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081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电感器由涉及电感器性能的磁体主体与用于贴装在基板的外部电极组成。

通常,外部电极围绕长方体的磁体主体,以外部电极的突出部分为基准形成由长度(length)l、宽度(width)w、厚度(thickness)t组成的尺寸(size)。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针对电感器,期望能够实现小型化与高性能化。根据这样的趋势,需要研发出一种能够在相同的尺寸内体现高性能的电感器。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第2001-044035号

(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16-0032581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多个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通过增加主体的体积而能够实现高性能化的电感器。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多个解决手段之一是,包括:主体,包括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侧面,内部配置有线圈部;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及第二外部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线圈部,所述线圈部包括支撑部件、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的第一线圈图案及第二线圈图案,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及第二线圈图案分别包括露出于所述主体的侧面中彼此对向的两个表面的第一引出端子及第二引出端子,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第二外部电极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引出端子及第二引出端子。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多个解决手段之二是,包括:主体,在内部包括线圈部;以及第一外部电极及第二外部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线圈部;所述线圈部包括支撑部件、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的第一线圈图案及第二线圈图案,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及第二线圈图案分别包括露出于在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对向的两个表面的第一引出端子及第二引出端子,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第二外部电极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引出端子及第二引出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感器,通过增加主体的体积可以确保高性能化。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3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平面图。

图4及图5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立体图。

图6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

100、200:电感器20、120:支撑部件

41、141:第一线圈图案42、142:第二线圈图案

45、145:过孔55、155:芯部

81、181:第一外部电极82、182:第二外部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为了更加明确地说明,附图中的要素等的形状及大小等可能会夸大示出。

以下,对根据本发明的电感器进行说明。

图1及图2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立体图,图3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平面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电感器100包括:主体50,包括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侧面,在内部配置有线圈部;以及第一外部电极81及第二外部电极82,其与线圈部电连接,其中,线圈部包括:支撑部件20;形成于支撑部件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的第一线圈图案41及第二线圈图案42,第一线圈图案及第二线圈图案分别包括露出于主体的侧面中彼此对向的两个表面的第一引出端子41a及第二引出端子42a,第一外部电极81及第二外部电极82分别电连接于第一引出端子及第二引出端子。

所述主体50构成电感器的外形。所述主体可以具有一表面以及与所述一表面相面对的另一表面、连接所述一表面与另一表面的表面。图1所示的l、w以及t分别表示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所述主体50可以是包括在线圈层的层叠方向(厚度方向)上相面对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在长度方向上相面对的侧面与在宽度方向上相面对的正面的六面体形状,在贴装印刷电路板时,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另一表面)可以是贴装面。各表面所相交的边角可以通过研磨(grinding)等而变成圆角。

所述主体50包括表现出磁性的磁性物质。

所述主体5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在形成线圈部之后,在其上部及下部层叠包括磁性物质的片(sheet),并将其压实以及固化。所述磁性物质例如可以是包含铁氧体或金属磁性粒子的树脂。

所述主体50可以是铁氧体或金属磁性粒子分散至树脂的形式。

所述铁氧体可以包含mn-zn系铁氧体、ni-zn系铁氧体、ni-zn-cu系铁氧体、mn-mg系铁氧体、ba系铁氧体或者li系铁氧体等物质。

所述金属磁性粒子可以包括从由铁(fe)、硅(si)、铬(cr)、铝(al)以及镍(ni)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一个以上,例如可以是fe-si-b-cr系非晶态金属,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此。所述金属磁性粒子的直径可以是约0.1μm至30μm。

所述树脂可以是环氧(epoxy)树脂或聚酰亚胺(polyimide)树脂等热固性树脂。

所述线圈部发挥通过从电感器100的线圈体现的特性而在电子设备内执行各种功能的作用。例如,电感器100可以是功率电感器,在这种情况下,线圈部可以发挥以磁场的形式储电而保持输出电压以稳定电源的作用等。

所述线圈部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支撑部件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第一线圈图案41及第二线圈图案42。所述第一线圈图案41及第二线圈图案42是以所述支撑部件20为基准而相面对地配置的线圈层。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41及第二线圈图案42分别包括第一引出端子41a及第二引出端子42a。

所述第一引出端子41a及第二引出端子42a露出于所述主体的侧面中彼此对向的两个表面。即,所述第一引出端子41a及第二引出端子42a可以露出于在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及第二线圈图案的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彼此对向的两个表面。

所述第一引出端子41a及第二引出端子42a各自可以形成为向一个表面露出,也可以形成为向两个表面全部露出。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41及第二线圈图案42可以利用光刻法或电镀法形成。

所述第一外部电极81及第二外部电极82电连接于露出于所述主体50的两侧面的所述第一线圈图案41及第二线圈图案42各自的第一引出端子41a及第二引出端子42a。

所述第一第二外部电极81及第二外部电极82在电感器被贴装到电子设备时,发挥将电感器内的线圈部电连接到电子设备的作用。

所述第一外部电极81及第二外部电极82可以使用包括导电性金属的导电性浆料形成,所述导电性金属可以是铜(cu)、镍(ni)、锡(sn)以及银(ag)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它们的合金。

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第二外部电极可以包括形成于所述浆料层上的金属镀层(未图示)。

