线组件的引导,穿过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之间的间隙,再穿过所述第一绞线筒和所述第二绞线筒之间的间隙,最后进入第二绞线筒和依次绞合的缆芯汇合形成二层绞合的缆芯。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绞线筒内孔为锥形,所述第一绞线筒内孔大径端为入线端,所述第一绞线筒内孔小径端为出线端。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绞线筒内孔为锥形,所述第二绞线筒内孔大径端为入线端,所述第二绞线筒内孔小径端为出线端。

锥形孔能够让绞合的异型单线逐渐被挤压。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小径端内孔处设有导辊,所述导辊的数量和在同一绞合层上的单线的数量一致。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小径端内孔处设有导辊,所述导辊的数量和在同一绞合层上的单线的数量一致。

对单线进行进一步的引导,避免单线被刮伤。

进一步限定,所述导线组件包括转筒和转盘,所述转筒两端通透,所述转盘固套在所述转筒上,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均固定在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上环形阵列设有容纳通孔,容纳通孔贯穿所述转盘的两个端面,在同一环形阵列上所述容纳通孔的数量和在同一绞合层上的单线的数量一致,所述容纳通孔环形阵列的组数和缆芯绞合的层数一致;

每个所述容纳通孔内均设有导辊,所述导辊外周面和所述单线外周面匹配。

转筒带动转盘同步转动,各个单线穿过容纳通孔,被导辊引导,单线跟着转盘转动,所述导辊外周面和所述单线外周面匹配,使得导辊在引导异型的单线时,不会因为应力集中而对异型导线的横截面形状变形,从而避免了因为引导变形而导致的绞合不够紧密的问题。

进一步限定,所述转盘有三个,三个所述转盘被所述转筒串成一串,所述转盘依次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均固定在所述第三转盘上,各个所述单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和所述第三转盘,各个所述单线在所述第二转盘处向所述转筒偏移。

单线依次穿过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第三转盘。

进一步限定,所述一层绞合通孔入线口处为喇叭口形状。

避免对单线造成损伤,使得单线能够逐渐被压紧绞合。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安装时,先将第一拉杆插入第一转动连接件,让第一卡位球卡住,然后另一端和第一绞线筒固定连接,此处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或者螺钉配合的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拉杆的安装同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一层绞合通孔实现一层的初步绞合,通过第一绞线筒进行二次压紧绞合,使得结构更加的紧密,通过第二预绞合组件,实现对下一层异型单线的绞合,然后最后一层通过绞合总模进行绞合,实现了一次进行多层的绞合,且结构紧密,通过重新设计导辊的外周面和异型单线的外周面匹配,避免了在引导时,异型单线应力集中的挤压而变形,导致绞合缆芯的质量变低的情况,本发明的关键点还在于:转动连接件的设计,特别是第一转动连接件为碗状,且设有一层绞合通孔,另还有第一拉杆和转动连接件配合的结构、第二拉杆和转动连接件配合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涉及的一种异型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转盘1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转动连接件22和第二转动连接件4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绞线筒24和第二绞线筒44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转动连接件22和第二转动连接件4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异型缆芯由内至外包括支撑导体51、一层绞合层52、二层绞合层53和三层绞合层54。支撑导体51横截面为圆形,支撑导体51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多根绞合的,一层绞合层52、二层绞合层53和三层绞合层54均由横截面为扇形的单线绞合而成。但是不仅仅限定为扇形,可以为z型、s型、三角形等其他异型。

如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异型缆芯成缆机构,包括导线组件1、第一预绞合组件2和绞合总模3,所述导线组件1、第一预绞合组件2和绞合总模3在同一水平轴线上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预绞合组件2包括第一锥形支撑件21、第一转动连接件22、第一拉杆23和第一绞线筒24,所述水平轴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22和所述第一绞线筒24,所述第一拉杆23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22和所述第一绞线筒24;

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的两端面连通,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大径端固定在所述导线组件1上;

