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7562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中高压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



背景技术:

断路器作为开断、关合电气系统正常及故障电流的主要元件,断路器动作所需的动能较大,需要专门的操作机构提供操作动能。应用最广的储能机构式断路器采用储能机构蓄能,将较大的动能在毫秒级的时间段内释放,以提高断路器的动作速度。常规储能式断路器操作机构中,断路器从合闸状态进入分闸状态,即启动储能回路,使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始终处于“已储能”状态。

针对某些正反转电路,正转电路和反转电路需要分别安装独立的储能机构式断路器,两个独立的储能机构式断路器分别控制正转电气回路和反转电气回路的分合闸操作。在实际操作中,一台储能机构式断路器在合闸状态时,为防止另一台“已储能”断路器机械或电气原因引起误合闸,为防止两台断路器同时合闸造成电气短路事故,需要人工将非运行储能机构式断路器拉出开关柜间隔,以防止误合闸引发事故。但是由于正反转的频繁切换,需要专门工作人员频繁人工进行电气操作,增加了劳动强度和操作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正转合闸子系统和反转合闸子系统:

所述正转合闸子系统包括正转控制模块和正转执行模块;其中,所述正转控制模块包括:分别与正转逻辑单元连接的正转合闸单元和反转运行反馈单元;所述正转逻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正转合闸单元和反转运行反馈单元的输入信息,生成正转合闸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所述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正转合闸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正转执行模块执行储能及正转合闸操作;

所述反转合闸子系统包括反转控制模块和反转执行模块;其中,所述反转控制模块包括:分别与反转逻辑单元连接的反转合闸单元和正转运行反馈单元;所述反转逻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反转合闸单元和正转运行反馈单元的输入信息,生成反转合闸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所述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反转合闸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反转执行模块执行储能及反转合闸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正转执行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正转第一支路、正转第二支路和正转第三支路,所述正转第一支路、所述正转第二支路和所述正转第三支路均与正转电源串联;

所述正转第一支路上包括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和所述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所述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在所述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的控制下与所述正转电源连通;

所述正转第二支路上包括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在所述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与所述正转电源连通后,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进行储能;

所述正转第三支路上包括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在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储能完成后,所述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与所述正转电源连通,实现正转合闸;

所述反转执行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反转第一支路、反转第二支路和反转第三支路,所述反转第一支路、所述反转第二支路和所述反转第三支路均与反转电源串联;

所述反转第一支路上包括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和所述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所述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在所述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的控制下与所述反转电源连通;

所述反转第二支路上包括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在所述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与所述反转电源连通后,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进行储能;

所述反转第三支路上包括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在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储能完成后,所述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与所述反转电源连通,实现反转合闸。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正转分闸子系统和反转分闸子系统:

所述正转分闸子系统包括:与正转分闸单元连接的正转PLC分闸指令单元;所述正转PLC分闸指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正转分闸单元的输入信号控制正转断路器分闸线圈通电,实现正转分闸。

所述反转分闸子系统包括:与反转分闸单元连接的反转PLC分闸指令单元;所述反转PLC分闸指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反转分闸单元的输入信号控制反转断路器分闸线圈通电,实现反转分闸。

进一步地,所述正转第二支路还包括:

与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依次串联的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

所述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用于检测所述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与所述正转电源连通情况,所述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用于检测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与所述正转电源连通情况,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用于检测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储能情况;

所述反转第二支路还包括:与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依次串联的反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和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

所述反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用于检测所述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与所述反转电源连通情况,所述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用于检测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与所述反转电源连通情况,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用于检测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储能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正转第三支路还包括:

与所述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依次串联的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

所述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用于检测所述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与所述正转电源连通情况,所述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用于检测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与所述正转电源连通情况,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用于检测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储能情况;

所述反转第三支路还包括:与所述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依次串联的反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和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

所述反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用于检测所述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与所述反转电源连通情况,所述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用于检测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与所述反转电源连通情况,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用于检测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储能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正转逻辑单元包括正转计时器,用于根据正转合闸控制指令,生成具有指定持续时间的正转合闸控制指令;

所述反转逻辑单元包括反转计时器,用于根据反转合闸控制指令,生成具有指定持续时间的反转合闸控制指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在正转合闸子系统中的正转控制模块增加了反转运行反馈单元,在开启正转电路时用于检测反转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进而通过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执行正转断路器储能及正转合闸操作。同时在反转合闸子系统中的反转控制模块增加了正转运行反馈单元,在开启反转电路时用于检测正转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进而通过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执行反转断路器储能及反转合闸操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可先确保非工作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再启动工作电路合闸操作,保证工作断路器在得到合闸控制指令前处于分闸位置且未储能状态,非工作断路器一直处于分闸位置且未储能状态,从而确保了正反转断路器电路的安全性,且省略操作人员将断路器拉出开关柜间隔的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转分合闸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转分合闸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正转合闸子系统; 2a—正转控制模块; 3a—正转执行模块;

