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611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磁保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应用于电能表的磁保持继电器,一般由电磁铁组件、动衔铁组件、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推动卡、继电器基座和继电器上盖组成,在电磁铁组件的电磁线圈受激励后磁极变化,与衔铁组件相吸/相斥,使动衔铁组件动作,并通过推动卡的往返运动,带动动触头组件动作,实现动/静触点的断开/闭合。

但是,现有磁保持继电器多存在以下问题:

1.电磁铁组件作为磁保持继电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其装配的牢固性和定位的精准性,直接影响磁保持继电器的动作性能;现有技术,部分采用结构限位固定,固定效果不佳,电磁铁组件易发生松动或位置偏移;另外部分采用点胶固定,首先存在胶液去向不定的问题,影响点胶粘合强度,还可能对磁保持继电器的其他部件工作造成影响,其次,点胶位置未设置定容结构和提示,工人点胶量不易把控,而且可能出现漏点的情况。

2.磁保持继电器器与锰铜分流器相连,锰铜分流器的取样端子与取样导线进行焊接时,由于取样端子上没有设置接线基准结构,以及工人操作的习惯和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使取样导线焊接的一致性较差,导致产生的感应电流也随之变化,影响锰铜分流器取样的精准性。

3.电磁铁组件的轭铁包括多个折弯结构和长直面,容易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或形变,一则造成零件浪费,再者,如果有问题的轭铁被装配入磁保持继电器,则可能导致磁保持继电器动作失败或者性能下降的情况发生;动衔铁组件的衔铁与电磁铁组件的轭铁的接触为线接触,一则衔铁和轭铁的吸合力度不够,而且在吸合时衔铁可能发生跳动,再者,衔铁长时间、高频次的撞击轭铁,易导致轭铁发生损坏,影响磁保持继电器性能的稳定在;

4.现有技术的动触头组件和推动卡的限位配合,多数采用继电器基座的结构对推动卡进行限位,动触头组件对推动卡的限位效果不稳定,容易使推动卡在传动过程中出现失真的情况发生;部分动触头组件,采用弹片末端弯头对推动卡进行限位,一则增加了弹片的成型难度和装配难度,而且弹片的弯头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

5.现有磁保持继电器的改进趋于小型化,使内部接触系统和电磁系统的装配空间较小,强/弱电之间未设置有效隔离,易发生强/弱电短路和/或弱电部分被击穿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装配稳定、动作可靠的磁保持继电器。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其包括继电器基座7、设置在继电器基座7内部一侧的电磁系统、设置在继电器基座7内部另一侧的接触系统,以及一端与电磁系统相连另一端与接触系统相连的推动卡4;所述接触系统包括静触头组件31以及与静触头组件31配合使用的动触头组件32;

所述动触头组件32包括动触桥、设置在动触桥一端的动触点324以及与动触桥相连的导电片325,动触桥包括弹片321以及分流片,弹片321的设有动触点324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结构3211;

所述推动卡4包括与动触桥配合的第二卡槽42,第二卡槽42的与弹片321相连的侧面设置与第一限位结构3211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420。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211是弹片限位凸台,第二限位结构420是与弹片限位凸台配合的推动卡限位槽;或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211是弹片限位槽,第二限位结构420是与弹片限位槽配合的推动卡限位凸台。

优选的,所述弹片321设有动触点324的一端设置第一折弯,第一折弯与分流片配合成Y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分流片包括依次与弹片321相连的第一分流片322和第二分流片323,第一分流片322中部设置第一弧形弯曲,第二分流片323中部设置第二弧形弯曲,第二弧形弯曲套装在第一弧形弯曲外侧,且第一弧形弯曲与第二弧形弯曲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弹片321和分流片的中部均设置沿动触桥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

优选的,所述静触头组件31包括静片311以及设置在静片311一端的静触点312,静片311为U型结构,动触桥的设有动触点324的一端设置在静片311的U型结构中部,使动触点324与静触点312配合。

