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磁共振设备中使用的插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3361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用于在磁共振设备中使用的插拔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磁共振设备中使用的插拔连接器、插拔连接器的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患者床、局部线圈以及磁共振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技术中,借助磁共振(mr)的成像、也称为磁共振断层成像(mrt,英语: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以高并且可变的软组织对比度而突出。在此,借助磁共振设备向患者照射激励脉冲,激励脉冲在患者中触发磁共振信号。通过导电回路、即所谓的线圈和/或天线接收磁共振信号。在此,磁共振信号在线圈中感生电压。通常借助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对感生的电压进行放大,并且转发到磁共振设备的接收电子设备。

接收线圈理想地尽可能布置在患者附近。因此也将其称为局部线圈(英语:localcoil)。局部线圈通常不与磁共振设备固定地连接,而是通过插拔连接器连接到磁共振设备。

传统的插拔连接器例如包括线圈侧的第一连接部分、例如在局部线圈的线缆上的插头和设备侧的第二连接部分、例如在磁共振装置的患者床上的插座。

线圈侧的插头经常包括能够容易地接触的接触元件、特别是指向外部的接触销。由此存在机械损坏的危险、例如由于接触销弯曲。

与插头对应的插座通常包括接触元件、例如指向内部的接触开口。接触开口经常布置在、特别是压入绝缘体中。此外,插座可以包括例如具有弹簧滑动机构的护板。护板特别是可以针对接触元件的直接接触和/或针对液体进入进行保护。特别是,插座中的接触开口经常布置为能够恢复,以附加地增加接触保护。

特别是在护板打开时,液体仍然可能进入绝缘体,并且例如导致可能进行连接的电路板被腐蚀。此外,在进行清洁之后,可能在插座中剩余清洁剂的液体残留物,其可能造成材料脆化,因为清洁剂可能积聚在插座的凹陷中并且可能长时间产生影响。

文献fr2873237a1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连接单元的液体密封的插拔连接器。连接单元包括具有导电插入部分的可移动保护盖。此外,连接单元包括布置在壳体内部的、位置固定的接触部。在连接单元进行连接时,保护盖从外向内移动,以使保护盖的导电插入部分与位置固定的接触部接触。

文献us6062886公开了一种类似的防水的插拔连接器,其中插座具有布置在内部的位置固定的接线端和具有空心导电柄部的弹性护板。在连接插拔连接器时,插头被插入柄部中并且弹性护板被压入插座内部,以将柄部推入接线端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舒适地进行操作、特别是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洁的液体密封的mr兼容的插拔连接器。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本发明的特征来解决。描述有利构造。

因此,提出了一种用于在磁共振设备中使用的插拔连接器。在此,插拔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其被构造为以能够松开的方式彼此连接。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一接触表面,并且第二连接部分包括第一接触板、第二接触板和壳体。在此,第二接触板以相对于壳体能够移动的方式布置。在连接状态下,第一接触板布置在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板之间。此外,电插拔连接器包括机械升降装置,其被构造为,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使第二接触板特别是相对于壳体向第一接触板的方向移动。

第一连接部分例如可以包含在手推式插头中。第二连接部分例如可以包含在特别是患者床的插头面板中。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可以彼此进行接触,以便建立连接,和/或彼此分离,以便断开连接。插拔连接器因此优选被构造为用于断开和/或连接例如可以用来传输磁共振信号的导线。因为提供用于在磁共振设备中使用的插拔连接器,因此插拔连接器优选仅包括mr兼容的、特别是非磁性材料。

插拔连接器优选是电插拔连接器,也就是说,在连接状态下在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建立至少一个电接触。经由该至少一个接触,可以传输电信号和/或电能。

优选第一接触板布置在第二连接部分外侧,而第二接触板布置在壳体内侧。优选在进行连接时,第二接触板从内向外移动,也就是说,在未连接状态下,可移动的第二接触板布置在内部距第一接触板一定距离处,并且为了建立连接而向外移动,以使其与第一接触板接触。因此,在未连接状态下,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电隔离。第二连接部分可以被设计为刚性地向外,通过移动位于内部的第二接触板而特别是消除电隔离,也就是说,第二连接部分没有灵活和/或可移动的表面。由此能够容易地清洁第二连接部分、特别是第二连接部分的表面。

