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和电气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2335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和电气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接线器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和电气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连接器仅有对接功能,当需要对其中两个接触件进行短接时需要牺牲其本身的接线功能,而当需要短接其中多个接触件时施工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且在常规连接器安装到机柜后无法使用检测装置(例如万用表)对连接器电路进行检测,现场作业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同时兼容桥接功能和万用表检测功能、简单可靠、施工作业便捷快速,稳定性和抗震性能良好的多功能连接器和电气检测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包括壳体、若干连接件10和若干接触件20,该若干连接件10和若干接触件20安装于壳体内且一一对应,该连接件10与对应的接触件20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10一端设有弹性插接部;该壳体设有插接孔41,该插接孔41连通至弹性插接部以供检测探针60穿过后与弹性插接部插接实现检测;还包括有桥接架30,该桥接架30设有导电部,该导电部可被操控穿过插接孔41与至少两连接件10的弹性插接部插接以实现桥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插接部包括两弹性臂11,该两弹性臂11为沿所述连接件10底部一端向上延伸,该两弹性臂11之间的距离为中间小、两边大,且两弹性臂11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导电部的宽度;该弹性臂11靠近中部设有平面以与所述导电部或所述检测探针60构成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导电部外侧设有凸起33,所述导电部穿过所述插接孔41时,该凸起33与所述插接孔41为过盈配合。

优选的,还包括有插接槽43,该插接槽43位于所述插接孔41顶端且与之连通以引导所述导电部或所述检测探针60进入所述插接孔41,所述导电部穿过该插接槽43时,所述凸起33与该插接槽43侧壁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插接孔41底部侧壁设有让位凹槽46以在桥接时与所述凸起33间隙配合;该让位凹槽46顶端设有径向延伸的斜面47以在桥接时限位所述凸起33。

优选的,所述插接孔41为方孔且其两相对侧壁设有内凹的弧形壁44以适配所述检测探针60。

一种连接器的电气检测方法,该连接器包括壳体、若干连接件10和若干接触件20,该若干连接件10和若干接触件20安装于壳体内且一一对应,该连接件10与对应的接触件20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在连接件10上增加弹性插接部;并在壳体开设对应的插接孔41;通过将检测探针60插入插接孔41与弹性插接部插接实现检测,或采用桥接架30穿过插接孔41与至少两连接件10的弹性插接部插接实现桥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10另一端设有后接片13;还包括有笼式弹片14,该笼式弹片14与后接片13相连以连接导线。

优选的,所述桥接架30还包括有绝缘部31,该绝缘部31固定于所述导电部顶端并开设有操作孔;所述导电部包括至少两插脚32。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上盖40和主体50,所述插接孔41形成于所述上盖40上;所述连接件10和所述接触件20位于所述主体50上。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连接器和电气检测方法,在常规的连接器上增加弹性插接部;并在壳体开设对应的插接孔;通过将检测探针插入插接孔与弹性插接部插接实现检测,或采用桥接架穿过插接孔与至少两连接件的弹性插接部插接实现桥接,结构简单,模块化的桥接架施工作业便捷、快速,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富有创意。

2、本发明的连接器,其弹性插接部包括两弹性臂,二者顶部的距离较中部大,能起到导向作用,靠近中间位置设有与桥接架导电部或检测探针构成面接触的平面,有效接触面积大、桥接更为稳定、可靠。

3、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设置有插接槽、让位凹槽等,桥接架的导电部设置有凸起,桥接过程中与壳体对应结构之间由导向到过盈配合,再到间隙配合,桥接到位时,桥接架的绝缘部碰撞上盖端面,会有咔哒的声音,表示装配到位,用户体验效果好。

4、本发明的连接器,在插接孔靠近底部设置有斜面,桥接到位时,若桥接架上移,则凸起与斜面仍然为过盈配合,能有效避免桥接架在振动环境脱落。

5、本发明的连接器,其插接孔为方孔且其两相对侧壁设有内凹的弧形壁以适配检测探针,即兼容设置有圆孔,进一步确保桥接和万用表检测功能。

6、本发明的连接器,其桥接架的绝缘部,开设有操作孔,以方便拔出;且桥接架的插脚数量不唯一,能够采用一个桥接架实现多个接触件的桥接,或采用多个桥接架实现单独某几个接触件的桥接;根据横向桥接方式或纵向桥接方式的不同,还可设置不同的插脚距离。

7、本发明的连接器和方法,在不影响原有的接线功能基础上,还能同时兼容不同接触件之间的桥接功能和电气测量功能,即使在连接器装满导线的情况下也能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连接器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器立体图(包括桥接架);

图4为本发明上盖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上盖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上盖的底部结构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连接件侧视图;

图11为连接件立体图;

图12为连接件立体图;

图13为连接件连接关系图;

图14为桥接架立体图;

图15为桥接架立体图(横向);

图16为桥接架立体图(纵向);

图17为本发明桥接过程状态图;

图18为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本发明桥接过程状态图;

图20为图19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本发明桥接状态图;

图22为图21的局部放大图;

图23为桥接状态立体图(横向);