优选的,所述导电片325一端与动触桥相连,另一端通过铜绞线326与动触头连接片327相连。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连接片327一端设置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第二接线基准结构是设置在动触头连接片327上的一条狭槽,所述铜绞线326包括铜绞线主体3260、包裹在铜绞线主体3260外侧的铜绞线绝缘套3262以及设置在铜绞线主体3260两端的铜绞线接线端3261,铜绞线接线端3261与狭槽对齐定位并固定;所述铜绞线接线端3261的横截面为矩形或者等腰梯形。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基座7中部设置安装隔板71,电磁系统和接触系统分别设置在安装隔板71两侧,安装隔板71一端设置与推动卡4配合的推动卡卡槽,推动卡卡槽一侧设置推动卡托板74,推动卡4与推动卡托板74滑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磁系统包括电磁铁组件21以及与电磁铁组件21配合的动衔铁组件22;所述电磁铁组件21包括电磁线圈211、设置在电磁线圈211中部的线圈骨架210、设置在线圈骨架210中部的铁芯212以及设置在线圈骨架210两端与铁芯212相连的轭铁213,线圈骨架210一端设置与电磁线圈211相连的接线端子214;所述动衔铁组件22包括永磁体221、包裹在永磁体221外部的动衔铁壳体223以及分别设置在永磁体221两极的两块衔铁222,动衔铁壳体223一侧设置与推动卡4配合的拨动结构225。

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动触头组件和推动卡,动触头组件包括弹片,弹片设置动触点的一端设置第一限位结构,推动卡包括与动触头组件配合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与弹片相连的侧面设置与第一限位结构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一限位机构与第二限位结构配合,对推动卡宽度方向、厚度方向均形成稳定限位,实现动触头组件和推动卡的稳定配合,保证了推动卡传动的真实性和本实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性能的可靠性。此外,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是弹片限位凸台、第二限位结构是推动卡限位槽,或者,第一限位结构是弹片限位槽、第二限位结构是推动卡限位凸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的装配效率,再者,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结构稳定性高,不易发生变形或者损坏,有利于延长本实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其动作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铁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轭铁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磁铁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轭铁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动衔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动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8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铜绞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铜绞线接线端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铜绞线接线端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一种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二种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四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五种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五种结构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六种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第六种结构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锰铜分流器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锰铜分流器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锰铜分流器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基座的第一种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图27的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基座的第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基座的第二种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图30的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基座的第二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第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第一种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第二种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第二种结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实用新型推动卡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推动卡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3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其包括继电器基座7、设置在继电器基座7内部一侧的电磁系统、设置在继电器基座7内部另一侧的接触系统,以及一端与电磁系统相连另一端与接触系统相连的推动卡4;所述电磁系统包括电磁铁组件21和动衔铁组件22,动衔铁组件22上方设置固定板5,动衔铁组件2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固定板5和继电器基座7转动相连;

所述电磁铁组件22包括设置在其两端的轭铁213,继电器基座7底部设置与固定板5配合的限位柱组,限位柱组包括第一限位柱72以及设置在第一限位柱72一侧的第二限位柱73,第一限位柱72和第二限位柱73之间形成与轭铁213配合的轭铁卡槽700,固定板5端部设置与轭铁卡槽700对应配合的点胶口53。

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第一限位柱72和第二限位柱73之间形成轭铁卡槽700,轭铁卡槽700与轭铁213配合,固定板5的点胶口53与轭铁卡槽700对应配合,首先点胶口53作为点胶提示,避免工人漏点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通过点胶口53点胶,一则胶液进入轭铁213和第一限位柱72、第二限位柱73的安装缝隙并粘合,再者,胶液进入固定板5与第一限位柱72、第二限位柱73的安装缝隙并粘合,使轭铁213处于轭铁卡槽700和胶液粘合的双重限位关系,使电磁铁组件21的装配更加牢固可靠,且固定板5得到了进一步的固定,也保证了动衔铁组件22装配的可靠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的装配更加稳定可靠,性能更加稳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其包括继电器基座7,继电器基座7中部设置安装隔板71,安装隔板71下侧设置电磁系统,上侧设置接触系统,推动卡4下端与电磁系统相连,上端与接触系统相连。

所述电磁系统包括设置在继电器基座7下部左侧的电磁铁组件21以及设置在电磁铁组件21右侧与其配合的动衔铁组件22,动衔铁组件22前方设置固定板5;所述接触系统包括设置在继电器基座7上部的静触头组件31以及设置在静触头组件31中部与其配合的动触头组件32;所述推动卡4上端与动触头组件32相连,下端与动衔铁组件22相连。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优选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的各组成部件及装配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7、29、30和3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基座7的一种优选方式。

