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850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断路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经常设置在电表下面,用于控制进户总线的开闭,一般开启和关闭是通过闸门转动来实现的。现有技术中,在一些条件下,控制闸门无法开启,如在用户欠费状态下。此时断路器内部的跳扣则会控制断路器跳扣,以保证闸门无法实现关闭。

现有技术中,一旦解除脱扣时,如续费后,当断路器再次扣上后,此时闸门处于开启的状态,即处于分闸的状态,无法进行合闸。需要人工进行拉闸,以使闸门关闭,这大大增大了用户的不方便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断路器无法自动拉闸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可以有效地解决无法自动拉闸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与闸门相对固定的联轴器,包括传动件和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传动件转动配合,所述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壁;所述传动件从预定位置朝预定方向转动第一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壁能够推动所述联轴器转动以使所述闸门合闸。

优选地,还包括在触发状态下能够阻止闸门合闸的跳扣,所述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壁,所述传动件从预定位置朝所述预定方向的反向转动第二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二限位壁能够推动所述跳扣从初始位置转动至所述触发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传动件从预定位置朝预定方向转动第一预定角度时控制所述电机反向转动的第一传感器;在所述传动件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控制所述电机停止转动的第二传感器;在所述传动件从预定位置朝所述预定方向的反向转动第二预定角度时控制所述电机停机的第三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的一侧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第三传感器均为磁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件之间设置有减速齿轮组。

优选地,所述传动件上设置有扇形凹槽,所述扇形凹槽的一侧槽壁为第一限位壁,所述联轴器上设置有放置在所述扇形凹槽内的扇形凸台。

优选地,所述跳扣上设置有能够在所述跳扣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阻止所述跳扣向远离所述触发状态转动的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具体的该断路器包括传动件、联轴器和电机。其中联轴器与闸门相对固定,以在转动时能够推动闸门关闭或者打开,其中传动件与联轴器转动配合,其中电机与传动件传动连接,以能够驱动传动件传动。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壁,以通过第一限位壁对联轴器进行传动,具体的,在传动件从预定位置朝预定方向转动第一预定角度时,第一限位壁能够推动联轴器转动,以使闸门合闸。即通过传动件转动,带动第一限位壁转动,第一限位壁通过与所述联轴器相抵,在第一限位壁朝向自身朝向即第一预定方向转动时,能够推动联轴器转动,进而通过联轴器转动带动闸门关闭。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应用该断路器时,在需要控制闸门合闸时,只需要控制电机转动以使传动件从预定位置朝预定方向转动第一角度即可,此时第一限位壁能够推动联轴器转动,而联轴器转动,能够带动闸门关闭。此时电机可以反转至预定位置,也可以不反转,但应不干涉闸门打开时,联轴器反向转动,此时便可以手动控制闸门的开启和关闭。在该断路器中,通过采用电机和第一限位壁,通过第一限位壁能够推动联轴器转动,推动闸门合闸,以实现电动拉闸,避免后期人工拉闸,极大的方便了使用。所以该断路器能够有效地解决无法自动拉闸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件与所述联轴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联轴器1、传动件2、跳扣3、减速齿轮组4、限位装置5、第一限位壁21、第二限位壁2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以有效地解决无法自动拉闸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件与所述联轴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具体的该断路器包括传动件2、联轴器1和电机。

其中联轴器1与闸门相对固定,以在转动时能够推动闸门关闭或者打开,一般联轴器1与闸门之间通过刚性连接件传动连接,刚性连接件一般采用横截面呈三角形的金属件,一端插装在联轴器1上,另一端插装在闸门上或与闸门相对固定,以在联轴器1转动时,能够带动闸门转动。

其中传动件2与联轴器1转动配合,即可以一个设置有圆柱孔、另一个设置有与圆柱孔相配合的圆柱轴,以限制两者只能够相对转动。其中电机与传动件2传动连接,以能够驱动传动件2转动。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电机的速度,可以在传动件2与电机之间设置有用于减速的减速齿轮组4。当然也可以使电机与传动件2直接相连。