图24为桥接状态立体图(纵向);

图25为桥接过程状态图(纵向);

图26为桥接状态图(纵向);

图27为检测探针检测示意图;

图28为检测探针检测状态图;

图29为图28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0、连接件,11、弹性臂,12、平面,13、后接片,14、笼式弹片,15、通孔,20、接触件,30、桥接架,31、绝缘部,32、插脚,33、凸起,34、操作孔,40、上盖、41、接线孔,42、插接孔,43、插接槽,44、弧形壁,45、隔离柱,46、让位凹槽,47、斜面,50、主体,51、安装槽,52、安装孔,60、检测探针,61、导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置图29,一种多功能连接器,包括壳体、若干连接件10、若干接触件20和桥接架30。该壳体为绝缘壳体,其包括上盖40和主体50。该上盖40设有贯穿的若干接线孔41和若干插接孔42,若干接线孔41沿横向、纵向间隔排列,每个接线孔41匹配一个插接孔42。

若干插接孔42也沿横向、纵向排列。该插接孔42为方孔且其两相对侧壁设有内凹的弧形壁44,即兼容设置有圆形孔。壳体还设有若干插接槽,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插接孔42顶端并与之连通。该插接槽43为方形槽,其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插接孔42内径,相邻两插接槽43侧壁作为隔离柱45,并穿设于对应两插接孔42之间,用以提高爬电距离。插接孔42底部侧壁设有让位凹槽46,该让位凹槽46顶部设有径向延伸的斜面47,斜面47的数量不唯一,可以是两个、四个等。

主体50包括若干安装槽51,该若干安装槽51沿横向、纵向排列。当上盖40固定于主体50上时,一个安装槽51对应连通一个接线孔41和插接孔42。每个安装槽51底部开设有安装孔52。若干接触件20一一对应地固定穿设于该安装孔52上。该接触件20可以是插孔或插针。

参见10至图13,该若干连接件1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若干安装槽51内并配设有对应的笼式弹片14。该连接件10一端设有弹性插接部,另一端设有后接片13,靠近中部设有通孔15以与接触件20端部压接连接。该弹性插接部包括两弹性臂11,该两弹性臂11为沿连接件10底部一端向上延伸,并对准插接孔42,其靠近中部设有平面12,两平面12之间的距离以1.4mm-1.9mm最佳;两弹性臂11之间的距离为中间小、两边大,顶部的距离l1较中部l2大,能起到导向作用。该笼式弹片14一端抵靠于后接片13外侧,另一端弯曲后套设于后接片13顶部,其用于连接导线。

参见图14至图16,该桥接架30设有导电部和绝缘部31。该导电部包括若干插脚32或其它类似的导电结构。该插脚32为截面方形,插脚32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位于最外侧的插脚32靠外一侧设有凸起33,该凸起33位于插脚32靠近中部位置。根据需要,也可在每个插脚32上设置凸起33。插脚32的宽度大于两弹性臂11的平面12之间的距离l2,过盈量以0.1mm-0.5mm为最佳;插脚32的宽度小于两弹性臂11底部之间的距离l3。该桥接架30根据横向桥接方式和纵向桥接方式设置不同的桥接架30,其区别在于相邻两插脚32的间隔,该间隔取决于相邻插接孔42的横向间隔和纵向间隔。该绝缘部31固定于导电部顶部,并开设有操作孔34,通过螺丝刀或其它工具插入该操作孔34,可将桥接架30拔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连接器的电气检测方法,在常规的连接器上增加弹性插接部;并在壳体开设对应的插接孔42;通过将检测探针61插入插接孔42与弹性插接部插接实现检测,或采用桥接架30穿过插接孔42与至少两连接件10的弹性插接部插接实现桥接。

具体的,采用本发明的连接器和电气检测方法进行桥接或万用表检测的具体过程如下:

桥接:参见图17、图18,将桥接架30的两插脚32先插入横向排列的两插接槽43中,由于插接槽43与插脚32的凸起33之间存在间隙,插接槽43还能起到导向作用。参见图19、图20,当插脚32穿过插接槽43进入插接孔42,其凸起33与插接孔42内壁过盈配合,使得该插脚32发生形变,则插脚32穿过插接孔42的过程会有阻尼感;当插脚32完全插入后,参见图21、图22、图23,其凸起33位于让位凹槽46处并与其间隙配合,插脚32底部插入两弹性臂1111之间,且与平面12实现面接触,从而实现桥接。参见图24至图26,纵向桥接的过程与横向桥接基本相同。

该桥接架30桥接过程中与壳体对应结构之间由导向到过盈配合,再到间隙配合,桥接到位时,桥接架30的绝缘部31碰撞上盖40端面,会有咔哒的声音,表示装配到位。另外,若桥接架30上移,则凸起33与斜面47仍然为过盈配合,能有效避免桥接架30在振动环境脱落。

万用表检测:参见图27至图29,将检测探针60依次穿过插接槽43、插接孔42,最后插入两弹臂11之间,探针的导电头61与弹臂11的平面12为面接触,实现稳定可靠的接触。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