如图27和30所示方向,所述继电器基座7包括设置在其中部的安装隔板71,安装隔板71左端上侧设置第二拼装定位孔78,中部下侧设置第一组限位柱组,右端设置与推动卡4滑动相连的推动卡卡槽,推动卡卡槽下侧设置与推动卡主体40滑动相连的推动卡托板74,安装隔板71上方位于继电器基座7底部设置用于固定静触头组件31的静片定位筋组和用于固定动触头组件32的导电片定位筋组,继电器基座7下侧中部设置第二组限位柱组,两组限位柱组分别与固定板5的两端配合,继电器基座7右下角设置第一拼装定位孔77,第一拼装定位孔77和第二拼装定位孔78与继电器上盖8的第一拼装定位柱87和第二拼装定位柱88配合;如图29和32所示,所述继电器基座7的侧面上设置卡台75,卡台75一端两侧设置拼装卡槽76。

如图27-29、34和3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柱组、与限位柱组配合的固定板5以及二者的装配关系的第一种优选方式。

如图27和29所示,所述继电器基座7包括两组分别与固定板5的两端配合的限位柱组,限位柱组包括第一限位柱72和第二限位柱73,第一限位柱72和第二限位柱73均由继电器基座7的底部向其开口侧延伸而成。

如图2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柱72上部设置与固定板5的固定板限位孔51配合的固定板限位柱720,第一限位柱72和第二限位柱73之间形成与电磁铁组件21的轭铁213配合的轭铁卡槽700;如图27所示,上部的第二限位柱73与安装隔板71之间设置轭铁限位槽,下部的第二限位柱73下侧设置轭铁限位槽,轭铁限位槽与轭铁卡槽700相通。如图34和35所示,所述固定板5包括固定板板体50,固定板板体50中部设置与动衔铁组件22的动衔铁转轴224配合的第一轴孔52,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固定板限位孔51,固定板限位孔51左侧设置点胶口53。

优选的,如图2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柱72的左侧面和第二限位柱73的右侧面分别设置第一引胶槽721和第二引胶槽731,二者均与点胶口53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引胶槽721和第二引胶槽731有利于胶液更快的进入电磁铁组件21的轭铁213与轭铁卡槽700的安装间隙中,提高点胶效率,同时,使得轭铁213与第一限位柱72之间、轭铁213与第二限位柱73之间进入更多胶液,增强粘合的强度。

优选的,如图35所示,所述点胶口53为漏斗形结构,漏斗形结构进口尺寸>出口尺寸,使点胶口53内一次可以注入更多胶液。

优选的,如图28所示方向,所述第一限位柱72的右侧设置第一限位柱加强筋722,第二限位柱73的左侧上端设置第二限位柱加强筋730,第二限位柱加强筋730的右侧面与固定板5相连,第二限位柱加强筋730和固定板限位柱720配合对固定板5进行限位。

优选的,如图34和35所示,所述点胶口53进口的外侧设置L形结构的挡胶凸台530,挡胶凸台530的L形结构的内角开口方向,朝向与其相邻的固定板板体50的一个顶角。所述挡胶凸台530可防止胶液外溢,影响磁保持继电器其他零部件工作的情况发生。优选的,所述第一轴孔52的端口处设置与其同心的沉孔54,沉孔54的内径>第一轴孔52的内径。所述沉孔54用于减小第一轴孔52的长度,以减少第一轴孔52与动衔铁组件22的动衔铁转轴224的接触面积,使动衔铁组件22的转动更加流畅,提高动衔铁组件22的动作性能。

优选的,所述挡胶凸台530凸出固定板板体50的高度为h,0.5mm<h<3mm。

装配时,所述固定板限位孔51与固定板限位柱720配合,第一轴孔52与动衔铁转轴224配合,第一限位柱71和第二限位柱73的端面与固定板5侧面相连,电磁铁组件21的轭铁213卡置在轭铁卡槽700和轭铁限位槽中,第一引胶槽721、第二引胶槽731的入口与点胶口53相通,第二限位柱加强筋730上端一侧与固定板5相连。

如图30-32、36和3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柱组、与限位柱组配合的固定板5以及二者的装配关系的第二种优选方式。

所述限位柱组的第二种优选方式与第一种优选方式的不同点在于:

如图31和32所示,所述第二限位柱73上端设置点胶口挡板732,点胶口挡板732右侧中部设置点胶口挡筋733,点胶口挡筋733的宽度与点胶口53的点胶口开口匹配。

所述固定板5的第二种优选方式与第一种优选方式的不同点在于:

