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氢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38328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镍氢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具备含有氢氧化镍的正极的镍氢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如在近来的便携设备的普及、以环境和能源问题为背景的混合动力车的普及、或电动车和剩余电力储存用的定置式大型电池的开发等中所看到的那样,电池、特别是二次电池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其的期待越来越大。其中,作为二次电池的一种的镍氢电池,使用不燃性的水系电解液,即使以恒电流进行较快速的充电,当成为满充电时也会自动地取代电解液中的水的电解,抑制电压上升等,作为比较安全且容易控制充电的电池,其重要性不断提高。作为关于镍氢电池的再生处理方法的技术文献,可举出专利文献1。

关于镍氢电池,在正极中使用氢氧化镍,在负极中使用储氢合金,作为电解液使用碱性电解液,在负极,如下述的(1)式和(2)式所示,在充电时发生水分子的氢的电化学还原和氢向储氢合金的吸藏,在放电时相反地发生所储藏的氢的电化学氧化。

〔充电〕h2o+e-→h(吸藏)+oh-···(1)

〔放电〕h(吸藏)+oh-→h2o+e-···(2)

作为储氢合金,主要使用以稀土类与镍的合金为主体的合金。

在正极,如下述的(3)式和(4)式所示,发生氢氧化镍以及碱式氧化镍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充电〕ni(oh)2+oh-→niooh+h2o+e-···(3)

〔放电〕niooh+h2o+e-→ni(oh)2+oh-···(4)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490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这种镍氢电池中,从外部电源以恒定的电流值进行充电,向电池中储存能量。另外,从电池以恒定的电流值进行放电,向负载供给能量。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充电和放电,有时正极中所含的氢氧化镍的晶体结构崩溃,从而失活。如果氢氧化镍失活,则电极的活性丧失,变得难以发生上述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放电容量(可充放电的容量)有可能降低。需求能抑制由氢氧化镍的失活引起的放电容量的降低并且能对镍氢电池进行充放电的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的目的是提供能抑制放电容量的降低并且能对镍氢电池进行充电的镍氢电池的充电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很好地实施这样的充电方法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镍氢电池的充电方法,所述镍氢电池具备至少包含氢氧化镍的正极。该镍氢电池的充电方法的特征在于,对该镍氢电池仅供给重复频率在5khz~10khz的范围内、且电流的平均值被设定在1a~10a的范围内的方波脉冲电流来进行充电。根据该充电方法,能够抑制放电容量(可充放电的容量)的降低、并且对镍氢电池进行充电。因此,能够实现镍氢电池的长寿命化。

另外,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对镍氢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系统,所述镍氢电池具备至少包含氢氧化镍的正极。

该充电系统具备:对所述镍氢电池供给直流电流的充电装置;连接于所述镍氢电池和所述充电装置之间的开关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开关装置,以使得将从所述充电装置向所述镍氢电池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成重复频率在5khz~10khz的范围内、且电流的平均值被设定在1a~10a的范围内的方波脉冲电流。根据该充电系统,能够以在镍氢电池与充电装置之间组入开关装置这样的简易的结构来适当地供给重复频率在5khz~10khz的范围内、且电流的平均值被设定在1a~10a的范围内的方波脉冲电流。因此,这样的系统可作为用于实施上述的充电方法的系统很好地被采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镍氢电池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剖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劣化前的x射线衍射图的图。

图3是表示劣化后的x射线衍射图的图。

图4是表示脉冲充电处理后的x射线衍射图的图。

图5是表示脉冲电流的波形的图。

图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充电系统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放电量的推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正极

20负极

30隔板

40壳体

70充电系统

72镍氢电池

74充电装置

76开关装置

78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发挥相同作用的部件、部位附带相同的标记进行说明。再者,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厚度等)并不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本发明的实施所需的事项(例如,具备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的构成和制法、隔板和电解质的构成和制法、镍氢电池等电池的构建涉及的一般技术等),可作为基于该领域中的现有技术的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来掌握。

再者,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脉冲电流”意味着on和off(零)交替反复的方波(矩形波)的直流电流,所谓“电流的平均值”是指方波脉冲电流的每单位时间的电流值。另外,所谓“soc”意味着充电深度(stateofcharge),表示在能够可逆地充放电的工作电压的范围中,将可得到成为其上限的电压的充电状态(即,满充电状态)设为100%,将可得到成为其下限的电压的充电状态(即,未充电的状态)设为0%时的充电状态。soc例如可以根据电池的端子间电压来取得。另外,所谓“放电容量”是指在soc0%~100%的范围中能够可逆地充放电的容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镍氢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按成为对象的镍氢电池的构成、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的顺序进行说明。

