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电梯用触点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556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电梯用触点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点开关。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触点开关控制电梯门的开启与关闭,或是控制电梯在各个楼层的停留与启动,所以触点开关的可靠性在电梯中尤为重要。现有的电梯门触点开关由插头和插座两部分分离组成,插头内设有动触件,且随运动部件移动,插座内部设有与动触件抵触电连的定触件,所述定触件一般为不锈钢弹片,弹片一端固接在插座上,另一端悬空并弹性连接运动的动触件。这种结构的行程开关具有以下缺陷:1、在工作时,弹片因受动触件挤压而产生倾斜,造成动触件和定触件的对应接触面发生偏移,进而导致接触面积发生变化,容易产生火花使电梯接触器断开并引发危险情况;2、弹片在电梯门触点开关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弯折形变,严重影响弹片的疲劳寿命,且弹片不能单独拆装更换,导致整个触点开关的使用寿命较短;3、在插头发生较大行程位移的情况下,弹片抵触面与动触件抵触面易因偏离错位而出现卡死的情况;4、由于弹片变形后姿态不确定,导致触点压力难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电梯用触点开关,在原有插座内设置具有直线移动轨迹的触件座,有效确保定触件始终位于动触件的移动路径上,由此提高两者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电梯用触点开关,包括可相互插拔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开设穿孔的基座、设于基座内的电连结构,所述电连结构包括与基座固接的支架、可线性复位地沿支架移动的触件座以及固接在触件座上的定触件,所述插头上设有动触件,穿过穿孔的动触件与定触件抵触并推动所述触件座由原始工位向电连工位移动。插座内的定触件由原先自由变形的弹片改进为具有直线移动路径的定触件,使得定触件在受到动触件较大行程的挤压移动后始终位于动触件的移动路径上,防止定触件因外力作用而与动触件脱离的情况发生,确保动触件与定触件间的接触面积保持恒定,进而保证电梯正常运转,不会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火花等意外危险情况发生。触件座处于原始工位时,定触片与动触片互不接触,触件座处于电连工位时,定触片与动触片间相互抵触。

作为优选,所述触件座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穿孔的轴线重合。动触件沿穿孔轴线移动,触件座对定触件起到引导限位作用,确保动触件和定触件的移动路径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有朝向穿孔开设的引导孔,所述触件座背向穿孔的插接端可伸缩地插置在所述引导孔内,所述引导孔内设有驱动触件座复位的弹簧。引导孔通过其内侧壁对插入的触件座起引导限位作用,弹簧能驱动触件座在失去动触件作用力的情况下回复至原始工位。引导孔还为弹簧变起到限位形变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孔底部沿轴线方向延伸形成与弹簧匹配的固定筋。若干分置的固定筋卡入弹簧端部内,限制弹簧在引导孔内的径向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触件座的插接端外缘径向延伸形成限位扣,所述引导孔侧壁开设供限位扣移动的引导槽,所述限位扣嵌入引导槽并引导触件座复位移动。插接端在引导孔内线性移动,使得限位扣在引导槽内线性移动,引导槽两端为闭口结构,有效防止触件座与支架脱离的情况发生。此外,限位扣与引导槽配合还起到限制触件座相对支架发生旋转的作用,防止连接线缠绕打结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扣合有盖板,所述基座和盖板围合形成供所述电连结构独立装配的安装腔。盖板可快速拆卸地盖合在基座上,起到防尘、防水以及防触电的功能,确保触点开关正常运行。

作为优选,所述电连结构通过扣接组件可拆卸地装配在安装腔内,所述扣接组件包括设于支架上的卡槽以及设置在安装腔壁面上的卡扣。电连结构模块化地装配在安装腔内,实现部件快速更换,触点开关无需因局部损坏而进行整体更换,有效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插座包括两组绝缘分隔设置的电连结构,所述基座侧壁开设与所述电连结构逐一匹配的穿孔,所述插头上设有两互为电连的动触件,所述定触件通过与对应动触件抵触实现电连。移动的插头通过动触件接通两电连结构,进而实现触点开关被触发。

作为优选,所述电连结构包括导电环片以及连接在导电环片与定触件间的导电线,所述基座上设有供导电环片套置定位的接线螺钉。各电连结构通过对应的接线螺钉与外界通连,实现触点开关通过插头移动来通连或断开目标电源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定触件覆盖所述触件座朝向穿孔的外露端端面。触件座的外露端端面面积大于穿孔面积,确保通过穿孔插入的动触件更容易地与定触件抵触,并减小动触件和定触件间偏移对连接稳定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插座内的定触件由原先自由变形的弹片改进为具有直线移动路径的定触件,使得定触件在受到动触件较大行程的挤压移动后始终位于动触件的移动路径上,防止定触件因外力作用而与动触件脱离的情况发生,确保动触件与定触件间的接触面积保持恒定,进而保证电梯正常运转,不会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火花等意外危险情况发生,此外,电连结构模块化地装配在安装腔内,便于快速更换损坏部件,有效降低使用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拆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电连结构示意图;

