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8810发布日期:2019-05-24 20:4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电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感结构。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为节省电子装置的体积,目前大部分的电感都以半导体制程制造。然而,积体电路里的电感元件通常占用较大的面积。为了减少电感元件的面积,习知的方式是改变电感元件的布局图案。但电感的布局图案与磁力线的分布有关。当磁力线的分布不佳时,将降低电感的品质系数(qualityfactor)。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感结构,形成于一基底之上,并位于于一第一区域、一第二区域、一第三区域及一第四区域中。第一区域具有一第一边界、一第二边界、一第三边界及一第四边界。第二区域具有一第五边界、一第六边界、一第七边界及一第八边界。第三区域具有一第九边界、一第十边界、一第十一边界及一第十二边界。第四区域具有一第十三边界、一第十四边界、一第十五边界及一第十六边界。本发明的电感结构包括一输入导线、一输出导线以及一导线。导线连接于输入导线与输出导线之间,并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依序地沿该第一、第三、第十三、第十六、第六、第八、第十及第十一边界延伸。第二部分依序地沿第九、第十二、第五、第七、第十四、第十五、第二及第四边界延伸。第一边界平行第二边界。第三边界平行第四边界。第一及第二边界垂直第三及第四边界。第五边界平行第六边界。第七边界平行第八边界。第五及第六边界垂直第七及第八边界。第九边界平行第十边界。第十一边界平行第十二边界。第九及第十边界垂直第十一及第十二边界。第十三边界平行第十四边界。第十五边界平行第十六边界。第十三及第十四边界垂直第十五及第十六边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感结构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导线的第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导线的第一部分的另一可能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的导线的第一部分的另一可能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导线的第二部分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的导线的第二部分的另一可能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的导线的第二部分的另一可能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电感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感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感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感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110:基底;

120、130:金属层;

200、500、610、700:电感结构;

220、520、620、720:输入导线;

230、530、630、730:输出导线;

240、540、640、740:导线;

240a、540a、640a、740a:第一部分;

240b、540b、640b、740b:第二部分;

540c、640c、740c:第三部分;

740d:第四部分;

r1~r4、r5~r8:区域;

b1~b16:边界;

s1~s16、551~574:线段;

cs1~cs16、581~604:连接线段;

θ1~θ32、θ301~θ304、θ311~θ321、θ401~θ404:角度;

v1~v12、651~666、751~770:贯孔;

650、701:起始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的说明。本发明说明书提供不同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其中,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另外,实施例中图式标号的部分重复,是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

图1为本发明的电感结构的示图。电感结构200是形成于一基底110之上,并在区域r1~r4内延伸。区域r1相邻区域r3及r4,并位于区域r4的左侧以及区域r3的上侧。区域r2相邻区域r3及r4,并位于区域r4的下侧以及区域r3的右侧。区域r3相邻区域r1及r2,并位于区域r1的下侧以及区域r2的左侧。区域r4相邻区域r1及r2,并位于区域r1的右侧以及区域r2的上侧。

区域r1具有边界b1~b4。边界b1平行边界b2。边界b3平行边界b4。边界b1及b2垂直边界b3及b4。在本实施例中,边界b2较边界b1更接近区域r4。另外,边界b4较边界b3更接近区域r3。区域r2具有边界b5~b8。边界b5平行边界b6。边界b7平行边界b8。边界b5及b6垂直边界b7及b8。在本实施例中,边界b5较边界b6更接近区域r3。另外,边界b7较边界b8更接近区域r4。

区域r3具有边界b9~b12。边界b9平行边界b10。边界b11平行边界b12。边界b9及b10垂直边界b11及b12。在本实施例中,边界b10较边界b9更接近区域r2。另外,边界b11较边界b12更接近区域r1。区域r4具有边界b13~b16。边界b13平行边界b14。边界b15平行边界b16。边界b13及b14垂直边界b15及b16。在本实施例中,边界b13较边界b14更接近区域r1。另外,边界b16较边界b15更接近区域r2。