为了将第二接触板可移动地布置在壳体中,壳体特别是可以包括引导单元,引导单元例如具有线性引导件和/或轴,在其中可移动地支承第二接触板。

优选第一接触板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例如像在电路板中一样相对地布置。在连接状态下,优选第一接触板的外表面面对第一连接部分的第一接触表面。特别是在连接状态下,第一接触板的外表面接触第一连接部分的接触表面。此外,在连接状态下,优选第一接触板的内表面接触第二接触板。此外,优选第一接触板包括至少一个压力接触部,在连接状态下,第一连接部分的接触表面能够经由该压力接触部与第二接触板接触。

壳体还可以具有外表面,其在连接状态下面对第一连接部分的第一接触表面。第二连接部分、特别是第一接触板和/或可能的壳体的外表面有利地具有平坦和/或自成一体的表面,使得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清洁。平坦的表面这里可以视为最大隆起小于5mm、优选小于1mm的表面。特别是,第一接触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和绝缘体,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布置在绝缘体中,其中,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在外表面上与绝缘体齐平地布置。

第一接触板优选相对于第二连接部分的壳体位置固定地布置,也就是说,壳体优选与第一接触板刚性地连接。第一接触板也可以至少部分地与第二连接部分的壳体整体地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接触板的至少一部分、特别是绝缘体和壳体构造为单件式的。例如可以将接触板注入壳体中和/或利用密封圈固定在壳体上。壳体例如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塑料制成。

特别是通过位置固定的布置,在第一接触板和壳体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然而,这不排除第一接触板包括特别是内部和/或指向壳体内部的元件,其以相对于第一接触部可移动、特别是弹性的方式布置。

如已经描述的,第二接触板的可移动布置使得能够在未连接状态下,使第二接触板与第一接触板间隔开。由此能够在第一和第二接触板之间实现电隔离。优选的距离可以根据对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来确定。通过电隔离,特别是当对第二接触板施加电压时,可以提高操作插拔连接器时的安全性。因此,不需要其它覆盖物,来特别是确保相对于患者的接触保护。

第二接触板和第一接触板之间的距离优选可以通过相对于壳体移动第二接触板来改变。机械升降装置优选使得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即在将未连接状态改变为连接状态时,减小第二接触板和第一接触板之间的距离。在进行连接时,优选减小距离,使得在连接状态下,第一和第二接触板接触。由此能够消除第一和第二接触板之间的电隔离。

优选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第一连接部分特别是相对于第二连接部分的壳体在第一连接方向上移动,并且第二连接方向的第二接触板特别是相对于第二连接部分的壳体在第二连接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连接方向和第二连接方向围成至少90°、特别是至少120°、最大180°的角度。特别是第一连接方向和第二连接方向彼此相反,即它们围成180°的角度。

由此能够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直接消除第一和第二接触板之间的电隔离。

此外提出了,升降装置被构造为,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机械力从第一连接部分传输到第二接触板。特别是升降装置不使用磁力,因为其不适合于在磁共振设备中使用。

优选机械力不借助第一接触板来传输,也就是说,力流不通过第一接触板。该机械力可以使第二接触板向第一接触板的方向移动。

一个实施方式设置为,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升降装置部分和第二升降装置部分,其中,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一升降装置部分,并且第二连接部分包括第二升降装置部分。在此,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通过第一升降装置部分将第一机械力引导到第二升降装置部分,使得通过第二升降装置部分将第二机械力引导到第二接触板。由此可以使第二接触板向第一接触板的方向移动。

因此,优选力流从第一升降装置部分经由第二升降装置部分到达第二接触板。升降装置被有利地配置为,第一升降装置部分、第二升降装置部分和接触板彼此作用,使得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第二接触板向第一接触板的方向移动。