此时可以在传动件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壁21,以通过第一限位壁21对联轴器1进行传动,具体的,在传动件2从预定位置朝预定方向转动第一预定角度时,第一限位壁21能够推动联轴器1转动,以使闸门合闸。即通过传动件转动时,带动第一限位壁21转动,第一限位壁21通过与所述联轴器1相抵,在第一限位壁21朝向自身朝向即第一预定方向转动时,能够推动联轴器1转动,进而通过联轴器1转动带动闸门关闭。需要说明的是,在预定位置下,此时第一限位壁21应当不干涉闸门打开,以使闸门此时可以自由打开或者关闭,即此时不对联轴器的转动进行干涉,即联轴器应该仍然保持在合闸的位置。其中第一预定角度大小,应当保证转动后,可以推动闸门至合闸的状态下。

在本实施例中,在应用该断路器时,在需要控制闸门合闸时,只需要控制电机转动以使传动件2从预定位置朝预定方向转动第一角度即可,此时第一限位壁21能够推动联轴器1转动,而联轴器1转动,能够带动闸门关闭。此时电机可以反转至预定位置,也可以不反转,但应不干涉闸门打开时,联轴器1反向转动,此时便可以手动控制闸门的开启和关闭。在该断路器中,通过采用电机和第一限位壁21,通过第一限位壁21能够推动联轴器1转动,推动闸门合闸,以实现电动控制拉闸,避免后期人工拉闸,极大的方便了使用。所以该断路器能够有效地解决无法自动拉闸的问题。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自动控制断路器脱扣,一般设置有在触发状态下能够阻止闸门合闸的跳扣3,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阻止闸门合闸,可以是阻止闸门无法向关闭的方向转动,也可以是无法使闸门保持在关闭的状态,根据需要可以进行适应性修改。同时在传动件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壁22,并使传动件2从预定位置朝预定方向的反向转动至第二预定角度时,此时第二限位壁22能够推动跳扣3从初始位置转动至触发状态,以实现分闸,以保证闸门无法进行合闸。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第二预定角度的大小应当以能够推动跳扣3进入到触发状态为准。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设置第一限位壁21和第二限位壁22,可以使传动件2上设置有扇形凹槽,并使扇形凹槽的一侧槽壁为第一限位壁21,而相应的在联轴器1上设置有放置在扇形凹槽内的扇形凸台,需要说明都的是,扇形凹槽的夹角应当大于扇形凸台的夹角。此时需要说明的是,扇形凸台的角度应当小于扇形凹槽的角度,以当传动件转回至预定位置后,扇形凹槽的另一侧槽壁即与第一限位壁21相对的槽壁,应当不会推动联轴器反转,以避免造成分闸。

当不需要阻止合闸时,此时传动件2需要朝第一预定方向转动回预定位置,以使跳扣3可以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使跳扣3脱离对合闸进行阻止。考虑到跳扣3反向转动至初始位置后,在复位装置或惯性作用下,跳扣3很容易存在过度转动,以导致脱离初始位置。基于此,可以在跳扣3上设置有限位装置5,该限位装置5能够在跳扣3处于初始位置时阻止跳扣3向远离跳扣3触发状态所在的位置移动,即避免跳扣3在回复到初始位置后过度转动。具体的限位装置5可以是固定在跳扣上3的限位凸起,在跳扣3转回至初始位置后,限位凸起通过与断路器的机壳,或其它的部件相抵,以阻止跳扣3继续转动。

进一步的,为了控制电机的启停,此处优选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其中第一传感器,在传动件2从预定位置朝预定方向转动第一预定角度时控制所述电机反向转动,以完成合闸的过程后,使传动件2转回至预定位置,以避免干涉手动打开闸门。其中第二传感器在传动件2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控制电机停止转动,以在电机反转后,控制电机停止转动,以保证传动件2停止在预定位置。其中第三传感器在传动件2从预定位置朝所述预定方向的反向转动第二预定角度时,控制电机停机,以使跳扣3处于触发状态。为了方便识别,提高识别精准度,可以使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均磁传感器,并相应的在传动件2的一侧设置有磁铁,以方便磁传感器识别磁铁的位置,进而识别传动件2的位置。当然不通过传感器,还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时长,来控制电机转动角度。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