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分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174阅读:1984来源:国知局
电池分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分档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电池的功率、容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通常将锂离子电池进行串联、并联组合使用。为了提升组合后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性能,则需要选取差异性较小的锂离子电池进行配组,其中,选取差异性较小的锂离子电池的过程,也即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分档。

相关技术中,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容量和交流内阻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分档。具体地,先测量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容量,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容量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第一次分档,然后测量锂离子电池的交流内阻,根据锂离子电池的交流内阻对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锂离子电池进行第二次分档。经过第二次分档后,将属于同一档的锂离子电池进行配组。

由于相关技术中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分档仅考虑了电池容量和交流内阻,因此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锂离子电池的内阻的一致性仍然较差,进而导致配组后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对锂离子电池分档时,属于同一档的锂离子电池的内阻的一致性仍然较差,进而导致配组后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性能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分档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分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对各个所述单体电池进行第一次分档;

根据所述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欧姆内阻,对所述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分档;

根据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放电内阻;

根据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对应的第一差值,对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其中,所述第一差值是指所示直流放电内阻与所述欧姆电阻的差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充电内阻;

根据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对应的第二差值,对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其中,所述第二差值是指所示直流充电内阻与所述欧姆电阻的差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放电内阻和直流充电内阻;

根据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对应的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对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其中,所述第一差值是指所示直流放电内阻与所述欧姆电阻的差值,所述第二差值是指所示直流充电内阻与所述欧姆电阻的差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放电内阻,包括:

对于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将各个所述单体电池以第一电流放电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个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降;

分别计算各个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降与所述第一电流的比值,得到各个所述单体电池的直流放电内阻。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充电内阻,包括:

对于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将各个所述单体电池以第二电流充电第二预设时长,获取各个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升;

分别计算各个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升与所述第二电流的比值,得到各个所述单体电池的直流充电内阻。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之前,还包括:

对于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将各个所述单体电池充电至电压上限值;

将充电后的各个所述单体电池放电至预设荷电状态;

将放电后的各个所述单体电池静置预设时长。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欧姆内阻,对所述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分档,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所述交流内阻用于替代表示所述欧姆内阻;

根据所述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对所述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分档。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所述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三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配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通过在采用电池容量、欧姆内阻等参数对单体电池进行连续两次分档的基础上,还根据极化内阻对经过两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再一次分档,以此模拟单体电池的实际使用场景,以使得采用同一档内的单体电池进行配组时,上述同一档内的单体电池的内阻的一致性较好,进而提升配组后的各个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分档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分档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配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分档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采用电池容量、欧姆内阻等参数对单体电池进行连续两次分档的基础上,还根据极化内阻对经过两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再一次分档,以此模拟单体电池的实际使用场景,以使得采用同一档内的单体电池进行配组时,上述同一档内的单体电池的内阻的一致性较好,进而提升配组后的各个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性能。

其中,单体电池是指没有经过内部的串、并联组合,以单个形式存在的电池。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体电池是指可充放电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者其它新兴的化学电池等。可选地,上述单体电池可以是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要以单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介绍说明。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分档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对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一次分档。

单体电池是指没有经过内部的串、并联组合,以单个形式存在的电池。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单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为例进行介绍说明。

电池容量是指一定条件下(放电率、温度、终止电压等)电池放出的电量,通常以安培·小时为单位。

可选地,在一定条件下(例如,环境温度为25℃),将单体电池以恒定电流从额定电压放电至保护电压,并记录从额定电压放电至保护电压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放电时间,将上述恒定电流和放电时间的乘积,作为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将单体电池分成三档。其中,将电池容量属于第一预设区间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电池容量小于第一预设区间的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电池容量大于第一预设区间的上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其中,第一预设区间的下限值与额定容量之间的差值,与额定容量的比值为3%~10%;第一预设区间的上限值与额定容量之间的差值,与额定容量的比值为3%~10%。额定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体电池从额定电压放电至截止电压时放出的电量。

