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156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传感器是将光学图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快速发展的固态图像传感器,由于cmos图像传感器中的图像传感器部分和控制电路部分集成于同一芯片中,因此cmos图像传感器的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低廉,相较于传统的ccd(电荷耦合)图像传感器更具优势,也更易普及。

现有的cmos图像传感器中包括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为形成于硅衬底中的光电二极管。此外,在形成有光电二极管的硅衬底表面还形成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内形成有金属互联层,所述金属互联层用于使光电二极管与外围电路电连接。

然而,现有技术cmos图像传感器的光吸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图形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以提高光吸收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形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初始基底;去除部分初始基底,形成基底,所述基底顶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且所述第一开口顶部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开口的侧壁构成锐角;在所述基底顶部以及第一开口内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充满第一开口;在所述隔离层的顶部表面形成滤色镜和位于滤色镜表面的透镜。

可选的,所述基底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初始基底表面形成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一掩膜层暴露出部分初始基底的表面;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基底,形成基底,所述基底顶部具有第一开口。

可选的,所述初始基底的材料包括硅;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基底的工艺包括:湿法刻蚀工艺和干法刻蚀工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可选的,所述湿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刻蚀剂包括四甲基氢氧化铵,所述刻蚀剂的质量分数为10%~30%。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构成的夹角为:70.5度。

可选的,所述初始基底顶部表面的晶向为<100>;所述第一开口侧壁表面的晶向为<111>。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所述滤色镜包括:红色滤色镜、绿色滤色镜或者蓝色滤色镜,所述基底包括若干传感区,所述红色滤色镜、绿色滤色镜和蓝色滤色镜分别位于不同的传感区内,且每一个传感区内仅具有一种颜色的滤色镜。

可选的,相邻滤色镜之间具有金属栅格;所述金属栅格的材料为金属。

可选的,所述基底包括若干传感区,所述传感区内具有若干第一开口,且若干第一开口底部的基底内具有光电二极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形传感器,包括:基底,所述基底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顶部尺寸小于底部尺寸;位于所述基底顶部、以及第一开口内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充满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隔离层表面的滤色镜;位于所述滤色镜表面的透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图形传感器的形成方法中,去除部分初始基底的顶部,形成基底。所述基底的顶部具有若干第一开口,由于第一开口的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且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开口侧壁构成锐角,使得入射光线进入第一开口的侧壁时经过多次反射,则进入基底内的光较多,光电转化效率较高,所形成的图像传感器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cmos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7是本发明图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一实施例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cmos图像传感器的光吸收效率较低。

图1是一种cmos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基底100;位于基底100表面的滤色镜101;位于所述滤色镜101表面的透镜102。

上述cmos图像传感器中,基底100顶部表面平整,所述基底100顶部表面的晶向为<100>,使得所述光线与基底100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则所述光线沿基底100表面的反射率较高,使得被基底100吸收的光子的量较少,光电转化的量也较少。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初始基底;去除部分初始基底,形成基底,所述基底顶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且所述第一开口顶部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开口的侧壁构成锐角。所述方法基底对光子的吸收量较多,所形成的图形传感器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2至图7是本发明图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一实施例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2,提供初始基底200,所述初始基底200包括传感区a。

所述初始基底200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未示出);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传感器层(图中未示出),所述传感器层沿平行于半导体衬底表面方向上包括若干传感区a,所述传感区a传感器层内具有所述光电二极管250;在形成传感器层之后,在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形成介质层,所述介质层内具有电互连结构;在所述介质层表面形成支撑基底;在形成所述支撑基底之后,自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表面对所述半导体衬底进行减薄,直至暴露出传感器层为止,所述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衬底为硅衬底。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锗衬底、碳化硅衬底、锗硅衬底、绝缘体上硅衬底、绝缘体上锗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内掺杂有p型或n型离子。

