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和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724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和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连接器在终端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的连接器没有固定结构,在长期使用或者振动、颠簸的环境下会出现松动,导致电连接不稳定,影响终端设备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和终端设备,能够解决连接器连接松动导致电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接触件和抵持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以使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一接触件电连接。

其中,所述抵持部与所述第一本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抵持部的端部设有凸起,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防松槽,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时,所述凸起插入所述防松槽形成配合。

其中,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抵持部插入所述定位槽以抵持在所述第二本体上。

其中,所述抵持部的端部设有凸起,所述定位槽内设有防松槽,所述抵持部插入所述定位槽以抵持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时,所述凸起插入所述防松槽形成配合。

其中,所述抵持部设在所述第一接触件的同一侧或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抵持部为板体或弹性臂。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均为板对板连接器。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主板,还包括上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设在所述主板上。

其中,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上引出有柔性电路板,所述电池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器或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

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在第一本体上增设抵持部以抵持第二本体,使得连接器组件不易松动,加强了第一接触件与第二接触件的电接触,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连接器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接触件和抵持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二接触件,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以使所述抵持部抵持在所述第二本体上、所述第二接触件与所述第一接触件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本体上增设所述抵持部以抵持所述第二本体,使得所述连接器组件不易松动,加强了所述第一接触件与所述第二接触件的电接触,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器11和第二连接器12。其中,第一连接器11包括第一本体111,第一本体111上设有第一接触件112和抵持部113。第二连接器12包括第二本体121,第二本体121上设有第二接触件122。第二接触件122与第一接触件112电连接,抵持部113则抵持在第二本体121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112与第二接触件122的数量、结构及分布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予以确定,而不限于为图1、图2中所示。

抵持部113的结构以能稳定抵持第二本体121为原则进行设计。例如,抵持部113可以呈板状的板体,以增大抵持面积,提升抵持强度。或者,抵持部113可以为弹性臂,依靠弹性臂提供适宜的弹性抵持力。抵持部113可以具备一定变形能力,在第一接触件112插入第二接触件122时,抵持部113可以外张以便于插入;在第一接触件112插接到位后,抵持部113可以恢复原位,以紧密抵持在第二本体121上。抵持部11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设定。例如,抵持部113可以设在第一本体111的周缘,第一接触件112位于抵持部113的内侧,如此保证抵持部113不与第一接触件112干涉,且防止第一本体111与第二本体121发生翘起。

抵持部11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设定。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抵持部113可以设在第一本体111的周缘,第一接触件112位于抵持部113的内侧。如此可以保证抵持部113不与第一接触件112干涉,且防止第一本体111与第二本体121发生翘起。抵持部113可以分布在第一接触件112的同一侧或相对两侧。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抵持部113分布在第一接触件112的相对两侧,且关于第一接触件112对称。此时,第一接触件112两侧的多个抵持部113共同将第二本体121夹持。多个抵持部113对称设计有利于提供均匀的固持力,以进一步增强连接器组件10的连接强度,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持部1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可以是一个或两个;和/或,抵持部113可以仅设在第一接触件112的同一侧。

优选的,抵持部113可以与第一本体111转动连接。此种设计是有利于连接器组件10的装配。具体的,可以先转动抵持部113使其远离第一接触件112,再将第一接触件112插入第二接触件122,之后再转动抵持部113使其靠近第二本体121。抵持部113可以具有锁紧结构,使得抵持部113转动到位后,抵持部113能抵持在第二本体121上而不会反弹。所述转动连接可以是通过在抵持部113可以与第一本体111之间设置铰链实现;或者,在成型抵持部113时,使得抵持部113与第一本体111的连接位置的材料较薄,便于抵持部113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持部113与第一本体111的连接可以是刚性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抵持部113的端部可以设有凸起m。对应的,第二本体121上可以设有防松槽n。当抵持部113抵持在第二本体121上时,凸起m插入防松槽n形成配合。设计凸起m与防松槽n的配合结构,能够在连接器组件10受力振动时防止抵持部113脱离第二本体121,保证了连接器组件10的机械/电连接稳定。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二本体121上可以设计定位槽p。第一接触件112与第二接触件122插接时,抵持部113滑动插入定位槽p,以抵持在第二本体121上。定位槽p起到插接导向作用,并通过对抵持部113进行限位,提示人员第一接触件112已安装到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定位槽p。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槽p内可以设有防松槽n。抵持部113插入定位槽p以抵持在第二本体121上时,凸起m插入防松槽n形成配合。在定位槽p内增设防松槽n,既能够起到导向、限位作用,又能够起到防松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防松槽n。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连接器11中,第一本体111可以包括第一外壳1111及设在第一外壳1111之内的第一基座1112,第一接触件112设于第一基座1112,抵持部113设在第一外壳1111上。第二连接器12中,第二本体121也可以包括第二外壳1211及设在第二外壳1211之内的第二基座1212,第二接触件122设于第二基座1212上,抵持部113具体抵持在第二外壳1211上。上述的定位槽p与防松槽n均可以是开设在第二外壳1211上。外壳能够对内置的基座和接触件进行机械保护,并提供接触件插合时的对准。基座能够使接触件按所需要的位置和间距排列,并保证接触件之间、以及接触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性能。本实施例中,基座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电压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结构可以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可以均为板对板(btb)连接器。btb连接器采用了窄片式接触,使用表面贴片焊接(smt)工艺,端子排列间距更小,具有小型化、薄型化和高性能等优势。当然,第一连接器11与第二连接器12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连接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40。终端设备40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桌面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例如,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为打开后盖后的手机。终端设备40包括中框43、主板41,及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第一连接器11设在主板41上,第二连接器12则与其他模组或部件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器12与第一连接器11,实现其他模组或部件与主板41的电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其他模组或部件可以是电池42,电池42上可以引出有柔性电路板421,电池42通过柔性电路板421与第二连接器12或第一连接器11相连。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10与电池42合起来可以组成电池组件。此种电池组件中,由于电池42无需经常拆卸,因此可以做终端设备40的内置电池,以满足当前主流产品设计的需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的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