例如,额定容量为2200mah,第一预设区间的下限值与额定容量之间的差值与额定容量的比值为3%,第一预设区间的上限值与额定容量之间的差值与额定容量的比值为3%,则第一次分档后每一档中的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分别属于2134mah~2266mah,小于2134mah,大于2266mah三个区间。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将单体电池分成两档。其中,将电池容量属于第一预设区间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电池容量小于第一预设区间的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电池容量大于第一预设区间的上限值的单体电池剔除。或者,将电池容量属于第一预设区间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电池容量大于第一预设区间的上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电池容量小于第一预设区间的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剔除。

再例如,结合上述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示例,第一次分档后每一档中的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分别属于2134~2266mah,小于2134mah两个区间;或者,第一次分档后每一档中的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分别属于2134mah~2266mah,大于2266mah两个区间。

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分为4档、5档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进行第一次分档之后,还可以将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搁置。示例性地,搁置的时间为3天。

步骤102,根据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欧姆内阻,对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分档。

欧姆内阻由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触内阻组成。欧姆电阻可以采用交流电阻替代表示。

可选地,步骤102可以包括如下的两个子步骤:

1、获取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交流内阻用于替代表示欧姆内阻;

2、根据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对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分档。

可选地,在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上施加频率为1000hz、电流为50ma的恒定电流,然后对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进行采样、整流、滤波等处理,从而测量出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将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分成三档。其中,将交流内阻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交流内阻小于第二预设区间的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交流内阻大于第二预设区间的上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其中,第二预设区间的下限值与平均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与平均交流内阻的比值为10%~30%,第二预设区间的上限值与平均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与平均交流内阻的比值为10%~30%。

例如,平均交流内阻为35mω,第二预设区间的下限值与平均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与平均交流内阻的比值为10%,第二预设区间的上限值与平均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与平均交流内阻的比值为10%。则第二次分档后每一档中的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分别属于31.5~38.5mω,小于31.5mω,大于38.5mω三个区间。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将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分成两档。其中,将交流内阻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交流内阻小于第二预设区间的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交流内阻大于第二预设区间的上限值的单体电池剔除。或者,将交流内阻属于第二预设区间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交流内阻大于第二预设区间的上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交流内阻小于第二预设区间的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剔除。

再例如,结合上述则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示例,第二次分档后每一档中的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分别属于31.5~38.5mω,小于31.5mω两个区间;或者,第二次分档后每一档中的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分别属于31.5~38.5mω,大于38.5mω两个区间。

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分为4档、5档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103,根据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

极化内阻是指电化学反应时由极化引起的电阻,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电阻。极化内阻可以采用直流放电内阻与欧姆内阻之间的差值(以下称为第一差值)和/或直流充电内阻与欧姆内阻之间的差值(以下称为第二差值)替代表示。

在一个示例中,步骤103可以包括如下两个子步骤:

步骤103a,获取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放电内阻;

其中,直流放电内阻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获取:对于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将各个单体电池以第一电流放电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降;分别计算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降与第一电流的比值,得到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放电内阻。

第一电流可以根据峰值功率与预设系数的乘积,以及电芯放电能力等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为了模拟实际使用场景下的放电过程,第一电流通常采用大电流脉冲。示例性地,第一电流为3c,其中,c为充放电倍率,在一个示例中,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为10ah,则3c为30a。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经验设定。示例性地,第一预设时长为30s。

在一个示例中,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为2ah,第一电流为3c,也即6a,放电第一预设时长后电压降为0.6v,则直流放电内阻为(0.6v/6a),也即100mω。

步骤103b,根据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对应的第一差值,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

第一差值是指所示直流放电内阻与欧姆电阻的差值。当采用交流内阻替代表示欧姆内阻时,第一差值也即直流放电内阻与交流内阻的差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采用第一差值替代表示极化内阻,以实现根据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由于模拟了单体电池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放电过程,进而使得配组后的单体电池的内阻的一致性较好。

在另一个示例中,步骤103可以包括如下两个子步骤:

步骤103c,获取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充电内阻;

其中,直流充电内阻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获取:对于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将各个单体电池以第二电流充电第二预设时长,获取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升;分别计算各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升与第二电流的比值,得到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充电内阻。