<镍氢电池>

在本实施方式的再生方法中作为对象的镍氢电池100(以下适当称为“电池”),例如,如图1所示,具备包含盖体42的壳体40。在壳体40内,收纳有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镍氢电池100的电极体的正极10、负极20和隔板30。

正极10由多个薄板形状(片状)的电极结构体构成,这些电极结构体经由正极集电片12与正极端子14电连接。另一方面,负极20由多个薄板形状(片状)的电极结构体构成,这些电极结构体经由负极集电部件(未图示)与设置在壳体40的底面的负极端子(未图示)连接。另外,在比盖体42靠壳体40的内侧,安装有隔离件60和设置在其周围的衬垫(gasket)50,保持着壳体40内部的密闭状态。

再者,作为隔离件60,形成有气体排出阀结构,该气体排出阀结构用于在电池100的内部(壳体40的内部)的气压变得异常高的情况下将内部气体向壳体的外部排出,与附设在以往的镍氢电池中的气体排出阀结构同样即可,由于不是对本发明赋予特征的结构,因此省略更详细的说明。

正极10具有正极集电体和形成于正极集电体的两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集电体是箔状。正极集电体优选为镍箔。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氢氧化镍。氢氧化镍在充电时在电池反应中转换为碱式氧化镍。另外,碱式氧化镍在放电时在电池反应中转换为氢氧化镍。氢氧化镍可以进行水合。另外,以提高正极活性物质的特性等为目的,氢氧化镍的镍元素的一部分可以用其它的金属元素(例如,钴、铝、锌、锰、钨、钛、铌、钌、金等)置换。

氢氧化镍,作为典型是结晶性的氢氧化镍。氢氧化镍是否为结晶性可以在通过利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法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中确认。即,如图2所示,在x射线衍射图中观察到归属于氢氧化镍的峰的情况下,可以说氢氧化镍为结晶性的。

负极20具有负极集电体和形成于负极集电体的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电体为箔状。负极集电体优选为镍箔。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可以是氢氧化铁、氧化锌或储氢合金。作为储氢合金,可使用作为镍氢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使用的公知的储氢合金,例如,可举出包含稀土类和镍的合金。负极活性物质可以进行水合。另外,以提高负极活性物质的特性等为目的,氢氧化铁的铁元素的一部分可以用其它的金属元素(例如,钴、钨、钛、铌、钌、金等)置换,氧化锌的锌元素的一部分可以用其它的金属元素(例如,钴、钨、钛、铌、钌、金等)置换。

隔板30可以使用以往的镍氢电池中所使用的隔板。例如,作为隔板30,可以使用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树脂材料(例如,进行了磺化的聚丙烯无纺布等)。

在镍氢电池100中,将具备如以上那样的正极10、负极20和隔板30的电极体从壳体40的开口部收纳于该壳体40内,并且将适当的电解液配置于(注入)壳体40内。作为该电解液,可以使用含有氢氧化钾等的碱性水溶液等。

然后,将壳体40的开口部密封,完成镍氢电池100的组装。壳体40的密封过程、电解液的配置(注液)过程,与在以往的镍氢电池的制造中进行的方法同样即可,并不对本发明赋予特征。这样地完成镍氢电池100的构建。

在这种镍氢电池中,从外部电源以恒定的电流值进行充电,向电池中存储能量。另外,从电池以恒定的电流值进行放电,向负载供给能量。在此,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通过该充电和放电的反复进行,有时正极中所含的氢氧化镍和碱式氧化镍的晶体结构崩溃从而失活(作为典型,包括非晶状态的惰性结晶化)。氢氧化镍和碱式氧化镍失活了的情况,例如如图3所示,可以通过在采用利用了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法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中,观察不到归属于氢氧化镍以及碱式氧化镍的峰、或峰强度变小来确认。这样,如果氢氧化镍和碱式氧化镍失活,则电极的活性丧失,变得难以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其结果,存在放电容量降低的可能性。

在此,本发明人进行了各种实验,结果发现:如果使用具有特定的波形的脉冲电流进行充电,则可促进失活了的氢氧化镍和碱式氧化镍的再活化(作为典型,活性再结晶化),将劣化了的放电容量恢复。具体而言,准备多个具有规定的初始容量(额定容量)的镍氢电池(含有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氢氧化镍粉末的试验用电池),对各个电池进行循环劣化试验,所述循环劣化试验是反复进行充放电循环直到放电容量劣化至初始容量(新品时)的平均值的50%以下为止的试验。而且,对循环劣化试验后的各电池进行放电直到soc成为0%为止,然后,进行下述脉冲充电处理,即,供给被设定为表1所示的重复频率、电流的平均值和占空比(dutyratio)的方波脉冲电流来充电直至soc成为100%为止。在此,例1~8的每一个例子,各投入10个电池,进行了脉冲充电处理。而且,测定了脉冲充电处理后的放电容量。将结果示于表1。在此,脉冲充电处理后的放电容量是在各例中投入的10个电池的放电容量的平均值,用将初始容量设为100%时的相对值表示。

