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信号线防护结构的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780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带信号线防护结构的断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内部的结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信号线防护结构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近年来随着断路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产品小型化也成为了一个发展方向。

例如,公告号为CN204303724U的专利文献就公开了这么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在这些断路器的内部具有两个腔室,两个腔室彼此独立,一个腔室内的器件接强电,另一个腔室内的器件接弱电,从而实现强弱电的隔离。两个腔室内的器件,是通过信号线进行信息传递的。其中,接弱电器件的腔室内设有操作机构,用于控制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机构动作较大,容易打到信号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信号线防护结构的断路器,使用卡口,一方面起到固定信号线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保护信号线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信号线防护结构的断路器,包括彼此独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的过孔一,所述过孔一的上方设有PCB板,所述PCB板位于所述过孔一的正上方部分设有卡口,所述卡口用于收纳穿过所述过孔一的信号线;

所述卡口呈长形,并且具有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连接PCB板,其中另一个端部敞开。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面罩,所述面罩设于所述上腔室的上方,所述面罩上设有供操作机构的手柄穿过的过孔二,所述面罩朝向所述上腔室的一侧设有弧形槽,所述过孔二连通所述弧形槽。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弧形槽的表面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为橡胶材质的缓冲层。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面罩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通过信号线连接至所述PCB板,所述信号线收纳于所述卡口内。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卡口将所述PCB板隔成相对的并且高度不相等的两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卡口的两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上腔室的腔口处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通槽,所述面罩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且可以沿所述安装槽横向滑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面罩通过紧固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信号线防护结构的断路器,使用卡口,将信号线固定在其中,一方面起到固定信号线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保护信号线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信号线防护结构的断路器的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信号线防护结构的断路器的另一立体图;

图3为图1或者图2中面罩一剖视图。

图中:1、隔板;2、过孔一;3、PCB板;31、卡口;4、面罩;5、过孔二;6、弧形槽;7、显示屏;8、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信号线防护结构的断路器,包括彼此独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和下腔室通过隔板1隔开,隔板1上设有连通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过孔一2,过孔一2的上方设有PCB板3,PCB板3位于过孔一2的正上方部分设有卡口31;卡口31呈长形,并且具有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连接PCB板3,其中另一个端部敞开。

基于此,穿过过孔一2的信号线通过卡口31进行固定,这里,将卡口31设置呈长形,有利于更多的信号线固定。这么一来,假如操作机构动作,也不会打到信号线,而且,在另一方面,PCB还在结构上保护了信号线。具体是,假如操作机构有打到信号线的趋势,也会受到PCB的阻挡,从而保护了信号线。

参照图1、图2以及图3,面罩4设于上腔室的上方,面罩4上设有供操作机构的手柄穿过的过孔二5,面罩4朝向上腔室的一侧设有弧形槽6,过孔二5连通弧形槽6。这里,由于手柄的扳动可能会触及到面罩4,对面罩4产生影响。针对这一现象,通常的做法是,增加上腔室的深度,从而防止手柄触及到面罩4。但是,增加上腔室的深度,也意味着增加断路器的高度,使断路器整体难以安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弧形槽6,类似于球面凹槽。相当于增加上腔室的深度,但实际断路器的高度保持不变,因此,不影响断路器的整体安装。进一步的,弧形槽6的表面设有缓冲层,缓冲层为橡胶材质的缓冲层。基于此,即使手柄触及到面罩4,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缓冲。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面罩4上设有显示屏7,显示屏7通过信号线连接至PCB板3,信号线收纳于卡口31内。这里,卡口31将PCB板3隔成相对的并且高度不相等的两部分,分别位于卡口31的两侧。基于此,由于位于卡口31的两侧的PCB板3存在高度差,可以加强对信号线的固定效果。另外,由于使用显示屏7作为显示终端,显示性能远优于传统的数码管显示终端。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腔室的腔口处设有安装槽8,安装槽8为通槽,面罩4安装于安装槽8内,并且可以沿安装槽8横向滑动。另外,面罩4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安装槽8内。这里,设置安装槽8是为了面罩4的安装。实际上,可以先将面罩4与固定在安装槽8内,然后使用紧固件进行固定,在此过程中,面罩4不易从安装槽8内滑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