第二电流可以根据回收能量与预设系数的乘积,以及电芯充电能力等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为了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充电过程,第二电流也采用大电流脉冲。示例性地,第二电流为2.2c。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根据经验设定。示例性地,第二预设时长为30s。

在一个示例中,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为2ah,第二电流为2.2c,也即4.4a,放电第二预设时长后电压升为0.44v,则直流放电内阻为(0.44v/4.4a),也即100mω。

步骤103d,根据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对应的第二差值,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

其中,第二差值是指所示直流充电内阻与欧姆电阻的差值。当采用交流内阻替代表示欧姆内阻时,第一差值也即直流充电内阻与交流内阻的差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采用第二差值替代表示极化内阻,以实现根据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由于模拟了单体电池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充电过程,进而使得配组后的单体电池的内阻的一致性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将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分成三档。其中,将极化内阻属于第三预设区间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极化内阻小于第三预设区间的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极化内阻大于第三预设区间的上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其中,第三预设区间的下限值与平均极化内阻之间的差值,与平均极化内阻的比值为5%~20%,第三预设区间的上限值与平均极化内阻之间的差值与平均极化内阻的比值为5%~20%。

例如,平均极化内阻为45mω,第三预设区间的下限值与平均极化内阻之间的差值与平均极化内阻的比值为20%,第三预设区间的上限值与平均极化内阻之间的差值与平均极化内阻的比值为20%。则第三次分档后每一档中的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分别属于36~54mω,小于36mω,大于54mω三个区间。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将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分成两档。其中,将极化内阻属于第三预设区间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极化内阻小于第三预设区间的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极化内阻大于第三预设区间的上限值的单体电池剔除。或者,将极化内阻属于第三预设区间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极化内阻大于第三预设区间的上限值的单体电池划分为一档,将极化内阻小于第三预设区间的下限值的单体电池剔除。

再例如,结合上述则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示例,第三次分档后每一档中的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分别属于36~54mω,小于36mω两个区间;或者,第二次分档后每一档中的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分别属于36~54mω,大于54mω两个区间。

在其它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分为4档、5档等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第一差值或第二差值替代表示极化内阻时,其分别对应的平均极化内阻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采用电池容量、欧姆内阻等参数对单体电池进行连续两次分档的基础上,还根据极化内阻对经过两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再一次分档,其中极化内阻可以采用直流放电内阻与欧姆内阻之间的差值或者直流充电内阻与欧姆内阻之间的差值替代表示,以使得采用同一档内的单体电池进行配组时,上述同一档内的单体电池的内阻的一致性较好,进而提升配组后的各个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性能。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分档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对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一次分档。

步骤201与图1实施例中的步骤101相同,参见图1实施例中的介绍说明,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步骤202,根据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欧姆内阻,对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分档。

步骤202与图1实施例中的步骤102相同,参见图1实施例中的介绍说明,本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步骤203,对于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将各个单体电池充电至电压上限值。

电压上限值是指单体电池的电压的最大值。单体电压的电压上限值通常为4.15v至4.25v。示例性地,电压上限值为4.2v。

步骤204,将充电后的各个单体电池放电至预设荷电状态。

荷电状态是指单体电池的剩余容量与单体电池充电完全时的电池容量的比值,荷电状态的取值区间为0到1。当荷电状态为0时,单体电池放电完全;当荷电状态为1时,单体电池充电完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荷电状态为10%至80%,并且,各个单体电池对应的预设荷电状态均相同。示例性地,预设荷电状态为50%。

步骤205,将放电后的各个单体电池静置预设时长。

由于停止放电后,单体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并不会立即结束,此时单体电池的电压还会随着电化学反应的进行上下浮动,因此,需要将放电后的各个单体电池静置预设时长。示例性地,预设时长为60s。

步骤206,根据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极化内阻,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采用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组合替代表示极化内阻,以实现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

可选地,步骤206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6a,获取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放电内阻和直流充电内阻;

步骤206b,根据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对应的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

