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673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例如显示器、电视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通常为规则的矩形,并且在显示区域中设置有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每行子像素对应一条扫描线,扫描线为对应行上的子像素提供扫描信号,以使改行子像素发光,从而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图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屏幕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也经常被设计为规则矩形以外的形状,例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为了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拥有更高的屏占比,在显示区域1的一侧设置用于避让听筒或摄像头的开口12,且一条扫描线2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采用如图1所示的设计后,扫描线21对应的负载和扫描线22对应的负载相对于扫描线23对应的负载较大,导致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均一性较差,影响显示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是均一性较差的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像素,任一行所述第一像素被所述开口分隔成两部分;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多条扫描线,每条所述扫描线对应一行所述第一像素或一行所述第二像素,所述扫描线从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与每行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所述扫描线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之间的折线部分,所述折线部分半围绕所述开口设置,每行所述第一像素对应的所述扫描线的长度大于每行所述第二像素对应的所述扫描线的长度,所述折线部分的线宽大于每行所述第二像素对应的所述扫描线的线宽。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设有开口,第一显示区域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第二显示区域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像素,任一行第一像素被所述开口分隔成两部分,该开口可以用于避让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听筒和摄像头等器件,在采用上述设计后,听筒和摄像头等器件可以设置在该开口内,因此听筒和摄像头等器件无需占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额外空间,因此有利于提高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扫描线,每条扫描线对应一行第一像素或一行第二像素,扫描线从显示区域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与每行第一像素对应的扫描线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位于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之间的折线部分,折线部分半围绕开口设置,每行第一像素对应的扫描线的长度大于每行第二像素对应的扫描线的长度,由于任一行第一像素被开口分隔呈两部分,因此任一行第一像素的数量小于任一行第二像素的数量,因此使得与第一像素对应的扫描线对应的负载小于第二像素对应的扫描线对应的负载,在采用上述设计后,可以无需为第一像素对应的扫描线增加额外负载,就可以使得第一像素对应的扫描线的负载增大,降低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以及降低了增加额外负载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折线部分的线宽大于每行第二像素对应的扫描线的线宽,在采用上述设计后,在相等的长度内,可以降低第一像素对应的扫描线增加的负载,使得第一像素对应的扫描线对应的负载与第二像素对应的扫描线对应的负载大体相等,从而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的均一性得到改善,提高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1和围绕显示区域1的非显示区域2,显示区域1包括第一显示区域11和第二显示区域12,第一显示区域11设有开口111,第一显示区域11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3,第二显示区域12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二像素4,任一行第一像素3被开口111分隔成两部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多条扫描线5,每条扫描线5对应一行第一像素3或一行第二像素4,扫描线5从显示区域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与每行第一像素3对应的扫描线5包括第一走线511、第二走线512和位于第一走线511和第二走线512之间的折线部分513,折线部分513半围绕开口111设置,每行第一像素3对应的扫描线5的长度大于每行第二像素4对应的扫描线5的长度,折线部分513的线宽大于每行第二像素4对应的扫描线5的线宽。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扫描线51和扫描线52对应的第一像素3位于第一显示区域11,扫描线52对应的第二像素4位于第二显示区域12,扫描线51对应的一行第一像素3和扫描线52对应的一行第一像素3被开口111分隔为两部分,该开口111可以用于避让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听筒和摄像头等器件,在采用上述设计后,由于听筒和摄像头等器件可以设置在该开口111内,因此听筒和摄像头等器件无需占用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的额外空间,因此有利于提高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在采用如图2和图3所示的设计后,由于扫描线51对应的第一像素的数量小于扫描线52对应的第二像素的数量,因此扫描线51对应的第一像素的负载大于扫描线52对应的第二像素的负载,但是由于扫描线51的线长度大于扫描线52的线长度,因此可以通过扫描线51本身来提高扫描线51对应的负载,即无需为扫描线51增加额外的负载就可以增大扫描线51对应的负载,从而降低了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以及降低了增加外负载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扫描线21和扫描线22的线长度大于扫描线23的线长度,导致扫描线21对应的负载和扫描线22对应的负载均大于扫描线23对应的负载,因此会造成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显示图像时均一性较差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折线部分513的线宽大于扫描线52的线宽,从而使得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2在相等的长度内,折线部分513本身的负载小于扫描线52本身的负载,进而可以降低扫描线51和扫描线52的负载差,从而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的均一性得到改善,提高显示效果。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走线511、第二走线512和与第二像素对应的扫描线5的线宽相等。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走线511、第二走线512都与扫描线52的线宽相等,且折线部分513的线宽大于扫描线52的线宽,在采用上述设计后,可以降低扫描线51本身对应的负载和扫描线52本身对应的负载的差距,从而可以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图像时的均一性得到改善,提高显示效果。可选地,如图3所示,与各行第一像,3对应的扫描线5中包括第一扫描线和第二扫描线,第一扫描线中的折线部分513和第二扫描线中的折线部分513异层设置。具体的,如图3所示,与各行第一像素3对应的扫描线5包括扫描线51(对应第一扫描线)和扫描线53(对应第二扫描线),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异层设置,在采用上述设计后,可以使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在垂直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有重叠部分,例如,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在垂直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完全重叠,从而降低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覆盖面积,进而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即可以增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可选地,,如图3所示,与各行第一像素3对应的扫描线5中,任意相邻的两条扫描线5的折线部分514异层设置。