优选第一机械力与第二机械力不同地取向,也就是说,通过升降装置使触发第二接触板的移动的第一机械力转向。

优选第一机械力的至少一个分量与第一连接方向平行地取向,和/或第二机械力的至少一个分量与第二连接方向平行地取向。

优选第二连接部分的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凹槽,其中,第一升降装置部分包括能够布置在壳体的至少一个凹槽中的至少一个突出元件。优选至少一个凹槽与第一接触板并排地布置。

至少一个凹槽优选具有长形、特别是圆柱形的几何结构。长形的几何结构优选具有纵轴。纵轴优选与第一连接方向平行。优选至少一个凹槽的几何结构在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对第一连接部分产生强制引导。

第一接触板优选具有主延伸表面。凹槽的几何结构的纵轴与第一接触板的主延伸表面的法线优选围成最大90°的角度。特别是凹槽的几何结构的纵轴与第一接触板的主延伸表面的法线围成基本上为0°的角度,也就是说,纵轴被定向为与第一接触板的主延伸表面基本上垂直。

至少一个凹槽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凹槽开口,通过其至少一个突出元件、例如圆柱形的销能够移入至少一个凹槽中。优选第二升降装置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至少一个凹槽中和/或处。在至少一个突出元件移入至少一个凹槽时,可以通过突出元件有利地将机械力、特别是第一机械力引导到第二升降装置部分上。

优选第二连接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凹槽盖,用于在未连接状态下覆盖至少一个凹槽的至少一个凹槽开口。因此液体和/或灰尘不能或者以少的量进入至少一个凹槽。有利的是,其以可移动、特别是可折叠的方式布置,使得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至少一个突出元件可以进入至少一个凹槽中。

至少一个凹槽盖优选被构造为,其在未连接状态下与包围其的表面齐平,并且在连接时才打开。

优选第二连接部分包括排出单元,其被构造为,将可能的异物、特别是液体和/或灰尘排出至少一个凹槽。排出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向外引导的排出通道。排出单元优选布置在至少一个凹槽的与凹槽开口间隔开的、特别是与凹槽开口相对的一侧。特别是当第二连接部分取向为至少一个凹槽开口指向上时,可能的异物可以通过重力向下排出。

特别是,至少一个凹槽可以引入壳体的向下开口的分离的区域中,从而能够直接排出侵入的液体。这些区域可以设计为,可以利用常见的工具、例如棉签容易地进行清洁。

有利的是,第二连接部分被设计为,使得异物不能从至少一个凹槽到达第一接触板。由此能够防止异物与第二连接部分的可能的电活性部件接触,而例如造成短路。

优选第二升降装置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摆动升降板和/或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这些元件特别适合用于将机械力、特别是第一机械力从第一连接部分传输到第二接触板。特别是,这些元件能够实现机械力的转向,即非直线形的力流。通过非直线形的力流,在连接插拔连接器时,第二接触板可以在与第一连接部分的移动方向、特别是第一连接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特别是在第二连接方向上移动。

插拔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设置为,至少一个摆动升降板具有第一摆动升降板表面和第二摆动升降板表面,其中,在将机械力、特别是第一机械力引导到第一摆动升降板表面时,第二摆动升降板表面转动。通过转动,可以将机械力、特别是第二机械力引导到第二接触板。通过将机械力引导到目标,机械力作用在目标上,也就是说,机械力击中目标。

优选摆动升降板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壳体中,以使得摆动升降板能够转动。优选第一摆动升降板表面和第二摆动升降板表面彼此刚性地连接,特别是被构造为一件式的。由此能够特别有效地将机械力从第一摆动升降板表面传输到第二摆动升降板表面。

插拔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设置为,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具有第一楔形表面,其中,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被布置和/或构造为,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使得第一升降装置部分在与第一楔形表面的法线围成大于0°、特别是大于20°且小于90°、特别是小于70°的第一倾角的方向上、特别是在第一连接方向上移动。