在本实施例中,所形成的图像传感器为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因此所述传感器层由半导体衬底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衬底为硅衬底,且所述硅衬底内掺杂有p型阱区,所述传感器层的形成步骤包括: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进行n型离子注入,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内形成若干n型掺杂区,所述n型掺杂区与p型阱区构成初始传感器层,所述初始传感器层的第一表面即为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所述初始传感器层还具有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所述初始传感器层的第一表面形成支撑基底;形成所述支撑基底之后,对所述初始传感器层的第二表面进行磨平处理,直至暴露出n型掺杂区,形成传感器层。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硅衬底为本征态时,自所述硅衬底的第一表面离子注入p型离子,以在硅衬底的第一表面内形成p型阱区;对所述硅衬底的第一表面进行n型离子注入,在所述p型阱区内形成若干n型掺杂区,所述n型掺杂区与p型阱区构成初始传感器层,所述初始传感器层的第一表面即为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所述初始传感器层还具有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在所述初始传感器层的第一表面形成所述基底;形成所述基底之后,对所述初始传感器层的第二表面进行磨平处理,直至暴露出n型掺杂区,形成传感器层。

初始传感器层用于后续形成传感器层。

对所述初始传感器层的第二表面进行磨平处理的工艺包括:化学机械研磨工艺。

所述p型阱区和一个n型掺杂区之间形成一个光电二极管250,所述传感器层内包含若干个n型掺杂区,因此,所述传感器层201包括若干光电二极管250。

请参考图3,去除部分所述初始基底200,形成基底201,所述基底201的顶部具有若干第一开口202,所述第一开口202的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且所述第一开口202顶部所在的水平面x与第一开口202的侧壁构成锐角α。

所述基底201和第一开口202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初始基底200表面形成第一掩膜层,所述第一掩膜层暴露出部分初始基底200的顶部表面;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初始基底200,形成基底201,所述基底201内具有所述第一开口202。

所述第一掩膜层的材料包括:氮化硅或者氮化钛。所述第一掩膜层用于形成基底201和第一开口202的掩膜。

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部分所述初始基底200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和湿法刻蚀工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掩膜层为掩膜,刻蚀部分所述初始基底200的工艺为湿法刻蚀工艺,所述湿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刻蚀剂为四甲基氢氧化铵,所述刻蚀剂的质量分数为:10%~30%。

在其他实施例中,去除部分所述初始基底的工艺为湿法刻蚀工艺,所述湿法刻蚀的刻蚀剂为氢氧化钠。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形成的第一开口202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的原理包括:所述初始基底200的材料为硅,所述初始基底200顶部表面的晶向为<100>。由于硅<100>面的共价键密度大于硅<111>面的共价键密度,使得刻蚀剂对硅<100>面的刻蚀速率大于对硅<111>面的刻蚀速率,使得所形成的第一开口202的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且所述第一开口202顶部所在的水平面x与第一开口202侧壁构成锐角α。且所述(硅<111>面的光电转换效率要高于硅<100>面)的光电转化效率,有利于提高图形传感器的性能。

所述第一开口202的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且所述第一开口202顶部所在的平面x与第一开口202侧壁构成锐角α,使得入射光线照射在第一开口202的侧壁上发生多次反射,则进入基底201的光较多,光电转化效率较高,所形成的图形传感器的性能较好。

所述第一开口202侧壁的晶向为<111>,所述第一开口202的侧壁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构成夹角的度数为:70.5度。

选择所述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构成夹角的度数的意义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构成夹角为70.5度,使得光线一致向第一开口202内反射,有利于光子的吸收,因此,有利于提高图像传感器光吸收效率。

形成所述基底201和第一开口202之后,去除所述第一掩膜层。去除所述第一掩膜层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和湿法刻蚀工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请参考图4,去除部分所述基底201,形成第二开口(图中未标出);在所述第二开口内形成阻挡层203;在所述基底201的顶部、阻挡层203的侧壁和顶部表面、以及第一开口202(见图4)内形成隔离层204。

去除部分所述基底201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和湿法刻蚀工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所述阻挡层203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一开口202和第二开口内、以及基底201的顶部表面形成阻挡膜,所述阻挡膜充满第一开口202和第二开口;在所述阻挡膜表面形成第二掩膜层,所述第二掩膜层暴露出第一开口202表面的阻挡膜;以所述第二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阻挡膜,直至暴露出基底201的表面,在所述第二开口内形成阻挡层203。