如图36所示,所述点胶口53的漏斗形结构左侧设置点胶口开口,漏斗形结构进口外侧设置U型结构的挡胶凸台530,挡胶凸台530的U字形开口与点胶口开口同向相通。

优选的,所述挡胶凸台530凸出固定板板体50的高度为h,0.5mm<h<3mm。

优选的,如图37所示,所述点胶口53的漏斗形结构出口上下两侧平行设置两条挡胶筋531,装配时,挡胶筋5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柱72和第二限位柱73相连,两条挡胶筋531分别设置在第一引胶槽721两侧,有效避免胶液沿轭铁213外溢,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的其他部件的工作。

装配时,所述固定板限位孔51与固定板限位柱720配合,第一轴孔52与动衔铁转轴224配合,轭铁213卡置在轭铁卡槽700和轭铁限位槽中,点胶口挡筋733卡置在点胶口53的点胶口开口中,点胶口挡板732与点胶口开口的外侧侧面相连,第二限位柱加强筋730的上端面与点胶口挡板732的上侧面平齐,点胶口挡板732的上侧面与挡胶凸台530的上侧面平齐,挡胶筋531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柱72和第二限位柱73相连,挡胶筋531与轭铁213相连。

如图2和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铁组件21的第一种优选方式。

如图2所示,所述电磁铁组件21包括电磁线圈211、设置在电磁线圈211中部的线圈骨架210、设置在线圈骨架210中部的铁芯212以及设置在线圈骨架210两端与铁芯212相连的轭铁213,线圈骨架210上端一侧设置与电磁线圈211相连的接线端子214。

如图3所示,所述轭铁213为L型结构,其包括与铁芯212相连的第一板以及与第一板相连的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构成第一弯角,第一板卡置在轭铁限位槽中,第二板卡置在轭铁卡槽700中,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连接处设置第一连接筋215,第一板下侧设置第二加固结构216。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筋215为楔形块,其个数是1个或者多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筋215为条形筋,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第一弯角的两条边相连。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加固结构216是设置在第二板下侧沿第二板轴线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当然,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二板下侧沿第二板轴线方向延伸的加强狭槽,或者网状加强筋。

所述第一连接筋215和第二加固结构216有利于提高轭铁213的结构稳定性,避免轭铁213在储藏或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碰撞导致轭铁213变形,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结构的稳定性和性能的可靠性。

如图4和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组件21的第二种优选方式。

如图4所示,所述电磁铁组件21包括电磁线圈211、设置在电磁线圈211中部的线圈骨架210,以及一端插装在线圈骨架210另一端与动衔铁组件22的衔铁222配合的轭铁213,线圈骨架210上端一侧设置与电磁线圈211相连的接线端子214。

如图5所示,所述轭铁213包括插装在线圈骨架210中部的芯板2130、与芯板2130相连的轭铁连接板2131以及与轭铁连接板2131相连的轭铁板2132,轭铁板2132与轭铁连接板2131的连接处设置第一连接筋215,轭铁板2132和轭铁连接板2131构成第一弯角,轭铁板2132卡置在轭铁卡槽700中,轭铁连接板2131卡置在轭铁限位槽中,轭铁连接板2131与芯板213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连接筋215,芯板2130前侧设置第二加强结构216。

优选的,所述轭铁连接板2131与芯板213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连接筋215。

如图6和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衔铁组件22的一种优选方式。

所述动衔铁组件22包括永磁体221、包裹在永磁体221外部的动衔铁壳体223、分别设置在永磁体221两极的两块衔铁222,以及设置在动衔铁壳体223右侧的拨动结构225,动衔铁壳体223前后两侧均设置动衔铁转轴224,两个动衔铁转轴224分别与固定板5的第一轴孔52和继电器基座7底部的第二轴孔转动相连。

如图6和7所示,所述衔铁222上下两端与电磁铁组件21的轭铁213配合的侧棱处设置倒角结构,倒角结构包括与轭铁213配合的吸合面2221。

所述倒角结构的吸合面2221,使衔铁222与轭铁213的配合由线配合变成面配合,一则避免因衔铁222的棱边对轭铁213长时间高频次的撞击导致轭铁213发生损坏,再者,吸合面2221与轭铁213的吸合力更大,使衔铁222与轭铁213的吸合一次成功,避免衔铁222在吸合时发生跳动,提高本实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的动作性能。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倒角结构的倒角角度为α,3°<α<7°,倒角结构的倒角角度可根据不同型号的磁保持继电器的需求进行调整,以实现衔铁222和轭铁213的面配合。