21a—正转逻辑单元; 22a—正转合闸单元; 23a—反转运行反馈单元;

24a—正转PLC合闸指令 25a—逻辑"非"运算 31a—正转第一支路;

单元; 符;

32a—正转第二支路; 33a—正转第三支路; 34a—正转电源;

311a—正转中间继电器 321a—正转断路器第 322a—正转中间继电器

线圈; 一常闭接点; 第一常开接点;

323a—正转断路器储能 324a—正转断路器储 331a—正转断路器第二

单元常闭接点; 能单元; 常闭接点;

332a—正转中间继电器 333a—正转断路器储 334a—正转断路器合闸

第二常开接点; 能单元常开接点; 线圈;

4a—正转分闸子系统; 41a—正转PLC分闸指 42a—正转断路器分闸线

令单元; 圈;

43a—正转分闸单元; 211a—正转计时器; 1b—反转合闸子系统;

2b—反转控制模块; 3b—反转执行模块; 21b—反转逻辑单元;

23b—正转运行反馈单 24b—反转PLC合闸 31b—反转第一支路;

元; 指令单元;

32b—反转第二支路; 33b—反转第三支路; 34b—反转电源;

311b—反转中间继电器 321b—反转断路器第 322b—反转中间继电器

线圈; 一常闭接点; 第一常开接点;

323b—反转断路器储能 324b—反转断路器储 331b—反转断路器第二

单元常闭接点; 能单元; 常闭接点;

332b—反转中间继电器 333b—反转断路器储 334b—反转断路器合闸

第二常开接点; 能单元常开接点; 线圈;

4b—反转分闸子系统; 41b—反转PLC分闸 42b—反转断路器分闸线

指令单元; 圈;

43b—反转分闸单元; 211b—反转计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转分合闸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转分合闸系统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断路器合闸保护系统包括正转合闸子系统1a和反转合闸子系统1b,所述正转合闸子系统1a包括正转控制模块2a和正转执行模块3a;其中,所述正转控制模块2a包括:分别与正转逻辑单元21a连接的正转合闸单元22a和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所述正转逻辑单元21a,用于根据所述正转合闸单元22a和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的输入信息,生成正转合闸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所述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用于根据所述正转合闸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正转执行模块3a执行储能及正转合闸操作;

所述反转合闸子系统1b包括反转控制模块2b和反转执行模块3b;其中,所述反转控制模块2b包括:分别与反转逻辑单元21b连接的反转合闸单元22b和正转运行反馈单元23b;所述反转逻辑单元21b,用于根据所述反转合闸单元22b和正转运行反馈单元23b的输入信息,生成反转合闸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所述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用于根据所述反转合闸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反转执行模块3b执行储能及反转合闸操作。

具体地,对于需要正反转的电气回路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根据实际需求,正转电气电路和反转电气电路需要互相转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包括独立的正转合闸子系统和反转合闸子系统两个子系统。

其中,正转合闸子系统1a包括正转控制模块2a和正转执行模块3a;正转控制模块2a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正转合闸单元22a、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正转逻辑单元21a和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正转合闸单元22a与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并联,并与正转逻辑单元21a串联,之后正转逻辑单元21a与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串联连接。

正转合闸单元22a与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共同发送信息至正转逻辑单元21a。正转合闸单元22a可以为正转合闸手操按钮,但不仅于此。操作人员如果想开启正转回路时,则手动按下正转合闸手操按钮后,正转合闸手操按钮传输信号“1”至正转逻辑单元21a。

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检测反转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最终确定反转电路运行状态,具体举一实施例,以便说明,但具体实例不仅于此。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可以连接常闭接点或反转断路器常开接点,如果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与反转断路器常闭接点连接,当反转断路器为分闸位置,则反转断路器常闭接点为闭合状态,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检测信号为“1”,则直接传输信号“1”至正转逻辑单元21a;如果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连接反转断路器常开接点连接,则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连接逻辑“非”运算符25a,当反转断路器为分闸位置,反转断路器常开接点为断开状态,则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检测信号为“0”,此时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通过逻辑“非”运算符25a,传输信号“1”至正转逻辑单元21a。