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22为碗状,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22的碗口端和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的小径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安装时,先将第一拉杆23插入第一转动连接件22,让第一卡位球231卡住,然后另一端和第一绞线筒24固定连接,此处的固定连接可以是焊接,或者螺钉配合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22的碗底中心位置开有一层绞合通孔221,所述一层绞合通孔221和水平轴线共线,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22的碗底内侧开有第一环形槽222,所述第一转动连接件22的碗底还设有第一环形镂空223,所述第一环形镂空223和所述第一环形槽222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拉杆23一端设有第一卡位球231,所述第一卡位球231和所述第一环形槽222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拉杆23设有所述第一卡位球231的一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一环形镂空223,所述第一拉杆23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绞线筒24固定连接。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异型单线穿过导线组件1,经过导线组件1的引导,进入第一预绞合组件2,经过初步绞合以后,穿过绞合总模3进行最后一层的绞合及整个横截面的最后收紧,在异型单线穿过导线组件1时,先沿水平轴线方向穿过第一锥形支撑件21,然后穿过一层绞合通孔221,再穿过第一绞线筒24,然后第一锥形支撑件21跟着导线组件1转动,转动连接件跟着转动,但是由于第一环形镂空223的结构,所以第一绞线筒24不跟着转动,异型单线穿过一层绞合通孔221时,异型单线初步绞合在支撑导体51上,在经过第一绞线筒24时,进行进一步的收紧绞合,完成依次异型单线绞合在支撑导体51上,形成一层绞合的缆芯,通过两个绞合步骤,增加了绞合的缆芯的紧密性。

如图2所示,还包括第二预绞合组件4,所述第二预绞合组件4包括第二锥形支撑件41、第二转动连接件42、第二拉杆43和第二绞线筒44,所述水平轴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42和所述第二绞线筒44,所述第二拉杆43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42和所述第二绞线筒44;

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一绞线筒24内孔为锥形,所述第一绞线筒24内孔大径端为入线端,所述第一绞线筒24内孔小径端为出线端。

如图2、图5所示,所述第二绞线筒44内孔为锥形,所述第二绞线筒44内孔大径端为入线端,所述第二绞线筒44内孔小径端为出线端。

锥形孔能够让绞合的异型单线逐渐被挤压。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的两端面连通,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大径端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所述导线组件1上,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套在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上,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之间有间隙;

如图2、图4、图6所示,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42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42的两端面连通,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42一端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的小径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42的另一端设有卷曲部421,所述卷曲部421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件42同轴线,所述卷曲部421上设有第二环形镂空4211;

所述第二拉杆43一端设有第二卡位球431,所述第二卡位球431被所述卷曲部421包裹,所述第二卡位球431和所述卷曲部42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拉杆43设有第二卡位球431的一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二环形镂空4211,所述第二拉杆43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绞线筒44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绞线筒44套在所述第一绞线筒24上,所述第一绞线筒24和所述第二绞线筒44之间有间隙。

一层绞合的缆芯再通过第二绞线筒44,将二层异型单线绞合在一层绞合的缆芯上,二层异型单线通过导线组件1的引导,穿过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之间的间隙,再穿过所述第一绞线筒24和所述第二绞线筒44之间的间隙,最后进入第二绞线筒44和依次绞合的缆芯汇合形成二层绞合的缆芯。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小径端内孔处设有导辊211,所述导辊211的数量和在同一绞合层上的单线的数量一致。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小径端内孔处设有导辊211,所述导辊211的数量和在同一绞合层上的单线的数量一致。

对单线进行进一步的引导,避免单线被刮伤。

如图2所示,所述导线组件1包括转筒11和转盘12,所述转筒11两端通透,所述转盘12固套在所述转筒11上,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均固定在所述转盘12上,所述转盘12上环形阵列设有容纳通孔121,容纳通孔121贯穿所述转盘12的两个端面,在同一环形阵列上所述容纳通孔121的数量和在同一绞合层上的单线的数量一致,所述容纳通孔121环形阵列的组数和缆芯绞合的层数一致;

每个所述容纳通孔121内均设有导辊211,所述导辊211外周面和所述单线外周面匹配。

如图3所示,以单线的横截面为扇形时为例,导辊211和扇形单线配合的面为:一面为外凸部,一面为外凹部,避免扇形单线和导辊211配合时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变形。

转筒11带动转盘12同步转动,各个单线穿过容纳通孔121,被导辊211引导,单线跟着转盘12转动,所述导辊211外周面和所述单线外周面匹配,使得导辊211在引导异型的单线时,不会因为应力集中而对异型导线的横截面形状变形,从而避免了因为引导变形而导致的绞合不够紧密的问题。

如图2所示,所述转盘12有三个,三个所述转盘12被所述转筒11串成一串,所述转盘12依次包括第一转盘121、第二转盘122和第三转盘123,所述第一锥形支撑件21和所述第二锥形支撑件41均固定在所述第三转盘123上,各个所述单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转盘121、所述第二转盘122和所述第三转盘123,各个所述单线在所述第二转盘122处向所述转筒11偏移。

单线依次穿过第一转盘121、第二转盘122和第三转盘123。

如图2所示,所述一层绞合通孔221入线口处为喇叭口形状。

避免对单线造成损伤,使得单线能够逐渐被压紧绞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