电感结构200包括一输入导线220、一输出导线230以及一导线240。输入导线220及输出导线230形成于金属层130之中。导线240电性连接于输入导线220与输出导线230之间,并在金属层120及130中延伸。如图所示,金属层120位于基底110与金属层130之中。在一可能实施例中,一绝缘层(未显示)位于金属层120与130之间。

本发明并不限定金属层120及130的材料。在一可能实施例中,金属层120及130的材料为铝或铜,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任何具有导电功能的材料,均可作为金属层120或130。另外,金属层120的材料可能相同或不同于金属层130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导线240包括一第一部分240a以及一第二部分240b。在一可能实施例中,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电性连接输入导线220,并依序地沿区域r1的边界b1及b3延伸,然后沿区域r4的边界b13及b16延伸,然后再进入区域r2并沿边界b6及b8延伸,再进入区域r3,并沿区域r3的边界b10及b11延伸,最后电性连接输出导线230。另外,导线240的第二部分240b电性连接输入导线220,并依序地沿区域r3的边界b9及b12延伸,然后再进入区域r2,并沿区域r2的边界b5及b7延伸,然后进入区域r4,并沿区域r4的边界b14及b15延伸,再进入区域r1,并沿区域r1的边界b2及b4延伸,最后电性连接输出导线230。

在本实施例中,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及第二部分240b围绕出区域r5~r8。区域r5大约位于区域r1的中心位置。区域r6大约位于区域r4的中心位置。区域r7大约位于区域r3的中心位置。区域r8大约位于区域r2的中心位置。当输入导线220接收一输入电流时,该输入电流往第一部分240a及第二部分240b流动,并从输出导线230输出。

在图1中,符号”x”及”·”表示磁场的方向。在此例中,区域r5及r8里的磁场的方向是从金属层130到基底110,区域r6及r7的磁场的方向是从基底110到金属层130。藉由控制导线240的延伸方向,可改变磁力线的分布,避免磁场损耗在基板110上,因而提高品质系数,并可降低噪声并减少布局面积。

图2a为本发明的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包括线段s1~s8以及连接线段cs1~cs8。线段s1直接连接输入导线220,并沿边界b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1平行边界b1。线段s2沿边界b3延伸。如图所示,线段s2平行边界b2。连接线段cs1耦接于线段s1与s2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与线段s1及s2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与线段s1及s2位于不同金属层中。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1可能位于金属层120中,而线段s1与s2位于金属层130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与线段s1之间具有一角度θ1。连接线段cs1与线段s2之间具有一角度θ2。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1与θ2均大于90度。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1等于角度θ2。

线段s3沿边界b13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3平行边界b3。连接线段cs2连接于线段s2与s3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2与线段s2及s3位于不同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2可能位于金属层120中,而线段s2与s3位于金属层130中。在此例中,线段s2与s3分别通过贯孔v1及v2电性连接金属层120里的连接线段cs2。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2与线段s2及s3位于同一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2与线段s2及s3可能都位于金属层130中。如图所示,连接线段cs2与线段s2之间具有一角度θ3。连接线段cs2与线段s3之间具有一角度θ4。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3与θ4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3等于角度θ4。

线段s4沿边界b16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4平行边界b16。连接线段cs7连接于线段s3与s4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7与线段s3及s4位于同一金属层,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7与线段s3及s4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7位于一第一金属层,而线段s3及s4位于第一金属层上方的第二金属层。连接线段cs7与线段s3之间具有一角度θ13。连接线段cs7与线段s4之间具有一角度θ14。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13与θ14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13等于角度θ14。

线段s5沿边界b6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5平行边界b6。连接线段cs3连接于线段s4与s5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3与线段s4及s5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3与线段s4及s5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3可能位于金属层120,而线段s4与s5位于金属层130。连接线段cs3与线段s4之间具有一角度θ5。连接线段cs3与线段s5之间具有一角度θ6。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5与θ6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5等于角度θ6。

线段s6沿边界b8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6平行边界b8。连接线段cs4连接于线段s5与s6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4与线段s5及s6位于相同或不同金属层。连接线段cs4与线段s5之间具有一角度θ7。连接线段cs4与线段s6之间具有一角度θ8。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7与θ8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7等于角度θ8。