由此,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在将机械力、特别是第一机械力引导到第一楔形表面上时,可以使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在与第一升降装置部分的移动方向不同的移位方向上移动。机械力特别是可以通过突出元件引导到第一楔形表面。

有利的是,第一楔形表面像使得机械力偏转的倾斜的平面一样起作用。特别是第一机械力可以通过倾斜的平面分解为多个分量,其中,这些分量中的一个与移位方向平行地取向。

第一倾角优选被设计为,使得在引导机械力时,不出现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的可能的倾斜。此外,第一倾角优选被设计为,克服在不利地选择了第一倾角时将妨碍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的移动的可能的摩擦力。

优选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具有第二楔形表面,其法线相对于移位方向围成大于0°、特别是大于20°且小于90°、特别是小于70°的第二倾角。

由此可以通过第二楔形表面将机械力、特别是第二机械力引导到第二接触板,由此使第二接触板能够在与移位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特别是在第二连接方向上移动。这优选根据前面描述的借助倾斜的平面分解力的原理来实现。在此,第二楔形表面优选与第一楔形表面相反。

第二倾角也优选被设计为,使得在引导机械力时,不出现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的可能的倾斜,和/或克服在不利地选择了第二倾角时将妨碍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的移动的可能的摩擦力。

优选第一楔形表面和第二楔形表面彼此刚性地连接,特别是被构造为一件式的。由此能够特别有效地将机械力从第一楔形表面传输到第二楔形表面。

特别是,升降装置可以设计为,第一连接方向垂直于移位方向,和/或第二连接方向垂直于移位方向。由此得到从第一连接部分、特别是可能的至少一个突出元件到第二接触板的直角的力流。

优选第二连接部分包括弹簧单元,其在第二接触板和第一接触板之间施加排斥力。由此能够确保在未连接状态下,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间隔开、特别是电隔离。

在连接插拔连接器时,优选相对于弹簧单元的弹簧压力移动第二接触板,和/或相对于第一接触板的内表面按压第二接触板。在松开插拔连接器时,第二接触板有利地例如经由弹簧单元又从第一接触板移开,由此特别是自动进行电隔离。

优选弹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很容易得到并且能够特别容易地集成到第二连接部分中。

优选插拔连接器包括锁定装置,以便能够在连接状态下特别是相对于弹簧单元产生的可能的抵抗力确保持久接触。

此外提出了,第一接触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接触元件,第一接触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接触元件,并且第二接触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电接触元件。在此,在连接状态下,至少一个第一电接触部与至少一个第二电接触部接触,并且至少一个第二电接触部与至少一个第三电接触部接触。

由此能够在第一插拔连接部分和第二插拔连接部分之间建立电连接。

优选接触元件是非磁性的,以便在进行磁共振测量时不产生干扰。

优选至少一个第一电接触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二电接触元件和/或至少一个第三电接触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弹簧接触部、特别是至少一个弹簧销接触部和/或至少一个冲压弯曲接触部(stanzbiegekontakt)。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第二电接触元件仅在第一接触板的内表面上具有弹簧接触部。在外表面上,弹簧接触部可能使第二连接部分的清洁变得困难。此外,特别是对于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板,提出了可以分别抵靠第一接触板的弹簧接触部。特别是,第一接触表面的弹簧接触部可以抵靠第一接触板的一侧,和/或第二接触板的弹簧接触部可以抵靠第一接触板的另一侧。因此在进行连接时,例如可以将至少一个装有弹簧的第一和/或第三接触元件压向至少一个未装有弹簧的第二接触元件。

通过使用弹簧接触部,不需要进行像在典型的针脚-插座接触中一样的传统的“插入”。借助装有弹簧的接触元件,可以产生可靠的接触并且补偿制造公差。

优选第一接触表面具有以第一模式布置的多个第一电接触部,并且第一接触板具有以第二模式布置的多个第二电接触部,并且第二接触板具有以第三模式布置的多个第三电接触部。在此,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至少部分地一致。