表1

如表1所示,在脉冲电流的重复频率为5khz~10khz、且电流的平均值为1a~10a的条件下进行了脉冲充电处理的例1~3和5~8中,脉冲充电处理后的放电容量恢复到初始容量的60%以上。由该结果可知,通过进行供给重复频率在5khz~10khz的范围内、且电流的平均值被设定在1a~10a的范围内的方波脉冲电流来充电的脉冲充电处理,能够将劣化了的镍氢电池的放电容量恢复。

另外,对于在例2中使用的电池,将循环劣化试验前后以及脉冲充电处理后的电池拆解,回收了正极活性物质。而且,测定了回收的正极活性物质的x射线衍射图。将结果示于图2~4。图2是表示循环劣化试验前的x射线衍射图的图,图3是表示循环劣化试验后的x射线衍射图的图,图4是表示脉冲充电处理后的x射线衍射图的图。

如图2所示,在循环劣化试验前的x射线衍射图中,观测到归属于氢氧化镍以及碱式氧化镍的峰,确认出它们是结晶性的。另一方面,在图3所示的循环劣化试验后的x射线衍射图中,归属于氢氧化镍以及碱式氧化镍的峰大致消失或峰强度变小,确认出氢氧化镍和碱式氧化镍失活了。与此相对,在图4所示的脉冲充电处理后的x射线衍射图中,再次观测到归属于氢氧化镍以及碱式氧化镍的峰,确认出氢氧化镍以及碱式氧化镍再活化了。

由这些结果可确认出,通过使用了具有特定的波形的脉冲电流的脉冲充电处理,促进了失活了的氢氧化镍和碱式氧化镍的再活化,能够将劣化了的放电容量恢复。换言之,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的波形的脉冲电流来经常地进行充电,能够对镍氢电池进行充电并且促进氢氧化镍等的再活化(将劣化了的放电容量恢复),能够抑制放电容量的降低。

根据以上的见解,本实施方式中的镍氢电池的充电方法的特征在于,如图5所示,对于具备至少包含氢氧化镍的正极的镍氢电池仅供给重复频率在5khz~10khz的范围内、且电流的平均值被设定在1a~10a的范围内的方波脉冲电流来进行充电。根据该充电方法,能抑制由氢氧化镍的失活引起的放电容量的降低,并且能对镍氢电池进行充电。因此,能够实现镍氢电池的长寿命化。

上述脉冲充电处理中的脉冲电流的平均值(以下有时也简称为“iave”)大致设为10a以下是适当的(即iave≤10a)。如果脉冲电流的平均值iave过高,则会由于脉冲充电的负荷而发热,电池温度上升,产生能量损失。因此,有时没有充分进行氢氧化镍等的再活化,不能够抑制放电容量的降低。从抑制放电容量的降低的观点出发,脉冲电流的平均值iave优选为iave≤8a,更优选为iave≤5a,进一步优选为iave≤3.6a。另外,上述脉冲电流的平均值iave通常可以为1a以上(即1a≤iave)。如果在这样的脉冲电流的平均值iave的范围内,则能够切实地促进失活了的氢氧化镍等的再活化。另外,能够进行快速充电,能够以短时间进行充电处理。从快速充电等的观点出发,脉冲电流的平均值优选为1.2a≤iave,更优选为1.5a≤iave,进一步优选为1.8a≤iave。在此公开的技术,能够以脉冲电流的平均值iave例如为1a以上且10a以下(作为典型,为1a以上且3.6a以下)的方式很好地实施。

关于上述脉冲电流的重复频率(以下有时简称为“f”),如果将脉冲波形的重复周期设为t,则用f=1/t表示。该重复频率通常可以为5khz以上且10khz以下(5khz≤f≤10khz)。通过将脉冲电流的重复频率设为5khz以上且10khz以下,能充分促进失活了的氢氧化镍的再活化,能够抑制放电容量的降低。重复频率例如可以为6khz≤f,作为典型,可以为7khz≤f。另外,重复频率例如可以为f≤9khz,作为典型,可以为f≤8khz。