具体的,如图3所示,与各行第一像素3对应的扫描线5包括扫描线51和扫描线53,且扫描线51和扫描线53为两条相邻的扫描线5,扫描线51位于一个膜层,扫描线53位于另一个膜层,在采用上述设计后,可以使任意相邻的折线部分514在垂直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重叠,从而进一步降低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覆盖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即可以增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可选地,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像素3和第二像素4中包括薄膜晶体管6;薄膜晶体管6包括:半导体层62;位于半导体层62上的栅极绝缘层63;位于栅极绝缘层63远离半导体层62一侧的栅极层64;位于栅极层64远离半导体层62一侧的第一层间绝缘层65;位于第一层间绝缘层65远离半导体层62一侧的电容金属层66;位于电容金属层66远离半导体层62一侧的第二层间绝缘层67;位于第二层间绝缘层67远离半导体层62一侧的源漏金属层68;与第一像素3对应的任意相邻的两条扫描线5中,一条扫描线5的折线部分513与栅极层64同层设置,另一条扫描线5的折线部分513与电容金属层66同层设置。具体的,如图4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61,半导体层62位于衬底基板61上,栅极绝缘层63位于半导体层62远离衬底基板61的一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栅极绝缘层63和第一层间绝缘层65之间的电容金属板69,在垂直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电容金属层66和电容金属板存在交叠部分,形成电容,关于该电容的工作原理在下述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如图4所示,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与电容金属层66同层设置,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与栅极层64同层设置,在采用上述设计后,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设置在不同层,从而可以降低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覆盖面积,进而可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进一步的,可以使相邻的两条扫描线5的折线部分513设置在不同层,进而进一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即可以增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需要注意的是,与第一像素3对应的任意相邻的两条扫描线5可以设置在上述薄膜晶体管6的膜层结构中的任意两层膜层,例如,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与半导体层62同层设置,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与电容金属板69同层设置,关于与第一像素3对应的任意相邻的两条扫描线5具体设置的膜层位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选地,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走线511和第二走线512与第一像素3中的薄膜晶体管6的栅极层64电连接,且与栅极层64同层设置,与第二像素4对应的扫描线5与第二像素4中的薄膜晶体管6的栅极层64电连接,且与栅极层64同层设置。具体的,以扫描线51为例,如图5所示,扫描线51对应的第一走线511和第二走线512与栅极层64同层设置,且电连接,可以使扫描线51为第一走线511和对第二走线512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6提供扫描信号,扫描线52与栅极层64同层设置,且电连接,可以使扫描线52为与其电连接的薄膜晶体管6提供扫描信号,从而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图像,关于扫描线5的工作原理在下述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可选地,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与电容金属层66同层设置的折线部分513通过贯穿第一层间绝缘层65的过孔与对应的第一走线511和第二走线512电连接,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薄膜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5和图7所示,与栅极层64同层设置的折线部分513直接与对应的第一走线511和第二走线512电连接。具体的,在采用如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的设计后,可以使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设置在不同层,在垂直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可以存在交叠部分,从而可以降低扫描线51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和扫描线53对应的折线部分513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的覆盖面积,进而可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进一步的,可以使相邻的两条扫描线5的折线部分513设置在不同层,进而进一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即可以增大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积,提高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亮度。可选地,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成对的栅极驱动单元7,栅极驱动单元7位于非显示区域2;每条扫描线5分别对应一对栅极驱动单元7,在一对栅极驱动单元7中,一个栅极驱动单元7与扫描线5的一端电连接,另一个栅极驱动单元7与扫描线5的另一端电连接。具体的,如图8所示,以扫描线51为例,扫描线51对应栅极驱动单元71和栅极驱动单元72,栅极驱动单元71和栅极驱动单元72构成一对栅极驱动单元7,其中,栅极驱动单元71与扫描线51的一端电连接,栅极驱动单元72与扫描线51的另一端电连接,其中,位于同层的栅极驱动单元7共同构成一个栅极驱动电路(未示出),在一个栅极驱动电路中各栅极驱动单元级联电连接,如图8所示,栅极驱动单元7构成两个栅极驱动电路,即扫描线5采用双边驱动的驱动方式,每个栅极驱动电路都为扫描线5提供扫描信号,在采用上述设计后,可以降低扫描线51上的压降,使得与扫描线51电连接的第一像素3具有相同的亮度,有利于改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亮度的均匀性。需要注意的是,扫描线5的驱动方式也可以采用单边驱动的驱动方式,即每条扫描线5都与一个栅极驱动单元7电连接,各栅极驱动单元7级联后构成栅极驱动电路,由该栅极驱动电路为扫描线5提供扫描信号,关于扫描线5的驱动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举例说明,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9所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还包括数据线8、电源信号线9和发光元件10,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例来说明第一像素3或第二像素4的工作原理,每个第一像素3和第二像素4都对应一个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10,示例性的,像素驱动电路采用“2t1c”的结构,其中,t1为开关薄膜晶体管,t2为驱动薄膜晶体管,用以驱动发光元件10发光,在一个像素驱动电路中,当扫描线5上的扫描信号(vselect)输入时,t1导通,数据线8上的数据信号(vdata)传输到t2,并同时给存储电容cs(对应图4中的电容)充电。而后t2导通,驱动电流从电源信号线9流经发光元件10到公共信号线101,发光元件10在驱动电流的作用下发光。在t1截止后,由于存储电容cs的保持作用,t2的电压在整个显示时间段内保持不变,使得t2在整个显示时间段内持续导通,在整个显示时间段内驱动电流均可从电源信号线9流经发光元件10到公共信号线101,进而保证发光元件10在整个显示时间段内均能正常发光。上述公共信号线101可以为接地线。当然,上述像素驱动电路只是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其他像素驱动电路,在此不再详细赘述。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应用于微型发光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液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关于微型发光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液晶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关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的原理,在上述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详细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computer)、手机、智能手表、车载显示等。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