优选接触元件是电绝缘的。由此特别是可以在第一插拔连接部分和第二插拔连接部分之间建立包括多个通道的电连接。

优选模式形成二维矩阵,其中,信号导体与第一接触元件电接触,并且与第一接触元件相邻的、包围第一接触元件的3个第二接触元件与屏蔽层电连接。由此也可以在不使用昂贵的同轴接触部的情况下,提供良好地屏蔽的电连接。

此外,提出了一种第一连接部分,其被构造为,与第二连接部分形成根据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插拔连接器。类似地,提出了一种第二连接部分,其被构造为,与第一连接部分形成根据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插拔连接器。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的优点基本上对应于前面详细描述的插拔连接器的优点。

此外,提出了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分的患者床。通过布置在患者附近,可以使用对应的插拔连接器来利用短的线缆连接局部线圈和/或连接无线缆局部线圈,特别是对于如例如在文献de102011079565a1和/或us20120126815a1中所描述的直接连接局部线圈(英语:directconnectlocalcoils)。特别是,将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分集成到患者床中,由于前面描述的优点,使得使用和/或维护能够得到改善。

患者床和/或磁共振设备的信号导线可以连接到第二连接部分、特别是第二连接部分的可能的至少一个第三电接触元件。

如前面已经描述的,第二连接部分、特别是第一接触板和/或第二连接部分的壳体具有外表面,其在连接状态下面对第一连接部分的接触表面。此外,患者床具有患者床表面,其至少部分地、特别是完全包围外表面。优选患者床表面基本上与连接部分表面无级连接,也就是说,患者床表面到第二连接部分的外表面的过渡部不包括阶梯或者包括高度最大为5mm、优选高度最大为1mm的阶梯。

特别是,患者床与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分具有齐平的表面。特别是,第一接触板以及在需要时还有包围其的可能的壳体与包围第二连接部分的患者床的部分的表面齐平地布置。特别是,患者床表面和连接部分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可能的至少一个凹槽盖优选至少在未连接状态下同样与包围其的表面齐平。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凹槽的至少一个凹槽开口在将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连接时才打开。

表面的这样的基本上无级和/或齐平的布置使得能够特别容易地对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分进行清洁。

患者床特别是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二连接部分下方的电子设备。特别是,电子设备可以以封装在第一接触板下方的方式安装在患者床中。通过第二连接部分的封闭的表面,可以保护电子设备免于机械损坏并且免于灰尘和/或液体的侵入。

此外,提出了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分的局部线圈。局部线圈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线缆,在其上布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分,和/或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分可以直接布置在局部线圈的壳体中。如已经指出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局部线圈称为直接连接局部线圈。

此外,提出了一种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分的磁共振设备。这里,也参考已经描述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以及根据附图得到。在所有附图中,对彼此对应的部分设置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以示意性示图示出了具有局部线圈的磁共振设备,局部线圈经由插拔连接器连接到磁共振设备,

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于未连接状态的插拔连接器,

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于中间状态的插拔连接器,

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处于连接状态的插拔连接器,

图5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插拔连接器的详细示图,

图6示出了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处于未连接状态的插拔连接器,

图7示出了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处于连接状态的插拔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磁共振设备10。磁共振设备10包括磁体单元11,磁体单元11具有超导主磁体12,用于产生特别是在时间上恒定的强主磁场13。此外,磁共振设备10包括用于容纳患者15的患者容纳区域14。在本实施例中,患者容纳区域14被构造为圆柱形的,并且在圆周方向上被磁体单元11以圆柱形包围。然而,原则上,无论何时都可以想到与此不同的患者容纳区域14的构造。患者15可以借助设计为可移动的患者床16移入患者容纳区域14中。

此外,磁体单元11具有用于产生磁场梯度的梯度线圈单元18,磁场梯度用于在成像期间进行位置编码。梯度线圈单元18借助磁共振设备10的梯度控制单元19控制。磁体单元11还包括高频天线单元20,其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为固定地集成在磁共振设备10中的身体线圈。高频天线单元20设计用于在由主磁体12产生的主磁场13中产生的原子核的激励。高频天线单元20由磁共振设备10的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控制,并且向基本上由磁共振设备10的患者容纳区域14形成的检查空间中照射高频磁共振序列。高频天线单元20还被构造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