关于上述脉冲电流的振幅(以下有时简称为“imax”),在脉冲电流的平均值(iave)和重复频率(f)满足上述数值范围的限度下不作特别限制。脉冲电流的振幅通常为2a以上是适当的,从快速充电(充电效率)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a≤imax,更优选为4a≤imax,进一步优选为5a≤imax。另外,脉冲电流的振幅的上限不特别限定,例如为20a以下,从切实地抑制放电容量的降低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imax≤16a,更优选为imax≤10a,进一步优选为imax≤7.2a。在此公开的技术,能够以上述脉冲电流的振幅例如为2a以上且20a以下(作为典型,为2a以上且7.2a以下)的方式很好地实施。

关于上述脉冲电流的脉冲宽度(以下有时简称为“tp”),在脉冲电流的平均值(iave)和重复频率(f)满足上述数值范围的限度下不作特别限制。脉冲电流的脉冲宽度例如为1.6×10-4秒以下是适当的,从抑制放电容量的降低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2×10-4秒以下。脉冲电流的脉冲宽度例如可以为tp≤1×10-4秒,作为典型,可以为tp≤8×10-5秒。另外,脉冲电流的脉冲宽度的下限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2×10-5秒以上。从快速充电等的观点出发,上述脉冲宽度优选为4×10-5秒≤tp,更优选为5×10-5秒≤tp。在此公开的技术,能够以上述脉冲电流的脉冲宽度例如为2×10-5秒以上且1.6×10-4秒以下(作为典型,为5×10-5秒以上且1×10-4秒以下)的方式很好地实施。

上述脉冲电流的占空比(以下有时简称为“d”),用脉冲宽度tp与重复周期t之比(tp/t)表示。关于该占空比,在脉冲电流的平均值(iave)和重复频率(f)满足上述数值范围的限度下不特别限制。上述脉冲电流的占空比例如可以为80%以下(即d≤80%)。从抑制放电容量的降低等的观点出发,脉冲电流的占空比优选为d≤70%,更优选为d≤60%。另外,脉冲电流的占空比例如可以为20%以上(即20%≤d)。从快速充电等的观点出发,上述占空比优选为30%≤d,更优选为40%≤d,进一步优选为50%≤d。在此公开的技术,例如能够以上述占空比为40%以上且60%以下(作为典型,为50%以上且60%以下)的方式很好地实施。

在此公开的充电方法中的脉冲充电处理,优选一边使用冷却机构冷却作为处理对象的镍氢电池一边实施。作为冷却机构,只要是能够使制冷剂(例如空气、冷却水)接触镍氢电池从而将其冷却的冷却机构,就不特别限定。例如,冷却机构可以是向镍氢电池送风的风扇。如果由于脉冲充电的负荷而导致电池温度上升(例如高于60℃)从而产生能量损失,则有时氢氧化镍的再活化没有充分进行。在那样的情况下,需要在脉冲充电处理中设置暂时停止充电的休止期间,降低电池温度后(例如,成为60℃以下之后)再次开始脉冲充电。与此相对,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通过一边使用冷却机构冷却镍氢电池一边进行脉冲充电处理,来抑制电池温度的上升。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降低电池温度的休止期间,能够缩短充电时间。

接着,参照图6对能够有效实施在此公开的充电方法的充电系统的优选的一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镍氢电池的充电系统70的概略构成的图。

如图6所示,上述镍氢电池的充电系统70由成为充电处理的对象的镍氢电池72、向该镍氢电池72供给直流电流的充电装置74、连接于镍氢电池72和充电装置74之间的开关装置76、以及分别与镍氢电池72、充电装置74和开关装置76电连接的控制装置78构成。

充电装置(充电电路)74,只要是能够向以往的镍氢电池供给直流电流来实施充电的装置就不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各种的装置结构。例如,充电装置74可以包含能对镍氢电池72充电的供给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源或充电器。或者,也可以利用再生机构来作为用于构建本系统的充电装置,所述再生机构将由旋转电机(电动发电机)产生的再生电转换成直流并向镍氢电池72供给。

开关装置(开关电路)76,只要是能够将从充电装置74向镍氢电池72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为脉冲电流的装置,就不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各种的装置结构。例如,开关装置76可以包含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可关断晶闸管(gto)、静电感应晶体管(sit)、场效应晶体管(fet)等电力用半导体元件。开关装置76被构成为能够通过上述电力用半导体元件的开关(开/关)而将来自充电装置74的直流电流转换为方波脉冲电流。