优选的,所述永磁体221的表面磁感应强度≥90mT。

如图6所示,所述拨动结构225包括与推动卡4配合的拨动柱2253,拨动柱2253通过拨动柱连接板2251与动衔铁壳体223相连,拨动柱连接板2251上下两侧设置拨动结构加强板2252,提高拨动结构225的牢固性和可靠性,延长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23所示,所述静触头组件31包括静片311以及设置在静片311一端的静触点312,静片311通过静片固定筋组装配在继电器基座7的底部。

如图1所示,所述静片311位于继电器基座7内部的部分成U形结构,动触头32的右端设置在静片311的U形结构中部,使动触点324与静触点312配合,工作时,静片311与动触桥的电动斥力使动触点324与静触点312的配合更加稳固。

优选的,如图1和23所示,所述静片311的一端设置静触点312,另一端与锰铜分流器6相连。

如图24-26所示,所述锰铜分流器6为Z字形结构,包括锰铜电阻片61、设置在锰铜电阻片61左侧与其相连的第一连接铜片62以及设置在锰铜电阻片61右侧与其第二连接铜片63;所述第一连接铜片62和锰铜电阻片61的连接处上侧、第二连接铜片63与锰铜电阻片61的连接处上侧各设置一个电压取样端子64,第二连接铜片63上侧位于电压取样端子64右侧设置一个信号取样端子65,第二连接铜片63的右端上侧设置与其直角连接的分流器连接片66,所述电压取样端子64、信号取样端子65均设置第一接线基准结构。

优选的,所述锰铜电阻片61由电阻温度系数<40ppm/℃的锰铜合金制成。

优选的,所述锰铜分流器6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一接线基准结构是台阶结构,电压取样端子64和信号取样端子65均包括下部的固定端以及上部的自由端,固定端与自由端相连,固定端的厚度>自由端的厚度,二者的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连接处包括接线水平面,接线水平面为固定端上端面的一部分,接线时,取样导线的端部对齐接线水平面定位并固定,固定方式为现有技术,可采用焊接等方式。

优选的,如图25所示,所述第一接线基准结构为分别设置在电压取样端子64和信号取样端子65中部的接线夹槽,接线夹槽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电压取样端子64和信号取样端子65的轴线方向,接线夹槽的宽度与取样导线的端部匹配,接线时,将取样导线的端部放置在接线夹槽中定位并固定。

优选的,如图25所示,所述第一接线基准结构还可以是突出在电压取样端子64和信号取样端子65一侧的接线凸台,两个电压取样端子64的接线凸台相对对称设置,接线时,将取样导线的端部与接线凸台对齐定位并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两个电压取样端子64的第一接线基准结构的结构相同,以保证两个电压取样端子64接线的一致性,信号取样端子65的的第一接线基准结构的结构可以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锰铜分流器6的电压取样端子64、信号取样端子65包括第一接线基准结构,保障了取样导线接线的一致性,从而将工频磁场导致的感应电流误差变化范围缩小,同时减少人工对齐的负面影响,提高锰铜分流器6接线效率和接线质量。

如图1和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组件32的一种优选方式。

如图1和8所示,所述动触头组件32包括动触桥、设置在动触桥一端的动触点324以及与动触桥另一端相连的导电片325,动触桥包括依次与导电片325相连的弹片321、第一分流片322和第二分流片323,分流片的数目可增加或减少以调整动触桥的弹力性能,导电片325通过导电片固定筋组固定在继电器基座7底部。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分流片322中部设置第一弧形弯曲,第二分流片323中部设置第二弧形弯曲,第二弧形弯曲套装在第一弧形弯曲外侧并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弧形弯曲和第二弧形弯曲有利于改善动触桥的弹力性能。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弹片321也可以设置第三弧形弯曲,第一弧形弯曲套装在第三弧形弯曲的外侧,以进一步调整动触桥的弹力性能。