磁共振设备还包括局部线圈26,其还被构造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在该实施例中,局部线圈26包括线缆,第一连接部分100布置在线缆的一端。第一连接部分100这里与布置在患者床16中的第二连接部分200连接。第一连接部分100和第二连接部分200是插拔连接器99的一部分。第二插拔连接器与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连接,从而能够转发局部线圈26接收到的磁共振信号。

为了控制主磁体12、梯度控制单元19,并且为了控制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磁共振设备10具有系统控制单元22。系统控制单元22对磁共振设备10进行中央控制,例如执行预先确定的成像梯度回波序列。此外,系统控制单元22包括未详细示出的分析单元,用于对在磁共振检查期间采集的医学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此外,磁共振设备10包括与系统控制单元22连接的用户接口23。可以在用户接口23的显示单元24上、例如在至少一个监视器上为医学工作人员显示控制信息、例如成像参数以及重建的磁共振图像。此外,用户接口23具有输入单元25,借助其医学工作人员可以在测量过程期间输入信息和/或参数。

在图2中以截面图示出了插拔连接器99的第一实施方式。插拔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分100和第二连接部分200,其被构造为以能够松开的方式彼此连接,其中,图2示出了处于未连接状态的插拔连接器99。

第一连接部分200包括第一接触表面,第一接触表面具有多个第一电接触元件160。此外,示意性地示出了接触元件160与可以用来传输电信号和/或能量的电导线190接触。

第二连接部分200包括第一接触板210、第二接触板220和壳体230。第二接触板220以相对于壳体230可移动的方式布置,这也从其它附图中得知。相反,第一接触板210以位置固定的方式布置在壳体上。

第一接触板210包括多个第二电接触元件260,并且第二接触板包括多个第三电接触元件270。该多个第三电接触部270通常也像多个第一电接触部160一样与导线连接,为了提高清晰度省略了导线的图示。

在未连接状态下,第一接触板210、由此多个第二电接触元件260和第二接触板220、由此多个第三电接触元件260彼此间隔开,由此电隔离。第二连接部分100包括弹簧单元250,其在第二接触板220和第一接触板210之间施加排斥力,由此确保在未连接状态下间隔开。弹簧单元250例如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压缩弹簧。

因为在图2至7中涉及截面图,因此应当指出,当然可以想到电接触元件260例如也可以按照垂直于示图平面的二维矩阵布置。因此,插拔连接器99可以在其它截面中包括除了在所示出的截面中示出的接触元件之外的其它接触元件。

在例如示例性地在图4中示出的连接状态下,多个第一电接触部160中的每一个接触多个第二电接触部260中的一个,并且第二电接触部260中的每一个又接触多个第三电接触部270中的一个。由此,在连接状态下,能够经由插拔连接器99传输电信号和/或能量。

在图2中还示出了第一接触表面110、第一接触板210和第二接触板分别包括绝缘体,绝缘体将接触元件彼此分离,以避免在接触元件160,260,270之间短路。为了使附图更清楚,省略了为绝缘体插入附图标记。特别是,第一接触板210的绝缘体在此也可以与壳体230整体地连接。

插拔连接装置还包括机械升降装置,其被构造为,在第一连接部分100与第二连接部分200连接时,将第二接触板220向第一接触板210的方向移动。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升降装置部分310和第二升降装置部分320,其中,第一连接部分100包括第一升降装置部分310,而第二连接部分200包括第二升降装置部分320。

这里,第一升降装置部分310包括两个突出元件312。与此匹配地,第二连接部分200的壳体230具有两个凹槽240,突出元件可以布置在凹槽中,如在图3,4和7中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升降装置部分320包括两个升降楔形块325。

这里也应当再次指出,在图2至7中涉及截面图,在其它截面中特别是可以布置另外的第一和第二升降装置部分310,320。

凹槽240在未连接状态下借助凹槽盖235覆盖,以便使尽可能少的异物、例如灰尘、液体等侵入凹槽。任何仍然侵入的异物可以经由这里包括两个排出通道245的排出单元再次排出第二连接部分。