控制装置78被构成为控制开关装置76,以使得将从充电装置74向镍氢电池72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成重复频率在5khz~10khz的范围内、且电流的平均值被设定在1a~10a的范围内的方波脉冲电流。控制装置78只要是能够在一般的控制系统中构成的控制装置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电子控制单元(ecu)。ecu78被构成为:对经由开关装置76而与充电装置74连接的镍氢电池72的运转进行控制,基于规定的信息来驱动控制充电装置74和开关装置76。在ecu78的典型的结构中,至少包括存储用于进行该控制的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能够执行该程序的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暂时存储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和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端口。来自未图示的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的各种信号经由输入端口被输入到ecu78中。另外,从ecu78经由输出端口向充电装置74和开关装置76输出各种信号。

在该充电系统70工作时,首先,从ecu78发出告知充电开始的信号,由充电装置74接收。从接收了该信号的充电装置74向镍氢电池72供给直流电流。另外,从ecu78发出进行脉冲电流转换处理的信号,由开关装置76接收。接收了该信号的开关装置76,通过对电力用半导体元件(例如igbt)进行开关,来将从充电装置74向镍氢电池72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成重复频率在5khz~10khz的范围内、且电流的平均值被设定在1a~10a的范围内的方波脉冲电流。这样地向镍氢电池72供给特定波形的脉冲电流,将镍氢电池72充电。

根据该充电系统70,能够以在镍氢电池72与充电装置74之间组入开关装置76这样的简易的结构来适当供给重复频率在5khz~10khz的范围内、且电流的平均值被设定在1a~10a的范围内的方波脉冲电流。因此,能够利用已有的充电装置(充电电路)74,不需要充电装置的设计变更和使用多个电源,能够减少所述脉冲充电处理所花费的成本。因此,这样的充电系统70能作为用于实施上述的充电方法的系统很好地采用。

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试验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意图将本发明限定于以下的试验例所示的内容。

<镍氢电池的构建>

构建了下述结构的镍氢电池(试验用电池):在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上分别保持有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正负电极隔着隔板而层叠,并与电解液一起被收纳在壳体中。

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氢氧化镍粉末和其它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构成成分在溶剂中混合,调制出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用糊。将该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用糊涂布于正极集电体上并进行干燥,由此制作了在正极集电体上设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

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储氢合金和其它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构成成分在溶剂中混合,调制出负极活性物质层用糊。将该负极活性物质层用糊涂布于负极集电体(使用了镍箔)上并进行干燥,由此制作了在负极集电体上设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

将上述制作出的正极和负极隔着隔板而层叠,将所得到的层叠体与电解液一起收纳在壳体中,将壳体的开口部气密地密封。作为隔板,使用了进行了磺化的聚丙烯无纺布。作为电解液,使用了氢氧化钾水溶液。这样地组装出镍氢电池。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初始充放电处理(调整),得到了试验用电池。

<初始容量的测定>

对于如上述那样构建的试验用电池,以3.0a的电流值进行恒流充电直到soc100%为止,然后以2.6a的电流值进行恒流放电直到放电下限电压6.0v为止,将在该放电时所测定出的放电容量作为初始容量(额定容量)。

<循环劣化试验>

在上述初始容量的测定后,对试验用电池进行了循环劣化试验。在循环劣化试验中,将电池温度保持在60℃以下,并且每天反复进行7~8次下述充放电循环,持续进行该试验两个月,所述充放电循环是以2a的电流值(直流电流)充电直到soc80%为止,然后以2a的电流值(直流电流)放电直到soc20%为止的循环。另外,测定了各循环中的放电时的放电量(在soc20%~80%的放电量)。

<脉冲充电试验>

对于上述循环劣化试验后的电池,进行了脉冲充电处理。具体而言,将电池温度保持在60℃以下,并且反复进行了24次下述充放电循环,所述充放电循环是将电池以2a的电流值(直流电流)放电直到soc20%为止,然后供给重复频率被设定为10khz、电流的平均值被设定为2a、占空比被设定为50%的方波脉冲电流来充电直到soc变为80%为止的循环。另外,测定了各循环中的放电时的放电量(在soc20%~80%的放电量)。将结果示于图7。图7是表示经过循环劣化试验以及脉冲充电试验的电池的上述放电量的推移的图。

如图7所示,在以2a的电流值(直流电流)进行了充放电的循环劣化试验期间,随着反复进行充放电,放电量显示出降低的倾向。与此相对,在供给重复频率为10khz、电流的平均值为2a的脉冲电流来进行了充电的脉冲充电试验期间,劣化了的放电量显示出恢复的倾向,并且其后也维持了高的放电量。由该结果确认出,通过供给具有上述特定波形的脉冲电流来进行充电,能够抑制放电容量的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些具体例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包括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