线段s7沿边界b10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7平行边界b10。连接线段cs5连接于线段s6与s7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5与线段s6及s7位于相同或不同的金属层中。连接线段cs5与线段s6之间具有一角度θ9。连接线段cs5与线段s7之间具有一角度θ10。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9与θ10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9等于角度θ10。

线段s8沿边界b11延伸并耦接输出导线230。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8平行边界b11。连接线段cs8连接于线段s7与s8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8与线段s7及s8位于相同或不同的金属层中。连接线段cs8与线段s7之间具有一角度θ15。连接线段cs7与线段s8之间具有一角度θ16。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15与θ16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15等于角度θ16。

连接线段cs6连接于线段s8及输出导线2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6与线段s8与输出导线230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6可能位于金属层120中,而线段s8与输出导线230位于金属层130中。在此例中,线段s8与输出导线230分别通过贯孔v3及v4电性连接金属层120里的连接线段cs6。连接线段cs6与线段s8之间具有一角度θ11。连接线段cs6与输出导线230之间具有一角度θ12。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11与θ12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11等于角度θ12。

图2b为本发明的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的另一可能示意图。图2b相似图2a,不同之处在于图2b的线段s3直接连接线段s4,并且线段s7直接连接线段s8。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3与s4之间具有一角度θ301,并且线段s7与s8之间具有一角度θ302。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301等于角度θ302。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301与θ302均为90度。

图2c为本发明的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的另一可能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2直接连接线段s1。线段s1与s2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1。线段s2直接连接线段s3。线段s2与s3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2。线段s3直接连接线段s4。线段s3与s4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3。线段s4直接连接线段s5。线段s4与s5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4。线段s5直接连接线段s6。线段s5与s6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5。线段s6直接连接线段s7。线段s6与s7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6。线段s7直接连接线段s8。线段s7与s8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7。线段s8通过连接线段cs6连接输出导线230。

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311~θ317均相等。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311~θ317均等于90度,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角度θ311~θ317的至少一者不等于角度θ311~θ317的另一者。

图3a为本发明的导线240的第二部分240b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导线240的第二部分240b包括线段s9~s16以及连接线段cs9~cs16。线段s9直接连接输入导线220,并沿边界b9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9平行边界b9。线段s10沿边界b12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10平行边界b12。连接线段cs9连接于线段s9及s10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9与线段s9及s10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9与线段s9及s10位于不同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9可能位于金属层120中,并且线段s9及s10可能位于金属层130中。连接线段cs9与线段s9之间具有一角度θ17。连接线段cs9与线段s1之间具有一角度θ18。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17与θ18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17等于角度θ18。

线段s11沿边界b5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11平行边界b5。连接线段cs10连接于线段s10及s11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0与线段s10及s11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0与线段s10及s11位于不同的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10可能位于金属层120中,而线段s10及s11位于金属层130中。在此例中,线段s10与s11分别通过贯孔v5及v6电性连接金属层120的连接线段cs10。连接线段cs10与线段s10之间具有一角度θ19。连接线段cs10与线段s11之间具有一角度θ20。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19与θ20均大于90度。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19等于角度θ20。

线段s12沿边界b7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12平行边界b7。连接线段cs15连接于线段s11与s12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5与线段s11及s12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5与线段s11及s12位于不同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15可能位于金属层120中,而线段s11与s12位于金属层130中。另外,连接线段cs15与线段s11之间具有一角度θ29。连接线段cs15与线段s12之间具有一角度θ30。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29与θ30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29等于角度θ30。

线段s13沿边界b14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13平行边界b14。连接线段cs11连接于线段s12与s13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1与线段s12及s13位于不同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11位于金属层120中,而线段s12与s13位于金属层130中。在此例中,线段s12及s13分别通过贯孔v7及v8电性连接金属层120里的连接线段cs11。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1与线段s12及s13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另外,连接线段cs11与线段s12之间具有一角度θ21。连接线段cs11与线段s13之间具有一角度θ22。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21与θ22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21等于角度θ22。