正转逻辑单元21a的选择有很多种,需要与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和正转合闸单元22a匹配选择。此处具体举例正转逻辑单元21a为与逻辑模块的情况。当与逻辑模块接收到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和正转合闸单元22a传输的信号“1”,则生成正转合闸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如果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和正转合闸单元22a传输的信号只有一个“1”或者两个信号都为“0”,则与逻辑模块不生成正转合闸控制指令。

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接收到与逻辑模块发送的正转合闸控制指令后,控制正转执行模块3a首先执行正转断路器的储能过程,当正转断路器储能完成后,进行正转断路器合闸操作,最终开始运转正转电路。

正转合闸子系统1a与反转合闸子系统1b电路相同,反转合闸子系统包括反转控制模块2b和反转执行模块3b;反转控制模块2b包括4个部分,分别为:反转合闸单元22b、正转运行反馈单元23b、反转逻辑单元21b和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反转合闸单元22b与正转运行反馈单并联,并与反转逻辑单元21b串联,之后反转逻辑单元21b与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串联连接。

反转合闸单元22b与正转运行反馈单元23b共同发送信息至反转逻辑单元21b。反转合闸单元22b可以为反转合闸手操按钮,但不仅于此。操作人员如果想开启反转回路时,则手动按下反转合闸手操按钮后,反转合闸手操按钮传输信号至反转逻辑单元21b。

正转运行反馈单元23b检测正转断路器的分合闸位置,最终确定正转电路运行状态,并发送信号至反转逻辑模块。反转逻辑单元21b的选择有很多种,此处具体举例反转逻辑单元21b为与逻辑模块的情况。当与逻辑模块接收到正转运行反馈单元23b和反转合闸单元22b传输的信号“1”,则生成反转合闸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如果正转运行反馈单元23b和反转合闸单元22b传输的信号只有一个“1”或者两个信号都为“0”,则与逻辑模块不生成反转合闸控制指令。

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接收到与逻辑模块发送的反转合闸控制指令后,控制反转执行模块3b首先执行反转断路器的储能过程,当反转断路器储能完成后,进行反转断路器合闸操作,最终开始运转反转电路。

举一具体实施例,以便说明。正反转电路处于未工作状态时,正转断路器和反转断路器均处于分闸位置且未储能状态,操作人员首先想启动正转电路,则需要操作正转合闸单元22a,之后正转合闸单元22a发送信号“1”至正转逻辑单元21a。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检测反转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传输信号“1”至正转逻辑单元21a。正转逻辑单元21a接收到正转合闸单元22a和反转运行反馈单元23a两个“1”的信号,进行逻辑判定,判定成功后,发送正转合闸控制指令到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

此时的正转断路器和反转断路器均处于分闸位置且未储能状态。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首先控制正转执行模块3a执行储能操作,具体是控制处于分闸位置的正转断路器进行储能;其次执行正转合闸操作,具体是控制处于分闸位置且储能完成的正转断路器合闸,最终开始运行正转电路。此时正转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反转断路器仍然处于分闸位置且未储能状态。

反转电路的启动过程和正转电路的启动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在正转合闸子系统中的正转控制模块增加了反转运行反馈单元,在开启正转电路时用于检测反转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进而通过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执行正转断路器储能及正转合闸操作。同时在反转合闸子系统中的反转控制模块增加了正转运行反馈单元,在开启反转电路时用于检测正转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进而通过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执行反转断路器储能及反转合闸操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可先确保非工作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再启动工作电路合闸操作,保证工作断路器在得到合闸控制指令前处于分闸位置且未储能状态,非工作断路器一直处于分闸位置且未储能状态,从而确保了正反转断路器电路的安全性,且省略操作人员将断路器拉出开关柜间隔的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操作风险。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正转执行模块3a包括:相互并联的正转第一支路31a、正转第二支路32a和正转第三支路33a,所述正转第一支路31a、所述正转第二支路32a和所述正转第三支路33a均与正转电源34a串联;

所述正转第一支路31a上包括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和所述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所述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在所述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的控制下与所述正转电源34a连通;

所述正转第二支路32a上包括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在所述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所述正转电源34a连通后,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进行储能;

所述正转第三支路33a上包括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在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储能完成后,所述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与所述正转电源34a连通,实现正转合闸;

所述反转执行模块3b包括:相互并联的反转第一支路31b、反转第二支路32b和反转第三支路33b,所述反转第一支路31b、所述反转第二支路32b和所述反转第三支路33b均与反转电源34b串联;

所述反转第一支路31b上包括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和所述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所述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在所述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的控制下与所述反转电源34b连通;

所述反转第二支路32b上包括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在所述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与所述反转电源34b连通后,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进行储能;

