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48646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越来越好,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视觉体验,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显示装置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显示效果,还要求显示其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因此,指纹识别和柔性显示面板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

目前,业界主要采用的指纹识别技术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和感光指纹扫描技术,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利用手指的嵴和峪与感应电极之间所形成的电容值的大小来探测手指的嵴和峪的位置从而形成指纹图像信息。感光指纹扫描技术则通过感光元件获取手指表层反射光线信息,最终拼接成完整的指纹成像信息。现有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技术需要另外在指纹触摸位置单独设置触觉开关、电容元件、和指纹识别传感器等硬件设备,提高了制程时间与设计成本,且该技术的指纹识别无法设置于显示区。

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为了减小下边框,柔性显示面板的下方会采用下边弯折技术;无机层在弯折的情况下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以降低显示面板厚度,简化生产工艺步骤,并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性能和耐损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无机层和平坦层;其中,所述柔性基板包括显示区和边缘区,所述显示区内具有指纹识别区,所述边缘区内具有弯折区;所述柔性基板一侧表面贴合设置有无机层,且所述无机层对应指纹识别区处镂空且设置有黑色滤光平坦层,所述无机层对应弯折区处镂空且设置有黑色平坦层;所述无机层、黑色滤光平坦层和黑色平坦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板一侧贴合设置有平坦层。

本发明的的技术方案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无机层在显示区的指纹识别区和边缘区的弯折区均采用黑色平坦层材料,弯折区和指纹识别区的黑色平坦层材料能够共用掩模板刻蚀成型,从而简化生产工艺步骤,降低显示面板厚度,并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性能和耐损性能。

优选的,所述黑色滤光平坦层上阵列排布有多个成像孔。

优选的,所述边缘区的平坦层处设置有走线组件。

可选的,所述无机层包括阻挡层、缓冲层、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中的至少两个。

可选的,所述柔性基板的形成材质包括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对应指纹识别区且设置于柔性基板另一表面的指纹采集元件,所述指纹采集元件通过所述指纹识别区的黑色滤光平坦层进行指纹采集。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玻璃基板上铺设有机聚合物材料形成柔性基板;

在所述柔性基板上形成无机层;

通过构图工艺将所述无机层刻蚀形成指纹识别区和弯折区;

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和弯折区形成黑色平坦层;

在所述无机层和黑色平坦层上形成普通平坦层。

优选的,所述构图工艺具体包括:

在所述无机层表面形成光刻胶层;

通过覆盖掩模板进行曝光、显影;

在所述光刻胶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开口,并对裸露区域进行刻蚀。

采用该方法制备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在构图工艺时只需采用统一掩模板即可形成指纹识别区和弯折区的黑色平坦层材质,简化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降低显示面板厚度,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性能和耐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弯折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柔性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黑色滤光平坦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构图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柔性基板

2-无机层

3-平坦层

41-黑色平坦层

42-黑色滤光平坦层

421-成像孔

5-走线组件

aa-显示区域

aa1-指纹识别区

ba-边缘区

ba1-弯折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柔性基板1、无机层2和平坦层3;其中,柔性基板1包括显示区aa和边缘区ba,显示区aa内具有指纹识别区aa1,边缘区ba内具有弯折区ba1;柔性基板1一侧表面贴合设置有无机层2,且该无机层2对应指纹识别区aa1处镂空且设置有黑色滤光平坦层42,无机层2对应弯折区ba1处镂空且设置有黑色平坦层41;无机层2、黑色滤光平坦层42和黑色平坦层41背离柔性基板1一侧贴合设置有平坦层3。

本发明的的技术方案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无机层在显示区的指纹识别区和边缘区的弯折区均采用黑色平坦层材料,弯折区和指纹识别区的黑色平坦层材料能够共用掩模板刻蚀成型,从而简化生产工艺步骤,降低显示面板厚度,并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性能和耐损性能。

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中,黑色滤光平坦层42上阵列排布有多个成像孔421。本发明通过在柔性显示面板上根据小孔成像原理进行结构改进,使显示屏能够通过成像孔对指纹进行采集,从而支持终端设备利用指纹识别完成解屏、帐号验证等需要个人身份认证的操作。

在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域包括多个像素,并且可以通过像素组合显示图像。每个像素包括像素电路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像素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存储电容器,并且可以控制从oled的光的发射。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参考图5,柔性显示面板边缘区的平坦层处设置有走线组件5。走线组件连接有多条布线,并且布线将分别与显示区域的每个像素中的多条信号线(例如,扫描线、数据线、驱动电压线等)电连接。走线组件为显示面板提供电力和数据信号等支持。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的无机层包括阻挡层、缓冲层、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中的至少两个。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可根据实际生产和使用需求进行选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基板的形成材质包括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柔性基板是柔性可弯曲的并且是透光的。本发明对此也不进行具体的限定,可根据实际生产和使用需求自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质。

本发明实施例不对金属材料、平坦层材料或彩膜层等的形成沉积工艺进行具体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对应指纹识别区且设置于柔性基板另一表面的指纹采集元件,该指纹采集元件通过指纹识别区的黑色滤光平坦层进行指纹采集。本实施例所述的指纹采集元件能够对指纹进行采集的独立器件。例如,指纹采集元件可以为现有手机、平板电脑上的各种摄像组件。

指纹采集元件在执行指纹识别操作时,指纹采集的控制模块显示面板上的指纹识别区像素单元的开启与关闭,以实现黑色滤光平坦层上每个成像孔的开启与关闭,从而控制到每个成像孔的指纹采集工作。控制各像素的开启与关闭,可通过使该像素显示不同的内容,以使该像素透光或者不透光来实现。例如,可设定该像素显示为白色即为透光或打开状态;显示为黑色即为不透光或关闭状态。例如,在t1时刻,开启第一像素c1,第一像素对应的成像孔透光进行指纹的采集工作,并关闭指纹识别区内其他的像素,以暂停其他成像孔的指纹采集工作,指纹采集元件得到指纹图像zw1;当t2时刻,开启第一像素c2,第二像素对应的成像孔透光进行指纹的采集工作,关闭指纹识别区内其他的像素,以暂停其他成像孔的采集工作,光电转换传感器得到指纹图像zw2;依次类推,最终得到指纹图像zw1、zw2、zw3…zw16。然后对所有指纹图像剪裁得到对应真实指纹图像的不同区域,拼接成完整的指纹图像。以四个成像孔采集四个指纹图像为例,这四张指纹图像均只包含整个指纹图像的部分有效区域。对这四张图像进行裁剪,将裁剪出的有效区域相互拼接会得到完整指纹图像。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1:在玻璃基板上铺设有机聚合物材料形成柔性基板;

步骤s2:在所述柔性基板上形成无机层;

步骤s3:通过构图工艺将所述无机层刻蚀形成指纹识别区和弯折区;

步骤s4: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和弯折区形成黑色平坦层;

步骤s5:在所述无机层和黑色平坦层上形成普通平坦层。

采用该方法制备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在构图工艺时只需采用统一掩模板即可形成指纹识别区和弯折区的黑色平坦层材质,简化了柔性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降低显示面板厚度,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性能和耐损性能。

在本发明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s3中的构图工艺具体包括:

步骤s301:在无机层表面形成光刻胶层;

步骤s302:通过覆盖掩模板进行曝光、显影;

步骤s303:在光刻胶层上形成图形化的开口,并对裸露区域进行刻蚀。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