线段s14沿边界b15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14平行边界b15。连接线段cs12连接于线段s13与s14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2与线段s13及s14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2与线段s13及s14位于不同金属层。连接线段cs12与线段s13之间具有一角度θ23。连接线段cs12与线段s14之间具有一角度θ24。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23与θ24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23等于角度θ24。

线段s15沿边界b2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15平行边界b2。连接线段cs13连接于线段s14与s15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3与线段s14及s15位于同一金属层,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3与线段s14及s15位于不同金属层。举例而言,连接线段cs13可能位于金属层120中,而线段s14与s15位于金属层130中。另外,连接线段cs13与线段s14之间具有一角度θ25。连接线段cs13与线段s15之间具有一角度θ26。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25与θ26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25等于角度θ26。

线段s16沿边界b4延伸并连接线段s8。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16平行边界b4。连接线段cs16连接于线段s15与s16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6与线段s15及s16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6与线段s15及s16位于不同金属层。连接线段cs16与线段s15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连接线段cs16与线段s16之间具有一角度θ32。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31与θ32均大于90度。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31等于角度θ32。

连接线段cs14连接于线段s16及s8之间。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4与线段s16及s8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4与线段s16及s8位于不同金属层。连接线段cs14与线段s16之间具有一角度θ27。连接线段cs14与线段s8之间具有一角度θ28。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27大于90度,并且角度θ28小于90度。

本发明并不限定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的线段s1~s8与第二部分240b的线段s9~s16的位置。在一可能实施例中,线段s1~s8与线段s9~s16位于同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30。在此例中,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的连接线段cs1~cs8与第二部分240b的连接线段cs9~cs16的至少一者位于另一金属层,如金属层120。在此例中,位于金属层130的线段是通过贯孔电性连接位于金属层120的连接线段。

图3b为本发明的导线240的第二部分240b的另一可能示意图。图3b相似图3a,不同之处在于,图3b的线段s11直接连接线段s12,并且线段s15直接连接线段s16。在此例中,线段s11与s12之间具有一角度θ303,并且线段s15与s16之间具有一角度θ304。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303等于角度θ304。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303与θ304均等于90度。

图3c为本发明之导线240的第二部分240b的另一可能示意图。图3c相似图3a,不同之处在于,线段s9直接连接线段s10,线段s11直接连接线段s12,线段s13直接连接线段s14,线段s15直接连接线段s16。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9与s10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8,线段s11与s12之间具有一角度θ319,线段s13与s14之间具有一角度θ320,线段s15与s16之间具有一角度θ321。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318~θ321均相等。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318~θ321均等于90度,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角度θ318~θ321的至少一者不等于角度θ318~θ321的另一者。

在本实施例中,线段s9~s16、连接线段cs13与cs14位于金属层130中,并且连接线段cs10与cs11位于金属层120中。在其它实施例中,线段s9~s16位于金属层130中,并且连接线段cs10、cs11、cs13与cs14的至少一者位于金属层120中。由于图3c的连接线段cs10、cs11、cs13与cs14的特性与图3a的连接线段cs10、cs11、cs13与cs14的特性相同,故不再赘述。

图4为本发明的电感结构的另一示意图。图4相似图1,不同之处在于,图4的线段s3是直接连接线段s4,线段s7是直接连接线段s8,线段s11是直接连接线段s12,线段s15是直接连接线段s16。线段s3与s4之间具有一角度θ401。线段s7与s8之间具有一角度θ402。线段s11与s12之间具有一角度θ403。线段s15与s16之间具有一角度θ404。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θ401~θ404均相等。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角度θ401~θ404大约等于90度。在其它实施例中,角度θ401~θ404的一者可能大于或小于角度θ401~θ404的另一者。

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线段cs1、cs4、cs9及cs12均省略。因此,线段s1是直接连接线段s2,线段s5是直接连接线段s6,线段s9是直接连接线段s10,线段s13是直接连接线段s14。在此例中,线段s1与s2之间的角度等于线段s5与s6之间的角度,线段s5与s6之间的角度等于线段s9与s10之间的角度,线段s9与s10之间的角度等于线段s13与s14之间的角度。