所述反转第三支路33b上包括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b,在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储能完成后,所述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b与所述反转电源34b连通,实现反转合闸。

具体地,正转执行模块3a包括四个部分:正转第一支路31a、正转第二支路32a、正转第三支路33a和正转电源34a。正转第一支路31a、正转第二支路32a、正转第三支路33a均与正转电源34a串联连接。

正转第一支路31a包括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和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和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串联连接。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接收到正转合闸控制指令后,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的干接点接通电路,则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正转电源34a接通。

正转第二支路32a包括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当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控制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正转电源34a接通后,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开始进行储能,正转断路器储能时间根据正转断路器规格和型号确定。断路器的储能主要指将合闸弹簧进行拉伸,使之具有相应的势能。如果正转断路器储能时间为5秒,则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在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正转电源34a接通后,需要5秒时间进行正转断路器势能储存操作。

正转第三支路33a上包括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储能完成后,且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正转电源34a接通,则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与正转电源34a连通,正转断路器合闸,最终正转电路连通。

反转执行模块3b和正转执行模块3a相同。反转执行模块3b包括四个部分:反转第一支路31b、反转第二支路32b、反转第三支路33b和反转电源34b。反转第一支路31b、反转第二支路32b、反转第三支路33b均与反转电源34b串联连接。

反转第一支路31b包括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和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和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串联连接。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接收到反转合闸控制指令后,首先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的干接点接通电路后,则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与反转电源34b接通。

反转第二支路32b包括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当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b控制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与反转电源34b接通后,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开始进行储能,反转断路器储能时间根据反转断路器规格和型号而确定。断路器的储能主要指将合闸弹簧进行拉伸,使之具有相应的势能。如果反转断路器储能时间为5秒,则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在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与反转电源34b接通后,需要5秒时间进行反转断路器势能储存操作。

反转第三支路33b上包括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b。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储能完成后,且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与反转电源34b接通,则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b与反转电源34b连通,反转断路器合闸,最终反转电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正转执行模块首先通过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控制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与正转电源连通,之后控制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进行储能,最终当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储能完毕且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依旧与正转电源连通的时候,控制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与正转电源连通,最终完成正转断路器合闸。反转执行模块首先通过反转PLC合闸指令单元控制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与反转电源连通,之后控制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进行储能,最终当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储能完毕且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依旧与反转电源连通的时候,控制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与反转电源连通,最终完成反转断路器合闸。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可以进一步保护正反转电路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系统包括正转合闸子系统1a和反转合闸子系统1b,还包括正转分闸子系统4a和反转分闸子系统4b:

所述正转分闸子系统4a包括:与正转分闸单元43a连接的正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a;所述正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a,用于根据所述分闸单元43a的输入信号控制正转断路器分闸线圈42a通电,实现正转分闸。

所述反转分闸子系统4b包括:与反转分闸单元43b连接的反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b;所述反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b,用于根据所述反转分闸单元43b的输入信号控制反转断路器分闸线圈42b通电,实现反转分闸。

具体地,正转分闸子系统4a包括正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a、正转断路器分闸线圈42a和正转分闸单元43a。当操作人员按下正转分闸单元43a,正转分闸单元43a发送信号至正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a,正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a通过正转分闸单元43a的输入信号,发送24V电压控制正转断路器分闸线圈42a通电,最终正转断路器分闸,完成正转回路断开操作。

反转分闸子系统4b的结构与正转分闸子系统4a的结构相同。反转分闸子系统4b包括反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b、反转断路器分闸线圈42b和反转分闸单元43b。当操作人员操作反转分闸单元43b后,反转分闸单元43b传送输入信号至反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b,反转PLC分闸指令单元41b通过反转分闸单元43b的输入信号,发送24V电压控制反转断路器分闸线圈42b通电,最终反转断路器分闸,完成反转回路断开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正转分闸单元发送信号至正转PLC分闸指令单元,进而控制正转断路器分闸线圈通电完成正转断路器分闸操作,最终达到正转电路断开操作;反转分闸单元发送信号至反转PLC分闸指令单元,进而控制反转断路器分闸线圈通电完成反转断路器分闸操作,最终达到反转电路断开操作。通过操作正转分闸单元和反转分闸单元完成正反转电路的关闭操作,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节省了劳动力,可实现正反转的频繁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正转第二支路32a包括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还包括:

与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依次串联的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a、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a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a;

所述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a用于检测所述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与所述正转电源34a连通情况,所述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a用于检测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所述正转电源34a连通情况,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a用于检测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储能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反转第二支路32b包括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还包括:

