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带阶梯腔体同频合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567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带阶梯腔体同频合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宽带阶梯腔体同频合路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室内分布系统中,需要将基站信号进行合路,同频合路器是最常用的器件。传统方式设计的同频合路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高频介质带状线进行设计,介质上的金属带线厚度为0.35mm,金属带线之间的间隙仅为0.25mm因此承载功率较小;另一种是单节设计的窄带腔体同频合路器,由于频带较窄应用场合十分局限。随着4G通信技术的发展,宽频带、大功率器件是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同频合路器将难以满足系统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大功率、宽频带的宽带阶梯腔体同频合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宽带阶梯腔体同频合路器,包括腔体和盖体,盖体通过螺栓安装在腔体上并压紧腔体,所述腔体内部的一侧下沉形成沉腔作为紧耦合区域,另一侧相对于沉腔形成平腔作为松耦合区域;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在沉腔内上下重叠,且二者之间通过中间绝缘介质隔开,第一导线和盖体之间设置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第二导线和沉腔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一下支撑绝缘介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在平腔内左右对称上下间隔布置,第一导线和盖体之间设置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第二导线和平腔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二下支撑绝缘介质。

所述腔体的外侧设置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相对布置且位于沉腔的外侧,所述第三接线端子位于平腔的外侧;第一导线的一端与第一接线端子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接线端子相连;第二导线的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相连,另一端与位于平腔内部的大功率电阻相连;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结构相同。

所述腔体上间隔开设多个可供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第一下支撑绝缘介质、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第二下支撑绝缘介质插入的插槽。

所述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第一下支撑绝缘介质、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第二下支撑绝缘介质和中间绝缘介质均采用聚四氟乙烯绝缘介质。

所述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第一下支撑绝缘介质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第二下支撑绝缘介质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的高度和厚度大于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的高度和厚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采用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上下结构安装可以实现信号输入端口和输出口分别在同一侧;第二,采用多组介质进行支撑和间隔可以确保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在腔体内平行安装且结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2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宽带阶梯腔体同频合路器,包括腔体1和盖体2,盖体2通过螺栓安装在腔体1上并压紧腔体1,所述腔体1内部的一侧下沉形成沉腔3作为紧耦合区域,另一侧相对于沉腔3形成平腔4作为松耦合区域;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在沉腔3内上下重叠,且二者之间通过中间绝缘介质9隔开,第一导线5和盖体2之间设置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7,第二导线6和沉腔3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一下支撑绝缘介质8;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在平腔4内左右对称上下间隔布置,第一导线5和盖体2之间设置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10,第二导线6和平腔4的底部之间设置第二下支撑绝缘介质11。

如图1、2、3所示,所述腔体1的外侧设置第一接线端子12、第二接线端子13和第三接线端子14,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2和第二接线端子13相对布置且位于沉腔3的外侧,所述第三接线端子14位于平腔4的外侧;第一导线5的一端与第一接线端子12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接线端子14相连;第二导线6的一端与第二接线端子13相连,另一端与位于平腔4内部的大功率电阻15相连;所述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的结构相同。

如图1、2、3所示,所述腔体1上间隔开设多个可供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7、第一下支撑绝缘介质8、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10、第二下支撑绝缘介质11插入的插槽16。所述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7、第一下支撑绝缘介质8、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10、第二下支撑绝缘介质11和中间绝缘介质9均采用聚四氟乙烯绝缘介质。所述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7、第一下支撑绝缘介质8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10、第二下支撑绝缘介质11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一上支撑绝缘介质7的高度和厚度大于第二上支撑绝缘介质10的高度和厚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节进行设计,两节设计阻抗是呈阶梯状进行分配,其中第一段为紧耦合区域,紧耦合区域与第二段松耦合区域约有2倍的阻抗差异,造成两段线的线宽度有两倍差异,线连接处阻抗差异大造成不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导体采用两节进行设计,两节设计阻抗是呈阶梯状进行分配,其中第一段为紧耦合区域,紧耦合区域与第二段松耦合区域约有2倍的阻抗差异,若紧耦合与松耦合腔体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两段导体的线宽度有两倍差异,由于导体连接处阻抗差异大,造成阻抗不连续性,产品的指标变差,带宽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为避免两段导线宽度差异造成的影响,采用了阶梯腔的结构,根据阻抗原理,增加腔体1深度可以改变导线宽度,腔体1越深,导线越宽,考虑到增加腔深材料成本也会增加,因此沉腔3位置深度设计成平腔4的两倍,缩小了两段线的宽度差。紧耦合区域是上下重叠安装在沉腔3的位置,投影相交,松耦合区域是上下错位平行安装在平腔4的位置。

为保证大功率,采用空气腔体结构,散热快;为实现频带宽,导体的两段耦合区域采用了阶梯腔的机构,在导线紧耦合的位置使腔体深度为导线松耦合位置腔体的两倍,使紧耦合区域导线与松耦合区域导线宽度接近,减小了两段线宽的不连续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上下结构安装可以实现信号输入端口和输出口分别在同一侧;第二,采用多组介质进行支撑和间隔可以确保第一导线5和第二导线6在腔体1内平行安装且结构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