图5-图7为本发明的电感结构的其它示意图。在图5中,电感结构500包括一输入导线520、一输出导线530以及一导线540。在本实施例中,导线540包括一第一部分540a、一第二部分540b以及一第三部分540c。导线540的第一部分540a相似于图2a的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不同之处在于,图5的第一部分540a的连接线段586是连接至第三部分540c。由于导线540的第一部分540a的线段551~558、连接线段581~585、587、588相似于图2a的导线240的第一部分240a的线段s1~s8、连接线段cs1~cs5、cs6、cs7,故不再赘述。

另外,导线540的第二部分540b相似于图2a的导线240的第二部分240b,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部分540b的连接线段594是连接第三部分540c的线段574。由于第二部分540b的线段559~566、连接线段589~593、595及596的特性相似于图3a的线段s9~s16、连接线段cs9~cs13、cs15及cs16的特性,故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部分540c包括线段567~574以及连接线段597~604。如图所示,线段567~574分别平行线段551~558。连接线段597连接线段567及568,并平行于连接线段581。连接线段597的特性与连接线段581相似,故不再赘述。

连接线段598通过贯孔v9与v10连接线段568及569。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段598与线段568及569位于不同金属层,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线段598与线段568及569位于同一金属层。在一可能实施例中,连接线段598并平行于连接线段581。

连接线段599连接线段569及570,并平行于连接线段587。由于连接线段599的特性与连接线段587相似,故不再赘述。连接线段600连接线段570及571,并平行于连接线段583。连接线段600的特性与连接线段583相似,故不再赘述。连接线段601连接线段571及572,并平行于连接线段584。由于连接线段601的特性与连接线段584相似,故不再赘述。连接线段602连接线段572及573,并平行于连接线段585。由于连接线段602的特性与连接线段585相似,故不再赘述。连接线段603连接线段573及574,并平行于连接线段588。由于连接线段603的特性与连接线段588相似,故不再赘述。连接线段604通过贯孔v11及v12连接线段574及输出导线530。由于连接线段604的特性与图2a的连接线段cs6相似,故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导线540的长度大于图1的导线240的长度,故电感结构500所提供的感值大于电感结构200所提供的感值。

在图6中,电感结构610包括一输入导线620、一输出导线630以及一导线640。导线640包括一第一部分640a、一第二部分640b以及一第三部分640c。输入导线620电性连接一起始端650。输出导线630电性连接贯孔658。第一部分640a从起始端650开始延伸,经过贯孔651~653,并结束于贯孔654。第三部分640c从贯孔654开始延伸,经过贯孔655~657,并结束于贯孔658。第二部分640b从起始端650开始延伸,经过贯孔659~666,并结束于贯孔657。由于导线640的特性与图1的导线240相似,故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导线640的长度大于图5的导线540的长度,故电感结构610所提供的感值大于电感结构500所提供的感值。

在图7中,电感结构700包括一输入导线720、一输出导线730以及一导线740。输入导线720电性连接一起始点701。输出导线730电性连接贯孔762。导线740包括一第一部分740a、一第二部分740b、一第三部分740c以及一第四部分740d。

第一部分740a从起始点701开始延伸,经过贯孔751~753,并结束于贯孔754。第三部分740c从贯孔754开始延伸,经过贯孔755~757,并结束于贯孔758。第四部分740d从贯孔758开始延伸,经过贯孔759~761,并结束于贯孔762。第二部分740b从起始点701开始延伸,经过贯孔763~770,并结束于贯孔761。由于导线740的特性与图1的导线240相似,故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导线740的长度大于图6的导线640的长度,故电感结构700所提供的感值大于电感结构610所提供的感值。

除非另作定义,在此所有词汇(包含技术与科学词汇)均属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一般理解。此外,除非明白表示,词汇于一般字典中的定义应解释为与其相关技术领域的文章中意义一致,而不应解释为理想状态或过分正式的语态。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举例来,本发明实施例所系统、装置或是方法可以硬件、软件或硬件以及软件的组合的实体实施例加以实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