优选的,所述弹片321、第一分流片322和第二分流片323中部均设置沿动触桥轴线方向延伸的狭缝,以改善动触桥的弹力性能。

如图8所示,所述弹片321右端设置向上的第一折弯,第一折弯与分流片成Y形结构,第一折弯中部设置与推动卡4配合的第一限位结构3211。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211为弹片限位凸台,与推动卡4的推动卡限位槽配合。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211是弹片限位槽,与推动卡4的推动卡限位凸台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3211和第二限位结构420配合,对推动卡4宽度方向、厚度方向进行限位,实现了推动卡4和动触头组件32的动触桥的稳定配合,第一限位结构3211的结构稳定性强,不易发生变形或者损坏,进一步的,第一限位结构3211和第二限位结构420结构简单,装配简便,提高本实用新型磁保持继电器的装配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推动卡限位槽也可以是推动卡限位孔,弹片限位槽也可以是弹片限位孔。

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导电片325左端通过铜绞线326与动触头连接片327相连。

优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铜绞线326包括铜绞线主体3260、包裹在铜绞线主体3260外侧的铜绞线绝缘套3262以及设置在铜绞线主体3260两端的铜绞线接线端3261。

优选的,如图11所示,所述铜绞线接线端3261的横截面为矩形。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铜绞线接线端326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所述铜绞线接线端3261是矩形或者等腰梯形,其大侧面与导电片325配合,有利于提高铜绞线接线端3261与导电片325配合的稳固性,而且,铜绞线接线端3261在进行焊接时,受到压力,矩形或者等腰梯形的铜绞线接线端3261的大侧面与导电片325接触,增大了铜绞线接线端3261与导电片325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压强,可显著减小焊接时,铜绞线接线端3261因受到压力而产生的变形量。

优选的,如图13-22所示,所述动触头连接片327一端设置连接孔,另一端设置第二接线基准结构。

优选的,如图13和14所示,所述第二接线基准结构是设置在动触头连接片327下部的一条狭槽,接线时,铜绞线326的铜绞线接线端3261端部与狭槽对齐定位并固定。

优选的,如图17-20所示,所述第二接线基准结构是设置在动触头连接片327下部的接线凹槽,接线凹槽与铜绞线326的铜绞线接线端3261匹配。接线时,将铜绞线接线端3261放置在接线凹槽中定位并固定。需要指出的是,接线凹槽的位置和形状可以有多种变形,只需与铜绞线326的铜绞线接线端3261匹配并具备定位功能即可。

优选的,如图15和16所示,所述第二接线基准结构是台阶结构,接线时,铜绞线326的铜绞线接线端3261端部放置在台阶结构处定位并固定。

优选的,如图21和22所示,所述第二接线基准结构是设置在动触头连接片327下部的两个插台,接线时,将插台插装在铜绞线326的铜绞线接线端3261中部定位并固定。

需要指出的是,图13-22中,上述内容中描述的六种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优选方式,并不作为第二接线基准结构的限制,一切可以起到定位铜绞线326的铜绞线接线端3261的功能的结构均应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38和39所示,所述推动卡4包括推动卡主体40、设置在推动卡主体40下端的第一卡槽41以及设置在推动卡主体40上端的第二卡槽42,第二卡槽42的上侧面设置第二限位结构420。

优选的,如图38所示,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0是推动卡限位凸台,与动触头组件32的弹片321的弹片限位槽配合。

优选的,如图39所示,所述第二限位结构420是推动卡限位槽,与动触头组件32的弹片321的弹片限位凸台配合。

优选的,如图38和39所示,所述推动卡主体40的侧面上设置推动卡加强筋44和推动卡减重孔45。所述推动卡减重孔45减轻推动卡4的自重,减小推动卡与继电器基座7的安装隔板71、继电器基座7的推动卡托板74的摩擦力,使其移动更加顺畅,同时推动卡加强筋44保证推动卡4具有必要的强度,保证推动卡4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还包括继电器上盖8,如图3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上盖8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3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继电器包括继电器上盖8,其包括设置在其前侧左下角的第一拼装定位柱87、设置在继电器上盖8前侧右上部的第二拼装定位柱88、设置在第二拼装定位柱88下方的两条平行设置的拼装卡筋81以及设置在继电器上盖8侧边位置上的卡扣85,卡扣85的固定端两侧设置拼装卡台86。

优选的,如图33所示,所述继电器上盖8前侧还设有多条加强筋,有利于提高继电器上盖8的强度。

装配时,第一拼装定位柱87和第二拼装定位柱88分别与第一拼装定位孔77和第二拼装定位孔78配合,两条拼装卡筋81卡置在安装隔板74的两侧,卡扣85与卡台75配合,拼装卡台86卡置在拼装卡槽76中,使继电器上盖8与继电器基座7稳固可靠的拼装在一起。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