第一接触板210和壳体具有外表面211,其在连接状态下,如示例性地在图4中示出的,面对第一连接部分的接触表面110。在此,第一接触板和壳体的外表面具有平坦和/或自成一体的表面。由此能够容易地清洁第二连接部分200。

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图2的未连接状态和根据图4的连接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第一连接部分100从未连接状态开始,相对于第二连接部分200的壳体230在第一连接方向r1上移动,使得第一接触表面100接近第一接触板210。

在此,突出元件310,312进入凹槽240中。为了能够使得突出元件310,312进入凹槽240,凹槽盖235被从其原始位置折叠,凹槽盖例如借助弹簧保持在原始位置。

在第一连接部分100与第二连接部分200的连接进一步进行时,第一升降装置部分310、这里为突出元件312与第二升降装置部分320、这里为升降楔形块325相互作用,直至形成如在图4中所示的连接状态为止。该相互作用使得第二接触板220相对于壳体在第二连接方向r2上移动。

因此,在将第一连接部分100与第二连接部分200连接时,第一连接部分100在第一连接方向r1上移动,而第二连接方向200的第二接触板220在第二连接方向r2上移动,其中,第一连接方向和第二连接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围成180°的角度。但是也可以想到设置为第一连接部分100和第二接触板不平行地移动、即围成的角度处于90°和180°之间的实施方式。

特别是,在将第一连接部分100与第二连接部分200连接时,通过第一升降装置部分310将第一机械力k1传导到第二升降装置部分320上,使得通过第二升降装置部分320将第二机械力k2传导到第二接触板220上。

在图5中示出了使用升降楔形块320,325的该示例性的机械升降机构的详细示图。在此,在图5中示出的升降楔形块300,325对应于在图2至4中示出的两个升降楔形块300,325中的左侧的升降楔形块。

升降楔形块具有第一楔形表面326,其中,升降楔形块被布置和/或构造为,在将第一连接部分100与第二连接部分200连接时,使第一升降装置部分310、这里为突出元件312在方向r1上移动,方向r1与第一楔形表面326的法线n1围成大于90°且小于180°的第一倾角α1。由此升降楔形块受到至少部分地取向为与方向r1垂直的力作用。借助合适的强制引导,升降楔形块由此可以在移位方向rv上移动,移位方向rv在该示例中取向为与方向r1垂直。

此外,至少一个升降楔形块325具有第二楔形表面327,其法线n2相对于移位方向rv围成大于0°且小于90°的第二倾角α2。由此合适地布置的第二受到至少部分地取向为垂直于方向r1的力作用。借助合适的强制引导,升降楔形块由此可以在移位方向rv上移动,移位方向rv在该示例中取向为与方向r1垂直。

在图6和7中示出了另一种可能的升降机构。这里,第二升降装置部分320包括两个摆动升降板321。

在图6中示出了未连接状态,即,第一连接部分100和第二连接部分200分离。摆动升降板分别具有第一摆动升降板表面322和第二摆动升降板表面323。如在图7中所示出的,通过引导突出元件310,312在第一摆动升降板表面322上对摆动升降板施加机械力,使得使摆动升降板320,321、由此也使第二摆动升降板表面323转动。

将第二摆动升降板表面323布置在第二接触板上,使得其通过摆动升降板320,321的转动而向第一接触板的方向移动,直至接触板彼此接触为止。

如在图4和7中所示出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板具有弹簧接触部。由此,第一电接触元件260和第三电接触元件270可以在与第一接触板接触时弹性接触,从而实现与第二电接触元件的特别可靠的接触。

最后,应当再次指出,前面详细描述的插拔连接器以及所示出的磁共振设备仅仅是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变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不定冠词“一”或“一个”的使用不排除相关特征也可能存在多个。同样,术语“单元”不排除相关部件由在需要时也可能分布在空间上的多个协作的子部件构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