与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依次串联的反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b、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b和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b;

所述反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b用于检测所述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b与所述反转电源34b连通情况,所述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b用于检测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与所述反转电源34b连通情况,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b用于检测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储能情况。

具体地,正转第二支路32a包括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a、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a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a,且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a、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a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a依次串联连接。

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a检测正转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正转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a为闭合状态。

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a检测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通电情况,当运行人员按下正转合闸单元22a同时反转运行反馈模块检测到反转断路器在分闸状态时,则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的干接点接通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的回路,控制第一支路的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正转电源34a通电,最终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a转变为闭合状态。

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a检测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储能情况,当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未储能时,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a为闭合状态。

当正转第二支路32a的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a、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a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a的接点都为闭合状态时,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与正转电源34a连接,开启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储能操作。当正转断路器储能完毕后,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a转变为断开状态,则正转第二支路32a断开,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与正转电源34a的断开连接。

反转第二支路32b的电路结构与正转第二支路32a的电路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正转第二支路增加了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反转第二支路增加了反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和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完成对工作电路断路器的储能操作,并同时确保了未工作电路的断路器处于分闸和未储能状态,进一步保护了电路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正转第三支路33a包括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还包括:

与所述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依次串联的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a、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a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a;

所述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a用于检测所述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与所述正转电源34a连通情况,所述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a用于检测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所述正转电源34a连通情况,所述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a用于检测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储能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反转第三支路33b包括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b,还包括:

与所述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b依次串联的反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b、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b和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b;

所述反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b用于检测所述反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b与所述反转电源34b连通情况,所述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b用于检测反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b与所述反转电源34b连通情况,所述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b用于检测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b储能情况。

具体地,正转第三支路33a包括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a、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a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a,且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a、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a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a依次串联连接。

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a检测正转断路器合分闸位置,如正转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则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a为闭合状态。

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a检测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通电情况,在正转第一支路31a的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正转电源34a通电后,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a转变为闭合状态。

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a检测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储能情况,当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储能完毕时,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a转变为闭合状态。

当正转第三支路33a的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a、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a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a的接点都为闭合状态时,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与正转电源34a连接,正转断路器合闸,完成正转回路合闸过程。

反转第三支路33b的电路结构与正转第三支路33a的电路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正转第三支路增加了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反转第三支路增加了反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反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和反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在同时确保了工作电路的断路器储能完毕且未工作电路的断路器处于分闸未储能状态时,完成对工作电路断路器的合闸操作,提高了正反转电路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正转逻辑单元21a包括正转计时器211a,用于根据正转合闸控制指令,生成具有指定持续时间的正转合闸控制指令;

所述反转逻辑单元21b包括反转计时器211b,用于根据反转合闸控制指令,生成具有指定持续时间的反转合闸控制指令。

具体地,正转计时器211a位于正转逻辑单元21a内部,可以对正转合闸控制指令的持续时间做限定。计数器的时间范围不限,可以设置为10s、15s或者20s,设置的实际时间不限于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自行拟定。但设定的持续时间一定要长于执行正转断路器储能和正转合闸操作的时间。

举一个具体实施例,以更好的说明。如果用户在正转计时器211a内选定10s,则正转逻辑单元21a传输持续10s的正转合闸控制指令至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正转PLC合闸指令单元24a的干接点接通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的回路,持续时间为10s。

由于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通电,正转第二支路32a的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a和正转第三支路33a的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a转变为闭合状态,时间为10s。当正转断路器第一常闭接点321a和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闭接点323a为闭合状态,则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开始储能。如果储能为5s,则当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储能完毕后,正转第三支路33a的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常开接点333a转变为闭合状态。此时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二常开接点332a持续为闭合状态的时间还剩下5s。当正转第三支路33a的正转断路器第二常闭接点331a为闭合状态时,正转断路器合闸线圈334a通电,正转断路器合闸,正转断路器合闸的时间根据正转断路器型号和规格而定,如果正转断路器的合闸时间为40ms。则计数器的预设时间可以满足执行正转断路器储能和正转合闸操作。如果正转计时器211a设定的时间为4s,则正转断路器储能单元324a在储能过程中,由于正转计时器211a设定时间不足,导致在第4s时,正转中间继电器线圈311a与正转电源34a断开,使第正转第二支路32a的正转中间继电器第一常开接点322a转变为断开状态,则断路器储能单元与正转电源34a断开,无法继续储能,最终无法完成正转合闸操作。

反转计时器21b与反转计时器211b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断路器防止误合闸的系统,增加正转计时器和反转计时器可以更灵活地控制正反转电路的开启时间,实用性更广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