图3 为电连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插头,2、穿孔,3、基座,4、支架,5、触件座,6、定触件,7、弹簧,8、固定筋,9、限位扣,10、引导槽,11、安装腔,12、动触件,13、导电环片,14、接线螺钉,15、引导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连接可靠的电梯用触点开关,由可相互插拔的插头1和插座组成,所述插座包括开设穿孔2的基座3、设于基座3内的电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结构包括与基座3固接的支架4、可线性复位地沿支架4移动的触件座5以及固接在触件座5上的定触件6,所述插头1上设有动触件12,穿过穿孔2的动触件12与定触件6抵触并推动所述触件座5由原始工位向电连工位移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插座包括两组绝缘分隔设置的电连结构,所述基座3侧壁开设与所述电连结构逐一匹配的穿孔2,所述插头1上设有两互为电连的动触件12,所述定触件6通过与对应动触件12抵触实现电连。所述插头1固接安装在移动的触发部件上,所述插座设置在触发部件的移动路径上,所述定触件6位于动触片的移动轨迹上,移动部件带动触头移动,使得动触件12与定触件6接触,进而实现触点开关被触发。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穿孔2、定触件6、触件座5以及引导孔15的轴线均与动触件12的移动路径重合,所述定触件6覆盖所述触件座5朝向穿孔2的外露端端面。在使用时,触点开关通过以下动作实现触发:随移动部件运动的定触件6穿过穿孔2并抵触在处于原始工位的定触件6抵触,此时,触点开关由闲置状态切换为触发状态,为了确保动触件12与定触件6稳定电连,移动部件移动至终点处,会驱使动触件12挤压定触件6,并施加预紧力,动触件12在预紧力作用下推送触件座5插入支架4的引导孔15内,在此过程中,动触件12的插接端外侧壁与引导孔15内侧壁抵触限位,限位扣9与引导槽10抵触限位,使得触件座5沿动触件12的运动轨迹移动,确保动触件12与定触件6间的接触面积始终保持恒定,与此同时,弹簧7会因触件座5和引导孔15的配合挤压动作而发生压缩形变,为驱动触件12座5回复至原始工位积聚驱动力。当移动部件从移动终点回复至移动起点时,随移动部件运动的动触件12进行背向插座的移动,在此过程中,触件座5会因动触件12移离以及弹簧7作用力的双重作用下由电连工位向原始工位移动,动触件12和定触件6仍旧处于电连状态,当触件座5移动至原始工位,由于限位扣9已经抵触在引导槽10的一端,使得定触件6无法继续移动并与持续移动的动触件12脱离,实现触点开关由触发状态切换为闲置状态。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支架4上设有朝向穿孔2开设的引导孔15,所述触件座5背向穿孔2的插接端可伸缩地插置在所述引导孔15内(如图2所示),所述引导孔15内设有驱动触件12座5复位的弹簧7。所述引导孔15优选为朝向穿孔2开口的盲孔,既确保触发座可以顺利插接,还能为弹簧7提供稳定支撑。此外,引导孔15内除了设置弹簧7外,还可以设置其他具有弹性回复力的驱动件,例如弹片等,只要能为直线往复移动的触件座5提供弹性回复力,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触件座的插接端端面上开设供弹簧插接定位的插接孔,弹簧一端通过固定筋定位,另一端插置在插接孔内。所述弹簧7的直径优选与插接孔的直径匹配,确保弹簧7受力压缩时始终具有沿引导孔15轴线施加的弹性回复力。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引导孔15底部沿轴线方向延伸形成与弹簧7匹配的固定筋8。固定筋8为若干个,且沿弹簧7底部环内缘设置,固定筋8通过其侧壁卡置弹簧7,确保弹簧7在被压缩时仍旧具有沿引导孔15轴线方向的回复驱动力。所述固定筋8优选为三个,且等距设置,确保弹簧7限位稳定。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触件座5的插接端外缘径向延伸形成限位扣9,所述引导孔15侧壁开设供限位扣9移动的引导槽10,所述限位扣9嵌入引导槽10并引导触件座5复位移动(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扣9与触件座5一体成型,方便加工。引导槽10开设在引导孔15侧壁中段,且与引导孔15轴线方向平行设置,通过设置引导槽10两端部位置来确定触件6座5的原始工位和电连工位,进而起到控制定触件6移动路径及范围的作用。限位扣9嵌置在引导槽10内,受动触件12作用的触件座5在原始工位和电连工位间往复移动。所述限位扣9和引导槽10逐一对应,优选在触件座5周缘设有至少两组,进而提高触件座5和支架4的连接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基座3上扣合有盖板,所述基座3和盖板围合形成供所述电连结构独立装配的安装腔11。基座3具有供电连结构安装的装配通道,盖板盖合在基座3上,并封堵装配通道,盖板和基座3抵触处设有密封结构,有效防水、防尘。所述基座3内设有两个通过绝缘材料分隔的安装腔11,两个互不连通的电连结构分别安装在对应的安装腔11内,确保两电连结构只能通过与插头1抵触配合实现通电触发。所述电连结构通过扣接组件可拆卸地装配在安装腔11内,所述扣接组件包括设于支架4上的卡槽以及设置在安装腔11壁面上的卡扣。电连结构为模块化设计,当任一电连结构损坏时,通过更换损坏部件来维修,进而避免整体更换的情况发生,有效降低使用维护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电连结构包括导电环片13以及连接在导电环片13与定触件6间的导电线,所述基座3上设有供导电环片13套置定位的接线螺钉14。接线螺钉14端部外露与基座3和盖板,在使用时,外界电线通过接线螺钉14与电连结构连接,无需将盖板拆开,便于触点开关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