所述阻挡膜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物理气相沉积工艺。

以所述第二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阻挡膜的工艺包括:干法刻蚀工艺和湿法刻蚀工艺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组合。

所述阻挡层203用于防止单晶硅中产生的光生电子发生串扰。。

所述隔离层204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

所述隔离层204的形成工艺包括: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者物理气相沉积工艺。

所述隔离层204用于实现基底201和后续滤色镜的电隔离,并保证基底201表面的洁净。

请参考图5,去除阻挡层203表面部分的隔离层204;在所述阻挡层203表面形成金属栅格205;在相邻所述金属栅格205之间传感区a的隔离层204表面形成滤色镜206,所述滤色镜206覆盖金属栅格205的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栅格205的形成步骤包括:在所述隔离层204和阻挡层203的表面形成金属栅格膜,所述金属栅格膜上具有第三掩膜层,所述第三掩膜层暴露出相邻阻挡层203之间的金属栅格膜的顶部表面;以所述第三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金属栅格膜,直至暴露出隔离层204的顶部表面,形成金属栅格205。

所述金属栅格膜的材料为金属,相应的,所述金属栅格205的材料为金属。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栅格膜的材料为铝,相应的,所述金属栅格205的材料为铝。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栅格膜的材料为铝,且所述铝中掺杂有少量铜,相应的,所述金属栅格的材料为铝和铜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栅格膜的形成工艺为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栅格膜的形成工艺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第三掩膜层用于定义金属栅格205的图形和位置。

所述第三掩膜层暴露出相邻阻挡层203之间传感区a的金属栅格膜的表面,则后续形成的金属栅格205位于相邻阻挡层203之间的传感区a隔离层204表面,则所形成的金属栅格205充分利用了相邻阻挡层203之间的空间区域,不会使所形成的图像传感器的尺寸扩大。

所述金属栅格205的作用包括:一方面,所述金属栅格205能够实现入射光的反射;另一方面,所述金属栅格205能够阻挡入射光自一个滤色镜进入相邻滤色镜中,使所述入射光能够回到所在的滤色镜对应的基底201表面,在避免串扰的同时,能够避免量子损耗,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所述滤色镜206包括红色滤色镜206a、绿色滤色镜206b以及蓝色滤色镜206c,所述红色滤色镜206a、滤色滤色镜206b和蓝色滤色镜206c分别位于不同的传感区a内而且每一区域隔离层204表面仅形成一种颜色的滤色镜206,则进入所述滤色镜206的光线能够被一种颜色的滤色镜206滤色,则照射到基底201表面的入射光为单色光。

由于相邻滤色镜206之间具有金属栅格205,所述金属栅格205能够充分阻挡入射光自一个滤色镜206进入相邻滤色镜206中,以避免发生串扰。

请参考图6,在所述滤色镜206表面形成透镜207。

所述透镜207用于聚焦光线,使经过一个透镜207的入射光能够照射到该透镜207所对应的基底201表面。

图7是图6中区域1的放大图。

所述第一开口20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以所述光线b通过后续透镜的聚焦,穿过滤色镜照射在第一侧壁11上进行说明。

具体的,所述光线b照射在第一开口202的第一侧壁11,部分光子被第一开口202的第一侧壁11吸收,同时,部分光线b进行第一次反射,并反射在第一开口202的第二侧壁12上,部分光子又被第一开口202的第二侧壁12吸收,与此同时,由于第一开口202的顶部尺寸小于底部尺寸,部分光线b又被重新照射在第一开口202的第一侧壁11,部分光子再次被第一侧壁11吸收,使得被基底201吸收的光子量较多,则光电转化的效率较高,所形成的图形传感器的性能较好。

相应的,请参考图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形传感器,包括:基底201,所述基底201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顶部尺寸小于底部尺寸,且所述第一开口底部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开口侧壁构成锐角;位于所述基底201顶部、以及第一开口内的隔离层204,所述隔离层204充满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隔离层204表面的滤色镜206;位于所述滤色镜206表面的透镜207。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