其中,第一差值是指所示直流放电内阻与欧姆电阻的差值,第二差值是指所示直流充电内阻与欧姆电阻的差值。第三次分档包括第三次第一步分档和第三次第二部分档。

在一个示例中,先根据第一差值,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第一步分档,再根据第二差值,对第三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第二步分档。

在另一个示例中,先根据第二差值,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第一步分档,再根据第一差值,对第三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第二步分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相比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同时模拟单体电池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同一档内的单体电池的内阻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配组后的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循环寿命等性能。

步骤207,将第三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配组。

配组是指将单体电池进行串、并联组合使用。示例性地,配组时采用的模组结构为8并3串。结合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同一档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配组的示意图。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采用电池容量、欧姆内阻等参数对单体电池进行连续两次分档的基础上,还根据极化内阻对经过两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再一次分档,其中极化内阻可以采用直流放电内阻与欧姆内阻之间的差值和直流充电内阻与欧姆内阻之间的差值组合替代表示,以使得采用同一档内的单体电池进行配组时,上述同一档内的单体电池的内阻的一致性较好,进而提升配组后的各个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等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电动车以配组后的各个单体电池作为动力行驶时,该过程也即是对电动车中配组后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放电的过程。此外,电动车安装有能量回收装置,在电动车遇到红绿灯、行人等情况下刹车时,能量回收装置启动,该过程也即是对电动车中配组后的各个单体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单体电池充、放电时的极化内阻对单体电池进行分档,更能反应电动车的实际使用情况。

下面,通过对相关技术和本发明实施例分别提供的两个例子进行比较,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

在相关技术提供的例子中,对电池进行分档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单体电池的开路电压,剔除不合格的单体电池,其中,不合格的单体电池是指开路电压超出规定值30mv。

2、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进行第一次分档,第一次分档后的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所属的区间分别为2200~2225mah、2225~2250mah、2250~2275mah、2275~2300mah,将电池容量不属于上述区间的单体电池剔除。

3、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对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分档,第二次分档后的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所属的区间分别为小于30mω、30~35mω、35~40mω,将交流内阻不属于上述区间的单体电池剔除。

4、将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配组,配组的模组结构为24并3串。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例子中,对电池进行分档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进行第一次分档,第一次分档后的单体电池的电池容量所属的区间分别为2200~2230mah、2230~2270mah、2270~2300mah,将电池容量不属于上述区间的单体电池剔除。

2、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对第一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第二次分档,第二次分档后的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所属的区间分别为小于33mω、33~40mω,将交流内阻不属于上述区间的单体电池剔除。

3、将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充电至电压上限值,再放电至荷电状态为50%。

4、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单体电池以3.1c的电流放电30s,静置60s后,以2.2c的电流充电30s,根据放电时下降的电压与放电电流的比值计算得到直流放电内阻,根据充电时上升的电压与充电电流的比值计算得到直流充电内阻。

5、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放电内阻与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对第二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第三次分档,第三次分档后的单体电池的直流放电内阻与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所属的区间分别为小于40mω、40~50mω、50~60mω,将直流放电内阻与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不属于上述区间的单体电池进行剔除。

6、根据各个单体电池的直流充电内阻与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对第三次分档后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第四次分档,第四次分档后的单体电池的直流充电内阻与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所属的区间分别为小于35mω、35~45mω、45~55mω,将直流充电内阻与交流内阻之间的差值不属于上述区间的单体电池进行剔除。

7、将属于同一档的单体电池进行配组,配组的模组结构为24并3串。

在相关技术中选取电池容量为2225~2250mah、交流内阻为30~35mω的某一模组(编号a)进行电池容量、高温循环性能等性能参数测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选取电池容量为2230~2270mah、交流内阻为33~40mω、δr1为40~50mω、δr2为35~45mω的某一模组(编号b)进行电池容量、高温循环性能等性能参数测试,测试结果具体见表-1、表-2。

表-1

表-2

根据上述表-1、表-2得到,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分档方法后对单体电池进行分档,并配组时,配组后的单体电池的放电容量、循环寿命等性能得以提升。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