所述金属镀层可以包括从由镍(ni)、铜(cu)以及锡(sn)组成的群中选择的任意一种以上,例如,可以依次形成镍(ni)层与锡(sn)层。

通常,电感器结构包括由磁性物质组成的主体以及以缠绕主体的两侧的方式形成的外部电极,所述外部电极形成为从引出端子露出的侧面延伸至上下表面与正面的形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整个电感器的尺寸中与电感器的性能相关性较少的外部电极的体积较大,因此无法在相同的尺寸内改善电感器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电感器100仅在所述主体50的侧面中的彼此对向的两个表面配置第一外部电极81及第二外部电极82,从而可以在相同的电感器尺寸内增加主体的体积。据此,可以实现电感器的高性能化。

所述第一外部电极81及第二外部电极82可以配置于在所述第一引出端子41a及第二引出端子42a所露出的两个表面。此时,所述第一外部电极81及第二外部电极82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引出端子及第二引出端子所露出的区域的数量配置。

所述第一引出端子41a可以露出于所述主体的侧面中的彼此对向的两个表面中的一个表面,所述第二引出端子42a可以露出于所述两个表面中另一个表面。即,所述第一引出端子41a与所述第二引出端子42a可以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被引出。

此时,所述第一外部电极81可以配置成与露出于所述两个表面中一个表面的所述第一引出端子41a连接,所述第二外部电极82可以配置成与露出于所述两个表面中的另一个表面的所述第二引出端子42a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外部电极81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82可以彼此沿对角线对向而配置。

所述第一外部电极81及第二外部电极82可以从所述主体的两个表面延伸至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而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4及图5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立体图,图6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感器的平面图。

参照图4至图6,所述第一线圈图案141及第二线圈图案142可以分别包括以向所述主体的侧面中彼此对向的两个表面都露出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引出端子141a及第二引出端子142a。

所述第一引出端子141a及第二引出端子142a可以形成为露出于所述两个表面。即,所述第一引出端子141a与所述第二引出端子142a可以彼此相面对地平行配置。

此时,所述第一外部电极181及第二外部电极182可以在所述两个表面各配置有两个。即,所述第一外部电极181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一引出端子141a所露出的所述两个表面,所述第二外部电极182可以配置于第二引出端子142a所露出的所述两个表面。

参照图3及图6,在将电感器的整体长度设定为l、并将所述电感器的整体宽度设定为w时,所述主体50、150的长度不会因所述第一外部电极81、181以及第二外部电极82、182发生缩短而能够稳定地确保l,而且所述主体50、150的宽度可以具有减小了相当于第一外部电极及第二外部电极的厚度b的宽度w-2b。

主体的长度可以因本发明的外部电极结构而增加,因此能够改善电感器的性能。即,通过改善所述第一外部电极及第二外部电极的形成位置与线圈图案的引出端子,可以在相同尺寸的电感器中增加主体的体积,据此能够实现电感器的高性能化。

所述支撑部件20只要可以支撑第一线圈图案41及第二线圈图案42,其材质或种类就不受特殊限制,例如,可以是敷铜箔叠层板(ccl)、聚丙二醇(ppg)基板、铁氧体基板或者金属类软磁性基板等。另外,也可以是由绝缘树脂构成的绝缘基板。作为绝缘树脂可以使用如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如聚酰亚胺等热塑性树脂、或者在其中浸渍有如玻璃纤维或无机填料等加固材料的树脂,例如,预浸材料(prepreg)、味之素积聚膜(abf:ajinomotobuild-upfilm)、环氧板(fr-4)、双马来酰亚胺三嗪(bt:bismaleimidetriazine)树脂、光可成像的电介质(pid:photoimageabledielectric)树脂等。从保持刚性的观点来看,可以使用包含玻璃纤维以及环氧树脂的绝缘基板,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所述支撑部件2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中央部被贯穿而形成孔,而且所述孔可以被铁氧体或者金属磁性粒子等磁体填充而形成芯部55。通过形成由所述磁体填充的芯部55而可以提高电感l。

层叠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两个表面上的所述第一线圈图案41与所述第二线圈图案42通过贯穿所述支撑部件的过孔45而电连接。

所述过孔45可以在利用机械打孔或激光打孔等方式形成贯通孔之后,通过电镀向所述贯通孔内部填满导电性物质而形成。

所述过孔45只要能够电连接分别配置于支撑部件20两个表面上的上侧的第一线圈图案41及下侧的第二线圈图案42,其形状或材质不受特殊限定。在这里,上侧以及下侧在附图中以线圈图案的层叠方向为基准判断。

所述过孔45可以包括铜(cu)、铝(al)、银(ag)、锡(sn)、金(au)、镍(ni)、钯(pd)或者它们的合金等导电性物质。

在形成贯通孔时,支撑部件的厚度越厚,贯通孔的大小会越大,过孔的尺寸变大则线圈的体积可能会变大,电感器内的非磁性区域会增加,从而存在电感器应该实现的电流特性降低的问题。

所述过孔45的剖面可以是梯形或沙漏形状。

所述过孔45的剖面可以是沙漏形状。所述形状可以通过加工所述支撑部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来实现,据此可以减小所述过孔的剖面的宽度。所述过孔的剖面的宽度可以是60至80μm,但并不局限于此。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41及第二线圈图案42被绝缘层(未图示)覆盖,不与构成所述主体的磁性材料直接接触。

所述绝缘层发挥保护第一线圈图案及第二线圈图案的作用。

所述绝缘层的材质只要包括绝缘物质就可以应用任意一种,例如,可以包括使用于通常的绝缘涂层的绝缘物质,例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树脂等,且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光可成像的电介质(photoimagebledielectric:pid)树脂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因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在本领域中具有一般知识的人员可以进行各种方式的置换、变形以及变更,这也应该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